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六期

第六期

  • 【志书评议】一部堪称名品的新编区志——品读《宁波市海曙区志》丛谈
  • 才读集美书 ① ,又览海曙志 ② ,让人十分高兴。缘由在于两部地情书籍都是经过精心编纂且可读可看可用的名品区志。言为心声,心为物(志书)动。在此不想过于拘谨和拿捏,只图真实的感受能够自由的展现。  

    一、形象与真实  

    笔者在20多年的从志生涯中,一直期盼理想的志书,能够像自己曾比喻的那样:明月高照,繁星满天,荧光闪闪。这里说的明月即为大亮点,繁星即为中亮点,荧光即为小亮点。尽管此说系形象的比喻,但有着共同经历的志人则一看即明白,它是修志者的一种高尚追求。《宁波市海曙区志》(以下简称《海曙志》),细细拜读,让人爱不释手,确实是可称得上近于理想的好志书。一般志书都注意强化人无我有或人有我特的内容,这是此志与彼志的共同性。但不同的是,《海曙志》对区情特点的反映则表现在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它不仅范围广,而且质量高,有深度,有厚度。该志设置5章,统辖历代治所、历代城池、古城街巷桥梁、塔寺教堂、亭台楼阁、故居宅第和古城保护内容,容量11万多字的宁波古城编;设置5章,统辖建设规划、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城区绿化和住宅内容,容量19万字的城区建设编;设置6章,统辖海曙模式、市容管理、环卫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服务和物业管理内容,容量6.5万字的城区管理编;设置8章,统辖8个街道内容,容量19.6万字的街道编;设置10章,统辖商埠、传统集市、传统名店明吃、商业门类、新兴商圈、商品市场、街巷商业网点、楼宇经济、商贸管理和旅游内容,容量15.6万字的商贸编;设置2章,统辖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内容,容量4.9万字的口岸管理编;设置4章,统辖两湖成因、月湖建筑、月湖文化和日湖踪迹内容,容量5.5万字的月湖日湖编;设置6章,统辖天一阁形成、藏书与利用、藏书管理、其他收藏品、阁域拓展和历代闻人与天一阁内容,容量8.2万字的天一阁编;设置3章,统辖海曙区“宁波帮”人士、捐赠投资和联谊服务内容,容量3万字的海曙“宁波帮”编,不都是凌空高照的明月吗?。《海曙志》是补史之缺、贯通古今的志书,作者深知其优势,于是如前所述设置了宁波古城,位置前放,条分缕析,深挖不辍,将古城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如临其境中多了几分艳羡、幢憬和惋惜。一般说,其它区志不少是把街道归在建置区划中记述,而《海曙志》则为了从街道层面尽显个性,将其单独设置,把所辖内容,如经济、街区管理、综合治理、街巷民居、社区居委会、驻街道单位等,反映的全面系统和富有特色。一些区志通常把城区建设、城区管理放在一起记述,而《海曙志》则一分为二,用翔实包括独特(如海曙模式)的资料,将两编内容支撑得厚重而深刻。作者不是为升格而升格,而是遵从深入的思考,体现四字真言,即重、特、亮、看,让志稿更多呈现出重点、特点、亮点、看点,最终使“资政、教化、存史”的六字功用得到强化和深化。从繁星与萤火层面说,有消失的,有现存的,珠玑满目,不胜枚举,用“繁星满天”、“荧光闪闪”来形容并不为过。形象点说,月光如昼,星火燎原,这样的志书,呈现亮丽多彩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二、历史与现状  

    作为贯通古今的区志,对历史资料搜取的多少与优劣,是衡量志书好呆的重要尺度。《海曙志》的历史资料堪称上乘。本人对该志上册运用历史资料的情况进行了粗略统计,按版面计算大致有26.5万字,占上卷总字数127万字的20 % 。从查阅内容看,中册与此大致相当,下册由于涉史专编专章多于它册,故历史资料也当居于三册之首。这在首轮志书中相比较也是算多的。首轮一些志书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史资料,纵向跳跃性过大,断史缺档情况严重。放在二轮贯通古今的区志中比较更是鹤立鸡群,遥遥领先。二轮一些贯通性志书(包括区志),严重存在着“详今缺古”的问题,让人无法在分析社会问题时,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研究和判断,造成极大地阅读和使用遗憾。《海曙志》作者深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不懂得事物的历史根源也就不可能懂得事物的本身,因此不惜用3年半时间进行业务培训和古今资料的搜集。这项工作现在不做,以后就很难做了。就是这次,修志本身也带有抢救性质。这一抢,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回放了逝去的画面,寻到了旧有的积淀,彰显了昔日的辉煌,功不可没,可喜可贺。海曙区历史上未曾修过志书,此次修志获取以往资料自然面临诸多困难。但经过海曙志人的不懈努力,一般旧志所能反映的十几个方面的资料,包括历史沿革、局域地理、风景名胜、城池关郭、人口变化、衣食住行、天文资料、自然灾害、宗教状况、官署活动、兵役战事、旧式教育、文化艺术、文物古迹、风俗方言、人物传记等,在本次创修志书中大多应有尽有,有的如街巷桥梁、塔台楼堂、传统店点、老式“行当”、“一阁”详解、甬人帮会等,甚至不惜厚重铺陈,浓墨泼洒。通过志文,我们还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金融保险、报刊、通讯社和无线广播等。海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了这绵长深沉的历史纽带,发展线条就更加清晰,彰往召来基础就更加坚实。  

    三、继承与改进  

    《海曙志》坚持继承与改进并举,在继承中发展,在改进中提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继承与改进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在多个方面。体例形式上,不仅有常规的志、传、图、表、录、索引,还有引进的或创新的专记、连接、延伸等。图片方面,有三维仿真地图 ③ ,此为本人在志书中首次看到,它让图片效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编排上,依古今顺序,先排古城,后排当今城建城管;通洋达海,商贸发达,于是突破一二三产顺序,按三二一顺序安排;道教在辖区出现较早,作者便打破佛、道、伊、天、基的顺序,变为道、佛、伊、天、基。内容上,目前的不少志书反映住宅是个软肋,由于资料难以提供便“有多少米做多少饭”,一般记述偏于单薄,而《海曙志》住宅单为一章,有传统住宅、现代住宅等,字数达1.8万多字。医疗卫生,疾病是根源,因病派生出医生、医药和设备设施等,可见疾病是重中之重。但已见志书对此多不重视,平分秋色、平均用力,结果是纷繁复杂的疾病状况与微乎其微的记述形成巨大的落差。而《海曙志》对唐代以来疾病的流行状况专门进行了记述,这为今人和后人研究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海曙志》在民政编老年人保护章专设了老年人状况节,字数虽然不多,但它是作者“与时俱进”、关注民生、关注问题的切实体现,有“它”就值得肯定。当今时代变化大,新情况多,志书作为地情书籍,不能不反映这种“新”和“变”。但在修志实践中,有的放在心上,写在书上,而有的(不在少数)则挂在嘴上,体现不到行动上。而《海曙志》反映农村城市化,有乡镇改街道,行政村改居委会,农民改居民,既体现了新,又反映了变。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管理维护的“重头戏”,是图纸资料保存最不完善的关键环节(各自为政所致),是修志中搜集资料的“老大难”。《海曙志》作者知难而进,挖掘并写出了3万多字的地下管网文稿。这是笔者首次接触到的志书中如此翔实丰富的地下管网内容,不能不让人拍手叫好。可以想象,此类全面系统的资料,地下管网建设、使用、维护单位不会不举双手欢迎。因为据说它是当地最新最完善的一份官方档案资料,十分珍贵难得。其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内容,在《海曙志》中不只所列,但仅举以上足可说明问题。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体现着钱学森大成智慧的思想。钱老说过:“创新不能局限于迈小步,那样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④ 。”方法上,将“变化”作为主旨,通过对比反映变化,有今昔变化的黑白、彩色照片对比;有新产业和老行当地对比;有正文与相关的连接性对比等。为翔实记述变化,在方言编,除设置语音、词汇、语法语料外,还专门设置了变化中的海曙区方言,对所受普通话、外语和网络语言的影响,作了细致的记述;在楼宇经济、区属工业、城区交通等章,专门设置发展状况或发展变化或交通变迁节,对所记事物的古今之变、阶段之变作了必要梳理。重要的独立门户,一般的归并整合,有益于详主略次、统筹兼顾和理清脉络。通过细节处理,表达明晰的地情信息,是《海曙志》的又一创新技巧。如建置章境域节中所附的5幅黑白照,作者借用交通(道路)管理中的虚实线处理方法,将本区与四邻的交界处用虚线标出,使之呈现出三维效果,让人看了感到更加直观真实和清晰明了。善作分析性记述,也是《海曙志》的一个特色。像志书的旅游章,便是作者分析性记述的全新安排。它写旅游资源,一改常规的写法,从旅游资源丰度、旅游资源品质、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几方面下笔,更深入地反映出海曙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具体状况,以雅为主,雅俗兼顾,既有学术品味,又不失为大众读物。其中写到“海曙有上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68个,单体密度为2.37个∕平方千米”。简要的20多个字,溢透出作者深刻的思维功力和老道的笔下表现力。资料本身不会“发声”,但它确实会“说话”。这里的资料,不正在告诉人们:海曙的旅游资源品质上佳,旅游优势十分显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四、述体与志体  

    《海曙志》志体部分,如同前述的那样精彩纷呈,而其述体部分,也是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卷首《概述》,约8000多字,分5部分记述了宁波历代治所,千年明州古城,夙为通海商埠,素来尚文重读,都市风韵宜人。这是采取特点概括法的写法来做文章的。一二轮修志,运用此法并不少见。区别在于,对地情特点的抓取概括,是不是准确贴切、虚实融合、意存高远。对卷首《概述》要求源于志文而又高于志文,这种“源”与“高”,焦点都集中在准确和精炼上。在这方面,《海曙志》作者是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虚实的融合,体现在以实为主、画龙点睛上。如千年明州古城部分,在总体写实的基础上,最后自然流淌出一句“雄踞三江口的千年古城垣已荡然无存”,读罢想必不会有人觉得玄虚飘渺;夙为通海商埠部分,在秉笔直书的间隙,不经意中迸发出诗一般的语言——当徽商晋商沉寂之后,宁波商帮经久弥坚,所创造的商业辉煌早已彪炳史册,又如繁花在全球绽放;素来尚文重读部分,在巨浪喷雪般述说地灵人杰时,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千余年,文脉传承,使海曙既具中华传统特色,又展海派文化新韵。意存高远,即名为写事,实为写人。写人不全在行行贴近,字字留痕,处理得好,就会“此地无声胜有声”。写人也不在大喊大叫,而是让名人为你说话。《概述》第三部分开头略作铺垫,随即引出孙中山对宁波及宁波商人的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 ⑤ 。”这当是该篇述文之主题、之红线、之源泉、之灵魂。有了这一点,全文形分意不散,静中有灵动。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该志的二三级述,即编章之述,门门不缺,按志界对此二类述之要求,即综述类情、勾划脉络、揭示演变、指点起伏、疏通联系、彰明因果,或全或部分都有所体现。其中有一些,如商贸、金融、天一阁、民俗、宗教、海曙“宁波帮”(简称“宁波帮”)等编下述,写作还相当到位,而民俗、“宁波帮”编下述还称得上是范文性的创新和学术之作。民俗编下述1500多字,站在低于第一级、高于第三级述的层面,从历史性、地域性等6个方面,考察、分析、概括了海曙民俗事象的形成特点和规律。“宁波帮”编下的述,3100多字,写明了“宁波帮”的内涵和外延,其产生的条件、构成、活动范围、发展历程、创业特点、贡献影响等。这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要素齐全、有覆盖度和深度的二级述,很值得一读。  

    五、序言与后记  

    一部目标定位为良志上乘、力图使其文化、学术品位和功用价值俱佳的志书,往往注重诸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包括序言的选择和后记的推敲。《海曙志》序未过二,一为区长书记合序,一为方志大家魏桥先生所作。笔者十分赞同并竭力倡导志书序言要政(党政领导)学(学者)兼收,藉此来提高志书的学术品位和使用价值。方志大家傅振伦先生为首轮《井陉县志》作的序 ⑥ ,史志泰斗来新夏先生为二轮《冀州市志》作的序 ⑦ ,方志名家郭凤岐为《栾城县志》作的序 ⑧ ,方志领导和学者邱新立为《迁安市志》作的序 ⑨ ,都高站位解析,钩玄提要,揭示真谛,指点迷津,反响不凡,成为学术研究的范文佳作,以及读者的“入门向导”和“良师益友”。魏老所著,笔者常读,受益匪浅,这次又读,亦有斩获,归结感受,就是认为这仍是一份学术力作,是魏老理论研究、学术指导、修志实践的精辟总结。  

    《海曙志》编后记,也是一篇值得研读的专文。全文3600多字,用1500多字记述修志过程和概况,而用2100多字记述编纂思路和记述特点。其编纂思路,主要体现在对海曙区区域性、城市性、功用性、人文性的认识和实践上。其记述特点,主要反映在通过志文所透视出来的城区的独特,历史的厚重,时代的光亮,商贸的发达,文化的博深。这既是此次修志的实践总结,为海曙保留了重要的修志史料,同时也为域内外当前和今后修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人接触全国(含本省)一二轮志书几百部,比较留心查找行政、业务结合,特别是注意总结修志经验教训的编后记,以便有效指导本地修志工作,结果如愿以偿的不占多数,大多仅是一般修志过程的简要陈述和对支持修志者的感谢而已。这也是一种“存史”,但借鉴价值有所降低和偏颇。希望更多好的编后记问世,恐怕是修志同仁共同的期盼。  

    (王广才: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副编审,河北省方志专家库成员,中国地方志期刊网站专家库成员。)  

    注释  

    ① 《厦门市集美区志》,中华书局,20138月第1版。  

    ② 《宁波市海曙区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7月第1版,  

    ③ 《宁波市海曙区志》卷首“海曙区三维仿真地图”,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海曙区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制。  

    ④ 《钱学森传》,奚启新著,2011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⑤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P350,中华书局,19846月第1版。  

    ⑥ 《井陉县志》(通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3月第1版。  

    ⑦ 《冀州市志》(通志),方志出版社,201210月第1版。  

    ⑧ 《栾城县志(19932005》,党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8月第1版。  

    ⑨ 《迁安市志(19872006)》,方志出版社,201312月第1版。  

               (作者: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中国地方志期刊网站专家库成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志书评议】一部堪称名品的新编区志——品读《宁波市海曙区志》丛谈
  • 才读集美书 ① ,又览海曙志 ② ,让人十分高兴。缘由在于两部地情书籍都是经过精心编纂且可读可看可用的名品区志。言为心声,心为物(志书)动。在此不想过于拘谨和拿捏,只图真实的感受能够自由的展现。  

    一、形象与真实  

    笔者在20多年的从志生涯中,一直期盼理想的志书,能够像自己曾比喻的那样:明月高照,繁星满天,荧光闪闪。这里说的明月即为大亮点,繁星即为中亮点,荧光即为小亮点。尽管此说系形象的比喻,但有着共同经历的志人则一看即明白,它是修志者的一种高尚追求。《宁波市海曙区志》(以下简称《海曙志》),细细拜读,让人爱不释手,确实是可称得上近于理想的好志书。一般志书都注意强化人无我有或人有我特的内容,这是此志与彼志的共同性。但不同的是,《海曙志》对区情特点的反映则表现在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它不仅范围广,而且质量高,有深度,有厚度。该志设置5章,统辖历代治所、历代城池、古城街巷桥梁、塔寺教堂、亭台楼阁、故居宅第和古城保护内容,容量11万多字的宁波古城编;设置5章,统辖建设规划、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城区绿化和住宅内容,容量19万字的城区建设编;设置6章,统辖海曙模式、市容管理、环卫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服务和物业管理内容,容量6.5万字的城区管理编;设置8章,统辖8个街道内容,容量19.6万字的街道编;设置10章,统辖商埠、传统集市、传统名店明吃、商业门类、新兴商圈、商品市场、街巷商业网点、楼宇经济、商贸管理和旅游内容,容量15.6万字的商贸编;设置2章,统辖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内容,容量4.9万字的口岸管理编;设置4章,统辖两湖成因、月湖建筑、月湖文化和日湖踪迹内容,容量5.5万字的月湖日湖编;设置6章,统辖天一阁形成、藏书与利用、藏书管理、其他收藏品、阁域拓展和历代闻人与天一阁内容,容量8.2万字的天一阁编;设置3章,统辖海曙区“宁波帮”人士、捐赠投资和联谊服务内容,容量3万字的海曙“宁波帮”编,不都是凌空高照的明月吗?。《海曙志》是补史之缺、贯通古今的志书,作者深知其优势,于是如前所述设置了宁波古城,位置前放,条分缕析,深挖不辍,将古城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如临其境中多了几分艳羡、幢憬和惋惜。一般说,其它区志不少是把街道归在建置区划中记述,而《海曙志》则为了从街道层面尽显个性,将其单独设置,把所辖内容,如经济、街区管理、综合治理、街巷民居、社区居委会、驻街道单位等,反映的全面系统和富有特色。一些区志通常把城区建设、城区管理放在一起记述,而《海曙志》则一分为二,用翔实包括独特(如海曙模式)的资料,将两编内容支撑得厚重而深刻。作者不是为升格而升格,而是遵从深入的思考,体现四字真言,即重、特、亮、看,让志稿更多呈现出重点、特点、亮点、看点,最终使“资政、教化、存史”的六字功用得到强化和深化。从繁星与萤火层面说,有消失的,有现存的,珠玑满目,不胜枚举,用“繁星满天”、“荧光闪闪”来形容并不为过。形象点说,月光如昼,星火燎原,这样的志书,呈现亮丽多彩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二、历史与现状  

    作为贯通古今的区志,对历史资料搜取的多少与优劣,是衡量志书好呆的重要尺度。《海曙志》的历史资料堪称上乘。本人对该志上册运用历史资料的情况进行了粗略统计,按版面计算大致有26.5万字,占上卷总字数127万字的20 % 。从查阅内容看,中册与此大致相当,下册由于涉史专编专章多于它册,故历史资料也当居于三册之首。这在首轮志书中相比较也是算多的。首轮一些志书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史资料,纵向跳跃性过大,断史缺档情况严重。放在二轮贯通古今的区志中比较更是鹤立鸡群,遥遥领先。二轮一些贯通性志书(包括区志),严重存在着“详今缺古”的问题,让人无法在分析社会问题时,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研究和判断,造成极大地阅读和使用遗憾。《海曙志》作者深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不懂得事物的历史根源也就不可能懂得事物的本身,因此不惜用3年半时间进行业务培训和古今资料的搜集。这项工作现在不做,以后就很难做了。就是这次,修志本身也带有抢救性质。这一抢,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回放了逝去的画面,寻到了旧有的积淀,彰显了昔日的辉煌,功不可没,可喜可贺。海曙区历史上未曾修过志书,此次修志获取以往资料自然面临诸多困难。但经过海曙志人的不懈努力,一般旧志所能反映的十几个方面的资料,包括历史沿革、局域地理、风景名胜、城池关郭、人口变化、衣食住行、天文资料、自然灾害、宗教状况、官署活动、兵役战事、旧式教育、文化艺术、文物古迹、风俗方言、人物传记等,在本次创修志书中大多应有尽有,有的如街巷桥梁、塔台楼堂、传统店点、老式“行当”、“一阁”详解、甬人帮会等,甚至不惜厚重铺陈,浓墨泼洒。通过志文,我们还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金融保险、报刊、通讯社和无线广播等。海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了这绵长深沉的历史纽带,发展线条就更加清晰,彰往召来基础就更加坚实。  

    三、继承与改进  

    《海曙志》坚持继承与改进并举,在继承中发展,在改进中提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继承与改进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在多个方面。体例形式上,不仅有常规的志、传、图、表、录、索引,还有引进的或创新的专记、连接、延伸等。图片方面,有三维仿真地图 ③ ,此为本人在志书中首次看到,它让图片效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编排上,依古今顺序,先排古城,后排当今城建城管;通洋达海,商贸发达,于是突破一二三产顺序,按三二一顺序安排;道教在辖区出现较早,作者便打破佛、道、伊、天、基的顺序,变为道、佛、伊、天、基。内容上,目前的不少志书反映住宅是个软肋,由于资料难以提供便“有多少米做多少饭”,一般记述偏于单薄,而《海曙志》住宅单为一章,有传统住宅、现代住宅等,字数达1.8万多字。医疗卫生,疾病是根源,因病派生出医生、医药和设备设施等,可见疾病是重中之重。但已见志书对此多不重视,平分秋色、平均用力,结果是纷繁复杂的疾病状况与微乎其微的记述形成巨大的落差。而《海曙志》对唐代以来疾病的流行状况专门进行了记述,这为今人和后人研究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海曙志》在民政编老年人保护章专设了老年人状况节,字数虽然不多,但它是作者“与时俱进”、关注民生、关注问题的切实体现,有“它”就值得肯定。当今时代变化大,新情况多,志书作为地情书籍,不能不反映这种“新”和“变”。但在修志实践中,有的放在心上,写在书上,而有的(不在少数)则挂在嘴上,体现不到行动上。而《海曙志》反映农村城市化,有乡镇改街道,行政村改居委会,农民改居民,既体现了新,又反映了变。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管理维护的“重头戏”,是图纸资料保存最不完善的关键环节(各自为政所致),是修志中搜集资料的“老大难”。《海曙志》作者知难而进,挖掘并写出了3万多字的地下管网文稿。这是笔者首次接触到的志书中如此翔实丰富的地下管网内容,不能不让人拍手叫好。可以想象,此类全面系统的资料,地下管网建设、使用、维护单位不会不举双手欢迎。因为据说它是当地最新最完善的一份官方档案资料,十分珍贵难得。其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内容,在《海曙志》中不只所列,但仅举以上足可说明问题。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体现着钱学森大成智慧的思想。钱老说过:“创新不能局限于迈小步,那样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④ 。”方法上,将“变化”作为主旨,通过对比反映变化,有今昔变化的黑白、彩色照片对比;有新产业和老行当地对比;有正文与相关的连接性对比等。为翔实记述变化,在方言编,除设置语音、词汇、语法语料外,还专门设置了变化中的海曙区方言,对所受普通话、外语和网络语言的影响,作了细致的记述;在楼宇经济、区属工业、城区交通等章,专门设置发展状况或发展变化或交通变迁节,对所记事物的古今之变、阶段之变作了必要梳理。重要的独立门户,一般的归并整合,有益于详主略次、统筹兼顾和理清脉络。通过细节处理,表达明晰的地情信息,是《海曙志》的又一创新技巧。如建置章境域节中所附的5幅黑白照,作者借用交通(道路)管理中的虚实线处理方法,将本区与四邻的交界处用虚线标出,使之呈现出三维效果,让人看了感到更加直观真实和清晰明了。善作分析性记述,也是《海曙志》的一个特色。像志书的旅游章,便是作者分析性记述的全新安排。它写旅游资源,一改常规的写法,从旅游资源丰度、旅游资源品质、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几方面下笔,更深入地反映出海曙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的具体状况,以雅为主,雅俗兼顾,既有学术品味,又不失为大众读物。其中写到“海曙有上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68个,单体密度为2.37个∕平方千米”。简要的20多个字,溢透出作者深刻的思维功力和老道的笔下表现力。资料本身不会“发声”,但它确实会“说话”。这里的资料,不正在告诉人们:海曙的旅游资源品质上佳,旅游优势十分显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四、述体与志体  

    《海曙志》志体部分,如同前述的那样精彩纷呈,而其述体部分,也是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卷首《概述》,约8000多字,分5部分记述了宁波历代治所,千年明州古城,夙为通海商埠,素来尚文重读,都市风韵宜人。这是采取特点概括法的写法来做文章的。一二轮修志,运用此法并不少见。区别在于,对地情特点的抓取概括,是不是准确贴切、虚实融合、意存高远。对卷首《概述》要求源于志文而又高于志文,这种“源”与“高”,焦点都集中在准确和精炼上。在这方面,《海曙志》作者是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虚实的融合,体现在以实为主、画龙点睛上。如千年明州古城部分,在总体写实的基础上,最后自然流淌出一句“雄踞三江口的千年古城垣已荡然无存”,读罢想必不会有人觉得玄虚飘渺;夙为通海商埠部分,在秉笔直书的间隙,不经意中迸发出诗一般的语言——当徽商晋商沉寂之后,宁波商帮经久弥坚,所创造的商业辉煌早已彪炳史册,又如繁花在全球绽放;素来尚文重读部分,在巨浪喷雪般述说地灵人杰时,突然来一个急转弯——千余年,文脉传承,使海曙既具中华传统特色,又展海派文化新韵。意存高远,即名为写事,实为写人。写人不全在行行贴近,字字留痕,处理得好,就会“此地无声胜有声”。写人也不在大喊大叫,而是让名人为你说话。《概述》第三部分开头略作铺垫,随即引出孙中山对宁波及宁波商人的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 ⑤ 。”这当是该篇述文之主题、之红线、之源泉、之灵魂。有了这一点,全文形分意不散,静中有灵动。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该志的二三级述,即编章之述,门门不缺,按志界对此二类述之要求,即综述类情、勾划脉络、揭示演变、指点起伏、疏通联系、彰明因果,或全或部分都有所体现。其中有一些,如商贸、金融、天一阁、民俗、宗教、海曙“宁波帮”(简称“宁波帮”)等编下述,写作还相当到位,而民俗、“宁波帮”编下述还称得上是范文性的创新和学术之作。民俗编下述1500多字,站在低于第一级、高于第三级述的层面,从历史性、地域性等6个方面,考察、分析、概括了海曙民俗事象的形成特点和规律。“宁波帮”编下的述,3100多字,写明了“宁波帮”的内涵和外延,其产生的条件、构成、活动范围、发展历程、创业特点、贡献影响等。这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要素齐全、有覆盖度和深度的二级述,很值得一读。  

    五、序言与后记  

    一部目标定位为良志上乘、力图使其文化、学术品位和功用价值俱佳的志书,往往注重诸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包括序言的选择和后记的推敲。《海曙志》序未过二,一为区长书记合序,一为方志大家魏桥先生所作。笔者十分赞同并竭力倡导志书序言要政(党政领导)学(学者)兼收,藉此来提高志书的学术品位和使用价值。方志大家傅振伦先生为首轮《井陉县志》作的序 ⑥ ,史志泰斗来新夏先生为二轮《冀州市志》作的序 ⑦ ,方志名家郭凤岐为《栾城县志》作的序 ⑧ ,方志领导和学者邱新立为《迁安市志》作的序 ⑨ ,都高站位解析,钩玄提要,揭示真谛,指点迷津,反响不凡,成为学术研究的范文佳作,以及读者的“入门向导”和“良师益友”。魏老所著,笔者常读,受益匪浅,这次又读,亦有斩获,归结感受,就是认为这仍是一份学术力作,是魏老理论研究、学术指导、修志实践的精辟总结。  

    《海曙志》编后记,也是一篇值得研读的专文。全文3600多字,用1500多字记述修志过程和概况,而用2100多字记述编纂思路和记述特点。其编纂思路,主要体现在对海曙区区域性、城市性、功用性、人文性的认识和实践上。其记述特点,主要反映在通过志文所透视出来的城区的独特,历史的厚重,时代的光亮,商贸的发达,文化的博深。这既是此次修志的实践总结,为海曙保留了重要的修志史料,同时也为域内外当前和今后修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人接触全国(含本省)一二轮志书几百部,比较留心查找行政、业务结合,特别是注意总结修志经验教训的编后记,以便有效指导本地修志工作,结果如愿以偿的不占多数,大多仅是一般修志过程的简要陈述和对支持修志者的感谢而已。这也是一种“存史”,但借鉴价值有所降低和偏颇。希望更多好的编后记问世,恐怕是修志同仁共同的期盼。  

    (王广才: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副编审,河北省方志专家库成员,中国地方志期刊网站专家库成员。)  

    注释  

    ① 《厦门市集美区志》,中华书局,20138月第1版。  

    ② 《宁波市海曙区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7月第1版,  

    ③ 《宁波市海曙区志》卷首“海曙区三维仿真地图”,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海曙区地方志办公室联合编制。  

    ④ 《钱学森传》,奚启新著,2011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  

    ⑤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P350,中华书局,19846月第1版。  

    ⑥ 《井陉县志》(通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3月第1版。  

    ⑦ 《冀州市志》(通志),方志出版社,201210月第1版。  

    ⑧ 《栾城县志(19932005》,党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8月第1版。  

    ⑨ 《迁安市志(19872006)》,方志出版社,201312月第1版。  

               (作者: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中国地方志期刊网站专家库成员)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