第四期
土默特旗骑兵营的成立
民国二年(1913),张绍曾任绥远将军时,命令土默特旗增编一个骑兵营。玉禄,土默特旗毕克齐人。当时在步兵第二营任排长,骑兵营建立后升任为第三连连长,部队进驻武川农村。民国三年,(1914)外蒙古派人来与玉禄联系,希望他参加外蒙古的独立活动,并答应协助他扩充部队,给予武器弹药以及装备物资等的援助。玉禄在过去就对军阀不满,现在外蒙古能够给予支援,立即决定据地独立。部队装备也得了改善,汉阳造都换成了俄国制造的连珠枪,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陆军骑兵补充团的成立
民国三年(1914),玉禄把部队带到百灵庙,与军阀对歭起来。绥远军阀当局多次派兵围攻,达半年之久,不仅没有消灭掉,反而使之日益壮大,围剿不成,遂改为招抚政策。当局命令土默特旗派出两名参领负责与玉禄谈判,经过协商,玉禄同意了招抚。招抚后,编成四个队计五百余名,均系骑兵,授番号为游击队,玉禄为司令。
1920年,马福祥任绥远都统,游击队番号改为陆军骑兵补充团,玉禄任团长,“老一团”之称由此而得。
1921年,满泰受玉禄之邀,出任副团长。1924年,补充团受命赴伊克昭盟剿匪。玉禄恃勇轻进,于黄河南岸达拉特旗杨三虎圪旦牺牲。玉禄牺牲后,满泰出任团长。此时,部队人数已发展到800余人。1925年,陆军骑兵补充团升编为绥远骑兵第一旅,满泰任少将旅长。1927年,奉系汲金纯任绥远都统,整编地方部队。骑兵第一旅被编为骑兵第五师,满泰被任命为中将师长、三十一军军长兼绥西镇守使,仍驻防包头。满泰部队之所以得保存,并升编为骑兵五师,其中还有一段经过,下面看看荣祥的自述。
“老一团”的关键时刻
荣祥《大青山人自序》载:“一九二六年,中华民国十五年,……未几,国民军欲夺奉系所占之河北省地盘,乃联合国民军第三军胡景翼部及第三军孙岳部,围攻河北军务督办李景林于天津。胶着既久,双方伤亡均极惨重。奉系首领张作霖,乃派其大将郭松令,率重兵增援李景林。不虞郭松令受冯玉祥之煽动,中途倒戈,回兵直扑沈阳。当是时,冯玉祥之属下鹿钟麟,以首都警备司令之名义,发布通告,强迫段祺瑞下野,解散执政政府。其通告开头言:照得段祺瑞云云。市民见之,皆极骇笑,以为照得一词,用于政府首脑名姓上,真是千古奇闻。然国民军之气焰方张,而郭松龄之败耗忽传。盖奉系之步炮精兵,强半握于郭氏之手,郭自审夺张作霖之地位而代之,如探囊取物耳。讵料张暂避往大连,而以急电促吉林、黑龙江两省骑兵,星夜南下讨郭。于是吴俊升、万福麟、马占山等率大部骑兵,与留沈之张学良、韩林春部联合前进,给郭氏以迎头痛击。加以炮兵司令邹作华,坐观成败,不发一炮,故郭氏之众,一战而溃。郭与其妻化装为难民,逃入农村,为骑兵捕获,枭首于战地。奉军乘胜入关,冯玉祥部乃弃北京而据守南口。是时,晋军阎锡山部亦起而夺冯之地盘,所谓晋奉合作,驱逐国民军也。冯玉祥本人见南口不能阻奉军,而绥远已被晋军所占领,乃借口赴俄国考察,委其残部于张之江,而自张家口出走。以上所记本与山人无关,然山人旅居宣南二十个月,见闻所及,事变甚多,简略述之,亦聊以作山人自序中一插曲而已。九月初,京绥铁路以畅通,山人乃携眷归里。时晋军名将商震,已早就任为绥远都统,分遣络绎败退之国民军残部于五原一带,绥东、绥中地方秩序,已逐渐安贴。兵燹之后,人庆更生,物资之损耗,城乡居民皆不暇计也。山人目睹劫余凄凉之状,颇欲葺补敝庐,闭门却扫,藉享骨肉团聚之乐。乃行装甫卸,而满子舒已闻讯来访。满子舒者,名泰,字子舒,山人二胞叔之女婿也。时为绥远骑兵第一旅长。坐定,山人问其急促来访之意。子舒揪然而言曰:昨日都统传出消息,谓奉军闻冯玉祥由外蒙回后套,在五原有誓师之举,张学良将派兵来援,进行驱逐,并对地方部队之曾附和国民军者,亦一并消灭。此消息关系我之命运甚大,必须早日疏通,方可免于灭亡,吾欲烦老弟为此事再赴京一行,如能打通张少帅之关,则真不啻为我解倒悬也。山人笑而答曰:为君暂作曹邱生,固无不可,然吾此次还家,席未暇暧,匆匆复出,情理难安。况吾与奉系诸将帅,皆素昧平生,无一可通音问者,纵循君意,勉强入京,亦恐徒劳往返,不能偿君所愿也。子舒见山人不允其请,乃谒家严而垂泪求助焉。家严悯其困厄,遂许促山人为之尽力。山人抵京,托友人裘洁忱,转求下野之北洋老将李际春,代为设法。李于民国七年,曾来绥剿匪,满子舒尝受其指挥,故提起姓名,尚不生疏。李告裘曰:保存满部,事不太难,惟我以前辈身份,不便求情于张小将(张学良),我当向张老将(张作霖)言之。请转告荣君,安心侯讯可也。过数日,裘来言:李公已得张老将复信,谓已令赴绥将领对地方部队之未随国民军去者,应整编保留,以备西北边防调遣之用,并指出满泰姓名,以为绥远诸部代表。奉系既有此决定,则君便可欣然归慰子舒矣。山人返绥未几,奉系万福麟大队即接踵而来。时冯玉祥已率其旧部西奔宁陕,故万氏驻绥未久,便回北京。但万氏行前,取得晋督阎锡山之同意,改编满泰之绥远骑兵第一旅,为晋军骑兵第五师,驻于包头,受绥远都统商震指挥。商荐其同乡朱灜海为师部之上校参谋长,而以山人任中校参谋处长,此为山人从军之开端,实际不过如古代之掌书记而已。
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山人三十四虚岁,丁卯。
四月,家严患病,山人请假回家侍疾,经群医会诊,皆言是年高精力衰竭,非病也。延至六月二十七日,遂弃养,享寿七十二岁。八月,山人与全家亲属,乘商都统拨给之火车,扶柩归葬于美岱召村之新莹。此大事既毕,山人即遄往包头,协助满子舒准备接防事宜。盖此时奉系首脑张作霖已入京、组成以大元帅为名之党中央政府。而晋督阎锡山,则打出北方革命军之旗号,遥应蒋介石之北伐军,并派兵潜袭北京,被奉军击降于涿州。于是晋奉决裂,商都统由绥远退回山西,守雁门关以拒奉军。商离绥时,令满子舒护理都统印。满子舒于九月到归绥,代行都统职务,山人亦同来,暂管都统署政务厅事。半月后,奉系派郭希鹏来代满子舒护理都统印,山人即偕满仍返包头。未几,张作霖任命汲金纯为绥远都统,率兵来绥。下车不久,即扩编满子舒之骑五师为奉属第三十一军,并兼任绥西镇守使,山人任镇守使署之参谋长。是年冬,满子舒奉召到北京晋谒张大元帅,山人与军部各处长皆随往,张氏对吾属礼遇尚佳。回时,张氏发给迫击炮四门,炮弹千发,由山人负责领运返包。
一九二八年,中华民国十七年,山人三十五虚岁,戊辰。
是年上半年至五月,绥境尚平静无事。惟与奉系合作之旧直系首脑吴佩孚新组成对抗北伐军之讨赤军,自任总司令,在湖北汀泗桥一战,被北伐军击溃。吴氏只身循入四川,托庇于川阀杨森。当是时,张作霖已看出中国局势,非奉系力量所能统一。遂下令驻察、绥、直、鲁、豫、苏、皖各区、省之奉军,一律撤出山海关外,张氏本人亦出关,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即世所谓皇姑屯爆炸事件也。奉军既离绥,晋军便卷土重来。阎锡山对于满子舒之模棱常态,深表不满,乃撤销其军长及镇守使职务,调为土默特别旗总管。满子舒坚邀山人同回土旗,担任总管公署秘书长。山人自念以土旗人回土旗效力,亦不失恭敬桑梓之义,遂慨然允之。”
“老一团”的归宿
“这一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党军队继续北伐。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个集团军会攻北京,张作霖于6月3日下令入关奉军全部撤退。汲金纯接到电报秘而不宣,以大元帅府派人前来点验为名,把小校场营房打扫了个一干二净,还派地方士绅郭象伋、张玉琮(托县人,任过山西咨议员)到包头慰劳满泰、王英。部队集合起来,以为是去车站欢迎校阅委员,不料一声令下都被装入“闷葫芦”车中,分为三列扬长东去。留下军需一人跟商务会结帐,分文没有拖欠。绥远人仇视奉军,但对汲金纯非常赞佩。奉军撤退以后,满泰即到归绥驻防,自然是怕王英的兵闯入。商震虽复任都统,但未到任,仍在河北指挥部队。7月间,阎锡山由北平返回大同,筹备察绥两区建省,召集满泰和卜兆瑞前去开会。当时关内的机车和车皮,大多被奉军撤至关外,平绥路只有一列混合列车来回行驶,给他们挂不出专车。我因给救济会经常采买粮食,和铁路上的人熟悉,在一辆货车上设有卧铺,备有行李铺盖。由于满、卜是绥远的前辈,便把他们请到我的这个卧铺上休息。他们在大同见了阎锡山,返绥时仍和我同车。这时卜兆瑞已不把我当外人看待,在丰镇停车时,满在站台上散步,卜悄悄告诉我说,他已被任命为绥远省会公安局局长,满被任为土默特旗总管,卜说:“李根车旅拨归赵承绶指挥,等于用‘老一团’换了一个非世袭的王爷。”
摘自《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五辑,赵国鼎口述,刘映元整理《世远堂旧话》一文。
“蒙政会的保安队号称一千之众,实有八百余人,士兵少数是由察哈尔正黄旗的马福聚带来,多数是土默特旗老一团的老兵。老一团勇敢善战,为绥远的剿匪劲旅,连长多才(白海风岳父)和团长玉禄,均因打仗身先士卒而阵亡。一九二五年由满泰带领后,满泰以老一团为基本队伍,曾任过国民军的旅长,晋军的师长、并护理绥远都统,升为奉军的三十(一)军军长兼驻包头的绥西镇守使。一九二八年二次附晋军后满泰出任了土默特旗总管,部队编为旅,由李根车带领归併晋军郭凤山的骑二师中。郭凤山的骑二师,人们称为黄黑马队,黑马队是孙长胜所带宣化镇守使谭庆林的老淮军,黄马队就是李根车所带的土默特旗老一团。从1925年开始,老一团一直掩护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故官兵的民族觉悟和民主愿望较其他蒙旗部队强烈,由于这些原因,阎锡山对对老一团很不放心,在组织晋绥军的骑兵一师过程中,将孙长胜升为骑兵一师师长,把李根车降为团长,李根车辞职不干把部队交给晋梅五带领,下级军官和士兵把枪马扔下,纷纷开小差回家。蒙政会成立了保安队,好多人又跑到了百灵庙投效,这就给土默特旗黄埔军校学生所掌握的蒙政会保安队,增添了不少久经锻炼的战斗力量。”
摘自《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辑《抗日战争初期归绥地区的情况》一文。
“老一团”始末,有助于原绥远地区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有一定价值的。因此,笔者把亲历者们的记述不烦其多地作了摘抄。
土默特旗骑兵营的成立
民国二年(1913),张绍曾任绥远将军时,命令土默特旗增编一个骑兵营。玉禄,土默特旗毕克齐人。当时在步兵第二营任排长,骑兵营建立后升任为第三连连长,部队进驻武川农村。民国三年,(1914)外蒙古派人来与玉禄联系,希望他参加外蒙古的独立活动,并答应协助他扩充部队,给予武器弹药以及装备物资等的援助。玉禄在过去就对军阀不满,现在外蒙古能够给予支援,立即决定据地独立。部队装备也得了改善,汉阳造都换成了俄国制造的连珠枪,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陆军骑兵补充团的成立
民国三年(1914),玉禄把部队带到百灵庙,与军阀对歭起来。绥远军阀当局多次派兵围攻,达半年之久,不仅没有消灭掉,反而使之日益壮大,围剿不成,遂改为招抚政策。当局命令土默特旗派出两名参领负责与玉禄谈判,经过协商,玉禄同意了招抚。招抚后,编成四个队计五百余名,均系骑兵,授番号为游击队,玉禄为司令。
1920年,马福祥任绥远都统,游击队番号改为陆军骑兵补充团,玉禄任团长,“老一团”之称由此而得。
1921年,满泰受玉禄之邀,出任副团长。1924年,补充团受命赴伊克昭盟剿匪。玉禄恃勇轻进,于黄河南岸达拉特旗杨三虎圪旦牺牲。玉禄牺牲后,满泰出任团长。此时,部队人数已发展到800余人。1925年,陆军骑兵补充团升编为绥远骑兵第一旅,满泰任少将旅长。1927年,奉系汲金纯任绥远都统,整编地方部队。骑兵第一旅被编为骑兵第五师,满泰被任命为中将师长、三十一军军长兼绥西镇守使,仍驻防包头。满泰部队之所以得保存,并升编为骑兵五师,其中还有一段经过,下面看看荣祥的自述。
“老一团”的关键时刻
荣祥《大青山人自序》载:“一九二六年,中华民国十五年,……未几,国民军欲夺奉系所占之河北省地盘,乃联合国民军第三军胡景翼部及第三军孙岳部,围攻河北军务督办李景林于天津。胶着既久,双方伤亡均极惨重。奉系首领张作霖,乃派其大将郭松令,率重兵增援李景林。不虞郭松令受冯玉祥之煽动,中途倒戈,回兵直扑沈阳。当是时,冯玉祥之属下鹿钟麟,以首都警备司令之名义,发布通告,强迫段祺瑞下野,解散执政政府。其通告开头言:照得段祺瑞云云。市民见之,皆极骇笑,以为照得一词,用于政府首脑名姓上,真是千古奇闻。然国民军之气焰方张,而郭松龄之败耗忽传。盖奉系之步炮精兵,强半握于郭氏之手,郭自审夺张作霖之地位而代之,如探囊取物耳。讵料张暂避往大连,而以急电促吉林、黑龙江两省骑兵,星夜南下讨郭。于是吴俊升、万福麟、马占山等率大部骑兵,与留沈之张学良、韩林春部联合前进,给郭氏以迎头痛击。加以炮兵司令邹作华,坐观成败,不发一炮,故郭氏之众,一战而溃。郭与其妻化装为难民,逃入农村,为骑兵捕获,枭首于战地。奉军乘胜入关,冯玉祥部乃弃北京而据守南口。是时,晋军阎锡山部亦起而夺冯之地盘,所谓晋奉合作,驱逐国民军也。冯玉祥本人见南口不能阻奉军,而绥远已被晋军所占领,乃借口赴俄国考察,委其残部于张之江,而自张家口出走。以上所记本与山人无关,然山人旅居宣南二十个月,见闻所及,事变甚多,简略述之,亦聊以作山人自序中一插曲而已。九月初,京绥铁路以畅通,山人乃携眷归里。时晋军名将商震,已早就任为绥远都统,分遣络绎败退之国民军残部于五原一带,绥东、绥中地方秩序,已逐渐安贴。兵燹之后,人庆更生,物资之损耗,城乡居民皆不暇计也。山人目睹劫余凄凉之状,颇欲葺补敝庐,闭门却扫,藉享骨肉团聚之乐。乃行装甫卸,而满子舒已闻讯来访。满子舒者,名泰,字子舒,山人二胞叔之女婿也。时为绥远骑兵第一旅长。坐定,山人问其急促来访之意。子舒揪然而言曰:昨日都统传出消息,谓奉军闻冯玉祥由外蒙回后套,在五原有誓师之举,张学良将派兵来援,进行驱逐,并对地方部队之曾附和国民军者,亦一并消灭。此消息关系我之命运甚大,必须早日疏通,方可免于灭亡,吾欲烦老弟为此事再赴京一行,如能打通张少帅之关,则真不啻为我解倒悬也。山人笑而答曰:为君暂作曹邱生,固无不可,然吾此次还家,席未暇暧,匆匆复出,情理难安。况吾与奉系诸将帅,皆素昧平生,无一可通音问者,纵循君意,勉强入京,亦恐徒劳往返,不能偿君所愿也。子舒见山人不允其请,乃谒家严而垂泪求助焉。家严悯其困厄,遂许促山人为之尽力。山人抵京,托友人裘洁忱,转求下野之北洋老将李际春,代为设法。李于民国七年,曾来绥剿匪,满子舒尝受其指挥,故提起姓名,尚不生疏。李告裘曰:保存满部,事不太难,惟我以前辈身份,不便求情于张小将(张学良),我当向张老将(张作霖)言之。请转告荣君,安心侯讯可也。过数日,裘来言:李公已得张老将复信,谓已令赴绥将领对地方部队之未随国民军去者,应整编保留,以备西北边防调遣之用,并指出满泰姓名,以为绥远诸部代表。奉系既有此决定,则君便可欣然归慰子舒矣。山人返绥未几,奉系万福麟大队即接踵而来。时冯玉祥已率其旧部西奔宁陕,故万氏驻绥未久,便回北京。但万氏行前,取得晋督阎锡山之同意,改编满泰之绥远骑兵第一旅,为晋军骑兵第五师,驻于包头,受绥远都统商震指挥。商荐其同乡朱灜海为师部之上校参谋长,而以山人任中校参谋处长,此为山人从军之开端,实际不过如古代之掌书记而已。
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山人三十四虚岁,丁卯。
四月,家严患病,山人请假回家侍疾,经群医会诊,皆言是年高精力衰竭,非病也。延至六月二十七日,遂弃养,享寿七十二岁。八月,山人与全家亲属,乘商都统拨给之火车,扶柩归葬于美岱召村之新莹。此大事既毕,山人即遄往包头,协助满子舒准备接防事宜。盖此时奉系首脑张作霖已入京、组成以大元帅为名之党中央政府。而晋督阎锡山,则打出北方革命军之旗号,遥应蒋介石之北伐军,并派兵潜袭北京,被奉军击降于涿州。于是晋奉决裂,商都统由绥远退回山西,守雁门关以拒奉军。商离绥时,令满子舒护理都统印。满子舒于九月到归绥,代行都统职务,山人亦同来,暂管都统署政务厅事。半月后,奉系派郭希鹏来代满子舒护理都统印,山人即偕满仍返包头。未几,张作霖任命汲金纯为绥远都统,率兵来绥。下车不久,即扩编满子舒之骑五师为奉属第三十一军,并兼任绥西镇守使,山人任镇守使署之参谋长。是年冬,满子舒奉召到北京晋谒张大元帅,山人与军部各处长皆随往,张氏对吾属礼遇尚佳。回时,张氏发给迫击炮四门,炮弹千发,由山人负责领运返包。
一九二八年,中华民国十七年,山人三十五虚岁,戊辰。
是年上半年至五月,绥境尚平静无事。惟与奉系合作之旧直系首脑吴佩孚新组成对抗北伐军之讨赤军,自任总司令,在湖北汀泗桥一战,被北伐军击溃。吴氏只身循入四川,托庇于川阀杨森。当是时,张作霖已看出中国局势,非奉系力量所能统一。遂下令驻察、绥、直、鲁、豫、苏、皖各区、省之奉军,一律撤出山海关外,张氏本人亦出关,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即世所谓皇姑屯爆炸事件也。奉军既离绥,晋军便卷土重来。阎锡山对于满子舒之模棱常态,深表不满,乃撤销其军长及镇守使职务,调为土默特别旗总管。满子舒坚邀山人同回土旗,担任总管公署秘书长。山人自念以土旗人回土旗效力,亦不失恭敬桑梓之义,遂慨然允之。”
“老一团”的归宿
“这一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党军队继续北伐。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个集团军会攻北京,张作霖于6月3日下令入关奉军全部撤退。汲金纯接到电报秘而不宣,以大元帅府派人前来点验为名,把小校场营房打扫了个一干二净,还派地方士绅郭象伋、张玉琮(托县人,任过山西咨议员)到包头慰劳满泰、王英。部队集合起来,以为是去车站欢迎校阅委员,不料一声令下都被装入“闷葫芦”车中,分为三列扬长东去。留下军需一人跟商务会结帐,分文没有拖欠。绥远人仇视奉军,但对汲金纯非常赞佩。奉军撤退以后,满泰即到归绥驻防,自然是怕王英的兵闯入。商震虽复任都统,但未到任,仍在河北指挥部队。7月间,阎锡山由北平返回大同,筹备察绥两区建省,召集满泰和卜兆瑞前去开会。当时关内的机车和车皮,大多被奉军撤至关外,平绥路只有一列混合列车来回行驶,给他们挂不出专车。我因给救济会经常采买粮食,和铁路上的人熟悉,在一辆货车上设有卧铺,备有行李铺盖。由于满、卜是绥远的前辈,便把他们请到我的这个卧铺上休息。他们在大同见了阎锡山,返绥时仍和我同车。这时卜兆瑞已不把我当外人看待,在丰镇停车时,满在站台上散步,卜悄悄告诉我说,他已被任命为绥远省会公安局局长,满被任为土默特旗总管,卜说:“李根车旅拨归赵承绶指挥,等于用‘老一团’换了一个非世袭的王爷。”
摘自《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五辑,赵国鼎口述,刘映元整理《世远堂旧话》一文。
“蒙政会的保安队号称一千之众,实有八百余人,士兵少数是由察哈尔正黄旗的马福聚带来,多数是土默特旗老一团的老兵。老一团勇敢善战,为绥远的剿匪劲旅,连长多才(白海风岳父)和团长玉禄,均因打仗身先士卒而阵亡。一九二五年由满泰带领后,满泰以老一团为基本队伍,曾任过国民军的旅长,晋军的师长、并护理绥远都统,升为奉军的三十(一)军军长兼驻包头的绥西镇守使。一九二八年二次附晋军后满泰出任了土默特旗总管,部队编为旅,由李根车带领归併晋军郭凤山的骑二师中。郭凤山的骑二师,人们称为黄黑马队,黑马队是孙长胜所带宣化镇守使谭庆林的老淮军,黄马队就是李根车所带的土默特旗老一团。从1925年开始,老一团一直掩护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故官兵的民族觉悟和民主愿望较其他蒙旗部队强烈,由于这些原因,阎锡山对对老一团很不放心,在组织晋绥军的骑兵一师过程中,将孙长胜升为骑兵一师师长,把李根车降为团长,李根车辞职不干把部队交给晋梅五带领,下级军官和士兵把枪马扔下,纷纷开小差回家。蒙政会成立了保安队,好多人又跑到了百灵庙投效,这就给土默特旗黄埔军校学生所掌握的蒙政会保安队,增添了不少久经锻炼的战斗力量。”
摘自《内蒙古文史资料》第四辑《抗日战争初期归绥地区的情况》一文。
“老一团”始末,有助于原绥远地区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有一定价值的。因此,笔者把亲历者们的记述不烦其多地作了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