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卷
【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孙梦林(5月离任)
李宝昌(9月任职)
副 书 记:于秀斌
刘开斌
王国才
秘 书 长: ***
组 织 部 长:李春富(蒙古族)
政法委书记:谢文忠
宣 传 部 长:郭 萍(女)
人 大 主 任:李 刚
副 主 任:吕志学
张国臣
王福臣
王毅杰
市 长:李宝昌(9月离任)
于秀斌(9月代)
副 市 长:高 忱
李聪林
苏福荣(达斡尔族)
齐佰金
金 海(蒙古族)
杨利民
秦远飞(蒙古族)
陈丽岩(女 蒙古族)
政 协 主 席:王日天
副 主 席:马守士
王那木(蒙古族)
邵吉祥
纪检委书记:李 昕
法 院 院 长:阚凤云
检察院检察长:林培森
公 安 局 长:陈维吉
【概况】 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盟中部,大兴安岭主脊中段西坡,北纬47°39′~50°21′,东经120°28′~122°29′。市境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全市面积27 54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 5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2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85 684.2公顷,耕地面积80 234公顷。市辖15个镇、6个办事处,即牧原镇、免渡河镇、乌奴耳镇、博克图镇、巴林镇、绰源镇、塔尔气镇、煤田镇、乌尔其汗镇、原林镇、库都尔镇、新账房镇、西尼气镇、图里河镇、伊图里河镇、胜利街道办事处、红旗街道办事处、新工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建设街道办事处、暖泉街道办事处。
全市完成现价国内生产总值186 1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 472万元,上升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 161万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80 481万元,下降1.9%。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5%、38.7%、44.8%调整为16.9%、39.8%和43.3%。
【农林牧渔】 是年,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全市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种植业按照“减粮、扩经、增饲”的原则,使粮、经、饲的种植比例渐趋合理。粮食作物总产量1.2亿公斤,比上年减少0.4亿公斤。其中小麦总产2.05亿斤,比上年减少0.45亿公斤,平均单产202公斤。油菜总产0.47亿公斤,增加0.21亿公斤,平均单产87.5公斤。农作物播种面积117.5万亩,比上年增长7.1%,按90年不变价计算的农、林、牧、渔业产值45 5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农业产值27 027万元,增长22.5%;林业产值8 956万元,下降18.5%;牧业产值9 572万元,增长27.6%;渔业产值19万元,增长5.6%。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6%;农用拖拉机3 954台,增长16.8%。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结合农业开发,营造农田防护林900亩,草原建设1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 000亩,其中,小流域治理5 000亩。退耕还草25 800亩(全口径),退耕还林4 785亩(市属口径)。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牲畜总头数达13.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9%。其中奶牛1.9万头。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5 758万元。主要畜产品产量:肉总产8 402吨,蛋总产4 093吨,奶27 316吨。牲畜商品率93.13%,其中:大小畜商品率64.93%,猪的商品率为128.55%。牲畜总出栏96.85%,其中大小畜51.40%,猪为153.95%。年末牲畜总头数86 174匹(只),能繁殖母畜25 865(匹、只),草畜平衡状况趋于合理。
【工业】 经过几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攻坚,全市国有工业出现全新的面貌。经过资产重组,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工业企业总体运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经营活力得到增强,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到年末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0年不变价)35 169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工业增加值22 424万元,同比增长8.2%;全部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下降0.4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0.3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发展迅猛,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45 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9.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 734万元,增长189.4%(其中301国道牙—博段完成14 713万元,下降46.21%);其它投资2 330万元,增长3.5倍;城镇私人建房902万元,增长3.9%;房地产开发投资15 536万元,增长492.8%。全市房屋竣工面积26.1万平方米,增长190.7%,其中住宅18.4万平方米,增长155.8%。全市新开工项目27个,新增固定资产20 528万元。
【交通 邮电】 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2 121公里;公路货运量485万吨,年均增长2.7%;公路客运量达到1 003万人(次),年均增长3.1%。5月6日,301国道博克图到牙克石段公路建设开工。博牙段为二级沥青砼公路,全长128公里,总概算金额4.7亿元,建设年限3年。
全市邮电通信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 143万元(不含移动和寻呼);邮政业务总量1 002.6万元,增长33.1%。局用交换机容量65 544门,电话普及率达11.5部/百人,城市电话用户20 883户,其中住宅电话16 637部。
【商业 招商引资】 全市商业市场繁荣、物质丰富,物价趋于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 521万元,比上年上升1.56%。在全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制定《牙克石市招商引资三年规划》、《牙克石市2000年招商引资实施方案》,编写《牙克石市招商引资项目库》,采取一系列措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国外资金62万美元,是上年的2.7倍;直接利用区外资金3 667万元,增长6.9%。
【财税 金融 保险】 为全面落实全市财政预算,完成收支任务,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制度,改进镇级财政体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清理税收陈欠。财政总收入完成13 759万元,比上年下降8.65%。总支出14 127万元,下降12.4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 205万元,下降6.56%。
全市税收完成8 032万元(不含区级收入),完成任务88.28%,下降7.96%;国税完成4 687万元,完成任务80.81%,下降14.14%;财政自组收入完成1 210万元,完成任务157.14%,增长15.46%。
金融市场平稳发展 存款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1.6亿元,比上年增长8.04%;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亿元,增长12.12%;国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6.5亿元,增长2.66%;银行现金收入66.8亿元,增长15.3%;现金支出74.4亿元,增长12.9%;货币净投放7.6亿元,下降4.5%。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 人寿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3 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办理理赔案件5 178件,下降0.7%;理赔金额499万元,增长24.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 684万元,下降1.5%;办理理赔案件1 198件,下降48.7%;理赔金额711万元,下降37.8%。
【科技 文化 教育 卫生】
全面实施科技兴农 以“科教兴农”为指导思想,注重抓新科技、新工艺、新产品应用推广,并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取得好的成效。全年推广应用新科技项目9项(盟级5项),科技成果3项,签订科技合同8项。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 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2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38座,人民广播电台1座。世纪之交,牙克石有线电视台又开设“牙克石之窗”网站,加强与外界沟通。全市无线电广播人口覆盖率80%,电视人口覆盖率95.4%。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有线电视频道29套。文化市场逐步形成,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遍及全市,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全市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生24 344人,专任教师1 741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生873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76所,在校生30 200人,专任教师1 801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中入学率达47%。2000年高考成绩列全盟第二,考入大专以上院校学生642人。
医疗卫生事业条件改善 以实现“人人有卫生保健”为目标,改善卫生设施条件,在提高医疗质量、防治地方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共有医疗单位52个,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16个,专科防治所(站)2个,卫生防疫机构9个。全市医疗单位床位1 98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 720人,其中医师、护师以上职称1 573人。
【地方志工作】 12月15日,牙克石市《免渡河镇志》出版发行,该志采用章节目结构,计32万字,主编吴全令。12月22日,牙克石市《绰源镇志》出版发行,该志采用篇章节目结构,计45.4万字,主编苗春丽。
【非公有制经济】 2000年,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同时,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全年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0.5%,增长26.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7.2%。个体工商户达到10 832户,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销售收入达到3.3亿元;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56户,总产值达到0.6亿元,年增34%。
【城市建设】 全市各大系统、各行各业抢抓机遇,扩大投资规模,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全市房屋竣工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牙克石市第一中学扩建、综合市场、301国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改造水泥路面、沙石路面,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
【社会保障】 2000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两个确保”为中心,坚持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市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线等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00%。养老金收缴率达到90%。养老金发放率达100%。6 340名离休人员实行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9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有427个,失业保险收缴额达到600万元。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单位230个,参保人员15 000人。全年共发最低生活保障金170万元,确保了1 729名“低保”人员基本生活。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 297元,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 368元,年均增长5%。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 279万元,商品零售价总指数为97.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对贫困户扶助和对灾区的捐款、灾民新村的建设,妥善地解决安排贫困户和灾民生产生活,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0年,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坚决贯彻“稳定压倒一切”指导方针,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取缔非法宗教迷信活动。在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中,深刻揭露其反动本质,取得阶段性胜利。信访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政法队伍不断加强,素质明显提高。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开展集中“严打”和专项治理,有效地遏制各类刑事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绿色工程】 4月14日,牙克石市全面启动“绿色工程”,预计造林9 000亩,全民义务植树80万株,四旁绿化30万株,育苗150亩。
【人口与就业】 2000年,顺利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全市人口达405 403人。其中农业人口15 750人,非农业人口386 672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40 005人,其中蒙古族17 588人,回族6 622人,鄂伦春族130人,鄂温克族425人,其他少数民族15 260人;男性204 935人,女性200 468人。全市人口得到控制。全年出生人口3 136人,比上年下降5.7%;出生率7.6‰,下降0.3个千分点。死亡2 194人,死亡率5.2‰,增长0.7个千分点。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下降0.9个千分点。全市各地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切实解决企业转制过程中富余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全年完成转岗职工培训2 271人,安置下岗职工1 092人,再就业率达到66.1%,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先进人物 先进集体】
鲁慧芳 女,市计生局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先进工作者;
姚桂杰 男,市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先进工作者;
刘桂水 男,市水利局工作,水利部授予松辽委水源贸管理先进个人;
许世贵 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统计系统目标管理先进个人。
市计生协会,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市清真寺,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评为自治区级双文明先进集体。
(任茂华 王 萍 石长亮)
【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孙梦林(5月离任)
李宝昌(9月任职)
副 书 记:于秀斌
刘开斌
王国才
秘 书 长: ***
组 织 部 长:李春富(蒙古族)
政法委书记:谢文忠
宣 传 部 长:郭 萍(女)
人 大 主 任:李 刚
副 主 任:吕志学
张国臣
王福臣
王毅杰
市 长:李宝昌(9月离任)
于秀斌(9月代)
副 市 长:高 忱
李聪林
苏福荣(达斡尔族)
齐佰金
金 海(蒙古族)
杨利民
秦远飞(蒙古族)
陈丽岩(女 蒙古族)
政 协 主 席:王日天
副 主 席:马守士
王那木(蒙古族)
邵吉祥
纪检委书记:李 昕
法 院 院 长:阚凤云
检察院检察长:林培森
公 安 局 长:陈维吉
【概况】 牙克石市位于呼伦贝尔盟中部,大兴安岭主脊中段西坡,北纬47°39′~50°21′,东经120°28′~122°29′。市境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全市面积27 54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 5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2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85 684.2公顷,耕地面积80 234公顷。市辖15个镇、6个办事处,即牧原镇、免渡河镇、乌奴耳镇、博克图镇、巴林镇、绰源镇、塔尔气镇、煤田镇、乌尔其汗镇、原林镇、库都尔镇、新账房镇、西尼气镇、图里河镇、伊图里河镇、胜利街道办事处、红旗街道办事处、新工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建设街道办事处、暖泉街道办事处。
全市完成现价国内生产总值186 11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 472万元,上升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 161万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80 481万元,下降1.9%。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5%、38.7%、44.8%调整为16.9%、39.8%和43.3%。
【农林牧渔】 是年,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全市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种植业按照“减粮、扩经、增饲”的原则,使粮、经、饲的种植比例渐趋合理。粮食作物总产量1.2亿公斤,比上年减少0.4亿公斤。其中小麦总产2.05亿斤,比上年减少0.45亿公斤,平均单产202公斤。油菜总产0.47亿公斤,增加0.21亿公斤,平均单产87.5公斤。农作物播种面积117.5万亩,比上年增长7.1%,按90年不变价计算的农、林、牧、渔业产值45 5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农业产值27 027万元,增长22.5%;林业产值8 956万元,下降18.5%;牧业产值9 572万元,增长27.6%;渔业产值19万元,增长5.6%。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6%;农用拖拉机3 954台,增长16.8%。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结合农业开发,营造农田防护林900亩,草原建设1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 000亩,其中,小流域治理5 000亩。退耕还草25 800亩(全口径),退耕还林4 785亩(市属口径)。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牲畜总头数达13.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9%。其中奶牛1.9万头。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5 758万元。主要畜产品产量:肉总产8 402吨,蛋总产4 093吨,奶27 316吨。牲畜商品率93.13%,其中:大小畜商品率64.93%,猪的商品率为128.55%。牲畜总出栏96.85%,其中大小畜51.40%,猪为153.95%。年末牲畜总头数86 174匹(只),能繁殖母畜25 865(匹、只),草畜平衡状况趋于合理。
【工业】 经过几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攻坚,全市国有工业出现全新的面貌。经过资产重组,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工业企业总体运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经营活力得到增强,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到年末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0年不变价)35 169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工业增加值22 424万元,同比增长8.2%;全部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下降0.4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0.3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发展迅猛,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45 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9.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 734万元,增长189.4%(其中301国道牙—博段完成14 713万元,下降46.21%);其它投资2 330万元,增长3.5倍;城镇私人建房902万元,增长3.9%;房地产开发投资15 536万元,增长492.8%。全市房屋竣工面积26.1万平方米,增长190.7%,其中住宅18.4万平方米,增长155.8%。全市新开工项目27个,新增固定资产20 528万元。
【交通 邮电】 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2 121公里;公路货运量485万吨,年均增长2.7%;公路客运量达到1 003万人(次),年均增长3.1%。5月6日,301国道博克图到牙克石段公路建设开工。博牙段为二级沥青砼公路,全长128公里,总概算金额4.7亿元,建设年限3年。
全市邮电通信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 143万元(不含移动和寻呼);邮政业务总量1 002.6万元,增长33.1%。局用交换机容量65 544门,电话普及率达11.5部/百人,城市电话用户20 883户,其中住宅电话16 637部。
【商业 招商引资】 全市商业市场繁荣、物质丰富,物价趋于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 521万元,比上年上升1.56%。在全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制定《牙克石市招商引资三年规划》、《牙克石市2000年招商引资实施方案》,编写《牙克石市招商引资项目库》,采取一系列措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国外资金62万美元,是上年的2.7倍;直接利用区外资金3 667万元,增长6.9%。
【财税 金融 保险】 为全面落实全市财政预算,完成收支任务,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制度,改进镇级财政体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清理税收陈欠。财政总收入完成13 759万元,比上年下降8.65%。总支出14 127万元,下降12.4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 205万元,下降6.56%。
全市税收完成8 032万元(不含区级收入),完成任务88.28%,下降7.96%;国税完成4 687万元,完成任务80.81%,下降14.14%;财政自组收入完成1 210万元,完成任务157.14%,增长15.46%。
金融市场平稳发展 存款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1.6亿元,比上年增长8.04%;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亿元,增长12.12%;国家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6.5亿元,增长2.66%;银行现金收入66.8亿元,增长15.3%;现金支出74.4亿元,增长12.9%;货币净投放7.6亿元,下降4.5%。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 人寿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3 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办理理赔案件5 178件,下降0.7%;理赔金额499万元,增长24.4%。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 684万元,下降1.5%;办理理赔案件1 198件,下降48.7%;理赔金额711万元,下降37.8%。
【科技 文化 教育 卫生】
全面实施科技兴农 以“科教兴农”为指导思想,注重抓新科技、新工艺、新产品应用推广,并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取得好的成效。全年推广应用新科技项目9项(盟级5项),科技成果3项,签订科技合同8项。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 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2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38座,人民广播电台1座。世纪之交,牙克石有线电视台又开设“牙克石之窗”网站,加强与外界沟通。全市无线电广播人口覆盖率80%,电视人口覆盖率95.4%。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有线电视频道29套。文化市场逐步形成,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遍及全市,丰富了人们业余文化生活。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大大改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全市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生24 344人,专任教师1 741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生873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76所,在校生30 200人,专任教师1 801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中入学率达47%。2000年高考成绩列全盟第二,考入大专以上院校学生642人。
医疗卫生事业条件改善 以实现“人人有卫生保健”为目标,改善卫生设施条件,在提高医疗质量、防治地方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共有医疗单位52个,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16个,专科防治所(站)2个,卫生防疫机构9个。全市医疗单位床位1 98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 720人,其中医师、护师以上职称1 573人。
【地方志工作】 12月15日,牙克石市《免渡河镇志》出版发行,该志采用章节目结构,计32万字,主编吴全令。12月22日,牙克石市《绰源镇志》出版发行,该志采用篇章节目结构,计45.4万字,主编苗春丽。
【非公有制经济】 2000年,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同时,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全年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0.5%,增长26.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7.2%。个体工商户达到10 832户,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销售收入达到3.3亿元;个体私营企业达到156户,总产值达到0.6亿元,年增34%。
【城市建设】 全市各大系统、各行各业抢抓机遇,扩大投资规模,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全市房屋竣工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牙克石市第一中学扩建、综合市场、301国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改造水泥路面、沙石路面,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
【社会保障】 2000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两个确保”为中心,坚持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市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线等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100%。养老金收缴率达到90%。养老金发放率达100%。6 340名离休人员实行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9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有427个,失业保险收缴额达到600万元。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单位230个,参保人员15 000人。全年共发最低生活保障金170万元,确保了1 729名“低保”人员基本生活。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 297元,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 368元,年均增长5%。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7 279万元,商品零售价总指数为97.7%,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对贫困户扶助和对灾区的捐款、灾民新村的建设,妥善地解决安排贫困户和灾民生产生活,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0年,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坚决贯彻“稳定压倒一切”指导方针,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取缔非法宗教迷信活动。在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中,深刻揭露其反动本质,取得阶段性胜利。信访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政法队伍不断加强,素质明显提高。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开展集中“严打”和专项治理,有效地遏制各类刑事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绿色工程】 4月14日,牙克石市全面启动“绿色工程”,预计造林9 000亩,全民义务植树80万株,四旁绿化30万株,育苗150亩。
【人口与就业】 2000年,顺利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全市人口达405 403人。其中农业人口15 750人,非农业人口386 672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40 005人,其中蒙古族17 588人,回族6 622人,鄂伦春族130人,鄂温克族425人,其他少数民族15 260人;男性204 935人,女性200 468人。全市人口得到控制。全年出生人口3 136人,比上年下降5.7%;出生率7.6‰,下降0.3个千分点。死亡2 194人,死亡率5.2‰,增长0.7个千分点。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下降0.9个千分点。全市各地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切实解决企业转制过程中富余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全年完成转岗职工培训2 271人,安置下岗职工1 092人,再就业率达到66.1%,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先进人物 先进集体】
鲁慧芳 女,市计生局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五一”先进工作者;
姚桂杰 男,市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先进工作者;
刘桂水 男,市水利局工作,水利部授予松辽委水源贸管理先进个人;
许世贵 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统计系统目标管理先进个人。
市计生协会,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市清真寺,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评为自治区级双文明先进集体。
(任茂华 王 萍 石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