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6年  /  第四期
  • 【珍珠沙滩】“应驮白练到安西”
  •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与文化通道,经历了汉朝的繁盛之后,到了唐朝再次被完全贯通,而且更加宽阔,繁盛也达到了顶峰。唐玄宗继承了唐太宗开放的文化政策,提出“开怀纳戎,张袖延狄”(《安置降蕃诏》,《全唐文》卷二十七)的主张,继续开拓“丝绸之路”,使其连通了当时的大半个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通道。

    唐代“丝绸之路”经过今天新疆境内的也有三条:南路出阳关,经且末(今新疆且末)、于阗(今新疆和田),至天竺(印度)等国,玄奘归国时走的就是南路;中路由龟兹(今新疆库车)抵疏勒(今新疆喀什),经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至波斯(伊朗)、地中海沿岸;北路“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西西”,“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巴尔喀什湖附近)”(《新唐书•地理志》),至里海沿岸,岑参诗中多有描述,如“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北庭作》),诗题中的“北庭”,即庭州,是唐代北庭节度使的治所,岑参诗突出了“丝绸之路”北路的荒寒遥远。另一方面,“交通的日益发达使得商人们能够通过草原、戈壁、沙漠、雪山、丛林、大海等任何一种自然环境而开辟途径,而且在它们之间还开辟蹊径。这样,使得唐代丝绸贸易成为一种网络式流通”(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页)。漫长的“丝绸之路”上,驼队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中唐诗人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描绘了当时运输丝绸的动人景象: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安西,唐方镇名,初以安西都护兼四镇经略大使,开元六年(718)始称四镇节度使。其后治安西都护府(治今新疆库车),所统辖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即安西四镇,皆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太平寰宇记•陇右道•安西大都护府》:安西“本龟兹国也。唐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平高昌,置安西都护府,治在西州”,“东至焉耆镇守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二千里,南至于阗二千里,东北至北庭府二千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雁沙川一千里”。安西四镇,从贞观十四年设立,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终止,共存在了150年。这片天山南麓神奇广大的区域,既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又是多文化的汇集地。张籍诗说,春日傍晚、雨丝飘洒,遥远的边城上空雁群盘旋低回,湖中水边青葱的芦笋正在旺盛生长;满载着中原丝绸的一支支驼队,脚步坚实,伴着叮咚的驼铃声,正缓缓行进在浩瀚的沙漠戈壁上,要抵达大唐的西部边陲——安西。“无数铃声”,写出了驼队的众多。“碛”,沙漠,驼队由长安或洛阳出发,一路向西北进发,穿越茫茫无际的沙漠戈壁,如今天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罗布泊、塔什拉玛干沙漠等,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唐诗诗题中多有“赴安西”者: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张说《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孙逖、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人员往来安西的频繁。

    19275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着由中外学者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内蒙古包头出发,经由百灵庙、五原、沿着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向西北进发。考察团抵达内蒙古额济纳旗后,在前往新疆哈密的途中,“125日,赫定一行遇见了一支庞大的驼队,这支从归化(今呼和浩特——笔者注)前往巴里坤和奇台(二县均在今新疆境内——笔者注)的驼队共有1200峰骆驼和90多个人,是几家商号联合起来贩运布匹、茶叶、香烟和日杂用品的”(李军、邓淼《斯文•赫定》,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这个长途跋涉的驼队绵延数公里,蔚为壮观,由此可推想唐代“丝绸之路”的繁盛。

    唐代的丝绸品种繁多,织工精美,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缭绫》说:“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缭绫是产于越地的一种精致的丝织品,以斜纹为基本组织,质地细致,文彩华丽,唐代作为贡品。《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708)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直钱一亿,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纪二十五》),可以参看。因价值不菲,丝绸曾在一个时期兼有货币的功能,唐代还有所谓的“庸调绢”:“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白居易《秦中吟•重赋》)。丝绸不仅是中国古代先进技术的代表,也是古代优秀艺术的化身,因而深受西方各民族的喜欢。唐代丝绸的实物,中国北京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均有展出。其中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找回西域昨日辉煌”展览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陈列的各式各样花纹和图案的丝绸最有特点。

    张籍诗中所说的白练,即白色熟绢。绢分生、熟两种,未经漂煮的绢为生绢,反之为熟绢,漂煮的目的是脱胶、使绢变得柔软洁白。“从敦煌吐鲁番文书来看,在平时的称呼中,绢分生、熟两种,生绢是指未经精练脱胶的平纹织物,其中又有大生绢、白丝生绢、白生绢、黄丝生绢之分;熟绢,是生绢脱胶之后的称呼,又可称为练,练根据尺寸有大练、小练之分”(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第118页)。白练是“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主要物质之一,被西域诸国奉为至宝,但在唐人生活中却是常见之物:“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张籍《采莲曲》)、“跨下嘶风白练狞,腰间切玉青蛇活”(庄南杰《雁门太守行》)、“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羊欣白练裙”(陆龟蒙《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不仅如此,唐人喜欢以白练形容美好的景致:“秦山数点似青黛,渭上一条如白练”(岑参《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张籍诗中的“白练”,也可以理解为唐代色彩绚丽、图案新颖、做工精美的丝绸的代称。

    有论者认为,张籍的“这首诗记叙的正是当年中国丝绸经过河西、新疆运往印度、波斯,乃至希腊、罗马的盛况。它告诉人们,现在被淡忘的古丝绸之路,当年是俊马奔驰,明驼驰足的国际贸易大道”(丝路《无数铃声遥过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1期),斯文•赫定说:正是“丝绸成了连接不同民族的纽带,并出现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斯文•赫定《丝绸之路》,江红、李佩娟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6页),中华文明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古代中国尤其是汉唐两大王朝由此变得更加强大。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教授)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珍珠沙滩】“应驮白练到安西”
  •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与文化通道,经历了汉朝的繁盛之后,到了唐朝再次被完全贯通,而且更加宽阔,繁盛也达到了顶峰。唐玄宗继承了唐太宗开放的文化政策,提出“开怀纳戎,张袖延狄”(《安置降蕃诏》,《全唐文》卷二十七)的主张,继续开拓“丝绸之路”,使其连通了当时的大半个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通道。

    唐代“丝绸之路”经过今天新疆境内的也有三条:南路出阳关,经且末(今新疆且末)、于阗(今新疆和田),至天竺(印度)等国,玄奘归国时走的就是南路;中路由龟兹(今新疆库车)抵疏勒(今新疆喀什),经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至波斯(伊朗)、地中海沿岸;北路“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西西”,“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巴尔喀什湖附近)”(《新唐书•地理志》),至里海沿岸,岑参诗中多有描述,如“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北庭作》),诗题中的“北庭”,即庭州,是唐代北庭节度使的治所,岑参诗突出了“丝绸之路”北路的荒寒遥远。另一方面,“交通的日益发达使得商人们能够通过草原、戈壁、沙漠、雪山、丛林、大海等任何一种自然环境而开辟途径,而且在它们之间还开辟蹊径。这样,使得唐代丝绸贸易成为一种网络式流通”(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页)。漫长的“丝绸之路”上,驼队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中唐诗人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描绘了当时运输丝绸的动人景象: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安西,唐方镇名,初以安西都护兼四镇经略大使,开元六年(718)始称四镇节度使。其后治安西都护府(治今新疆库车),所统辖的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即安西四镇,皆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太平寰宇记•陇右道•安西大都护府》:安西“本龟兹国也。唐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平高昌,置安西都护府,治在西州”,“东至焉耆镇守八百里,西至疏勒镇守二千里,南至于阗二千里,东北至北庭府二千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北至突骑施界雁沙川一千里”。安西四镇,从贞观十四年设立,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终止,共存在了150年。这片天山南麓神奇广大的区域,既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又是多文化的汇集地。张籍诗说,春日傍晚、雨丝飘洒,遥远的边城上空雁群盘旋低回,湖中水边青葱的芦笋正在旺盛生长;满载着中原丝绸的一支支驼队,脚步坚实,伴着叮咚的驼铃声,正缓缓行进在浩瀚的沙漠戈壁上,要抵达大唐的西部边陲——安西。“无数铃声”,写出了驼队的众多。“碛”,沙漠,驼队由长安或洛阳出发,一路向西北进发,穿越茫茫无际的沙漠戈壁,如今天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罗布泊、塔什拉玛干沙漠等,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唐诗诗题中多有“赴安西”者: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张说《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孙逖、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人员往来安西的频繁。

    19275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着由中外学者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内蒙古包头出发,经由百灵庙、五原、沿着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向西北进发。考察团抵达内蒙古额济纳旗后,在前往新疆哈密的途中,“125日,赫定一行遇见了一支庞大的驼队,这支从归化(今呼和浩特——笔者注)前往巴里坤和奇台(二县均在今新疆境内——笔者注)的驼队共有1200峰骆驼和90多个人,是几家商号联合起来贩运布匹、茶叶、香烟和日杂用品的”(李军、邓淼《斯文•赫定》,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这个长途跋涉的驼队绵延数公里,蔚为壮观,由此可推想唐代“丝绸之路”的繁盛。

    唐代的丝绸品种繁多,织工精美,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缭绫》说:“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缭绫是产于越地的一种精致的丝织品,以斜纹为基本组织,质地细致,文彩华丽,唐代作为贡品。《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708)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直钱一亿,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纪二十五》),可以参看。因价值不菲,丝绸曾在一个时期兼有货币的功能,唐代还有所谓的“庸调绢”:“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白居易《秦中吟•重赋》)。丝绸不仅是中国古代先进技术的代表,也是古代优秀艺术的化身,因而深受西方各民族的喜欢。唐代丝绸的实物,中国北京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均有展出。其中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找回西域昨日辉煌”展览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陈列的各式各样花纹和图案的丝绸最有特点。

    张籍诗中所说的白练,即白色熟绢。绢分生、熟两种,未经漂煮的绢为生绢,反之为熟绢,漂煮的目的是脱胶、使绢变得柔软洁白。“从敦煌吐鲁番文书来看,在平时的称呼中,绢分生、熟两种,生绢是指未经精练脱胶的平纹织物,其中又有大生绢、白丝生绢、白生绢、黄丝生绢之分;熟绢,是生绢脱胶之后的称呼,又可称为练,练根据尺寸有大练、小练之分”(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第118页)。白练是“丝绸之路”上运送的主要物质之一,被西域诸国奉为至宝,但在唐人生活中却是常见之物:“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张籍《采莲曲》)、“跨下嘶风白练狞,腰间切玉青蛇活”(庄南杰《雁门太守行》)、“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羊欣白练裙”(陆龟蒙《怀杨台文杨鼎文二秀才》)。不仅如此,唐人喜欢以白练形容美好的景致:“秦山数点似青黛,渭上一条如白练”(岑参《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张籍诗中的“白练”,也可以理解为唐代色彩绚丽、图案新颖、做工精美的丝绸的代称。

    有论者认为,张籍的“这首诗记叙的正是当年中国丝绸经过河西、新疆运往印度、波斯,乃至希腊、罗马的盛况。它告诉人们,现在被淡忘的古丝绸之路,当年是俊马奔驰,明驼驰足的国际贸易大道”(丝路《无数铃声遥过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1期),斯文•赫定说:正是“丝绸成了连接不同民族的纽带,并出现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斯文•赫定《丝绸之路》,江红、李佩娟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6页),中华文明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古代中国尤其是汉唐两大王朝由此变得更加强大。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教授)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