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4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卷首语】用调查研究打开地方志
  • 毛泽东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每个环节把关、每个项目推进,都需要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都需要详实的搜集史料,传承精神。

    内蒙古的地方志工作正面临众多任务与挑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将所学所思有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对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二轮修志结束,三轮修志启幕,地方志工作呈现诸多变化。传统编纂拓展外沿,地方志、全面小康志、扶贫志、乡镇村志、高校志、企业志、特色志、专业志、专题志、省市县三级年鉴、特色年鉴,开辟方志业务新领地。新兴媒介不断增加,影像方志、网站、新媒体矩阵、数据库、编纂系统、方志馆、村史馆、主题展览,提升方志文化传播能力。信息技术巧妙结合,XR、生成式人工智能、智慧古籍库、文本识别、办公自动化、繁简转化,赋能方志工作高效开展。编纂队伍担当作为,审书稿、编脚本、看样片、跟项目、懂技术,推动方志事业新发展。

    摸清底数,捋清思路,学习借鉴,转化利用,需要深入调查研究。

    单从研究地方志功能作用来说。存史要存纸质版,也要存电子版;在本地存,也要在外地存;在硬盘存,也要在云上存。资政要仔细研读政策,紧扣党委、政府所需,展现省情地情信息;挖掘历史沉淀,重现脉络发展,既拓展文旅服务,又跟随外事走向。育人要开发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记录人民、讴歌人民、展现人民、服务人民。

    再从服务现代化事业来说。研究本地优势发展产业、自身项目资源市场,为地区招商引资提供历史借鉴。调查过去不同政策落地反馈情况,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科学合理制定新的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宝库,开展文化创作、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收集本地历史人口结构变化、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规划未来基层服务、社会治理,推进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掘当地历史森林覆盖率、水资源质量、沙化土地治理史料,带动更多人爱绿植绿护绿。查找历史文献中的边疆故事,助力国家明确边境范围、强化边防管控,确保国家领土完整。忠实记录党的发展历程、革命历史、党员先进事迹,激励全区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反对本本主义,加强调查研究。历史已成定局,方志还是鲜活,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内涵,循序渐进,终会从卷佚浩繁的“纸上”落到改革发展的“地上”。

     

    《内蒙古印记》编辑部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