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5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史海钩沉】清朝的御马厂在正蓝旗
  • 发布时间:2015-12-19
  • 来源:内蒙古正蓝旗黑城子示范区
  • 最近几年,太仆寺旗连续几年举办皇家御马文化节,锡林浩特市也随其后打出建设中国马都旗号,都是为了提升地区文化品位。其实,清朝时期的皇家御马厂,不在太仆寺旗,而在正蓝旗。

    清朝是畜牧业最为发达的朝代,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朝代。缘由之一,清代官牧场是一种正规的国营畜牧业组织,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实体,但它同时又是一个行政部门,是当时官僚机构的一部分,充分表现出官办实业的特点;缘由之二,在管理措施上,清王朝对官牧场特别是边塞官牧场实行了责任制,订立了严明的奖惩办法,用以保证和促进国营畜牧业的发展;缘由之三,官牧场占据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即我国北部边疆,山河优美,空气干燥,水草丰茂,地宜放牧,有利于官牧场的存在和发展。故康熙帝言称:“历观宋、明之时,议马政皆无上策”,“唯我朝牧养得法”,所言不无道理。

    那么,清朝的皇家御马厂到底在哪里,史料记载,清初在独石口外设立的直属于上驷院的御马厂,即上都牧厂,曾经隶属过御马监,所以又称御马厂,俗称大马群,归内务府。上驷院所属牧场,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时,牧养着骡马197群,骟马46群,走马2群,驼22群;每群马200匹—500匹,每群驼100峰—200峰。上都牧厂饲养的马专供御用和皇帝骑乘,上驷院的官吏凡是遇到皇帝出巡,都要随侍在皇帝左右,管理与车驾、马驼有关的事务。

    内蒙古地区旧方志《口北三厅志》中也有关于御马厂的记载:御马厂即太仆寺右翼牧厂,亦名上都牧厂。在独石口东北一百四十五里,博罗城。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七里。东至古尔板库德界,西至镶白旗察哈尔界,南至插汉噶尔特界,北至镶白旗察哈尔界,

    博罗城是上都牧厂衙门所在地,即现在的正蓝旗黑城子示范区老黑城子遗址,在上都河(闪电河)畔,上都牧厂以上都河(闪电河)流域为中心,即今天的闪电河畔的金莲川草原,西南边界在隰宁旧驿附近,距独石口37里,即今天的河北省沽源县,乌兰城在牧厂南偏西(今沽源县东北闪电河西岸小宏城子);金桓州城(四郎城)在牧厂北,元开平城(元上都)在牧厂东北,克蚌河(五一种畜场慧温郭勒)在牧厂东北,多伦泊(多伦诺尔)亦在牧厂东北,牧厂东界有榆河(蒙古名海拉苏台,县治多伦位于此河西岸)。按今天的范围看,在正蓝旗南部有五一种畜场、上都镇、哈毕日嘎镇、黑城子示范区全部,多伦县大北沟镇,河北省沽源县北部、塞北管理区等。

    太仆寺所属边外的两个牧马厂,原属兵部管理,称大库口外种马二场。至康熙九年(1670年)改隶太仆寺,为军队牧养或提供马匹,即军马厂,以后分设察哈尔左右两翼牧厂。位于张家口北哈喇尼敦井的太仆寺左翼牧厂,地土辽阔,方圆600里,即现在太仆寺旗南部;位于张家口西北的齐齐尔罕河的右翼牧厂,方圆400里,即现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后来,清王朝在内蒙古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将内地的大批汉族农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垦殖,草场越来越小,乾隆年间,右翼牧厂向东移到文书台西路第三台西马莲渠(今张北县马蓝渠)一带,嘉庆以后,右翼牧厂再次东移,骒马群移到上都牧厂所在地,所以清朝文献上说,太仆寺右翼牧厂,亦名上都牧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太仆寺右翼牧厂改为太仆寺右翼牧场。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设察哈尔省后,都统署把太仆寺右翼牧场称为第四模范牧场,1936年,伪察哈尔盟公署把太仆寺右翼牧场改编为太仆寺右翼旗建制。

    19493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决定,明安旗与太仆寺右翼旗合并,称明安太仆寺右翼联合旗,旗政府所在地设在哈登胡硕庙。南部以黄旗大营子(上都镇)为中心建立锡察盟最早、最大的公营牧场,初建时面积1300平方公里,包括河北省塞北管理区一部分,太仆寺旗骆驼山镇一部分,多伦县大北沟镇一部分,正蓝旗上都河镇一部分,黑城子示范区全部,五一种畜场全部。19569月,察哈尔盟撤销明安太仆寺右翼联合旗,与正蓝旗合并。

    20世纪70年代,黑城子示范区(四六二六部队五七军马场)、上都镇(上都河公社)、五一种畜场一带马匹达到上万匹,是锡林郭勒良种马繁育基地。以后,由于草牧场围栏,马没有了驰骋、奔跑的场地,马的饲养越来越难,目前,黑城子示范区马的数量不足500匹。20131217日,正蓝旗与丹麦维佳运动马公司签订仪式,丹麦方投资3.6亿元,租赁黑城子示范区草牧场,繁育温血马。该项目包括温血马的繁育、调教、竞赛、销售以及相关的马房、场馆、会员度假村建设等,建设期限为5年,项目总投资3.6亿元,其中2014年一期投资6000万元,正在建设马房、场馆等基础设施,预计繁育温血种马100匹。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水、电、路及网围栏等已初见成效。这也是引进外资,打造良种马、重塑马辉煌的机遇。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御马厂在正蓝旗南部原太仆寺右旗境内,即闪电河流域的金莲川草原,而现在太仆寺旗在清朝以饲养军马为主。所以,真正的清朝皇家御马厂,在正蓝旗,不在太仆寺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清朝的御马厂在正蓝旗
  • 发布时间:2015-12-19
  • 来源:内蒙古正蓝旗黑城子示范区
  • 最近几年,太仆寺旗连续几年举办皇家御马文化节,锡林浩特市也随其后打出建设中国马都旗号,都是为了提升地区文化品位。其实,清朝时期的皇家御马厂,不在太仆寺旗,而在正蓝旗。

    清朝是畜牧业最为发达的朝代,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朝代。缘由之一,清代官牧场是一种正规的国营畜牧业组织,是一种典型的经济实体,但它同时又是一个行政部门,是当时官僚机构的一部分,充分表现出官办实业的特点;缘由之二,在管理措施上,清王朝对官牧场特别是边塞官牧场实行了责任制,订立了严明的奖惩办法,用以保证和促进国营畜牧业的发展;缘由之三,官牧场占据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即我国北部边疆,山河优美,空气干燥,水草丰茂,地宜放牧,有利于官牧场的存在和发展。故康熙帝言称:“历观宋、明之时,议马政皆无上策”,“唯我朝牧养得法”,所言不无道理。

    那么,清朝的皇家御马厂到底在哪里,史料记载,清初在独石口外设立的直属于上驷院的御马厂,即上都牧厂,曾经隶属过御马监,所以又称御马厂,俗称大马群,归内务府。上驷院所属牧场,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时,牧养着骡马197群,骟马46群,走马2群,驼22群;每群马200匹—500匹,每群驼100峰—200峰。上都牧厂饲养的马专供御用和皇帝骑乘,上驷院的官吏凡是遇到皇帝出巡,都要随侍在皇帝左右,管理与车驾、马驼有关的事务。

    内蒙古地区旧方志《口北三厅志》中也有关于御马厂的记载:御马厂即太仆寺右翼牧厂,亦名上都牧厂。在独石口东北一百四十五里,博罗城。东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七里。东至古尔板库德界,西至镶白旗察哈尔界,南至插汉噶尔特界,北至镶白旗察哈尔界,

    博罗城是上都牧厂衙门所在地,即现在的正蓝旗黑城子示范区老黑城子遗址,在上都河(闪电河)畔,上都牧厂以上都河(闪电河)流域为中心,即今天的闪电河畔的金莲川草原,西南边界在隰宁旧驿附近,距独石口37里,即今天的河北省沽源县,乌兰城在牧厂南偏西(今沽源县东北闪电河西岸小宏城子);金桓州城(四郎城)在牧厂北,元开平城(元上都)在牧厂东北,克蚌河(五一种畜场慧温郭勒)在牧厂东北,多伦泊(多伦诺尔)亦在牧厂东北,牧厂东界有榆河(蒙古名海拉苏台,县治多伦位于此河西岸)。按今天的范围看,在正蓝旗南部有五一种畜场、上都镇、哈毕日嘎镇、黑城子示范区全部,多伦县大北沟镇,河北省沽源县北部、塞北管理区等。

    太仆寺所属边外的两个牧马厂,原属兵部管理,称大库口外种马二场。至康熙九年(1670年)改隶太仆寺,为军队牧养或提供马匹,即军马厂,以后分设察哈尔左右两翼牧厂。位于张家口北哈喇尼敦井的太仆寺左翼牧厂,地土辽阔,方圆600里,即现在太仆寺旗南部;位于张家口西北的齐齐尔罕河的右翼牧厂,方圆400里,即现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后来,清王朝在内蒙古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将内地的大批汉族农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垦殖,草场越来越小,乾隆年间,右翼牧厂向东移到文书台西路第三台西马莲渠(今张北县马蓝渠)一带,嘉庆以后,右翼牧厂再次东移,骒马群移到上都牧厂所在地,所以清朝文献上说,太仆寺右翼牧厂,亦名上都牧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太仆寺右翼牧厂改为太仆寺右翼牧场。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设察哈尔省后,都统署把太仆寺右翼牧场称为第四模范牧场,1936年,伪察哈尔盟公署把太仆寺右翼牧场改编为太仆寺右翼旗建制。

    19493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决定,明安旗与太仆寺右翼旗合并,称明安太仆寺右翼联合旗,旗政府所在地设在哈登胡硕庙。南部以黄旗大营子(上都镇)为中心建立锡察盟最早、最大的公营牧场,初建时面积1300平方公里,包括河北省塞北管理区一部分,太仆寺旗骆驼山镇一部分,多伦县大北沟镇一部分,正蓝旗上都河镇一部分,黑城子示范区全部,五一种畜场全部。19569月,察哈尔盟撤销明安太仆寺右翼联合旗,与正蓝旗合并。

    20世纪70年代,黑城子示范区(四六二六部队五七军马场)、上都镇(上都河公社)、五一种畜场一带马匹达到上万匹,是锡林郭勒良种马繁育基地。以后,由于草牧场围栏,马没有了驰骋、奔跑的场地,马的饲养越来越难,目前,黑城子示范区马的数量不足500匹。20131217日,正蓝旗与丹麦维佳运动马公司签订仪式,丹麦方投资3.6亿元,租赁黑城子示范区草牧场,繁育温血马。该项目包括温血马的繁育、调教、竞赛、销售以及相关的马房、场馆、会员度假村建设等,建设期限为5年,项目总投资3.6亿元,其中2014年一期投资6000万元,正在建设马房、场馆等基础设施,预计繁育温血种马100匹。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水、电、路及网围栏等已初见成效。这也是引进外资,打造良种马、重塑马辉煌的机遇。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御马厂在正蓝旗南部原太仆寺右旗境内,即闪电河流域的金莲川草原,而现在太仆寺旗在清朝以饲养军马为主。所以,真正的清朝皇家御马厂,在正蓝旗,不在太仆寺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