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据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达斡尔族村屯录》①,达斡尔族在17世纪中叶迁徙嫩江流域至20世纪50年代,共建立和居住的村屯有469个。该书在调查、征集资料的基础上,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各地达斡尔族村落的名称、方位、历史及变迁,在达斡尔族村落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由满都尔图主编的《达斡尔族百科辞典》②也收入了259个村名辞条。在此,笔者依据《达斡尔族村屯录》的成果,参考《达斡尔族百科辞典》,以地名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对于达斡尔族村名文化内涵作初步的探讨。
村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村名是指代村落实体的语词符号,反映和记录了人们对于居住村落的地理方位、人文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村名具有地理、历史、社会、经济、心理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村名也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③,体现了人们的情感和向往。对于达斡尔族来说,村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记忆着达斡尔族在开拓、建设、守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的历史贡献,也牵动着达斡尔人心系家乡的美好情怀。因此,研究达斡尔族村名的文化内涵是很有意义的。
一、达斡尔族村名的语词形式
地名“具有一般语言相应的词汇或语法意义,而这一切又与地名的命名者的民族、语言、命名习惯紧密相关,使地名不仅具有了语言的一般语义内容,还使语义的文化内涵透射出地名主人的特殊精神文化风貌。”④村名是用词语来表述的,“属于语言的一种特殊专有成分。”⑤ 村名作为语词符号,具有一定语词构成。
在达斡尔族村名中自称占绝大多数,是由建立和居住村落的人们命名使用,之后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广泛使用。所以,从民族语言的角度看,达斡尔族村名大多数是以达斡尔语命名的,并且可以对其含义作出解读,当然也有一些村名我们还不能给予恰当的解释。在达斡尔族村命中也有少数使用汉语、鄂温克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的语词命名的。比如,鄂温克语的村名“甘浅”、“马登浅”;汉语的村名“铁匠地房子”;达斡尔语与哈萨克语的村名“新肯巴克”(新的水渠)、“满吉巴克”(满吉建的水渠),巴克为哈萨克语。达斡尔族村名也有他称(被称)的村名。比如,“达子屯”、“达呼店”。还有少数村名是以达斡尔语与其他民族语言混合命名的。比如,“新肯屯”,其中“新垦”为达斡尔语“新”的意思,屯是汉语;“梅里斯店”,其中“梅里斯”(meisl)为达斡尔语“冰”的意思,店为汉语。在达斡尔族村名中,还有一些意译为汉语的村名,比如,四间房,是达斡尔语村名“杜尔本格日”(durbun geri)的意译;地房子,是达斡尔语村名“塔热格日”(tarie geri)的意译。这种直接意译为汉语的村名基本上是含义较为简单的村名,还有像三间房、六间房、三棵树、小榆树等。在达斡尔族村命中,有一些已具有另外的汉语村名,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被更改的,这些村名已经与达斡尔语的原村名没有语音、语义的联系了。比如,小宝丰,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哈拉台热格日”,由哈拉村地房子而得名的;红旗,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舍肯”,是由人名命名的村名;民主,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玛格勒梯”,是由猎人的帽子失而复得而得名的;共和,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额日门沁哈阿日”,意思是额尔门沁村的牧场;龙河,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满乃”,有奋发向上之意。在《达斡尔族村屯录》的记载中,已更名为汉语村名,并与原有达斡尔语村名没有联系的村名有80多个。1998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发洪水淹了一些村落,此后一家企业援助建设了开花浅村,为此把原来开花浅的村名变成了延炼村。这种随意改变村名的做法,割断了村落的历史文脉,久而久之,会埋没达斡尔人对这些村落的开创与建设的作用。
在达斡尔族村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引用对村名语义结构的分析方法,把村名从语义分为专名、专名性成分、通名性成分和区分性成分。⑥
专名是村落专属的名称。达斡尔族的一些村名是有专名的。比如,齐齐哈尔、莽格图、满乃、阔奇、绰日格勒、敖乃、音钦、雅尔塞、罕伯岱、全和太、温察热、提古拉、登特科、特莫呼珠、库如奇等。这些语词独立构成了专门的村名。达斡尔村名中这类村名比较多。在达斡尔族村名中重名的极少,村名的特定、专指性很强,反映了村名命名的明确、简洁的心理特征。
专名性成分是村名语词中主体组成部分,是用来区别于其他村名的实体的词。专名性成分用于通名性成分或区别性成分之后,共同构成完整的村名。比如,得日哈日洪古如(上黑岗)、道日哈日洪古如(下黑岗);这里哈日洪古如(黑岗)就是村名中的专名性成分;西格莫日登⑦(大莫日登)、乌其肯莫日登(小莫日登)中的莫日登是专名性成分;得日西拉金⑧(上西拉金)、端得西拉金(腰西拉金)、道日西拉金(下西拉金)中的西拉金是专名性成分。
通名性成分是村名语词使用较多的附加部分,表示村名的类别,通名性成分用于专名性成分之后。在达斡尔族村名中,通名性成分有“爱勒”或爱里(ail),即村子。达斡尔人在清朝初期建立的村落的村名并不加“爱勒”一词,有爱勒的村名是清末以后建立的村子。比如,莫呼日爱里、库莫爱勒、阔日乐爱勒、率俄替爱勒。托尔苏或托日斯(tors),即地营子,起初是种地时才到该地居住,而后发展形成村落。比如,额勒吉根托日斯、拉力浅托尔苏。“浅”或沁(qien),表示一定区域或特定的人群。比如,博库尔浅、凯阔浅、拉力浅、奎力浅、大克浅、额尔门沁、奈门沁。台或图、吐、提,表示有什么的意思。比如,西瓦尔图(有泥泞的地方)、莽格吐(长有野菜山蔓根的地方)、贵勒斯台(有杏树的地方)、霍多台(有水井的地方)、坤米尔提(有柳蒿芽的地方)。“哈阿日”(haar),即畜群阻挡物、圈畜场。比如,齐齐哈尔、额尔门沁哈阿日、哈雅哈阿日。“台热格日”(tarie geri),即种地房子,为种地而建的简易住房,而后发展成村落。比如,哈拉台热格日(哈拉村种地房子)、长春台热格日(长春建的种地房子)、洪河台热格日(洪河村种地房子)、挂日本台热格日(三家种地房子)、绰瓦克义台热格日(绰瓦克村种地房子)。
区别性成分是对村名的专名性成分加以限定的语词,用于专名性成分的前面,主要是对其方位、规模与时间的限定。从方位上说,是对于村落的前(南)、中(腰)、后(北)、东、西的限定。比如,额莫勒哈力浅(前哈力浅)、怀讷哈力浅(后哈力浅);额莫勒库勒(前库勒)、端得库勒(中库勒)、怀讷库勒(后库勒)。从规模上说,是对于村落的大、小的限定。比如,大八旗哈、小八旗哈,大达古尔井、小达古尔井,依格库木尔(大库木尔)、乌其肯库木尔(小库木尔)。达斡尔族村落的“大、小”之分,多是因为“小”村是由“大”村分化出来的,有区别村落规模之意。但是,大库木尔是由从大莫日登村迁来而得名,小库木尔是由从小莫日登村迁来而得名,不区别村落规模。从时间先后来说,把与原有村名相同的新建村称之为“新”,以示区别,但原村仍然保持原村名,并不冠以“旧”什么村。比如,新肯多金(新多金)、新肯西拉金(新西拉金)、新肯哈力浅(新哈力浅)。
二、达斡尔族村名的语词内涵
村名具有实指村落的功能,同时,村名也具有记录、标识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于达斡尔族村名的内涵,已有了一定的研究。《达斡尔族村屯录》在前言中指出:“达斡尔族村屯名称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地理环境,如地形地貌;二是物产、特产;三是据始建村屯时的户数;四是移址地名,沿用南迁以前祖居村屯或南迁后辟建的村屯名称;五是借用名称,以地房子、草场、野外作业房等演变为村屯名称,多数如此;六是借用姓氏。” ⑨丁石庆在《达斡尔语言与社会文化》⑩中,指出达斡尔地名的命名特点有:1.来自氏族、世居地及原有屯名的地名;2.来自山、河、人名的地名;3.来自动植物的地名;4.来自方位、规模户数及参照物的地名;5.反映自然景观的地名;6.反映经济生活特点的地名;7.反映意愿、习俗的地名。上述论述在达斡尔族村名内涵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达斡尔族村名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阐述。
达斡尔族村名文化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一)反映了居住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达斡尔人在建村选址中,要考虑依山傍水,周围的资源有利于生产生活,要考虑有利于对外交往。正是这种崇尚自然、取利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促使达斡尔人比较多地以自然地理特征来为村落取名。1.以山来取名。比如,特莫呼珠,因村西北的山像骆驼脖子而得名;额莫尔提,因村东山似马鞍形而得名;安特哈,因坐落于山的阳坡而得名;博克图,因在平川突起的山“博克图”的前后建村而取名,其热克勤,因在其热克勤山南建村而取名;博斯呼浅,因坐落于山阴坡而得名;怪勒,因村北有怪勒哈得(山崖)而取名;瓜热本达瓦,因村前有三道慢岗而得名。2.以村址坐落地形取名。比如,卧牛吐,因所处地形起伏如马鞍状而得名;莫热,坐落的地方形如车辋;哈布奇,因坐落于夹在山间峡谷中而得名。3.以水来取名。比如,富拉尔基,因坐落在红色江岸边而得名;多格浅,因坐落于江套子附近而得名;辉阿木斯尔,因坐落于辉河入伊敏河的河口而得名;昆果尔津,因坐落于昆果尔津河汇入讷漠尔河处而得名;音钦,是音河一带的人们的意思,因坐落音河附近而得名;特布联,因坐落于特布联河畔而得名。
(二)反映了居住地域的自然物产。1.以植物来取名。比如,哈力日图,指有野韭菜的地方;贵勒斯台,有杏树的地方;坤密尔提,有柳蒿芽的地方;率俄替,有蒿草的地方;奥都胡太,以村东有棵大柳树得名。2.以水产来取名。比如,凯阔,盛产鲫鱼的地方;扎如木台,有小白鱼的地方。3.以石料取名。比如,博尔齐,村边江岸有取火用的优质燧石。4.以动物取名。比如:宜斯尔,多蜥蜴的地方。
(三)反映了生产经济状况。历史上,达斡尔族从事农牧渔猎多种经营,这在村名中也有体现。比如,尼西坤,因该村人光膀子捕鱼而得名;布勒金格日,因该村人冬季凿冰眼点灯照明叉鱼而得名;白音华日克,因该村人下套子捕获猎物得名;昂昂溪,由在此地设狩猎营子得名;海牙,由于此处是放牧点得名;霍若提阿那格,由人们在高坡处搭窝棚放牧得名;新疆塔城的新肯坝克、满吉坝克,由于当地人修渠从事农业灌溉得名。
(四)反映了以氏族建村聚居的历史。达斡尔族传统社会组织是哈拉(父系氏族)、莫昆(氏族分支),不同的哈拉、莫昆各有自己的名称,人们把这些名称用于村名。比如,徳都勒、多金、雅尔塞、哈仁浅、莫日登。
(五)反映建村时居住人家的数量。比如,杜尔门沁(四家)、塔文浅(五家子)、霍伊热格日(两家)、瓜日本格日(三家子)、他文维(五户)。
(六)反映了居住村落的某个人的情况。1.以人名取村名。比如,维义阿拉热,是该村居民维义的阿拉热(黑白花马)的意思;维义的后人双海、岳明嘎建立的村落分别称为双海阿拉热、岳明嘎阿拉热;罕伯岱,传说是以部落首领罕毕尔迪的名字取名;吉斯堡,传说该村曾是音钦村的地房子,看守地房子的人叫吉斯保;舍肯,传说该村曾有叫舍肯保的雅得根(萨满),因他得名;克木克,传说克木克是建村人。2.以官名为村名。比如,文固达,曾任参领(旗长,即固斯达)的文升额是该村人,因此得名。以官名为村名的极少。
(七)借用当地景观地名为村名。比如,霍日里,因村西北有霍日里绰罗(似烟囱的石头)而得名;敖包屯,以村北高丘上有一座敖包而得名;乌尔科,因在村附近有金代边壕得名。达斡尔语称金代边壕为“乌尔科”(urkue)。
(八)反映了村落的社会特征。比如,达呼店,是达斡尔店(daur dian)音称,该村距齐齐哈尔48里地,是往来海拉尔商人的食宿处,达斡尔人在此开店供往来人食宿而得名。梅里斯店,因梅里斯村的人在此经营大车店得名。烧锅屯,原村名是额莫德热,因曾有外来人在此开当铺兼营杂货,而得名当铺屯,达斡尔语称为danpil ail。以后又有人来开烧锅造酒,所以也称烧锅屯。多布梯,祭祀求雨之地的意思,以达斡尔人把老榆树下作为求雨的地方得名。索伯尔汗,达斡尔语,即有塔的地方,来历肯定与塔有关系,但还查阅不到该村曾有什么塔的记述。
(九)反映人们对于安泰、祥和、兴旺生活的向往。比如:宜和德,有增强、兴旺的意思;尼尔基,有兴盛、繁荣的意思;满都呼浅,有向上、发达的意思;葛根台,有光明的意思。
(十)沿用迁徙之前原有的村名。这类村名一部分是沿用了达斡尔人在黑龙江以北流域时期居住村落的村名。比如,雅克萨、登特科。另一部分是在20世纪上半叶从嫩江流域原建村落移民迁徙新建村落时,仍然沿用了原村名。比如,今天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的多金、阔奇、满乃、德都勒、库热浅、哈力、奎力浅;扎兰屯市的多布台。在建立新村时仍然沿用原来村落名称,是怀恋故土之情的表达。
(十一)含义不详。由于历史久远,缺少文字的记述,有一些达斡尔族村名还难以解释其含义。比如,奎力浅、开塔拉、乌斯坑、莫呼、色力、怪勒。
以上对于达斡尔族村名的语词结构、语词内涵作了初步的探讨。达斡尔族村名绝大多数以达斡尔语命名,很多村名与达斡尔人家乡的山水、自然浑然一体,反映了达斡尔人的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变迁。达斡尔族村名内涵丰富,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厚,是达斡尔族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和精神财富。由于经济社会变革,外来人口的迁入,达斡尔族村名也经历了语音变化、用于新的迁徙地、意译成汉语,用汉语更名等状况的村名变迁。有一些村名的改变并没有尊重原来已有的村名。2001年8月,联合国第九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确认地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也正在启动“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达斡尔族村名、地名,了解村名的原来风貌、发展变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这样有利于尊重原创,尊重历史,以利于地名的管理和地名文化资源的合理、科学、有效利用。
注释:
①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达斡尔族村屯录》,1993年12月。
②满都尔图主编:《达斡尔族百科辞典》,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6月。
③ 冯骥才:《地名的意义》,《江汇文史》2003年第3期。
④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第103页。党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⑤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第103页。党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⑥ 参见梅思斌:《淮阳县村名浅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⑦ 莫日登(merden)达斡尔语河湾的意思。达斡尔族的莫日登哈拉(莫日登氏族)由此取名。这里莫日登所指是氏族名称。
⑧ 西拉金(xiejin)达斡尔语黄色的意思。
⑨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达斡尔族村屯录》前言,1993年12月。
⑩丁石庆:《达斡尔族语言与社会文化》,第183页至193页。党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据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达斡尔族村屯录》①,达斡尔族在17世纪中叶迁徙嫩江流域至20世纪50年代,共建立和居住的村屯有469个。该书在调查、征集资料的基础上,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各地达斡尔族村落的名称、方位、历史及变迁,在达斡尔族村落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由满都尔图主编的《达斡尔族百科辞典》②也收入了259个村名辞条。在此,笔者依据《达斡尔族村屯录》的成果,参考《达斡尔族百科辞典》,以地名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对于达斡尔族村名文化内涵作初步的探讨。
村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村名是指代村落实体的语词符号,反映和记录了人们对于居住村落的地理方位、人文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村名具有地理、历史、社会、经济、心理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村名也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③,体现了人们的情感和向往。对于达斡尔族来说,村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记忆着达斡尔族在开拓、建设、守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的历史贡献,也牵动着达斡尔人心系家乡的美好情怀。因此,研究达斡尔族村名的文化内涵是很有意义的。
一、达斡尔族村名的语词形式
地名“具有一般语言相应的词汇或语法意义,而这一切又与地名的命名者的民族、语言、命名习惯紧密相关,使地名不仅具有了语言的一般语义内容,还使语义的文化内涵透射出地名主人的特殊精神文化风貌。”④村名是用词语来表述的,“属于语言的一种特殊专有成分。”⑤ 村名作为语词符号,具有一定语词构成。
在达斡尔族村名中自称占绝大多数,是由建立和居住村落的人们命名使用,之后逐渐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广泛使用。所以,从民族语言的角度看,达斡尔族村名大多数是以达斡尔语命名的,并且可以对其含义作出解读,当然也有一些村名我们还不能给予恰当的解释。在达斡尔族村命中也有少数使用汉语、鄂温克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的语词命名的。比如,鄂温克语的村名“甘浅”、“马登浅”;汉语的村名“铁匠地房子”;达斡尔语与哈萨克语的村名“新肯巴克”(新的水渠)、“满吉巴克”(满吉建的水渠),巴克为哈萨克语。达斡尔族村名也有他称(被称)的村名。比如,“达子屯”、“达呼店”。还有少数村名是以达斡尔语与其他民族语言混合命名的。比如,“新肯屯”,其中“新垦”为达斡尔语“新”的意思,屯是汉语;“梅里斯店”,其中“梅里斯”(meisl)为达斡尔语“冰”的意思,店为汉语。在达斡尔族村名中,还有一些意译为汉语的村名,比如,四间房,是达斡尔语村名“杜尔本格日”(durbun geri)的意译;地房子,是达斡尔语村名“塔热格日”(tarie geri)的意译。这种直接意译为汉语的村名基本上是含义较为简单的村名,还有像三间房、六间房、三棵树、小榆树等。在达斡尔族村命中,有一些已具有另外的汉语村名,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被更改的,这些村名已经与达斡尔语的原村名没有语音、语义的联系了。比如,小宝丰,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哈拉台热格日”,由哈拉村地房子而得名的;红旗,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舍肯”,是由人名命名的村名;民主,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玛格勒梯”,是由猎人的帽子失而复得而得名的;共和,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额日门沁哈阿日”,意思是额尔门沁村的牧场;龙河,原来达斡尔语村名是“满乃”,有奋发向上之意。在《达斡尔族村屯录》的记载中,已更名为汉语村名,并与原有达斡尔语村名没有联系的村名有80多个。1998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发洪水淹了一些村落,此后一家企业援助建设了开花浅村,为此把原来开花浅的村名变成了延炼村。这种随意改变村名的做法,割断了村落的历史文脉,久而久之,会埋没达斡尔人对这些村落的开创与建设的作用。
在达斡尔族村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引用对村名语义结构的分析方法,把村名从语义分为专名、专名性成分、通名性成分和区分性成分。⑥
专名是村落专属的名称。达斡尔族的一些村名是有专名的。比如,齐齐哈尔、莽格图、满乃、阔奇、绰日格勒、敖乃、音钦、雅尔塞、罕伯岱、全和太、温察热、提古拉、登特科、特莫呼珠、库如奇等。这些语词独立构成了专门的村名。达斡尔村名中这类村名比较多。在达斡尔族村名中重名的极少,村名的特定、专指性很强,反映了村名命名的明确、简洁的心理特征。
专名性成分是村名语词中主体组成部分,是用来区别于其他村名的实体的词。专名性成分用于通名性成分或区别性成分之后,共同构成完整的村名。比如,得日哈日洪古如(上黑岗)、道日哈日洪古如(下黑岗);这里哈日洪古如(黑岗)就是村名中的专名性成分;西格莫日登⑦(大莫日登)、乌其肯莫日登(小莫日登)中的莫日登是专名性成分;得日西拉金⑧(上西拉金)、端得西拉金(腰西拉金)、道日西拉金(下西拉金)中的西拉金是专名性成分。
通名性成分是村名语词使用较多的附加部分,表示村名的类别,通名性成分用于专名性成分之后。在达斡尔族村名中,通名性成分有“爱勒”或爱里(ail),即村子。达斡尔人在清朝初期建立的村落的村名并不加“爱勒”一词,有爱勒的村名是清末以后建立的村子。比如,莫呼日爱里、库莫爱勒、阔日乐爱勒、率俄替爱勒。托尔苏或托日斯(tors),即地营子,起初是种地时才到该地居住,而后发展形成村落。比如,额勒吉根托日斯、拉力浅托尔苏。“浅”或沁(qien),表示一定区域或特定的人群。比如,博库尔浅、凯阔浅、拉力浅、奎力浅、大克浅、额尔门沁、奈门沁。台或图、吐、提,表示有什么的意思。比如,西瓦尔图(有泥泞的地方)、莽格吐(长有野菜山蔓根的地方)、贵勒斯台(有杏树的地方)、霍多台(有水井的地方)、坤米尔提(有柳蒿芽的地方)。“哈阿日”(haar),即畜群阻挡物、圈畜场。比如,齐齐哈尔、额尔门沁哈阿日、哈雅哈阿日。“台热格日”(tarie geri),即种地房子,为种地而建的简易住房,而后发展成村落。比如,哈拉台热格日(哈拉村种地房子)、长春台热格日(长春建的种地房子)、洪河台热格日(洪河村种地房子)、挂日本台热格日(三家种地房子)、绰瓦克义台热格日(绰瓦克村种地房子)。
区别性成分是对村名的专名性成分加以限定的语词,用于专名性成分的前面,主要是对其方位、规模与时间的限定。从方位上说,是对于村落的前(南)、中(腰)、后(北)、东、西的限定。比如,额莫勒哈力浅(前哈力浅)、怀讷哈力浅(后哈力浅);额莫勒库勒(前库勒)、端得库勒(中库勒)、怀讷库勒(后库勒)。从规模上说,是对于村落的大、小的限定。比如,大八旗哈、小八旗哈,大达古尔井、小达古尔井,依格库木尔(大库木尔)、乌其肯库木尔(小库木尔)。达斡尔族村落的“大、小”之分,多是因为“小”村是由“大”村分化出来的,有区别村落规模之意。但是,大库木尔是由从大莫日登村迁来而得名,小库木尔是由从小莫日登村迁来而得名,不区别村落规模。从时间先后来说,把与原有村名相同的新建村称之为“新”,以示区别,但原村仍然保持原村名,并不冠以“旧”什么村。比如,新肯多金(新多金)、新肯西拉金(新西拉金)、新肯哈力浅(新哈力浅)。
二、达斡尔族村名的语词内涵
村名具有实指村落的功能,同时,村名也具有记录、标识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于达斡尔族村名的内涵,已有了一定的研究。《达斡尔族村屯录》在前言中指出:“达斡尔族村屯名称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地理环境,如地形地貌;二是物产、特产;三是据始建村屯时的户数;四是移址地名,沿用南迁以前祖居村屯或南迁后辟建的村屯名称;五是借用名称,以地房子、草场、野外作业房等演变为村屯名称,多数如此;六是借用姓氏。” ⑨丁石庆在《达斡尔语言与社会文化》⑩中,指出达斡尔地名的命名特点有:1.来自氏族、世居地及原有屯名的地名;2.来自山、河、人名的地名;3.来自动植物的地名;4.来自方位、规模户数及参照物的地名;5.反映自然景观的地名;6.反映经济生活特点的地名;7.反映意愿、习俗的地名。上述论述在达斡尔族村名内涵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达斡尔族村名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阐述。
达斡尔族村名文化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一)反映了居住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达斡尔人在建村选址中,要考虑依山傍水,周围的资源有利于生产生活,要考虑有利于对外交往。正是这种崇尚自然、取利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促使达斡尔人比较多地以自然地理特征来为村落取名。1.以山来取名。比如,特莫呼珠,因村西北的山像骆驼脖子而得名;额莫尔提,因村东山似马鞍形而得名;安特哈,因坐落于山的阳坡而得名;博克图,因在平川突起的山“博克图”的前后建村而取名,其热克勤,因在其热克勤山南建村而取名;博斯呼浅,因坐落于山阴坡而得名;怪勒,因村北有怪勒哈得(山崖)而取名;瓜热本达瓦,因村前有三道慢岗而得名。2.以村址坐落地形取名。比如,卧牛吐,因所处地形起伏如马鞍状而得名;莫热,坐落的地方形如车辋;哈布奇,因坐落于夹在山间峡谷中而得名。3.以水来取名。比如,富拉尔基,因坐落在红色江岸边而得名;多格浅,因坐落于江套子附近而得名;辉阿木斯尔,因坐落于辉河入伊敏河的河口而得名;昆果尔津,因坐落于昆果尔津河汇入讷漠尔河处而得名;音钦,是音河一带的人们的意思,因坐落音河附近而得名;特布联,因坐落于特布联河畔而得名。
(二)反映了居住地域的自然物产。1.以植物来取名。比如,哈力日图,指有野韭菜的地方;贵勒斯台,有杏树的地方;坤密尔提,有柳蒿芽的地方;率俄替,有蒿草的地方;奥都胡太,以村东有棵大柳树得名。2.以水产来取名。比如,凯阔,盛产鲫鱼的地方;扎如木台,有小白鱼的地方。3.以石料取名。比如,博尔齐,村边江岸有取火用的优质燧石。4.以动物取名。比如:宜斯尔,多蜥蜴的地方。
(三)反映了生产经济状况。历史上,达斡尔族从事农牧渔猎多种经营,这在村名中也有体现。比如,尼西坤,因该村人光膀子捕鱼而得名;布勒金格日,因该村人冬季凿冰眼点灯照明叉鱼而得名;白音华日克,因该村人下套子捕获猎物得名;昂昂溪,由在此地设狩猎营子得名;海牙,由于此处是放牧点得名;霍若提阿那格,由人们在高坡处搭窝棚放牧得名;新疆塔城的新肯坝克、满吉坝克,由于当地人修渠从事农业灌溉得名。
(四)反映了以氏族建村聚居的历史。达斡尔族传统社会组织是哈拉(父系氏族)、莫昆(氏族分支),不同的哈拉、莫昆各有自己的名称,人们把这些名称用于村名。比如,徳都勒、多金、雅尔塞、哈仁浅、莫日登。
(五)反映建村时居住人家的数量。比如,杜尔门沁(四家)、塔文浅(五家子)、霍伊热格日(两家)、瓜日本格日(三家子)、他文维(五户)。
(六)反映了居住村落的某个人的情况。1.以人名取村名。比如,维义阿拉热,是该村居民维义的阿拉热(黑白花马)的意思;维义的后人双海、岳明嘎建立的村落分别称为双海阿拉热、岳明嘎阿拉热;罕伯岱,传说是以部落首领罕毕尔迪的名字取名;吉斯堡,传说该村曾是音钦村的地房子,看守地房子的人叫吉斯保;舍肯,传说该村曾有叫舍肯保的雅得根(萨满),因他得名;克木克,传说克木克是建村人。2.以官名为村名。比如,文固达,曾任参领(旗长,即固斯达)的文升额是该村人,因此得名。以官名为村名的极少。
(七)借用当地景观地名为村名。比如,霍日里,因村西北有霍日里绰罗(似烟囱的石头)而得名;敖包屯,以村北高丘上有一座敖包而得名;乌尔科,因在村附近有金代边壕得名。达斡尔语称金代边壕为“乌尔科”(urkue)。
(八)反映了村落的社会特征。比如,达呼店,是达斡尔店(daur dian)音称,该村距齐齐哈尔48里地,是往来海拉尔商人的食宿处,达斡尔人在此开店供往来人食宿而得名。梅里斯店,因梅里斯村的人在此经营大车店得名。烧锅屯,原村名是额莫德热,因曾有外来人在此开当铺兼营杂货,而得名当铺屯,达斡尔语称为danpil ail。以后又有人来开烧锅造酒,所以也称烧锅屯。多布梯,祭祀求雨之地的意思,以达斡尔人把老榆树下作为求雨的地方得名。索伯尔汗,达斡尔语,即有塔的地方,来历肯定与塔有关系,但还查阅不到该村曾有什么塔的记述。
(九)反映人们对于安泰、祥和、兴旺生活的向往。比如:宜和德,有增强、兴旺的意思;尼尔基,有兴盛、繁荣的意思;满都呼浅,有向上、发达的意思;葛根台,有光明的意思。
(十)沿用迁徙之前原有的村名。这类村名一部分是沿用了达斡尔人在黑龙江以北流域时期居住村落的村名。比如,雅克萨、登特科。另一部分是在20世纪上半叶从嫩江流域原建村落移民迁徙新建村落时,仍然沿用了原村名。比如,今天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的多金、阔奇、满乃、德都勒、库热浅、哈力、奎力浅;扎兰屯市的多布台。在建立新村时仍然沿用原来村落名称,是怀恋故土之情的表达。
(十一)含义不详。由于历史久远,缺少文字的记述,有一些达斡尔族村名还难以解释其含义。比如,奎力浅、开塔拉、乌斯坑、莫呼、色力、怪勒。
以上对于达斡尔族村名的语词结构、语词内涵作了初步的探讨。达斡尔族村名绝大多数以达斡尔语命名,很多村名与达斡尔人家乡的山水、自然浑然一体,反映了达斡尔人的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变迁。达斡尔族村名内涵丰富,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厚,是达斡尔族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和精神财富。由于经济社会变革,外来人口的迁入,达斡尔族村名也经历了语音变化、用于新的迁徙地、意译成汉语,用汉语更名等状况的村名变迁。有一些村名的改变并没有尊重原来已有的村名。2001年8月,联合国第九届地名标准化会议确认地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也正在启动“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达斡尔族村名、地名,了解村名的原来风貌、发展变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这样有利于尊重原创,尊重历史,以利于地名的管理和地名文化资源的合理、科学、有效利用。
注释:
①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达斡尔族村屯录》,1993年12月。
②满都尔图主编:《达斡尔族百科辞典》,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6月。
③ 冯骥才:《地名的意义》,《江汇文史》2003年第3期。
④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第103页。党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⑤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第103页。党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⑥ 参见梅思斌:《淮阳县村名浅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⑦ 莫日登(merden)达斡尔语河湾的意思。达斡尔族的莫日登哈拉(莫日登氏族)由此取名。这里莫日登所指是氏族名称。
⑧ 西拉金(xiejin)达斡尔语黄色的意思。
⑨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达斡尔族村屯录》前言,1993年12月。
⑩丁石庆:《达斡尔族语言与社会文化》,第183页至193页。党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