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赤峰,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会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10″~45°24′15″,东经116°21′07″~120°58′52″。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东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西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交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北京、沈阳等中心城市均400多公里,距锦州、秦皇岛等港口不足300公里,自古就有“京畿门户”之称,是内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下辖12个旗县区。
《赤峰市志(1991—2014)》为1996年版《赤峰市志》的续志,具有相对独立性,兼顾对《赤峰市志》的补遗、正误。全书由总述、大事记、专志、附录四部分组成,以志为主。
志体结构设卷、篇、章、节四级,以卷统篇,篇自为志,除总述、大事记、附录外,凡25卷、81篇、355章、1121节。体裁分别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述”冠于首,概览市情;“记”位次之,纵贯历史,记事以编年体为主,兼顾本末照应;以“志”为纬,横陈各业;“图”“表”随类,为无言之志;“录”殿于后,辑存典籍文征,与正文互为表里。分门别类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学科属性为依据,不受行政部门辖属所限。
在篇目设计上,《赤峰市志(1991—2014)》紧抓三点:一是按照“体现全貌、横不缺项、繁简适当”的原则,选用志书的中编体结构;二是按照“要项覆盖、重点紧扣、特色升格”的原则,总揽设置卷篇章节;三是按照“统一规范、科学合理、集散结合”的原则,科学处理集中与分散、交叉与重复等难题。
全书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了1991年至2014年24年间赤峰行政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民族、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党政军群、社会事业、社会管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读者多维度、全方位了解赤峰的当世通鉴和科学依据,也是开展地情教育、对外交流、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赤峰市志(1991—2014)》编修工作于2014年8月启动,历时五年,2019年8月完成送审稿。2020年8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书368万余字。
赤峰,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会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10″~45°24′15″,东经116°21′07″~120°58′52″。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东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西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交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北京、沈阳等中心城市均400多公里,距锦州、秦皇岛等港口不足300公里,自古就有“京畿门户”之称,是内蒙古距出海口岸最近的地区。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下辖12个旗县区。
《赤峰市志(1991—2014)》为1996年版《赤峰市志》的续志,具有相对独立性,兼顾对《赤峰市志》的补遗、正误。全书由总述、大事记、专志、附录四部分组成,以志为主。
志体结构设卷、篇、章、节四级,以卷统篇,篇自为志,除总述、大事记、附录外,凡25卷、81篇、355章、1121节。体裁分别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述”冠于首,概览市情;“记”位次之,纵贯历史,记事以编年体为主,兼顾本末照应;以“志”为纬,横陈各业;“图”“表”随类,为无言之志;“录”殿于后,辑存典籍文征,与正文互为表里。分门别类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学科属性为依据,不受行政部门辖属所限。
在篇目设计上,《赤峰市志(1991—2014)》紧抓三点:一是按照“体现全貌、横不缺项、繁简适当”的原则,选用志书的中编体结构;二是按照“要项覆盖、重点紧扣、特色升格”的原则,总揽设置卷篇章节;三是按照“统一规范、科学合理、集散结合”的原则,科学处理集中与分散、交叉与重复等难题。
全书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了1991年至2014年24年间赤峰行政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民族、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党政军群、社会事业、社会管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读者多维度、全方位了解赤峰的当世通鉴和科学依据,也是开展地情教育、对外交流、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赤峰市志(1991—2014)》编修工作于2014年8月启动,历时五年,2019年8月完成送审稿。2020年8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书368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