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4年  /  第三期

第三期

  • 【内蒙古人物】创业路漫驼迹深——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位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得主乌兰巴特尔
  •    

          第十二届毕昇印刷技术奖颁奖大会于2013年11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区蒙古族企业家乌兰巴特尔,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印刷行业历史上首位获得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的印刷人。  

          毕昇印刷技术奖,是为了纪念我国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昇对人类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而命名,用以表彰奖励在长期的工作中,为中国印刷业的科研、生产、教育和管理作出卓越贡献者而设立的中国新闻出版系统最高政府奖项。  

      乌兰巴特尔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化产业著名企业家。经过在企业领导岗位28年的磨砺,他不仅因成绩卓著成为了内蒙古印刷界的领军人物,也成就了一位学者型经济管理专家。  

      乌兰巴特尔对企业管理有很深的研究,特别是对印刷企业管理,在企业文化、制度建设、团队管理等方面均有独特见解,并在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应用的炉火纯青。他的管理特点可以概括为:思索有深度,工作有思路,应对有招数,学习有耐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离骚》的名句,也是乌兰巴特尔在印刷行业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  

    开放之初——激情创业路  

      乌兰巴特尔自1986年开始担任印刷企业厂长,他先后出任和兼任赤峰市两家最大国有印刷企业厂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个经理负责制的文化企业集团——赤峰印刷集团公司组建后,乌兰巴特尔被市政府任命为党委书记、总经理,他以缜密公正的管理思路、大胆果断的管理风格和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很快度过了新公司的整合期,使集团成为赤峰市同期合并重组的一大批国有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存下来的企业之一。赤峰印刷集团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骨干印刷企业,书刊印刷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工艺装备、服务意识和产品质量取得长足进展,经济效益处于全区同行业前列。  

    国企转型——艰难创业路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内蒙古国有印刷企业纷纷关门、倒闭或出现生存困难。赤峰印刷集团公司属于地方工业企业,与教育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没有任何政策补贴,却存在人浮于事、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机制不活等国有企业常有的积弊。在国有企业改制大潮来临之际,乌兰巴特尔以企业家的魄力与远见,抓住有利时机,打破层层阻力,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型国有印刷企业中唯一一家改制一步到位,从而彻底摆脱生存困境的企业。近800名职工的老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所有离退休职工拿到了社保,在职职工置换身份,离开企业的均按市政府的规定领取补偿金,留下来的,在重组的企业上岗。使重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并且精准的服务和数码印刷领域的超前思维,很快形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由赤峰印刷集团转制而来的赤峰彩世印刷有限公司被国家民委等五部委确定为国家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承担着中国社会科学院挖掘整理的蒙古文《格斯尔全书》印刷任务,承担着《蒙古学百科全书》和《蒙古民俗百科全书》等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图书的印刷任务,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唯一的地方志丛书印刷承担企业。自转制以来,企业产权明晰、管理规范、战略明确,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当乌兰巴特尔引领改制后的企业进入快车道之时,历史赋予了他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再一次艰难创业。  

    新建大型企业——艰苦创业路  

      时间进入2004年,内蒙古多数书刊印刷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特别是在转制问题上把握不力,造成或关门歇业或产能急剧萎缩,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300多万中小学生教材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所独立承担的全国八省区蒙古文教材的供应出现危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新建一家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已成为必然和当务之急。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谁来担此重任成为内蒙古新闻出版界、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乌兰巴特尔以在内蒙古出版印刷界的影响力和骄人的经营业绩,成为新企业掌门人的第一人选。  

      2004年底,乌兰巴特尔被聘为新成立的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内蒙古爱信达教育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上任后,根据内蒙古印刷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爱信达公司要在2005年实现 “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建设思路。然而由于土地出让中拆迁等问题的困扰,到2005年5月中旬,基建工程才破土动工。为了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乌兰巴特尔在工程设计方的积极配合下,采取边出施工图纸边组织施工的抢工期办法,使基建工程一开始就争取了主动。为保证工程质量,除了在工程现场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还带领工程监理和专业检测人员到钢结构、铝合金门窗制作等外包企业进行延伸监督和管理。使爱信达公司基建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  

      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协商接收当年的印刷专业全部应届毕业生;与内蒙古机电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协商,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内蒙古印刷协会的指导下进行印刷专业培训。对已经失去工作的原印刷企业的员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择优录取。  

      2005年11月中旬,工厂投入试生产,距破土动工只有短短的6个月时间。12月,第一批教材经过检验下线。爱信达公司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3万多平米的工业厂房、50万纸令年生产能力的印刷企业一次成型,上百台印装设备一次调试投产,不但迅速缓解了内蒙古的教材供应压力,且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爱信达公司惊人的建设速度、优质的工程质量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有序而壮观的现代化的生产场面,让国内同行们刮目相看。  

      爱信达公司投产之后的五年中迅猛发展。2010年现价总产值1.2亿元,利税达到1800万元;公司投产以来加工产值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0%以上;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6.05%。在全国教材质量评比中,内蒙古在全国的排名由第28位跃升到前10位。特别是蒙古文各级各类教材以及社会读物的印刷水平稳步提高,在各类评比中名列前茅,受到了全国八省区蒙古族师生的广泛好评,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和全国蒙古族聚居区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爱信达公司重要经济指标在中国印工协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北京印刷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印刷协会统计的全国121家书刊印刷企业中快速前移,综合经济指数排第3位,实现利税排第17位,利润总额排第18位,人均利税率排第4位,人均创利税63149元,是全国同行业人均利润平均17868元的3.5倍。事实证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自己培养的企业家不但有能力组织建设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同样有能力管理好大型书刊印刷企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在爱信达公司创立初期,乌兰巴特尔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构想:第一阶段,抓住市场,激情创业,取得先发优势;第二阶段,打造系统,强化核心,建立续发优势;第三阶段,树立品牌,打造文化,形成持续发展优势。  

    以骆驼精神塑造企业文化  

      乌兰巴特尔领导爱信达公司所实现的不仅是硬实力的迅速提升,更是在企业软实力的建设中倾尽心血,这恰恰体现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可贵之处。他用自己的努力很好地解决了现代大中型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一是如何在推行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过程中保持创业时的激情与活力,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克服流程化、制度化所带来的官僚习气,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和客户要求的反应速度;三是在经营顺利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好员工希望的安全感和企业管理需要危机感的平衡,对未来保持敬畏的心态。公司的创新能力在于宽松的企业文化环境,制度的执行好坏在于严谨和规范,领导者就是要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  

      在这些引人骄傲的数据背后,是那些具有开创性的管理和基础工作:   

      ——爱信达公司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印刷业第一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24001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  

      ——乌兰巴特尔坚持不懈的推行标准化、精细化作业,从2008秋季教科书开始,实现了500多种教材无一尾数,这在多年老厂都是管理难题,但在爱信达投产三年后就实现了;  

      ——坚持最严格的消耗定额,主要材料全部实行发料制度,爱信达公司从管理者到操作者,人人精打细算。一线员工收入不仅取决于完成的数量与质量,还要取决于材料的节约。  

      ——从制度要素的建设,转向制度体系的建设。即以流程化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对客户、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为主导,以最快的速度、最稳定的质量、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客户所需的印品和印刷服务为目标,来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记录和考核标准。  

      ——建立并着力培养着爱信达的行为准则,这可以用九句话加以简单概括:  

      (1)找到能完成任务的人,是每一个组织的目标;成为能完成任务的人,是每一个人的目标。(2)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每次都把事情做好。(3)不能让一块石头绊倒我们两次。(4)你的热情、激情和活力,就是团队和组织的热情、激情和活力。(5)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要交流,这就是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习与绩效都是组织最重要的目标。(6)建立公司良好的沟通渠道。(7)改进工作与完成任务同等对待,奖励想法与奖励工作同等重要。(8)用力能把事情做完,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9)公司制度是对员工的最低要求和标准,而准则才能使我们优秀和成功。  

      ——他在爱信达公司运营的第二年就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上来,不仅把集体的管理智慧形成了爱信达的《管理手册》、《质量手册》、《环境手册》、《标准化手册》和《员工手册》,而且通过每年的主题年活动和员工培训月,亲自带领高管人员讲课,建立发展论坛,使全体员工能广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保持了爱信达的活力与激情。他所倡导的骆驼精神和以骆驼为具像物的企业文化深深植根在爱信达这片沃土上。他相信,公司的文化需要执行力、员工归属感、以目标为导向方面具有鲜明、强烈的价值标准,这对公司的基业长青是至关重要的。  

      乌兰巴特尔为内蒙古印刷行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为他带来了很多荣誉,他被评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新闻出版战线先进个人,先后被评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劳动模范和新中国百名杰出贡献印刷企业家。  

      他在繁忙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思考如何推行低碳环保,实现绿色印刷的问题。他撰写的《推行可持续绿色印刷》的理论文章,由《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5月20日)刊登。  

      他针对内蒙古印刷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小、散、乱的局面所提出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协作、园区化管理、向绿色印刷发展的倡导,引起业内广泛重视,被纳入到内蒙古印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自担任内蒙古印刷协会副理事长以来,他主持制定了《内蒙古印刷业工价标准》,成为政府采购和行业议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乌兰巴特尔非常善于把自己的管理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他把在爱信达公司的管理经验总结成印刷企业管理“七J系统”,写成《精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印刷业需要更精准的市场定位》等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印刷协会《通讯》和《中国印刷》杂志。经常参加中国印刷企业高端论坛,与同行切磋和交流管理经验,在吸收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介绍和宣传内蒙古的企业和管理经验。  

          乌兰巴特尔自知青返城以后一直在印刷企业工作,一干就是39年,他对印刷行业的坚持与执着,努力与创新都在跟着时代的发展步伐前行,其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末期、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攻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厂长、经理差不多都已退隐,只有他勇立潮头,至今仍战斗在企业管理的第一线,他的创业史,也是这代企业家的奋斗史。他以超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骆驼的坚韧顽强、不惧风雨、脚踏实地的精神,带领企业奔向新的征程!  

  • 【内蒙古人物】创业路漫驼迹深——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位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得主乌兰巴特尔
  •    

          第十二届毕昇印刷技术奖颁奖大会于2013年11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区蒙古族企业家乌兰巴特尔,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印刷行业历史上首位获得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的印刷人。  

          毕昇印刷技术奖,是为了纪念我国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昇对人类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而命名,用以表彰奖励在长期的工作中,为中国印刷业的科研、生产、教育和管理作出卓越贡献者而设立的中国新闻出版系统最高政府奖项。  

      乌兰巴特尔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文化产业著名企业家。经过在企业领导岗位28年的磨砺,他不仅因成绩卓著成为了内蒙古印刷界的领军人物,也成就了一位学者型经济管理专家。  

      乌兰巴特尔对企业管理有很深的研究,特别是对印刷企业管理,在企业文化、制度建设、团队管理等方面均有独特见解,并在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应用的炉火纯青。他的管理特点可以概括为:思索有深度,工作有思路,应对有招数,学习有耐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离骚》的名句,也是乌兰巴特尔在印刷行业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  

    开放之初——激情创业路  

      乌兰巴特尔自1986年开始担任印刷企业厂长,他先后出任和兼任赤峰市两家最大国有印刷企业厂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个经理负责制的文化企业集团——赤峰印刷集团公司组建后,乌兰巴特尔被市政府任命为党委书记、总经理,他以缜密公正的管理思路、大胆果断的管理风格和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很快度过了新公司的整合期,使集团成为赤峰市同期合并重组的一大批国有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存下来的企业之一。赤峰印刷集团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骨干印刷企业,书刊印刷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工艺装备、服务意识和产品质量取得长足进展,经济效益处于全区同行业前列。  

    国企转型——艰难创业路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内蒙古国有印刷企业纷纷关门、倒闭或出现生存困难。赤峰印刷集团公司属于地方工业企业,与教育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没有任何政策补贴,却存在人浮于事、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机制不活等国有企业常有的积弊。在国有企业改制大潮来临之际,乌兰巴特尔以企业家的魄力与远见,抓住有利时机,打破层层阻力,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地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型国有印刷企业中唯一一家改制一步到位,从而彻底摆脱生存困境的企业。近800名职工的老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所有离退休职工拿到了社保,在职职工置换身份,离开企业的均按市政府的规定领取补偿金,留下来的,在重组的企业上岗。使重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并且精准的服务和数码印刷领域的超前思维,很快形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由赤峰印刷集团转制而来的赤峰彩世印刷有限公司被国家民委等五部委确定为国家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承担着中国社会科学院挖掘整理的蒙古文《格斯尔全书》印刷任务,承担着《蒙古学百科全书》和《蒙古民俗百科全书》等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图书的印刷任务,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唯一的地方志丛书印刷承担企业。自转制以来,企业产权明晰、管理规范、战略明确,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当乌兰巴特尔引领改制后的企业进入快车道之时,历史赋予了他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再一次艰难创业。  

    新建大型企业——艰苦创业路  

      时间进入2004年,内蒙古多数书刊印刷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特别是在转制问题上把握不力,造成或关门歇业或产能急剧萎缩,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300多万中小学生教材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所独立承担的全国八省区蒙古文教材的供应出现危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新建一家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已成为必然和当务之急。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谁来担此重任成为内蒙古新闻出版界、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乌兰巴特尔以在内蒙古出版印刷界的影响力和骄人的经营业绩,成为新企业掌门人的第一人选。  

      2004年底,乌兰巴特尔被聘为新成立的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内蒙古爱信达教育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上任后,根据内蒙古印刷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爱信达公司要在2005年实现 “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建设思路。然而由于土地出让中拆迁等问题的困扰,到2005年5月中旬,基建工程才破土动工。为了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乌兰巴特尔在工程设计方的积极配合下,采取边出施工图纸边组织施工的抢工期办法,使基建工程一开始就争取了主动。为保证工程质量,除了在工程现场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还带领工程监理和专业检测人员到钢结构、铝合金门窗制作等外包企业进行延伸监督和管理。使爱信达公司基建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  

      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协商接收当年的印刷专业全部应届毕业生;与内蒙古机电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协商,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内蒙古印刷协会的指导下进行印刷专业培训。对已经失去工作的原印刷企业的员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择优录取。  

      2005年11月中旬,工厂投入试生产,距破土动工只有短短的6个月时间。12月,第一批教材经过检验下线。爱信达公司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3万多平米的工业厂房、50万纸令年生产能力的印刷企业一次成型,上百台印装设备一次调试投产,不但迅速缓解了内蒙古的教材供应压力,且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爱信达公司惊人的建设速度、优质的工程质量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有序而壮观的现代化的生产场面,让国内同行们刮目相看。  

      爱信达公司投产之后的五年中迅猛发展。2010年现价总产值1.2亿元,利税达到1800万元;公司投产以来加工产值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0%以上;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6.05%。在全国教材质量评比中,内蒙古在全国的排名由第28位跃升到前10位。特别是蒙古文各级各类教材以及社会读物的印刷水平稳步提高,在各类评比中名列前茅,受到了全国八省区蒙古族师生的广泛好评,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和全国蒙古族聚居区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爱信达公司重要经济指标在中国印工协书刊印刷专业委员会、北京印刷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印刷协会统计的全国121家书刊印刷企业中快速前移,综合经济指数排第3位,实现利税排第17位,利润总额排第18位,人均利税率排第4位,人均创利税63149元,是全国同行业人均利润平均17868元的3.5倍。事实证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自己培养的企业家不但有能力组织建设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同样有能力管理好大型书刊印刷企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在爱信达公司创立初期,乌兰巴特尔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战略构想:第一阶段,抓住市场,激情创业,取得先发优势;第二阶段,打造系统,强化核心,建立续发优势;第三阶段,树立品牌,打造文化,形成持续发展优势。  

    以骆驼精神塑造企业文化  

      乌兰巴特尔领导爱信达公司所实现的不仅是硬实力的迅速提升,更是在企业软实力的建设中倾尽心血,这恰恰体现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可贵之处。他用自己的努力很好地解决了现代大中型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一是如何在推行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过程中保持创业时的激情与活力,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克服流程化、制度化所带来的官僚习气,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和客户要求的反应速度;三是在经营顺利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好员工希望的安全感和企业管理需要危机感的平衡,对未来保持敬畏的心态。公司的创新能力在于宽松的企业文化环境,制度的执行好坏在于严谨和规范,领导者就是要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  

      在这些引人骄傲的数据背后,是那些具有开创性的管理和基础工作:   

      ——爱信达公司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印刷业第一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24001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  

      ——乌兰巴特尔坚持不懈的推行标准化、精细化作业,从2008秋季教科书开始,实现了500多种教材无一尾数,这在多年老厂都是管理难题,但在爱信达投产三年后就实现了;  

      ——坚持最严格的消耗定额,主要材料全部实行发料制度,爱信达公司从管理者到操作者,人人精打细算。一线员工收入不仅取决于完成的数量与质量,还要取决于材料的节约。  

      ——从制度要素的建设,转向制度体系的建设。即以流程化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对客户、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为主导,以最快的速度、最稳定的质量、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客户所需的印品和印刷服务为目标,来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记录和考核标准。  

      ——建立并着力培养着爱信达的行为准则,这可以用九句话加以简单概括:  

      (1)找到能完成任务的人,是每一个组织的目标;成为能完成任务的人,是每一个人的目标。(2)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每次都把事情做好。(3)不能让一块石头绊倒我们两次。(4)你的热情、激情和活力,就是团队和组织的热情、激情和活力。(5)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要交流,这就是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习与绩效都是组织最重要的目标。(6)建立公司良好的沟通渠道。(7)改进工作与完成任务同等对待,奖励想法与奖励工作同等重要。(8)用力能把事情做完,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9)公司制度是对员工的最低要求和标准,而准则才能使我们优秀和成功。  

      ——他在爱信达公司运营的第二年就把自己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上来,不仅把集体的管理智慧形成了爱信达的《管理手册》、《质量手册》、《环境手册》、《标准化手册》和《员工手册》,而且通过每年的主题年活动和员工培训月,亲自带领高管人员讲课,建立发展论坛,使全体员工能广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保持了爱信达的活力与激情。他所倡导的骆驼精神和以骆驼为具像物的企业文化深深植根在爱信达这片沃土上。他相信,公司的文化需要执行力、员工归属感、以目标为导向方面具有鲜明、强烈的价值标准,这对公司的基业长青是至关重要的。  

      乌兰巴特尔为内蒙古印刷行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为他带来了很多荣誉,他被评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新闻出版战线先进个人,先后被评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劳动模范和新中国百名杰出贡献印刷企业家。  

      他在繁忙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思考如何推行低碳环保,实现绿色印刷的问题。他撰写的《推行可持续绿色印刷》的理论文章,由《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5月20日)刊登。  

      他针对内蒙古印刷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小、散、乱的局面所提出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协作、园区化管理、向绿色印刷发展的倡导,引起业内广泛重视,被纳入到内蒙古印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自担任内蒙古印刷协会副理事长以来,他主持制定了《内蒙古印刷业工价标准》,成为政府采购和行业议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乌兰巴特尔非常善于把自己的管理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他把在爱信达公司的管理经验总结成印刷企业管理“七J系统”,写成《精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印刷业需要更精准的市场定位》等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印刷协会《通讯》和《中国印刷》杂志。经常参加中国印刷企业高端论坛,与同行切磋和交流管理经验,在吸收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介绍和宣传内蒙古的企业和管理经验。  

          乌兰巴特尔自知青返城以后一直在印刷企业工作,一干就是39年,他对印刷行业的坚持与执着,努力与创新都在跟着时代的发展步伐前行,其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末期、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攻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厂长、经理差不多都已退隐,只有他勇立潮头,至今仍战斗在企业管理的第一线,他的创业史,也是这代企业家的奋斗史。他以超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骆驼的坚韧顽强、不惧风雨、脚踏实地的精神,带领企业奔向新的征程!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