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提要:地方志人物简介问题,形成了设与不设两种对立观点的辩论,一些地方志法规规定,也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但所谓人物简介设与不设,指的是志书人物篇在世人物的简介,而专业志中人物简介不在讨论之内。二者体裁相同,模式写法一致,功能作用一样。但一方面对人物篇设否生人简介争得面红耳赤;一方面对专业之中人物简介无人问津。文章认为,取消人物篇在世人物简介而适当增强相关专业志人物简介,既符合了志书生不立传的传统惯例,又达到了以事系人、丰富专业志内容作用。
关键词:人物简介 人物篇 专业志 生人立传 以事系人
新编地方志的人物简介,实际上是以人物篇设置的在世人物简介和一些专业志中设置的优秀人物简介两种形式出现的。二者的体裁、写法和功能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方志理论和一些法规规定上,却着眼于人物篇的人物简介设与不设的利弊,而忽略专业志中的人物简介及其与人物篇人物简介的关系。笔者认为,人物简介是非常适用于志书的体裁,对于以事系人、丰富人的活动、深化资料层次、增强可读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是对人物简介设在什么位置、选择标准、收记内容、具体写法等缺乏规范,有待进行更深入一步的探究。
一 对人物简介认识的误区
(一)在方志界,关于人物简介的讨论是人物篇设置的在世人物简介。其实,人物简介在地方志,一种是人物篇的生人简介;一种是在一些专业志、门类中出现的优秀人物简介。其中专业志人物简介出现在首轮志书中,第二轮修志仍有许多志书和篇章采用这种形式,只不过不为人们所重视,也不作为一种体裁形式被人们所认识。而人物篇人物简介的设置与否,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赞成人物篇编写人物简介者认为,在世人物入志,能使一幕幕鲜活的人物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波澜壮阔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如杨宏卫认为:“近20多年间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物大多在世,而且正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创造了这一段辉煌的历史,但记述这一段历史的续志却没有这些人物,这便会成为有欠缺的志书,如果人物志不把他们记载进去,这些人物只有等再下届或若干年直至盖棺后才能入人物志。因此,人物志采用‘人物简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①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人物简介’是变相为生人立传的根源。由于人物传略与人物简介在形式上和写法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为生人立传注定形象不完整。古人坚持生不立传,追求的就是盖棺定论、形象完整。现在为生人立传的理由说得再充分,所写的生人都是成绩卓著、基本定型的人物。这是典型的机械唯心主义观点”。②一些地方志法规规定对人物简介设置与否,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在世人物不立传,凡在世人物确有可记述的事迹,应在有关篇章节目中予以记录。”③第二轮修志伊始,开始有人倡导为生人立传和编写人物简介入人物篇;同时反对之声也随之四起。于是,199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三条重申:“人物志要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在世人物的突出事迹以事系人入志。”④但
是,许多人提倡设“人物简介”,与人物传、人物录并列于人物志的仍呼声不减,并为许多方志工作者所接受,并有些二轮志书置原则于不顾,编写人物简介入志。鉴于这种状况,《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五章:“在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表以外记述人物,以事系人,人随事出。”“人物简介略记人物履历及主要事迹,不面面俱到。”⑤也就是说,人物简介被合法化和认可。但也有不少地方志工作者一直耿耿于人物篇设置人物简介的观点,撰文而抨之。因此形成了志书人物篇人物简介设与不设两种状况。此外,2007年1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指出:“在世人物简介、人物表(录)中需要反映的,要严格掌握收录标准,其原则由省一级地方志工作 机构确定。”⑥于是,2008年3月,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颁发《河北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标准(试行)》规定:“对于一些为本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生人,可采用‘以事系人’的方法记述,不可用‘人物简介’的形式变相为生人立传。”⑦至此,使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对于人物简介的设置与否,处于了一种心理纠结和两难的境地。
(二)专业志人物简介是非常正规的纪传体体裁。传统纪传体史书“以人系事”,地方志书“以事系人”。史志体例是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的。地方志引用这种体裁,既是反映地情的需要,又是与志书体例要求完全相符合的。在两轮修志实践中,实际上已经广泛地使用着
这种体裁。如首轮《枣强县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记述的教育世家、堡垒户、文学创作等篇目,都是以人物简介的形式出现的。《武强县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书法美术、文学创作等篇设置了“主要创作代表人物”。《衡水市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美术篇设有“名家名作”、“人才与名作”等篇目,均以人物简介形式记述。第二轮志书编修,由于人物篇人物简介的提倡,专业志人物简介大有削弱之势,但仍有运用者。如《正定县志(1986~2005)》教育篇附记了“正定县著名教师选介”等。两轮新地方志编修,专业志人物简介早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说明这种篇目体裁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生命力。
(三)人物篇人物简介的功能作用完全可以在专业志之中体现。专业志人物简介与人物篇人物简介,二者的基本特性、收录内容、功能作用、编写方式等方面应该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专业志人物简介在实用性、合理性等方面远远优胜于人物篇的人物简介;人物篇人物简介设置的理由完全可以由专业志人物简介完成;而专业志人物简介的功能作用在人物篇是无法代替的。因此,地方志书当务之急是取消人物篇的人物简介而大力加强和丰富专业志的人物简介。
二 专业志人物简介的意义与作用
一是克服了变相为生人立传的弊端。“生不立传”为千古定律,通史家风。许多人物篇人物简介收录生人,在写法上与专记、传略没有区别,甚至由于资料易得而篇幅更长。如一部县志一篇孙振纲的专记68字,而朱文成的人物简介2700多字。从总的情况看,大多人物简介较之专记、传略内容丰富。无疑形成了变相为生人立传的事实。如果将人物简介位置移至相关专业,由于篇章题目的限制,空间范围缩小,以及与其他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将有利于克服这些弊端,既保留了这些资料,丰富专业志内容,又无变相为生人立传之嫌。二是使专业志内容更加丰满。正是由于各行业的优秀者做出了贡献,促进了该行业的兴盛发达,在一定程度上,无行业优秀人员无以显示其事业的昌盛,优秀人物是专业志的重要内容。志书传统以事系人是不可少的记法,但起不到突出典型人物的作用;而将典型人物集中到人物篇记述,因人物的活动、事迹相对于整个事业来说零散而不系统,在人物简介容易包括和记述,而在专业志不一定有相应的细目对应和收录,因此造成遗漏,影响到专业志内容的丰满。如一部二轮县志以“闻人纪略”为题收录60名在世各行业人物入人物篇,所记述的事迹在相关专业志几乎见不到痕迹。如果人物简介随专业志一起,将个人零散、不系统事迹也集中到专业志,无疑促进了专业志内容的丰满。三是弥补专业志以事系人之不足。以事系人指的是在专业志记述中,与人物篇无关。两轮修志以来,以事系人不够、见事不见人问题一直被方志界认为是当前志书之一弊而提倡改进却收效甚微。专业志设置人物简介,它是在专业志这个“事”的范围内记述的,所以与专业志的“事”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属于以事系人范畴,如果适当选择专业志设置人物简介,无疑增添了专业志以事系人气息。四是深化了资料层次。“文似看山不喜平”。地方志书从篇目、内容、资料各方面来说,呈现一个“纲举目张”、从上到下逐步扩展的“塔”形格局。深层次资料不够,必然使志书呈平面化状态。如教育篇记述“教师队伍”,如果只记述有多少教师,有多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等,只不过是一个平面化、综合性情况,有广度而无深度,有概括而无典型。如果增加优秀人物简介,使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凸显出来,资料层次加深,增强了立体感。
三 专业志人物简介的编写
(一)设置人物简介的专业门类。虽然在专业志设置人物简介有许多好处,但并不能志书所有专业门类都设置人物简介。而是突出重点,照顾全面,结合志书体例,根据反映地情需要确定设置人物简介的门类。一是志书设置了人员队伍的专业门类,如“教师队伍”、“医疗队伍”、“科技队伍”等,记述人数量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二是在编写上以人系事方便的专业门类,如书法美术、精神文明等篇章,人与事关系密切,适宜以人列目系事。三是尽量掌握平衡,克服随意性,如许多志书设置了优秀教师选介,却不设优秀卫生医疗人员、优秀科技人员选介等,形成同等专业门类不平等对待问题。据此,志书设置人物简介的专业门类,可考虑主要为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农业、工业、其他等)及著述创作、书法美术、通讯报道、精神文明等篇章的优秀人物。
(二)人物简介的收录标准。实行总量控制与选优相结合方法。收录过多有泛滥之虞;少则发挥作用不够。一般县市志做人物简介人数可考虑在80~100人之间。各专业门类选择业绩最突出的领军人物,按事业成绩、影响力等从大到小依次挑选,每个专业门类可掌握在10~20人不等。入选条件可考虑职称、职务、业绩、成果、兼职、参与社会活动、影响力等因素。
(三)人物简介的写法。简介既简单介绍,纪传体,简要记述人之整体基本面貌。其内容应包括履历和事迹两个方面。以姓名为条目名称,主要记述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毕业学校、历任职务、职称、主要业绩成果、荣誉、参与社会活动等。300~500字左右。在第二轮《武强县志(1988~2007)》编纂中,基于上述认识及观点,于8个专业门类设置选编在世人物简介96篇。并统一格式,如“戚月华,女,1963年出生于常村。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学士学位。历任武强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教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和荣获武强县名师、衡水市‘三优’标兵、河北省优秀教师、衡水市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先进个人、河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2005年主持省级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荣获河北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奖。曾任武强县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常委会委员,衡水市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衡水市人民监督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援助师,《华夏教师》特约编辑等。”
总之,将人物简介从人物篇移至专业志设置和记述,并进一步系统、规范和丰富,形成一种较为稳固的模式,可以进一步丰富专业志内容,增强以事系人,克服变相为生人立传弊端。虽然尚有人物简介在专业志不如在人物篇设置灵活、全面等问题,但总的来说其优越性是主要的,远比在人物篇利多弊少。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不妨一试,并在修志实践中探索和逐步完善。
参考资料:
①杨宏卫:《试谈续志中的人物部类编写》,《中国地方志》2003年第3期第24页。
②王晖:《第二轮志书体例模式倾向思考》,《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12期第38页。
③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方志大辞典》,第516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④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全国第二轮修志主编培训班培训材料》。
⑤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全国第二轮修志主编培训班培训材料》。
⑦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2011年《河北省续志参考资料》。
(作者:河北省武强县地方志办公室)
提要:地方志人物简介问题,形成了设与不设两种对立观点的辩论,一些地方志法规规定,也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但所谓人物简介设与不设,指的是志书人物篇在世人物的简介,而专业志中人物简介不在讨论之内。二者体裁相同,模式写法一致,功能作用一样。但一方面对人物篇设否生人简介争得面红耳赤;一方面对专业之中人物简介无人问津。文章认为,取消人物篇在世人物简介而适当增强相关专业志人物简介,既符合了志书生不立传的传统惯例,又达到了以事系人、丰富专业志内容作用。
关键词:人物简介 人物篇 专业志 生人立传 以事系人
新编地方志的人物简介,实际上是以人物篇设置的在世人物简介和一些专业志中设置的优秀人物简介两种形式出现的。二者的体裁、写法和功能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方志理论和一些法规规定上,却着眼于人物篇的人物简介设与不设的利弊,而忽略专业志中的人物简介及其与人物篇人物简介的关系。笔者认为,人物简介是非常适用于志书的体裁,对于以事系人、丰富人的活动、深化资料层次、增强可读性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是对人物简介设在什么位置、选择标准、收记内容、具体写法等缺乏规范,有待进行更深入一步的探究。
一 对人物简介认识的误区
(一)在方志界,关于人物简介的讨论是人物篇设置的在世人物简介。其实,人物简介在地方志,一种是人物篇的生人简介;一种是在一些专业志、门类中出现的优秀人物简介。其中专业志人物简介出现在首轮志书中,第二轮修志仍有许多志书和篇章采用这种形式,只不过不为人们所重视,也不作为一种体裁形式被人们所认识。而人物篇人物简介的设置与否,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赞成人物篇编写人物简介者认为,在世人物入志,能使一幕幕鲜活的人物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波澜壮阔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如杨宏卫认为:“近20多年间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物大多在世,而且正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创造了这一段辉煌的历史,但记述这一段历史的续志却没有这些人物,这便会成为有欠缺的志书,如果人物志不把他们记载进去,这些人物只有等再下届或若干年直至盖棺后才能入人物志。因此,人物志采用‘人物简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①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人物简介’是变相为生人立传的根源。由于人物传略与人物简介在形式上和写法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为生人立传注定形象不完整。古人坚持生不立传,追求的就是盖棺定论、形象完整。现在为生人立传的理由说得再充分,所写的生人都是成绩卓著、基本定型的人物。这是典型的机械唯心主义观点”。②一些地方志法规规定对人物简介设置与否,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在世人物不立传,凡在世人物确有可记述的事迹,应在有关篇章节目中予以记录。”③第二轮修志伊始,开始有人倡导为生人立传和编写人物简介入人物篇;同时反对之声也随之四起。于是,199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三条重申:“人物志要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在世人物的突出事迹以事系人入志。”④但
是,许多人提倡设“人物简介”,与人物传、人物录并列于人物志的仍呼声不减,并为许多方志工作者所接受,并有些二轮志书置原则于不顾,编写人物简介入志。鉴于这种状况,《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五章:“在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表以外记述人物,以事系人,人随事出。”“人物简介略记人物履历及主要事迹,不面面俱到。”⑤也就是说,人物简介被合法化和认可。但也有不少地方志工作者一直耿耿于人物篇设置人物简介的观点,撰文而抨之。因此形成了志书人物篇人物简介设与不设两种状况。此外,2007年1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指出:“在世人物简介、人物表(录)中需要反映的,要严格掌握收录标准,其原则由省一级地方志工作 机构确定。”⑥于是,2008年3月,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颁发《河北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标准(试行)》规定:“对于一些为本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生人,可采用‘以事系人’的方法记述,不可用‘人物简介’的形式变相为生人立传。”⑦至此,使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对于人物简介的设置与否,处于了一种心理纠结和两难的境地。
(二)专业志人物简介是非常正规的纪传体体裁。传统纪传体史书“以人系事”,地方志书“以事系人”。史志体例是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的。地方志引用这种体裁,既是反映地情的需要,又是与志书体例要求完全相符合的。在两轮修志实践中,实际上已经广泛地使用着
这种体裁。如首轮《枣强县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记述的教育世家、堡垒户、文学创作等篇目,都是以人物简介的形式出现的。《武强县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书法美术、文学创作等篇设置了“主要创作代表人物”。《衡水市志》(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美术篇设有“名家名作”、“人才与名作”等篇目,均以人物简介形式记述。第二轮志书编修,由于人物篇人物简介的提倡,专业志人物简介大有削弱之势,但仍有运用者。如《正定县志(1986~2005)》教育篇附记了“正定县著名教师选介”等。两轮新地方志编修,专业志人物简介早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说明这种篇目体裁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生命力。
(三)人物篇人物简介的功能作用完全可以在专业志之中体现。专业志人物简介与人物篇人物简介,二者的基本特性、收录内容、功能作用、编写方式等方面应该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差别。但是专业志人物简介在实用性、合理性等方面远远优胜于人物篇的人物简介;人物篇人物简介设置的理由完全可以由专业志人物简介完成;而专业志人物简介的功能作用在人物篇是无法代替的。因此,地方志书当务之急是取消人物篇的人物简介而大力加强和丰富专业志的人物简介。
二 专业志人物简介的意义与作用
一是克服了变相为生人立传的弊端。“生不立传”为千古定律,通史家风。许多人物篇人物简介收录生人,在写法上与专记、传略没有区别,甚至由于资料易得而篇幅更长。如一部县志一篇孙振纲的专记68字,而朱文成的人物简介2700多字。从总的情况看,大多人物简介较之专记、传略内容丰富。无疑形成了变相为生人立传的事实。如果将人物简介位置移至相关专业,由于篇章题目的限制,空间范围缩小,以及与其他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将有利于克服这些弊端,既保留了这些资料,丰富专业志内容,又无变相为生人立传之嫌。二是使专业志内容更加丰满。正是由于各行业的优秀者做出了贡献,促进了该行业的兴盛发达,在一定程度上,无行业优秀人员无以显示其事业的昌盛,优秀人物是专业志的重要内容。志书传统以事系人是不可少的记法,但起不到突出典型人物的作用;而将典型人物集中到人物篇记述,因人物的活动、事迹相对于整个事业来说零散而不系统,在人物简介容易包括和记述,而在专业志不一定有相应的细目对应和收录,因此造成遗漏,影响到专业志内容的丰满。如一部二轮县志以“闻人纪略”为题收录60名在世各行业人物入人物篇,所记述的事迹在相关专业志几乎见不到痕迹。如果人物简介随专业志一起,将个人零散、不系统事迹也集中到专业志,无疑促进了专业志内容的丰满。三是弥补专业志以事系人之不足。以事系人指的是在专业志记述中,与人物篇无关。两轮修志以来,以事系人不够、见事不见人问题一直被方志界认为是当前志书之一弊而提倡改进却收效甚微。专业志设置人物简介,它是在专业志这个“事”的范围内记述的,所以与专业志的“事”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属于以事系人范畴,如果适当选择专业志设置人物简介,无疑增添了专业志以事系人气息。四是深化了资料层次。“文似看山不喜平”。地方志书从篇目、内容、资料各方面来说,呈现一个“纲举目张”、从上到下逐步扩展的“塔”形格局。深层次资料不够,必然使志书呈平面化状态。如教育篇记述“教师队伍”,如果只记述有多少教师,有多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等,只不过是一个平面化、综合性情况,有广度而无深度,有概括而无典型。如果增加优秀人物简介,使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凸显出来,资料层次加深,增强了立体感。
三 专业志人物简介的编写
(一)设置人物简介的专业门类。虽然在专业志设置人物简介有许多好处,但并不能志书所有专业门类都设置人物简介。而是突出重点,照顾全面,结合志书体例,根据反映地情需要确定设置人物简介的门类。一是志书设置了人员队伍的专业门类,如“教师队伍”、“医疗队伍”、“科技队伍”等,记述人数量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二是在编写上以人系事方便的专业门类,如书法美术、精神文明等篇章,人与事关系密切,适宜以人列目系事。三是尽量掌握平衡,克服随意性,如许多志书设置了优秀教师选介,却不设优秀卫生医疗人员、优秀科技人员选介等,形成同等专业门类不平等对待问题。据此,志书设置人物简介的专业门类,可考虑主要为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农业、工业、其他等)及著述创作、书法美术、通讯报道、精神文明等篇章的优秀人物。
(二)人物简介的收录标准。实行总量控制与选优相结合方法。收录过多有泛滥之虞;少则发挥作用不够。一般县市志做人物简介人数可考虑在80~100人之间。各专业门类选择业绩最突出的领军人物,按事业成绩、影响力等从大到小依次挑选,每个专业门类可掌握在10~20人不等。入选条件可考虑职称、职务、业绩、成果、兼职、参与社会活动、影响力等因素。
(三)人物简介的写法。简介既简单介绍,纪传体,简要记述人之整体基本面貌。其内容应包括履历和事迹两个方面。以姓名为条目名称,主要记述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毕业学校、历任职务、职称、主要业绩成果、荣誉、参与社会活动等。300~500字左右。在第二轮《武强县志(1988~2007)》编纂中,基于上述认识及观点,于8个专业门类设置选编在世人物简介96篇。并统一格式,如“戚月华,女,1963年出生于常村。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学士学位。历任武强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教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和荣获武强县名师、衡水市‘三优’标兵、河北省优秀教师、衡水市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先进个人、河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2005年主持省级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荣获河北省第五届优秀教学成果奖。曾任武强县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常委会委员,衡水市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衡水市人民监督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援助师,《华夏教师》特约编辑等。”
总之,将人物简介从人物篇移至专业志设置和记述,并进一步系统、规范和丰富,形成一种较为稳固的模式,可以进一步丰富专业志内容,增强以事系人,克服变相为生人立传弊端。虽然尚有人物简介在专业志不如在人物篇设置灵活、全面等问题,但总的来说其优越性是主要的,远比在人物篇利多弊少。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不妨一试,并在修志实践中探索和逐步完善。
参考资料:
①杨宏卫:《试谈续志中的人物部类编写》,《中国地方志》2003年第3期第24页。
②王晖:《第二轮志书体例模式倾向思考》,《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12期第38页。
③中国方志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方志大辞典》,第516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④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全国第二轮修志主编培训班培训材料》。
⑤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全国第二轮修志主编培训班培训材料》。
⑦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2011年《河北省续志参考资料》。
(作者:河北省武强县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