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四期

第四期

  • 【大事记】2013年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
  •   

     

    一、《内蒙古年鉴》举办首次撰稿人培训班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于2013年3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内蒙古年鉴》撰稿人培训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盟市、旗县和自治区委办厅局、企事业单位等16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班是根据《内蒙古年鉴》编纂工作实际,响应各供稿单位的迫切要求而举办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乌日吉图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查干浪涛、孟秀芳出席会议。  

    该班聘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东发就年鉴基础理论和年鉴编写的基本要领、年鉴框架设计等进行了授课。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长期从事年鉴编撰的同志,结合年鉴编撰实际,就年鉴编撰、报送及常见问题进行了讲解。最后,地情资料处副处长姚思泰强调了培训的目的与意义,部署了各供稿单位的任务。  

       

    二、《湖北年鉴》聘请特约编辑并委以重任    

    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编纂工作机制的一项创新之举,就是首批聘请了28位特约编辑,其中除了市州志办的工作人员就是省级各部门熟悉业务学有专长的人士。2013年3月29日,特约编辑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由省志办副巡视员李辉主持。  

    会议向特约编辑颁发聘书。之后,省志办年鉴工作处处长、《湖北年鉴》编辑部主任王钢阐述了这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特约编辑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权力义务等三个方面提出10条要求。副处长黄绢、熊英就年鉴质量和工作步骤作了讲解。会上,各位特约编辑,纷纷表达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表明今后的努力方向。  

    省志办主任文坤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谈了三点意见,六个字“使命、责任、奉献”。回顾十天前,梁慧玲副省长来调研时特别强调要做好年鉴工作。副省长要求按照出精品的标准不断提高质量,使之成为展示湖北的一个重要窗口。文坤斗强调:特约编辑参与到年鉴工作中来,就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者,就是湖北文明的传承者。尽管《湖北年鉴》记述的是上一年度的事,但历史不能割断,是由“昨天、今天、明天”构成的,不能了解总结昨天,也就无法把握好今天,更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特约编辑的工作职责,一是编、二是审、三是促。协助督促所负责门类撰稿单位,按时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大家作奉献!  

       

    三、《新疆年鉴》举办读者座谈会  

    为进一步提高编纂质量,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于2013年4月9日,召开《新疆年鉴》读者座谈会。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地方志办公室、《财政年鉴》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读者和新疆年鉴全体成员参加会议。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星参加座谈会,新疆年鉴社社长刘兵主持会议。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读者围绕《新疆年鉴》如何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内容方面有哪些缺失、如何提高编校质量、编纂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该鉴创刊28年来,积累了很多经验,框架设计合理、印刷质量优良,地方特色鲜明,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彩页编排、内文图片选择、栏目设置、条目编写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改进意见和建议。  

    刘星代表编委会对各位专家、读者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年鉴编辑工作首先是要规范,其次是要思考如何创新。《新疆年鉴》经过28年的发展,有很好的基础,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各位专家、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全面,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对于提升《新疆年鉴》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将会认真研究、吸收采纳大家的意见建议,逐步提高编辑质量,全力将《新疆年鉴》办成新疆地方综合年鉴的示范和品牌。  

       

    四、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全面编纂综合年鉴的目标顺利实现  

    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121个县(县级市、区)全部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实现了广东省政府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全面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要求。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年鉴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规定,历任省长、分管地方志工作副省长分别担任广东年鉴编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近几年,每年都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对各级政府提出加强领导,理顺综合年鉴工作关系,保障经费,确保年鉴工作正常开展的要求。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落实省政府要求,加强综合年鉴编纂的工作规划与业务指导。先后召开广东省首次以年鉴工作为主题的全省工作会议,提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要求;举办第一次全省年鉴评选活动;制定广东省第一份年鉴编纂规范;首次开展并在此后每年开展年鉴点评活动。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年鉴工作相对落后地区检查指导,出谋划策,解决年鉴工作中的难题。  

    广东省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年鉴工作,加强领导,把年鉴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以政府名义召开年鉴工作会议、印发文件,保障经费,大多数政府“一把手”担任年鉴编委会主任,推动了年鉴编纂工作全面、正常开展。  

    此外,广东省还编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肇庆高新区年鉴》、《虎门镇年鉴》、《中山大学年鉴》、《岭南画院年鉴》等近40种年鉴,形成了省、市、县综合年鉴全覆盖和综合年鉴、专业年鉴、部门年鉴、公司年鉴、高校年鉴、乡镇年鉴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为文化强省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田嘉在上海市年鉴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三点建议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田嘉应邀出席2013年5月14日召开的上海市年鉴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讲话中,他概言上海的区位优势,年鉴工作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成绩卓著。他指出,当前年鉴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与挑战。就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的学习、落实。《规定》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实施的第一份全国性的年鉴规范性文件,总结和提炼了近30年来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反映了我国年鉴编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涵盖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组织各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认真学习、大力宣传《规定》,引领大家把《规定》运用到编纂实践中去,编纂出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翔实、记述准确、编写规范、编辑出版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年鉴。二是进一步加强年鉴资料建设。大力加强资料建设,既是编纂高质量志书和年鉴的需要,也是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志文化建设的需要。三是进一步加强年鉴理论研究。当前,前进中的年鉴事业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这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也有年鉴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还有质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为此迫切需要对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各地各级年鉴社会团体要挑起这一重任,认真组织研究年鉴编纂、年鉴工作、年鉴事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年鉴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六、《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编写第二次会议达成多项共识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编写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6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田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以及来自地方志工作机构、高等院校和出版社的19位年鉴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年鉴处处长杨军仕主持。  

    李富强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这次会议的准备过程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会议认为,教程的篇目要科学严谨,各章节的逻辑关系应严密;年鉴的发展史以及定义、性质、特点、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要理清。  

    田嘉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召开这次会议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果,对教程编写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指出,教程编写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关系,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志书与年鉴的关系,年鉴与地方综合年鉴的关系,以确保教程的指导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七、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分别召开全国城市年鉴、省级年鉴、地州县区年鉴研讨会  

    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办,合肥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第二十三次会议城市研讨会于2013年10月21日至23日在合肥召开。主题是“年鉴的继承与创新”。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鉴界300余人与会。安徽省志办主任朱文根、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春艳到会致辞。  

    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任许家康致开幕词,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关尨作“重论年鉴体”主题报告。副主任鲍海春作“城市年鉴编纂应注重彰显文化特色”报告,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作“年鉴发展的挑战与前瞻”报告,合肥、苏州、南京、大连、亳州年鉴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等单位代表作大会交流发言。  

    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办广西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全国省级年鉴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9日在南宁召开。许家康主任作题为“扫一扫年鉴的奢华之风”的讲话(参看本文第八件),常务副主任鲍海春作“删繁减雍去奢华”的主题报告,点出年鉴编纂中带有普遍性、趋向性的问题,提出了消肿减雍地对策良方,对于克服年鉴编纂中的形式主义、奢华之风,恢复求真务实的本色具有重要意义。山东、上海、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的代表做大会交流发言,副主任鲍海春作会议总结。  

    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办,地州县区年鉴工作部和南海年鉴社承办的第十四次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3年12月9日至11日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召开。主题是“服务基层,转型创新”。主任许家康、副主任鲍海春、莫秀吉,顾问潭惠全、朱敏彦以及来自北京、山西、辽宁、海南、四川、新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8个地州区县年鉴单位等近200名代表与会。许家康作“县级年鉴的体例缺陷及弥补方法”的主题报告。他结合26部县级年鉴的编纂实际,从年鉴总体设计体例、选题选材体例、条目编纂体例、成书加工体例等四大类十个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弥补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与会代表受益匪浅。朱敏彦的总结讲话中,用八句话对会议作了全面概括:精心策划、精心筹办、精心安排、精心落实;群贤毕至、会风清新、成果丰硕、成功圆满。    

       

    八、许家康在第十四次全国省级年鉴研讨会上谈“扫一扫年鉴的奢华之风”  

    这次会议于2013年11月1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由广西地方志办公室承办,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  

    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家康的讲话,认真贯彻党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中纪委关于狠煞脱离群众并为群众所深恶痛绝的奢靡之风一系列规定,紧密联系年鉴界的实际情况,列举了年鉴编纂出版奢华之风的三种表现:一是片面追求高档,尽显豪华气派而不惜工本。二是片面追求大气,尽显雍荣华贵而不惜浪费版面。三是部头越来越大,而冗余信息不少。  

    讲话同时对年鉴奢华之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一是“官书”的意识作崇,二是把年鉴当作宣传品、礼品。为了扫除年鉴的奢华之风,许家康提议,年鉴工委举办的五年一度的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的评奖办法应当有所改进,对不符合资料性工具书要求的装帧和版面设计,对过分奢华的年鉴,不但不能加分,反而要适当扣分。许家康的讲话在与会代表中引起较大反响。  

       

    九、《上海年鉴》(2010)获零差错社科期刊荣誉称号  

    《上海年鉴》(2013)载杜长青文报道:该鉴2012年中文版、英文版,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其中《上海年鉴》(2010)中文版为优秀等级中6种零差错社科期刊之一。《上海年鉴》自1996年创刊以来,首获该项荣誉。  

       

    十、全国地方志系统截至2012年底共出版年鉴2757种、18970部  

    《中国方志通讯》2013年第40期,刊载《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出版情况统计表》披露,截至2012年12月31日,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2个行政区划的统计,省级年鉴出版32种、711部;市级年鉴出版329种、3738部;县级年鉴出版1375种、8313部;专业年鉴出版1021种,6208部;合计为2757种、18970部。  

    《中国方志通讯》编者说明:天津、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云南、西藏等省(区、市)综合年鉴为非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天津区县年鉴》,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云南小康年鉴》,应为专业年鉴,但二省(市)未提供《天津年鉴》、《云南年鉴》情况,仅提供其编纂年鉴数据,为统计之便,将之列入省级综合年鉴序列,其综合年鉴数据待补。  

                    (作者:辽宁省鞍山市嘉伦花园内长兴街82号71信箱)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大事记】2013年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
  •   

     

    一、《内蒙古年鉴》举办首次撰稿人培训班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于2013年3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内蒙古年鉴》撰稿人培训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盟市、旗县和自治区委办厅局、企事业单位等16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班是根据《内蒙古年鉴》编纂工作实际,响应各供稿单位的迫切要求而举办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乌日吉图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查干浪涛、孟秀芳出席会议。  

    该班聘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东发就年鉴基础理论和年鉴编写的基本要领、年鉴框架设计等进行了授课。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办公室长期从事年鉴编撰的同志,结合年鉴编撰实际,就年鉴编撰、报送及常见问题进行了讲解。最后,地情资料处副处长姚思泰强调了培训的目的与意义,部署了各供稿单位的任务。  

       

    二、《湖北年鉴》聘请特约编辑并委以重任    

    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编纂工作机制的一项创新之举,就是首批聘请了28位特约编辑,其中除了市州志办的工作人员就是省级各部门熟悉业务学有专长的人士。2013年3月29日,特约编辑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由省志办副巡视员李辉主持。  

    会议向特约编辑颁发聘书。之后,省志办年鉴工作处处长、《湖北年鉴》编辑部主任王钢阐述了这次会议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特约编辑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权力义务等三个方面提出10条要求。副处长黄绢、熊英就年鉴质量和工作步骤作了讲解。会上,各位特约编辑,纷纷表达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表明今后的努力方向。  

    省志办主任文坤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谈了三点意见,六个字“使命、责任、奉献”。回顾十天前,梁慧玲副省长来调研时特别强调要做好年鉴工作。副省长要求按照出精品的标准不断提高质量,使之成为展示湖北的一个重要窗口。文坤斗强调:特约编辑参与到年鉴工作中来,就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者,就是湖北文明的传承者。尽管《湖北年鉴》记述的是上一年度的事,但历史不能割断,是由“昨天、今天、明天”构成的,不能了解总结昨天,也就无法把握好今天,更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特约编辑的工作职责,一是编、二是审、三是促。协助督促所负责门类撰稿单位,按时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大家作奉献!  

       

    三、《新疆年鉴》举办读者座谈会  

    为进一步提高编纂质量,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于2013年4月9日,召开《新疆年鉴》读者座谈会。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地方志办公室、《财政年鉴》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读者和新疆年鉴全体成员参加会议。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星参加座谈会,新疆年鉴社社长刘兵主持会议。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读者围绕《新疆年鉴》如何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内容方面有哪些缺失、如何提高编校质量、编纂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该鉴创刊28年来,积累了很多经验,框架设计合理、印刷质量优良,地方特色鲜明,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彩页编排、内文图片选择、栏目设置、条目编写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改进意见和建议。  

    刘星代表编委会对各位专家、读者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年鉴编辑工作首先是要规范,其次是要思考如何创新。《新疆年鉴》经过28年的发展,有很好的基础,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各位专家、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全面,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对于提升《新疆年鉴》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将会认真研究、吸收采纳大家的意见建议,逐步提高编辑质量,全力将《新疆年鉴》办成新疆地方综合年鉴的示范和品牌。  

       

    四、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全面编纂综合年鉴的目标顺利实现  

    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121个县(县级市、区)全部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实现了广东省政府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全面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要求。  

    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年鉴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规定,历任省长、分管地方志工作副省长分别担任广东年鉴编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近几年,每年都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对各级政府提出加强领导,理顺综合年鉴工作关系,保障经费,确保年鉴工作正常开展的要求。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落实省政府要求,加强综合年鉴编纂的工作规划与业务指导。先后召开广东省首次以年鉴工作为主题的全省工作会议,提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要求;举办第一次全省年鉴评选活动;制定广东省第一份年鉴编纂规范;首次开展并在此后每年开展年鉴点评活动。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年鉴工作相对落后地区检查指导,出谋划策,解决年鉴工作中的难题。  

    广东省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年鉴工作,加强领导,把年鉴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以政府名义召开年鉴工作会议、印发文件,保障经费,大多数政府“一把手”担任年鉴编委会主任,推动了年鉴编纂工作全面、正常开展。  

    此外,广东省还编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肇庆高新区年鉴》、《虎门镇年鉴》、《中山大学年鉴》、《岭南画院年鉴》等近40种年鉴,形成了省、市、县综合年鉴全覆盖和综合年鉴、专业年鉴、部门年鉴、公司年鉴、高校年鉴、乡镇年鉴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为文化强省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田嘉在上海市年鉴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三点建议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田嘉应邀出席2013年5月14日召开的上海市年鉴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讲话中,他概言上海的区位优势,年鉴工作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成绩卓著。他指出,当前年鉴的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与挑战。就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的学习、落实。《规定》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实施的第一份全国性的年鉴规范性文件,总结和提炼了近30年来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反映了我国年鉴编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涵盖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组织各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认真学习、大力宣传《规定》,引领大家把《规定》运用到编纂实践中去,编纂出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翔实、记述准确、编写规范、编辑出版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年鉴。二是进一步加强年鉴资料建设。大力加强资料建设,既是编纂高质量志书和年鉴的需要,也是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志文化建设的需要。三是进一步加强年鉴理论研究。当前,前进中的年鉴事业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这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也有年鉴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还有质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为此迫切需要对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各地各级年鉴社会团体要挑起这一重任,认真组织研究年鉴编纂、年鉴工作、年鉴事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年鉴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六、《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编写第二次会议达成多项共识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编写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6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田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以及来自地方志工作机构、高等院校和出版社的19位年鉴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年鉴处处长杨军仕主持。  

    李富强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这次会议的准备过程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会议认为,教程的篇目要科学严谨,各章节的逻辑关系应严密;年鉴的发展史以及定义、性质、特点、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要理清。  

    田嘉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召开这次会议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果,对教程编写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指出,教程编写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关系,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志书与年鉴的关系,年鉴与地方综合年鉴的关系,以确保教程的指导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七、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分别召开全国城市年鉴、省级年鉴、地州县区年鉴研讨会  

    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办,合肥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第二十三次会议城市研讨会于2013年10月21日至23日在合肥召开。主题是“年鉴的继承与创新”。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鉴界300余人与会。安徽省志办主任朱文根、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春艳到会致辞。  

    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任许家康致开幕词,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关尨作“重论年鉴体”主题报告。副主任鲍海春作“城市年鉴编纂应注重彰显文化特色”报告,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作“年鉴发展的挑战与前瞻”报告,合肥、苏州、南京、大连、亳州年鉴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等单位代表作大会交流发言。  

    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办广西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全国省级年鉴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9日在南宁召开。许家康主任作题为“扫一扫年鉴的奢华之风”的讲话(参看本文第八件),常务副主任鲍海春作“删繁减雍去奢华”的主题报告,点出年鉴编纂中带有普遍性、趋向性的问题,提出了消肿减雍地对策良方,对于克服年鉴编纂中的形式主义、奢华之风,恢复求真务实的本色具有重要意义。山东、上海、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的代表做大会交流发言,副主任鲍海春作会议总结。  

    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办,地州县区年鉴工作部和南海年鉴社承办的第十四次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于2013年12月9日至11日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召开。主题是“服务基层,转型创新”。主任许家康、副主任鲍海春、莫秀吉,顾问潭惠全、朱敏彦以及来自北京、山西、辽宁、海南、四川、新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8个地州区县年鉴单位等近200名代表与会。许家康作“县级年鉴的体例缺陷及弥补方法”的主题报告。他结合26部县级年鉴的编纂实际,从年鉴总体设计体例、选题选材体例、条目编纂体例、成书加工体例等四大类十个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弥补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与会代表受益匪浅。朱敏彦的总结讲话中,用八句话对会议作了全面概括:精心策划、精心筹办、精心安排、精心落实;群贤毕至、会风清新、成果丰硕、成功圆满。    

       

    八、许家康在第十四次全国省级年鉴研讨会上谈“扫一扫年鉴的奢华之风”  

    这次会议于2013年11月1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由广西地方志办公室承办,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办  

    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家康的讲话,认真贯彻党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中纪委关于狠煞脱离群众并为群众所深恶痛绝的奢靡之风一系列规定,紧密联系年鉴界的实际情况,列举了年鉴编纂出版奢华之风的三种表现:一是片面追求高档,尽显豪华气派而不惜工本。二是片面追求大气,尽显雍荣华贵而不惜浪费版面。三是部头越来越大,而冗余信息不少。  

    讲话同时对年鉴奢华之风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一是“官书”的意识作崇,二是把年鉴当作宣传品、礼品。为了扫除年鉴的奢华之风,许家康提议,年鉴工委举办的五年一度的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的评奖办法应当有所改进,对不符合资料性工具书要求的装帧和版面设计,对过分奢华的年鉴,不但不能加分,反而要适当扣分。许家康的讲话在与会代表中引起较大反响。  

       

    九、《上海年鉴》(2010)获零差错社科期刊荣誉称号  

    《上海年鉴》(2013)载杜长青文报道:该鉴2012年中文版、英文版,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其中《上海年鉴》(2010)中文版为优秀等级中6种零差错社科期刊之一。《上海年鉴》自1996年创刊以来,首获该项荣誉。  

       

    十、全国地方志系统截至2012年底共出版年鉴2757种、18970部  

    《中国方志通讯》2013年第40期,刊载《全国地方志系统年鉴出版情况统计表》披露,截至2012年12月31日,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2个行政区划的统计,省级年鉴出版32种、711部;市级年鉴出版329种、3738部;县级年鉴出版1375种、8313部;专业年鉴出版1021种,6208部;合计为2757种、18970部。  

    《中国方志通讯》编者说明:天津、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云南、西藏等省(区、市)综合年鉴为非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天津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天津区县年鉴》,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编《云南小康年鉴》,应为专业年鉴,但二省(市)未提供《天津年鉴》、《云南年鉴》情况,仅提供其编纂年鉴数据,为统计之便,将之列入省级综合年鉴序列,其综合年鉴数据待补。  

                    (作者:辽宁省鞍山市嘉伦花园内长兴街82号71信箱)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