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提要:北纬37°24′至42°47′, 东经97°,10′ 至106°52′,无垠的辽远和风景在这里勾勒出独具的美学品质。
关键词:辽远,西部,苍桑,骆驼,奇石,沙漠这就是阿拉善,苍天圣地阿拉善。
民航在阿拉善的开通,使这片土地告别了僻远等语词,故乡的名字第一次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电子屏幕上滚动。
禁不住泪水潸然,眼前浮现出的是冰天雪地里蹒跚的骆驼队,壮观地。
1
阿拉善是我的本土。每当走过城墙东门那里,无论坐车抑或步行走,心理便要早早地格蹬一下,那条减速带让我心理有了本能反应,不经过格蹬那一下心理还真平伏不下来。格蹬了,不再担心下一次了。但我知道,它的不可颠覆的理由是保护定远营古城城墙,这是没错的。
从定远营二道巷子走出的我,却老想着平遥黄菜火烧的滋味,实在是没办法的事,胃是有记忆的。
2
僻远新解: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就能从阿左旗飞抵西安,委实已算不上僻远一词所涵盖的距离,也打破了地域边缘化造成的樊篱和拘谨。
坚守,只为了那份平常,当生存已不是一种挣扎。
不知道今夜宿在哪里,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一直憧憬在贺兰山以西的台地悠闲的生活,但那里也并非平静,烈日、沙尘暴、封闭、……一直以为,闲着也是闲着,也是一种不错的生存状态,几十年的闲云野鹤也习惯了。
我太懒,都懒的怕去医院看病了,其实是躲避,一种恐惧。
3
骆驼队已渐行渐远。
红烧驼排却在牧家游欢宴,酸奶子干饭等你呐。
腌沙葱在光明队神奇地进入精美的塑封包装,让人爱怜。这个小牧村,真闹大了历史又一次被翻篇了。不过,蒙古锅盔硬是历经风雨而不衰,盘踞在21 世纪的驼乡大餐或家宴上,被本人誉之阿拉善的“馕”,坚挺着。
蒙古锅盔,那种瓷实的、踏实的、纯粹的麦香味,一直是这片土地老乡的最爱。纯粹的手工活,焦黄焦黄的,让人唾涎欲滴,也让吃货们不虚此行。
现在,在左旗的三道桥、右旗的蒙古村、额旗的成吉斯汗市场,皆有人制售。多少年了,我行走着,经历着。历练过许多故事,邂逅过许多风景,抚摸过许多色彩。
不愿让激情随风而去,借助涂鸦算是消遣了。
无声无息地消逝又怎么了。
恹恹的样子也是一种姿态,随意着就足够了。
4
飞行是人类的奇迹,羽翼褪化之后,金属大鹏边翩翩起飞了,没想到的是借助奥凯,让阿拉善飞翔且歌唱。
近日又读,额济纳策克至哈密铁路开工在即,令人夜不能寐,不由想起夜宿苏布日格的瑟瑟冬日,蜷缩着无助着的青葱岁月。
那时,只有和老黑风白毛雪死磕的份了。
僭越成为一种常态。
灵动的思绪盘旋在这片高天厚土,骆驼队并未
走远,还在胡宝家田的山坡上蹀躞,不忍离去。
草原丝路,这是历史令人敬畏的行走。
西部秘境,铺展开来鬼斧神工的惊艳。
夕阳里,那是大漠丹青高人纽希文又一幅骆驼长卷收笔之时,他的骆驼工笔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此时,纽希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的双眸凝视着远方的袅袅朦胧,我知道他的灵感又在波澜起伏了,他的画笔又要洇湿宣纸,顾盼天地了。
真正的妙笔神韵。
5
不知怎么,一说起气候,便想起岳钟琪,便看见了一骑绝尘。
走过居延,那是额济纳脸庞流下的一滴泪,美丽而孤独,湖水清且涟漪。
湖畔,苏武端坐着,眸子凝视着他的羊群和故事。
我无语了。
不由把目光投向遥远的马鬃山,那个叫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的地方,那里的沙鸡成群蔽日,形成蔚为壮观的生物种群,在一隅安静地栖息繁衍,逃逸了捕杀。
也想起那个大学生边防武警警官谭启民,文笔不错,实实在在的戍边。虽眼下寂寞,不久,这里钢铁长龙将呼啸而过。
6
一步一步的地走,端详这个陌生且又雷同的世界。在楼群的夹缝中,努力嗅出一种不一样的味道,但绝不是隐私。
我还是想听到仓央嘉措的声音,大师的诗文传响在大漠山谷的沟壑和峭壁,几近永恒。
1716年,大师抵临广宗寺,陶醉、沉睡在八宝莲花的馥郁馨香里,成就了一段绝世传奇。
阿拉善文化,从此丰厚而苍茫,柔软而多情,在中国文学史里,有了自己的位置。
大师未曾走远,还在我们心理,还能听到他的脚步声和叹息。
7
地域是一种别样的味道,一过三关,感觉就不远了。
位置便是GPS, 便是冬暖夏凉,便是干旱少雨,僻远被现代交通运输取而代之了,改写了。
你懂得。
有一首著名流行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唱道;在那东山顶上,升起洁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面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出自仓央嘉措之手,大手笔啊。我真怀疑,东山顶上,写的没准儿就是贺兰山呢。不过,这事我没请教过我盟著名民俗文化学者那顺先生,也只是在冒昧揣测而已。
8
从贺兰山达令浩绕到艾日布盖龙首山北麓,舒缓地延伸至神奇的马鬃,阿拉善犹如展开的山水画卷,用大写意酣畅淋漓的笔触,书写出北中国最为独特而神奇的精神和韵致。
上帝画下的曲线,便是最为柔软、精致的美艳和诱惑。
而额济纳则在胡曾的平仄吟颂间,迸发出这片土地的精髓来:漠漠平沙际云天,问人云此是居延……
(作者供职于阿拉善盟文联系国家一级作家)
提要:北纬37°24′至42°47′, 东经97°,10′ 至106°52′,无垠的辽远和风景在这里勾勒出独具的美学品质。
关键词:辽远,西部,苍桑,骆驼,奇石,沙漠这就是阿拉善,苍天圣地阿拉善。
民航在阿拉善的开通,使这片土地告别了僻远等语词,故乡的名字第一次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电子屏幕上滚动。
禁不住泪水潸然,眼前浮现出的是冰天雪地里蹒跚的骆驼队,壮观地。
1
阿拉善是我的本土。每当走过城墙东门那里,无论坐车抑或步行走,心理便要早早地格蹬一下,那条减速带让我心理有了本能反应,不经过格蹬那一下心理还真平伏不下来。格蹬了,不再担心下一次了。但我知道,它的不可颠覆的理由是保护定远营古城城墙,这是没错的。
从定远营二道巷子走出的我,却老想着平遥黄菜火烧的滋味,实在是没办法的事,胃是有记忆的。
2
僻远新解: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就能从阿左旗飞抵西安,委实已算不上僻远一词所涵盖的距离,也打破了地域边缘化造成的樊篱和拘谨。
坚守,只为了那份平常,当生存已不是一种挣扎。
不知道今夜宿在哪里,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一直憧憬在贺兰山以西的台地悠闲的生活,但那里也并非平静,烈日、沙尘暴、封闭、……一直以为,闲着也是闲着,也是一种不错的生存状态,几十年的闲云野鹤也习惯了。
我太懒,都懒的怕去医院看病了,其实是躲避,一种恐惧。
3
骆驼队已渐行渐远。
红烧驼排却在牧家游欢宴,酸奶子干饭等你呐。
腌沙葱在光明队神奇地进入精美的塑封包装,让人爱怜。这个小牧村,真闹大了历史又一次被翻篇了。不过,蒙古锅盔硬是历经风雨而不衰,盘踞在21 世纪的驼乡大餐或家宴上,被本人誉之阿拉善的“馕”,坚挺着。
蒙古锅盔,那种瓷实的、踏实的、纯粹的麦香味,一直是这片土地老乡的最爱。纯粹的手工活,焦黄焦黄的,让人唾涎欲滴,也让吃货们不虚此行。
现在,在左旗的三道桥、右旗的蒙古村、额旗的成吉斯汗市场,皆有人制售。多少年了,我行走着,经历着。历练过许多故事,邂逅过许多风景,抚摸过许多色彩。
不愿让激情随风而去,借助涂鸦算是消遣了。
无声无息地消逝又怎么了。
恹恹的样子也是一种姿态,随意着就足够了。
4
飞行是人类的奇迹,羽翼褪化之后,金属大鹏边翩翩起飞了,没想到的是借助奥凯,让阿拉善飞翔且歌唱。
近日又读,额济纳策克至哈密铁路开工在即,令人夜不能寐,不由想起夜宿苏布日格的瑟瑟冬日,蜷缩着无助着的青葱岁月。
那时,只有和老黑风白毛雪死磕的份了。
僭越成为一种常态。
灵动的思绪盘旋在这片高天厚土,骆驼队并未
走远,还在胡宝家田的山坡上蹀躞,不忍离去。
草原丝路,这是历史令人敬畏的行走。
西部秘境,铺展开来鬼斧神工的惊艳。
夕阳里,那是大漠丹青高人纽希文又一幅骆驼长卷收笔之时,他的骆驼工笔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此时,纽希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的双眸凝视着远方的袅袅朦胧,我知道他的灵感又在波澜起伏了,他的画笔又要洇湿宣纸,顾盼天地了。
真正的妙笔神韵。
5
不知怎么,一说起气候,便想起岳钟琪,便看见了一骑绝尘。
走过居延,那是额济纳脸庞流下的一滴泪,美丽而孤独,湖水清且涟漪。
湖畔,苏武端坐着,眸子凝视着他的羊群和故事。
我无语了。
不由把目光投向遥远的马鬃山,那个叫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的地方,那里的沙鸡成群蔽日,形成蔚为壮观的生物种群,在一隅安静地栖息繁衍,逃逸了捕杀。
也想起那个大学生边防武警警官谭启民,文笔不错,实实在在的戍边。虽眼下寂寞,不久,这里钢铁长龙将呼啸而过。
6
一步一步的地走,端详这个陌生且又雷同的世界。在楼群的夹缝中,努力嗅出一种不一样的味道,但绝不是隐私。
我还是想听到仓央嘉措的声音,大师的诗文传响在大漠山谷的沟壑和峭壁,几近永恒。
1716年,大师抵临广宗寺,陶醉、沉睡在八宝莲花的馥郁馨香里,成就了一段绝世传奇。
阿拉善文化,从此丰厚而苍茫,柔软而多情,在中国文学史里,有了自己的位置。
大师未曾走远,还在我们心理,还能听到他的脚步声和叹息。
7
地域是一种别样的味道,一过三关,感觉就不远了。
位置便是GPS, 便是冬暖夏凉,便是干旱少雨,僻远被现代交通运输取而代之了,改写了。
你懂得。
有一首著名流行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唱道;在那东山顶上,升起洁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面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出自仓央嘉措之手,大手笔啊。我真怀疑,东山顶上,写的没准儿就是贺兰山呢。不过,这事我没请教过我盟著名民俗文化学者那顺先生,也只是在冒昧揣测而已。
8
从贺兰山达令浩绕到艾日布盖龙首山北麓,舒缓地延伸至神奇的马鬃,阿拉善犹如展开的山水画卷,用大写意酣畅淋漓的笔触,书写出北中国最为独特而神奇的精神和韵致。
上帝画下的曲线,便是最为柔软、精致的美艳和诱惑。
而额济纳则在胡曾的平仄吟颂间,迸发出这片土地的精髓来:漠漠平沙际云天,问人云此是居延……
(作者供职于阿拉善盟文联系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