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社会科学志》(以下简称《内蒙古社会科学志》)自2006年启动编修工作至今,修志人员辛勤笔耕八载,在内蒙古社会科学志编纂委员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出版面世,这是全区社会科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也是全区地方志系统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喜事。在此,向为这部志书呕心沥血作出贡献的学者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这部鸿篇巨制默默耕耘、精心打造的编审们、专家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是第一部以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和学术研究为对象的专志。以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为记述对象,从记述内容的特点出发谋篇布局、设定体例、钩玄提要、探赜索隐,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历史,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学术成就,体现了内蒙古社会科学工作者与时俱进、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必将对我区社会科学事业和地方志事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的问世,也是将地域及民族文化与地方志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有益尝试。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北方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交流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以草原文化为核心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内蒙古地域辽阔,呈现出浓郁的草原风情和民族特色,但是在118万平方公里的不同区域,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如呼和浩特的大窑文化、昭君文化,包头的阴山文化,赤峰的辽文化及红山文化,通辽的科尔沁文化,锡林郭勒的蒙元文化,呼伦贝尔的森林文化及“三少民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文化,巴彦淖尔的河套文化,鄂尔多斯文化等等。这些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各不相同,形成的服饰文化、景观文化、通俗文化、政治文化等文化类别也各具特色。
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国粹,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同一个地区的文化、民族的文化相结合,才更有实效、更有针对性。在修志工作中凸显多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是一部观点正确、体例完备、结构严谨、资料翔实的具有浓郁地区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志书。按学科分类,分别从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学、蒙古学、历史学、考古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语言文学、艺术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人才学、新闻与传播学、宗教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方志学地理学地名学、经济管理学等18个学科领域及机构管理、科研、人物等门类全面阐述了各个学科的研究状况(包括重要著作及其成果等)。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与时代性,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通读学习这部志书后,我认为《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 指导思想鲜明、政治观点正确
全志始终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即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我区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取得了一批批重要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区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在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科学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体例完备科学、篇目层次合理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相结合的7种体裁,框架结构设计既遵循了志书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统一要求,又兼顾了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实际,谋篇布局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领属得当。内涵一致,外延一致。资料取舍上实事求是、灵活选取。对于一些二三级学科以及分支学科,按照学科发展程度采取节或目的形式加以记述,对我区具有特色的蒙古学、民族学、宗教学、草原文化研究等采取升格、重点记述,形成了既符合志书体例,又突出地区及民族特色的鲜明特点。其它志书尤以效法。
三、资料翔实可靠,选取合理得当
地方志书是信史,是官书、官责,这就要求在资料的运用上必须做到真实、可信。社会科学志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它不像其它志书是行业系统志,而是一部没有专门部门的行业志。在组织协调、统筹策划,特别是资料收集上面临着与其它部门行业志不同的特殊情况。社会科学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编辑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涉猎多学科并占有了大量丰富的资料。资料的选取中并没有简单地照搬原始资料,而是对浩繁的资料进行了深度加工、提炼与分析,据实记述,不枝不蔓,最终形成了这部眉目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彰显史实资料的精品佳志。
四、文字精练典雅,叙述规范流畅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是一部记述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专志。这部志书采取了专家撰修的原则,撰稿人都是各学科优秀学者。记述采用志书要求的语体文,不夸张、不渲染、不议论。严谨、朴实、简洁,记述准确、语言到位,文约事丰。因此,此部志书不仅符合志书语言行文方面的规范要求,更兼具较高的文字修养,开卷便可感受到纂修者的学术底蕴与文化气质,深值读引。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地情资料处副处长《内蒙古史志》常务副主编)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社会科学志》(以下简称《内蒙古社会科学志》)自2006年启动编修工作至今,修志人员辛勤笔耕八载,在内蒙古社会科学志编纂委员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出版面世,这是全区社会科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也是全区地方志系统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喜事。在此,向为这部志书呕心沥血作出贡献的学者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这部鸿篇巨制默默耕耘、精心打造的编审们、专家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是第一部以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和学术研究为对象的专志。以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为记述对象,从记述内容的特点出发谋篇布局、设定体例、钩玄提要、探赜索隐,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历史,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学术成就,体现了内蒙古社会科学工作者与时俱进、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必将对我区社会科学事业和地方志事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的问世,也是将地域及民族文化与地方志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有益尝试。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北方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交流融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以草原文化为核心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内蒙古地域辽阔,呈现出浓郁的草原风情和民族特色,但是在118万平方公里的不同区域,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如呼和浩特的大窑文化、昭君文化,包头的阴山文化,赤峰的辽文化及红山文化,通辽的科尔沁文化,锡林郭勒的蒙元文化,呼伦贝尔的森林文化及“三少民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文化,巴彦淖尔的河套文化,鄂尔多斯文化等等。这些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各不相同,形成的服饰文化、景观文化、通俗文化、政治文化等文化类别也各具特色。
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国粹,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同一个地区的文化、民族的文化相结合,才更有实效、更有针对性。在修志工作中凸显多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是一部观点正确、体例完备、结构严谨、资料翔实的具有浓郁地区特色与民族特色的志书。按学科分类,分别从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学、蒙古学、历史学、考古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语言文学、艺术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人才学、新闻与传播学、宗教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博物馆学、方志学地理学地名学、经济管理学等18个学科领域及机构管理、科研、人物等门类全面阐述了各个学科的研究状况(包括重要著作及其成果等)。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与时代性,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通读学习这部志书后,我认为《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 指导思想鲜明、政治观点正确
全志始终遵循统一的指导思想,即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我区改革发展实际,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取得了一批批重要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区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在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科学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体例完备科学、篇目层次合理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相结合的7种体裁,框架结构设计既遵循了志书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统一要求,又兼顾了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实际,谋篇布局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领属得当。内涵一致,外延一致。资料取舍上实事求是、灵活选取。对于一些二三级学科以及分支学科,按照学科发展程度采取节或目的形式加以记述,对我区具有特色的蒙古学、民族学、宗教学、草原文化研究等采取升格、重点记述,形成了既符合志书体例,又突出地区及民族特色的鲜明特点。其它志书尤以效法。
三、资料翔实可靠,选取合理得当
地方志书是信史,是官书、官责,这就要求在资料的运用上必须做到真实、可信。社会科学志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它不像其它志书是行业系统志,而是一部没有专门部门的行业志。在组织协调、统筹策划,特别是资料收集上面临着与其它部门行业志不同的特殊情况。社会科学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编辑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涉猎多学科并占有了大量丰富的资料。资料的选取中并没有简单地照搬原始资料,而是对浩繁的资料进行了深度加工、提炼与分析,据实记述,不枝不蔓,最终形成了这部眉目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彰显史实资料的精品佳志。
四、文字精练典雅,叙述规范流畅
《内蒙古社会科学志》是一部记述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专志。这部志书采取了专家撰修的原则,撰稿人都是各学科优秀学者。记述采用志书要求的语体文,不夸张、不渲染、不议论。严谨、朴实、简洁,记述准确、语言到位,文约事丰。因此,此部志书不仅符合志书语言行文方面的规范要求,更兼具较高的文字修养,开卷便可感受到纂修者的学术底蕴与文化气质,深值读引。
(作者: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地情资料处副处长《内蒙古史志》常务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