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4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卷首语】年年岁岁 鉴往知来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年鉴是中西方两种文化互相碰撞、结合的产物,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是以灵活、新颖的方式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载体。修志是在存史基础上资政,编鉴是在服务现实前提下存史,修志为年鉴工作开拓进取提供坚实的基础,编鉴则为志书使用拓展了广阔空间,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幼而学则艺,壮而行则功。多年的夯基固本壮大了年鉴规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年鉴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首部盟市级年鉴《包头年鉴》创刊,1998年省级年鉴《内蒙古年鉴》创刊,1999年首部旗县级年鉴《松山年鉴》创刊。2020年,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公开出版综合年鉴791部,其中自治区级25部,盟市级224部,旗县(市、区)级542部。2024年,全区三级综合年鉴应组织编纂117部,其中自治区级1部、盟市级12部、旗县(市、区)级104部。截至4月中旬已全面启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扎实开展精品年鉴创建工程,收到良好成效。2024年3月20日,《内蒙古年鉴(2023)》和《赤峰年鉴(2023)》入选“中国精品年鉴”,可谓双喜临门。《内蒙古年鉴(2023)》是全国共八批评选中第五部入选的省级综合年鉴,也是目前为止唯一入选的边疆民族地区省级综合年鉴。《赤峰年鉴(2023)》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部入选“中国精品年鉴”的地市级综合年鉴。4月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公布首批“内蒙古精品年鉴”,《通辽年鉴(2023)》《西乌珠穆沁年鉴(2023)》《扎兰屯年鉴(2023)》《包头市青山区年鉴(2023)》成功入选,为全区年鉴编纂树立了典范。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与时俱进充实年鉴形式内容,更高质量存史资政。努力打造全服务性、强适应性、高灵活性的“短、平、快”年鉴产品,让读者喜闻乐见,识微见远。按时出版年鉴,逐年积累资料,争取第三轮修志成竹在胸。百余部年鉴出版伴随百十篇理论研究成果,提升工作效能,回应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年鉴工作面貌。

    一部年鉴汇聚年度精华,一脉相承凝聚历史智慧。年鉴中的国家观承载着家国大义,民族观熔铸了血脉亲情,历史观展现历史自信,文化观抒写批判继承。自治区新时代的年鉴事业,仍当承担使命,与时俱进,助力读者鉴往知来。

     

    《内蒙古印记》编辑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卷首语】年年岁岁 鉴往知来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年鉴是中西方两种文化互相碰撞、结合的产物,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是以灵活、新颖的方式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载体。修志是在存史基础上资政,编鉴是在服务现实前提下存史,修志为年鉴工作开拓进取提供坚实的基础,编鉴则为志书使用拓展了广阔空间,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幼而学则艺,壮而行则功。多年的夯基固本壮大了年鉴规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年鉴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首部盟市级年鉴《包头年鉴》创刊,1998年省级年鉴《内蒙古年鉴》创刊,1999年首部旗县级年鉴《松山年鉴》创刊。2020年,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公开出版综合年鉴791部,其中自治区级25部,盟市级224部,旗县(市、区)级542部。2024年,全区三级综合年鉴应组织编纂117部,其中自治区级1部、盟市级12部、旗县(市、区)级104部。截至4月中旬已全面启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扎实开展精品年鉴创建工程,收到良好成效。2024年3月20日,《内蒙古年鉴(2023)》和《赤峰年鉴(2023)》入选“中国精品年鉴”,可谓双喜临门。《内蒙古年鉴(2023)》是全国共八批评选中第五部入选的省级综合年鉴,也是目前为止唯一入选的边疆民族地区省级综合年鉴。《赤峰年鉴(2023)》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部入选“中国精品年鉴”的地市级综合年鉴。4月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公布首批“内蒙古精品年鉴”,《通辽年鉴(2023)》《西乌珠穆沁年鉴(2023)》《扎兰屯年鉴(2023)》《包头市青山区年鉴(2023)》成功入选,为全区年鉴编纂树立了典范。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与时俱进充实年鉴形式内容,更高质量存史资政。努力打造全服务性、强适应性、高灵活性的“短、平、快”年鉴产品,让读者喜闻乐见,识微见远。按时出版年鉴,逐年积累资料,争取第三轮修志成竹在胸。百余部年鉴出版伴随百十篇理论研究成果,提升工作效能,回应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年鉴工作面貌。

    一部年鉴汇聚年度精华,一脉相承凝聚历史智慧。年鉴中的国家观承载着家国大义,民族观熔铸了血脉亲情,历史观展现历史自信,文化观抒写批判继承。自治区新时代的年鉴事业,仍当承担使命,与时俱进,助力读者鉴往知来。

     

    《内蒙古印记》编辑部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