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厅领导名录】
厅 长:白音德力海(蒙古族)
副厅长:李 秀
刘新贵
王 顺(6月任职)
张志强(6月任职)
纪检组长:满都拉(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王 顺(6月离任)
【编制 内设 人数 领导】
到2003年12月3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厅机关人员编制63名。内设处室有:办公室、人事处、综合规划处、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公务员管理处、人才流动开发处、工资与离退休管理处、军官转业安置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办公室、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2003年1月10日,按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02年11月29日《关于调整自治区引进外国智力机构归属和职能关系的通知》(内政办字〔2002〕347号)精神,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划入外国专家局(处级)及其所属的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随之划入行政编制3名(已含在前述编制之内)。外国专家局的职能和业务关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03年6月12日《关于印发研究自治区外国专家局划归人事厅后业务工作划转问题会议纪要的通知》(内政办字〔2003〕200号)予以明确。2003年,自治区人事厅机关实有国家公务员62人,其中厅级领导6人,正、副处长、主任20人,调研员、助理调研员17人,正副主任科员18人,科员1人。另有已离退休人员45人,其中离休人员11人。自治区人事厅下属事业单位8个。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专家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培训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信息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考试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转业军官培训中心。还有按内政办字〔2003〕347号文件精神,经商定于2003年1月10日划入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
【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
自治区人事厅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全局,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狠抓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三个环节,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6月5日发出《关于深入开展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全局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通过大学习、大讨论,人事厅机关及所属单位撰写人才方面的理论文章26篇,提出有关人才工作方面的建议100余条,有关改进人才工作方面的整改措施7项39款。为巩固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全局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果,举办全区人事局处长培训班,各盟市人事局长和人事厅机关各处室、单位45人参加培训。开展调查研究,厅领导和各处室领导深入12个盟市、2个单列市、26个旗县(区市)、10个苏木乡镇、11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55次,参会人员735人次,形成调研报告35篇,其中19篇上报人事部参加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评选。为给自治区长远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自治区人事厅着手建立人才储备制度,先后在二连浩特市、宁城县开展人才储备试点工作,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包头市、巴彦淖尔盟等地做大量人才储备的准备工作。人才储备制度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肯定,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批示:“所提建议有道理,积极做好人才储备制度的试点工作,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
【引进智力】
2003年,由自治区外事部门划归自治区人事厅。引进智力工作职能,在理顺关系的同时,执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42项,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专项经费资助162万元,引进外国经济技术和管理专家48人次,引进一批优良农、畜、草种资源,并解决大批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项目涉及农业、畜牧、水利、机械、轻工、食品、旅游、城建、环保和生态等行业和领域。执行出国(境)培训项目17项,派出培训人员201人次。获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专项经费资助84万元。已执行项目均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为自治区培养和储备人才,对提高行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完成48家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单位的年检注册工作,受理20家单位申报聘请外国专家资格的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资格审查。会同自治区统计局对自治区重点盟市和各委、办、厅、局聘请国(境)外专家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组织2003年国家“友谊奖”和自治区“骏马奖”的申报表彰工作(一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8名外国专家获自治区“骏马奖”,2003年自治区核发“外国专家确认件”48份。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2003年有4家企业申报博士后工作站,两所大学5个专业申报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已获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核工业总公司二○二厂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全区各设站单位共引进博士3名。
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全区28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7名人才工作先进个人,34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4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49名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鼓励留学人员来区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区服务的若干规定》,自治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已有16家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入驻,实现产值3 500万元。
组织完成2003年全区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全区有11 082人申报,经评委会评审,有8 327人获通过。其中获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745人。
春、夏、秋、冬和一次专场共5次人才交流招聘会参会单位、求职人员、达成意向情况表
招聘会名称 |
春季招聘会 |
夏季招聘会 |
专场招聘会 |
秋季招聘会 |
冬季招聘会 | ||||
时间 |
2003.3 |
2003.7 |
2003.8 |
2003.10 |
2003.12.6 | ||||
参会单位 |
461 |
132 |
93 |
105 |
95 | ||||
岗位需求 |
8421 |
1853 |
1528 |
153 |
2135 | ||||
参会人数(求职者) |
20000 |
3200 |
1500 |
2000 |
10000 | ||||
达成意向人数 |
24495人 |
2678人 |
1805人 |
2258人 |
6426人 | ||||
现场办理手续人数 |
115 |
8 |
13 |
54 |
34 | ||||
达成意向人员情况 |
文化程度 |
研究生 |
167 |
2 |
1 |
1 |
11 | ||
本科 |
11026 |
925 |
447 |
446 |
3074 | ||||
专科 |
10751 |
1478 |
1032 |
974 |
2932 | ||||
中专 |
2551 |
273 |
325 |
837 |
409 | ||||
职称 |
高级 |
145 |
32 |
2 |
1 |
5 | |||
中级 |
547 |
93 |
49 |
12 |
52 | ||||
初级 |
499 |
79 |
8 |
5 |
19 | ||||
参会单位分类 |
事业(含行政) |
40 |
27 |
1 |
6 |
13 | |||
国有企业 |
27 |
8 |
2 |
7 |
16 |
| |||
股份制企业 |
48 |
29 |
14 |
16 |
21 |
| |||
外资企业 |
16 |
4 |
5 |
6 |
5 |
| |||
其他企业 |
330 |
64 |
71 |
70 |
40 |
| |||
【人事考试】
2003年,共完成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公务员考试及其它社会化考试24项,报考人数12.4万人。其中职称外语考试分别在自治区直属单位、12个盟市、包钢、大兴安岭林管局设15个考区,报考人数48 064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经济、审计、高级审计师(考评结合)、质量专业、出版专业、计算机软件资格和水平等6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报考人数22 073人;执业资格考试,承担注册税务师、监理工程师、价格鉴证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造价工程师、执业药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企业法律顾问、房地产经济人、国际商务师等11项执业资格考试工作,报考人12 261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自治区和全区12个盟市都建有自己的计算机考试机房,全区共组织107 819人次(模块数)考试(人数不含在12.4万人之内);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考试中心委托,承担2003年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院校招生考试及公安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资格考试,参加考试人数356人、210人和357人。
【人才招聘会】
2003年,为适应各类中小企业招聘员工和求职人员的需要,自治区人才市场除办好春、夏、秋、冬和1个专场人才交流招聘大会之外,坚持每周六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除“非典”疫情期间停市两个多月外,自治区人才市场全年共举办定期人才招聘会25次。其中春、夏、秋、冬四季、专场和定期人才交流招聘会共为1 372家用人单位,4万余名各类人才提供双向选择的服务,共提供岗位需求20 728个,达成交流意向3.6万余人次。
【为流动人才服务】
至2003年底,共保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6 455份,并为流动人才提供代办职称申报、调整工资、出国政审、代缴养老保险、代缴住房公积金、出具考研、婚姻证明等业务。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探索事业单位新增人员人事代理的新办法。
人才信息库2003年新增个人信息6 513人,使信息库达到13 000余人。
开展网上招聘业务,通过人才网络、新闻媒体等定期公布人才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举办首期网上人才招聘会,组织盟市参加国家人事部举办的全国人才市场首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大会。
引进先进的人才素质测评软件,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员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素质测评服务。全年共办理非师范类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手续5 000余名,集体户口挂靠180余名。
探索人才派遣新业务。2003年12月,为解决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通过报名,审验毕业证、身份证等程序,对248人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在无纸自动化平台上进行法律、时事、政治、计算机操作等机上考试,有130名考生入围面试。有92名考生脱颖而出,与自治区人才交流中心正式签订《招聘合同》,成为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派往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员工。人才派遣是用人单位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选聘急需人才,由该机构分别与用人单位和派遣员工签订派遣合同和派遣员工。员工实行双轨管理,即:用人单位管岗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身份。
【事业单位人事 分配制度改革】
是年初,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促进全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入。科研、教育、卫生、文化、广播影视等行业及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市和巴彦淖尔盟地区试点工作渐次开展。有些单位或项目进展很快。试点中继续深化职称改革,推行评聘分开,把专业技术资格与岗位聘用管理结合起来,完善评审政策。到2003年9月末,全区已有5 851个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涉及职工164 475人,占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30%,安置未聘人员1 298人。
在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呈现出积极稳妥的发展态势,一是搞活内部分配的单位数量逐年增加。二是分配形式逐渐多样化。三是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形成综合配套改革。配合人事部开展“研究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调查研究形成较好的调查报告,对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和督促检查,组织实施机关连续5年考核称职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连续两年考核称职(合格)及以上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的政策,比照呼和浩特市地区,出台直属单位增加岗位和生活补贴的政策,调整离休干部公用经费和区直单位离休干部交通费标准,严格执行离退休制度,完成退改离审核工作,完成2003年调整工资标准有关工作。
【公务员队伍建设】
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进一步打破身份、地域界限,面向社会,组织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全年共组织公务员考录7次,录用公务员2 836人,与自治区地税局组织全区地税系统协税员、助征员考录,录用398人(规划处、人才处、公务员处共同完成);与自治区公安厅首次组织全区公安机关统一考试录用人民警察工作,录用337人;与自治区安全厅、财政厅组织部分遗留人员的考录,录用31人;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工作,录用130人;与自治区公安厅组织选拔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公安机关考试工作,录用120人;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2003年全区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四级统考工作,录用1 820人。为加强国家公务员能力建设,按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事厅联合印发的《200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国家公务员(含参照人员)培训工作计划》,2003年,自治区直属机关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学员2 332人次,其中:初任培训2期,培训学员513人次;任职培训4期,培训学员207人次;更新知识培训3期,培训学员230人次;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4期,培训学员110人次;人事干部培训2期,培训学员94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6期,培训学员778人次;专题讲座2次,培训人员400人次。
完成2002年度考核工作。其中: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应参加考核的22 765人,实际参加考核的22 721人,优秀等次的3 352人,占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15%;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应参加考核的36 854人,实际参加考核的36 275人,优秀等次的5 239人,占应参加考核人数的14.5%。
2003年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自治区按国家部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发表纪念文章和纪念讲话,进一步宣传《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推动自治区公务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
【军转干部安置】
根据《关于做好2003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转联〔2003〕2号)精神和下达给自治区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召开全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3年军转安置工作,并印发《2003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意见》。200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共接收军队转业干部690名,其中计划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93名,经过培训,已全部安置到位。同时安置随迁家属29户58人。为加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工作,建立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发放信息库,完成2001、2002年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退役金的发放工作和2003年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退役金核定工作。为稳定在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先后印和转发有关文件,对解决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全区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的数量、分布、下岗失业、拖欠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情况进行摸底统计。
【人事宏观管理】
自治区政府直属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年度增人计划3 296人,增人计划卡采取分类发放办法,设立随到随办的A类卡(绿色卡),为自治区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审核下达自治区直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95 776人,工资总额计划14.06亿元,核减不合理增资5 700万元。2004年度自治区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计划已于2003年底下达。建立人事计划备案制度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对上一年度增人情况进行适时跟踪。2002年全区共下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938 672人,实际执行结果为930 767人,全区首次实现整体人员负增长。2003年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总量总体减少2.3%,降幅列全国第一,人均工资增长17.91%,增幅列全国第一。
【防控“非典”工作】
是年春夏之交,为防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治区人事厅及时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因传染性非典隔离治疗、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意见》和有关表彰奖励抗击非典一线人员的文件。防控“非典”工作结束后,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主办表彰奖励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对205个抗击“非典”先进集体,1 904名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向人事部推荐锡盟苏尼特右旗额尔敦陶格陶同志事迹,并追授“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
同时在本厅机关及所属单位进行各种防控工作,经过严防,人事厅机关及所属单位无一人感染非典型肺炎病毒。全厅系统(含职工个人)共为防控“非典”工作捐款13 350元。
根据“防非”指挥部要求,自治区人事厅抽出副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2名,协助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防非”指挥部深入市内4个区,周边3个县,5个办事处,7个居民委员会,2个乡镇进行实地督促检查。落实主要督查个案18件,电话督查20余件。
(李晓明、李中林、色登敖其格)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厅领导名录】
厅 长:白音德力海(蒙古族)
副厅长:李 秀
刘新贵
王 顺(6月任职)
张志强(6月任职)
纪检组长:满都拉(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王 顺(6月离任)
【编制 内设 人数 领导】
到2003年12月31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厅机关人员编制63名。内设处室有:办公室、人事处、综合规划处、法规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公务员管理处、人才流动开发处、工资与离退休管理处、军官转业安置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办公室、机关党委、纪检监察室。2003年1月10日,按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02年11月29日《关于调整自治区引进外国智力机构归属和职能关系的通知》(内政办字〔2002〕347号)精神,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划入外国专家局(处级)及其所属的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随之划入行政编制3名(已含在前述编制之内)。外国专家局的职能和业务关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03年6月12日《关于印发研究自治区外国专家局划归人事厅后业务工作划转问题会议纪要的通知》(内政办字〔2003〕200号)予以明确。2003年,自治区人事厅机关实有国家公务员62人,其中厅级领导6人,正、副处长、主任20人,调研员、助理调研员17人,正副主任科员18人,科员1人。另有已离退休人员45人,其中离休人员11人。自治区人事厅下属事业单位8个。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专家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培训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信息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事考试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转业军官培训中心。还有按内政办字〔2003〕347号文件精神,经商定于2003年1月10日划入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等。
【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
自治区人事厅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全局,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狠抓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三个环节,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6月5日发出《关于深入开展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全局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通过大学习、大讨论,人事厅机关及所属单位撰写人才方面的理论文章26篇,提出有关人才工作方面的建议100余条,有关改进人才工作方面的整改措施7项39款。为巩固以人才战略统揽人事工作全局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果,举办全区人事局处长培训班,各盟市人事局长和人事厅机关各处室、单位45人参加培训。开展调查研究,厅领导和各处室领导深入12个盟市、2个单列市、26个旗县(区市)、10个苏木乡镇、11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55次,参会人员735人次,形成调研报告35篇,其中19篇上报人事部参加第四次全国人事科研成果评选。为给自治区长远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自治区人事厅着手建立人才储备制度,先后在二连浩特市、宁城县开展人才储备试点工作,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包头市、巴彦淖尔盟等地做大量人才储备的准备工作。人才储备制度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肯定,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批示:“所提建议有道理,积极做好人才储备制度的试点工作,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
【引进智力】
2003年,由自治区外事部门划归自治区人事厅。引进智力工作职能,在理顺关系的同时,执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42项,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专项经费资助162万元,引进外国经济技术和管理专家48人次,引进一批优良农、畜、草种资源,并解决大批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项目涉及农业、畜牧、水利、机械、轻工、食品、旅游、城建、环保和生态等行业和领域。执行出国(境)培训项目17项,派出培训人员201人次。获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专项经费资助84万元。已执行项目均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为自治区培养和储备人才,对提高行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完成48家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单位的年检注册工作,受理20家单位申报聘请外国专家资格的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资格审查。会同自治区统计局对自治区重点盟市和各委、办、厅、局聘请国(境)外专家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组织2003年国家“友谊奖”和自治区“骏马奖”的申报表彰工作(一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8名外国专家获自治区“骏马奖”,2003年自治区核发“外国专家确认件”48份。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2003年有4家企业申报博士后工作站,两所大学5个专业申报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已获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核工业总公司二○二厂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全区各设站单位共引进博士3名。
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全区28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7名人才工作先进个人,34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4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49名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鼓励留学人员来区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区服务的若干规定》,自治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已有16家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入驻,实现产值3 500万元。
组织完成2003年全区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全区有11 082人申报,经评委会评审,有8 327人获通过。其中获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745人。
春、夏、秋、冬和一次专场共5次人才交流招聘会参会单位、求职人员、达成意向情况表
招聘会名称 |
春季招聘会 |
夏季招聘会 |
专场招聘会 |
秋季招聘会 |
冬季招聘会 | ||||
时间 |
2003.3 |
2003.7 |
2003.8 |
2003.10 |
2003.12.6 | ||||
参会单位 |
461 |
132 |
93 |
105 |
95 | ||||
岗位需求 |
8421 |
1853 |
1528 |
153 |
2135 | ||||
参会人数(求职者) |
20000 |
3200 |
1500 |
2000 |
10000 | ||||
达成意向人数 |
24495人 |
2678人 |
1805人 |
2258人 |
6426人 | ||||
现场办理手续人数 |
115 |
8 |
13 |
54 |
34 | ||||
达成意向人员情况 |
文化程度 |
研究生 |
167 |
2 |
1 |
1 |
11 | ||
本科 |
11026 |
925 |
447 |
446 |
3074 | ||||
专科 |
10751 |
1478 |
1032 |
974 |
2932 | ||||
中专 |
2551 |
273 |
325 |
837 |
409 | ||||
职称 |
高级 |
145 |
32 |
2 |
1 |
5 | |||
中级 |
547 |
93 |
49 |
12 |
52 | ||||
初级 |
499 |
79 |
8 |
5 |
19 | ||||
参会单位分类 |
事业(含行政) |
40 |
27 |
1 |
6 |
13 | |||
国有企业 |
27 |
8 |
2 |
7 |
16 |
| |||
股份制企业 |
48 |
29 |
14 |
16 |
21 |
| |||
外资企业 |
16 |
4 |
5 |
6 |
5 |
| |||
其他企业 |
330 |
64 |
71 |
70 |
40 |
| |||
【人事考试】
2003年,共完成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公务员考试及其它社会化考试24项,报考人数12.4万人。其中职称外语考试分别在自治区直属单位、12个盟市、包钢、大兴安岭林管局设15个考区,报考人数48 064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经济、审计、高级审计师(考评结合)、质量专业、出版专业、计算机软件资格和水平等6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报考人数22 073人;执业资格考试,承担注册税务师、监理工程师、价格鉴证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造价工程师、执业药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企业法律顾问、房地产经济人、国际商务师等11项执业资格考试工作,报考人12 261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自治区和全区12个盟市都建有自己的计算机考试机房,全区共组织107 819人次(模块数)考试(人数不含在12.4万人之内);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考试中心委托,承担2003年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院校招生考试及公安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资格考试,参加考试人数356人、210人和357人。
【人才招聘会】
2003年,为适应各类中小企业招聘员工和求职人员的需要,自治区人才市场除办好春、夏、秋、冬和1个专场人才交流招聘大会之外,坚持每周六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除“非典”疫情期间停市两个多月外,自治区人才市场全年共举办定期人才招聘会25次。其中春、夏、秋、冬四季、专场和定期人才交流招聘会共为1 372家用人单位,4万余名各类人才提供双向选择的服务,共提供岗位需求20 728个,达成交流意向3.6万余人次。
【为流动人才服务】
至2003年底,共保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6 455份,并为流动人才提供代办职称申报、调整工资、出国政审、代缴养老保险、代缴住房公积金、出具考研、婚姻证明等业务。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探索事业单位新增人员人事代理的新办法。
人才信息库2003年新增个人信息6 513人,使信息库达到13 000余人。
开展网上招聘业务,通过人才网络、新闻媒体等定期公布人才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举办首期网上人才招聘会,组织盟市参加国家人事部举办的全国人才市场首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大会。
引进先进的人才素质测评软件,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员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素质测评服务。全年共办理非师范类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手续5 000余名,集体户口挂靠180余名。
探索人才派遣新业务。2003年12月,为解决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通过报名,审验毕业证、身份证等程序,对248人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在无纸自动化平台上进行法律、时事、政治、计算机操作等机上考试,有130名考生入围面试。有92名考生脱颖而出,与自治区人才交流中心正式签订《招聘合同》,成为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派往呼和浩特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员工。人才派遣是用人单位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选聘急需人才,由该机构分别与用人单位和派遣员工签订派遣合同和派遣员工。员工实行双轨管理,即:用人单位管岗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身份。
【事业单位人事 分配制度改革】
是年初,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促进全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入。科研、教育、卫生、文化、广播影视等行业及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市和巴彦淖尔盟地区试点工作渐次开展。有些单位或项目进展很快。试点中继续深化职称改革,推行评聘分开,把专业技术资格与岗位聘用管理结合起来,完善评审政策。到2003年9月末,全区已有5 851个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涉及职工164 475人,占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30%,安置未聘人员1 298人。
在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呈现出积极稳妥的发展态势,一是搞活内部分配的单位数量逐年增加。二是分配形式逐渐多样化。三是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形成综合配套改革。配合人事部开展“研究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调查研究形成较好的调查报告,对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典型调查和督促检查,组织实施机关连续5年考核称职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连续两年考核称职(合格)及以上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的政策,比照呼和浩特市地区,出台直属单位增加岗位和生活补贴的政策,调整离休干部公用经费和区直单位离休干部交通费标准,严格执行离退休制度,完成退改离审核工作,完成2003年调整工资标准有关工作。
【公务员队伍建设】
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进一步打破身份、地域界限,面向社会,组织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全年共组织公务员考录7次,录用公务员2 836人,与自治区地税局组织全区地税系统协税员、助征员考录,录用398人(规划处、人才处、公务员处共同完成);与自治区公安厅首次组织全区公安机关统一考试录用人民警察工作,录用337人;与自治区安全厅、财政厅组织部分遗留人员的考录,录用31人;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考试工作,录用130人;与自治区公安厅组织选拔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公安机关考试工作,录用120人;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2003年全区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四级统考工作,录用1 820人。为加强国家公务员能力建设,按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事厅联合印发的《200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国家公务员(含参照人员)培训工作计划》,2003年,自治区直属机关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学员2 332人次,其中:初任培训2期,培训学员513人次;任职培训4期,培训学员207人次;更新知识培训3期,培训学员230人次;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4期,培训学员110人次;人事干部培训2期,培训学员94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6期,培训学员778人次;专题讲座2次,培训人员400人次。
完成2002年度考核工作。其中: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应参加考核的22 765人,实际参加考核的22 721人,优秀等次的3 352人,占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15%;自治区直属事业单位应参加考核的36 854人,实际参加考核的36 275人,优秀等次的5 239人,占应参加考核人数的14.5%。
2003年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自治区按国家部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发表纪念文章和纪念讲话,进一步宣传《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推动自治区公务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
【军转干部安置】
根据《关于做好2003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转联〔2003〕2号)精神和下达给自治区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召开全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03年军转安置工作,并印发《2003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意见》。200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共接收军队转业干部690名,其中计划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93名,经过培训,已全部安置到位。同时安置随迁家属29户58人。为加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工作,建立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发放信息库,完成2001、2002年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退役金的发放工作和2003年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退役金核定工作。为稳定在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先后印和转发有关文件,对解决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全区企业军队转业干部的数量、分布、下岗失业、拖欠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情况进行摸底统计。
【人事宏观管理】
自治区政府直属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年度增人计划3 296人,增人计划卡采取分类发放办法,设立随到随办的A类卡(绿色卡),为自治区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审核下达自治区直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95 776人,工资总额计划14.06亿元,核减不合理增资5 700万元。2004年度自治区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计划已于2003年底下达。建立人事计划备案制度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对上一年度增人情况进行适时跟踪。2002年全区共下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938 672人,实际执行结果为930 767人,全区首次实现整体人员负增长。2003年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总量总体减少2.3%,降幅列全国第一,人均工资增长17.91%,增幅列全国第一。
【防控“非典”工作】
是年春夏之交,为防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治区人事厅及时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因传染性非典隔离治疗、留验和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意见》和有关表彰奖励抗击非典一线人员的文件。防控“非典”工作结束后,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主办表彰奖励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对205个抗击“非典”先进集体,1 904名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向人事部推荐锡盟苏尼特右旗额尔敦陶格陶同志事迹,并追授“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
同时在本厅机关及所属单位进行各种防控工作,经过严防,人事厅机关及所属单位无一人感染非典型肺炎病毒。全厅系统(含职工个人)共为防控“非典”工作捐款13 350元。
根据“防非”指挥部要求,自治区人事厅抽出副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2名,协助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防非”指挥部深入市内4个区,周边3个县,5个办事处,7个居民委员会,2个乡镇进行实地督促检查。落实主要督查个案18件,电话督查20余件。
(李晓明、李中林、色登敖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