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卷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名录】
书 记:(蒙古族3月离任)
罗志虎(蒙古族)
副书记:胡达古拉(女蒙古族)
罗永纲
张晓兵
【概况】自治区团委现有编制35个,至2003年底,在编职工31人。其中男21人,女10人;汉族15人,蒙古族15人,满族1人;28岁至35岁16人,35岁以上15人。
【青少年思想教育】2003年,自治区团委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和团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团十五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各族青少年做改革的支持者、稳定的维护者、发展的促进者。坚定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信念。
【生态建设带头人】强势推进“保护母亲河,建设草牧场”行动,启动并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生态环保活动,不断加大“双百万”京(津)北绿色屏障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生态建设带头人。全年共创建绿色屏障工程40多处,争取社会各类捐资500多万元。广泛吸纳区内外、国内外青年组织和有识之士参与全区生态建设。5月18日,自治区团委在自治区青少年生态园举行“哪里有绿色,哪里有安利”内蒙古安利林启动仪式,标志着“安利林”落户自治区,2003年共完成3.5万株的捐植。日本“绿色生命”组织在内蒙古青基会设立“内蒙古治沙专项基金”。9月中旬,全团日中绿化基金受援项目工作会议在鄂尔多斯召开,说明自治区共青团参与生态建设的工作走在全团的前列。
【科技创新带头人】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科技创新带头人,表彰第七届“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组织全区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区90%的高等院校、近5万名大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在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全区共有17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其中5件作品获二等奖,5件作品获三等奖。
【创业致富带头人】深入实施青年农牧民增收成才行动,以培养人、抓服务为着力点,促进青年农牧民增收成才,引导各族团员青年争做创业致富带头人。推进青年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农村牧区基层团干部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专题辅导,加大青年星火带头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通辽市奈曼旗青年农民席宝力高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道日诺等三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进城务工带头人】自治区团委引导农村牧区青年争做进城务工带头人。开展关爱进城务工青年“春天行动”和“暖冬行动”,提供就业服务,健全“平安务工”机制,依法维护进城务工青年权益,开展帮困慰问活动。全区进城务工青年就业服务大会共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就业岗位2.3万多个,发布就业信息10万余条,接受各类服务的进城务工青年总数达40万人次。
【学习实践带头人】积极推进“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小学生体验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争做学习实践带头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全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读书基地560多个,其中有4家被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建立自治区、学校、团总支三级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健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举办学校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并召开全区大中专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
【文明风尚带头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创建、乡村青年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2003年元旦、春节前后,以“学习宣传十六大,文明欢乐进农家”为主题,开展第五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有力地推动全区青年文化建设。团党中央在自治区通辽市举办全国第五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开幕式。成功举办“科学、文明、健康”社区青年文化节活动,自治区团委获团党中央颁发的“组织奖”和“活动创新奖”。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协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积极做好“博士服务团”来自治区挂职服务工作。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实施“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首批选派19名高学历青年人才到12个盟市的19个旗县(市、区)锻炼服务一年。争取到第五届团党中央研究生支教团38人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等地服务。
【希望工程】2003年共募集希望工程各类捐资58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3所,创办摩托罗拉等希望之星班10个,资助希望之星及贫困学生共1 092名,资助贫困大学生220名,争取“大红鹰”希望图书室70套,总价值105万元,家校通软件价值100万元,免费培训希望小学校长、教师20名。开展为特殊困难青年送温暖活动。深入开展“青年献爱心”助老、助残、助困、助学志愿服务活动。在春节期间的“四助一献”活动中,现场捐款3万余元。自治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基会、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联合开展“短信献爱心,真情暖明天”新春特别活动,收到捐款2万余元,分别送至贫困青少年手中。
【团的自身建设】成功召开自治区团的代表会议,圆满完成团十五大代表的选举工作。选举产生34名出席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大力推进团建创新,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结合争创团建先进县(市)和五·四红旗团支部,进一步巩固旗县、乡(苏木)、村(嘎查)三级团组织层层创建、整体联动的基层团建工作机制。把握契机,抓好基层团组织按期集中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非公组织团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建团率。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和团员队伍建设。根据全区实际,制定下发《2003~2005年全区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举办两期“共青团县县上网工程”团干部网络培训班。选调12名、5名基层团干部到自治区团委机关和北京挂职锻炼。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和团党中央等部委的要求,从2003年全区公务员考录中单独选调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派往乡镇苏木从事共青团工作,接受锻炼。以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通过开展团日活动、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戴团徽树团旗、规范团的活动仪式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推优”力度,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团的外围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建设】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2003年完成投资500万元,绿色希望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栽植各类苗木36万多株,园区苗木覆盖率由33%提高到56%。
【全团大调研】2003年,自治区团委统筹安排全团的调研工作。到全区12个盟市、8所高校、35个厂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把调研工作深入到嘎查、车间班组、学校班级、社区团支部,有力地指导基层工作,密切与一线团员青年的联系,树立自治区团委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
(李成广、王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名录】
书 记:(蒙古族3月离任)
罗志虎(蒙古族)
副书记:胡达古拉(女蒙古族)
罗永纲
张晓兵
【概况】自治区团委现有编制35个,至2003年底,在编职工31人。其中男21人,女10人;汉族15人,蒙古族15人,满族1人;28岁至35岁16人,35岁以上15人。
【青少年思想教育】2003年,自治区团委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增强团组织和团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团十五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各族青少年做改革的支持者、稳定的维护者、发展的促进者。坚定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信念。
【生态建设带头人】强势推进“保护母亲河,建设草牧场”行动,启动并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生态环保活动,不断加大“双百万”京(津)北绿色屏障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生态建设带头人。全年共创建绿色屏障工程40多处,争取社会各类捐资500多万元。广泛吸纳区内外、国内外青年组织和有识之士参与全区生态建设。5月18日,自治区团委在自治区青少年生态园举行“哪里有绿色,哪里有安利”内蒙古安利林启动仪式,标志着“安利林”落户自治区,2003年共完成3.5万株的捐植。日本“绿色生命”组织在内蒙古青基会设立“内蒙古治沙专项基金”。9月中旬,全团日中绿化基金受援项目工作会议在鄂尔多斯召开,说明自治区共青团参与生态建设的工作走在全团的前列。
【科技创新带头人】引导各族青少年争做科技创新带头人,表彰第七届“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组织全区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区90%的高等院校、近5万名大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在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全区共有17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其中5件作品获二等奖,5件作品获三等奖。
【创业致富带头人】深入实施青年农牧民增收成才行动,以培养人、抓服务为着力点,促进青年农牧民增收成才,引导各族团员青年争做创业致富带头人。推进青年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农村牧区基层团干部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专题辅导,加大青年星火带头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通辽市奈曼旗青年农民席宝力高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道日诺等三位同志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进城务工带头人】自治区团委引导农村牧区青年争做进城务工带头人。开展关爱进城务工青年“春天行动”和“暖冬行动”,提供就业服务,健全“平安务工”机制,依法维护进城务工青年权益,开展帮困慰问活动。全区进城务工青年就业服务大会共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就业岗位2.3万多个,发布就业信息10万余条,接受各类服务的进城务工青年总数达40万人次。
【学习实践带头人】积极推进“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小学生体验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争做学习实践带头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全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读书基地560多个,其中有4家被表彰为全国先进集体。建立自治区、学校、团总支三级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健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举办学校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并召开全区大中专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
【文明风尚带头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创建、乡村青年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2003年元旦、春节前后,以“学习宣传十六大,文明欢乐进农家”为主题,开展第五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有力地推动全区青年文化建设。团党中央在自治区通辽市举办全国第五届乡村青年文化节开幕式。成功举办“科学、文明、健康”社区青年文化节活动,自治区团委获团党中央颁发的“组织奖”和“活动创新奖”。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协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积极做好“博士服务团”来自治区挂职服务工作。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实施“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首批选派19名高学历青年人才到12个盟市的19个旗县(市、区)锻炼服务一年。争取到第五届团党中央研究生支教团38人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等地服务。
【希望工程】2003年共募集希望工程各类捐资580多万元,援建希望小学13所,创办摩托罗拉等希望之星班10个,资助希望之星及贫困学生共1 092名,资助贫困大学生220名,争取“大红鹰”希望图书室70套,总价值105万元,家校通软件价值100万元,免费培训希望小学校长、教师20名。开展为特殊困难青年送温暖活动。深入开展“青年献爱心”助老、助残、助困、助学志愿服务活动。在春节期间的“四助一献”活动中,现场捐款3万余元。自治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基会、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联合开展“短信献爱心,真情暖明天”新春特别活动,收到捐款2万余元,分别送至贫困青少年手中。
【团的自身建设】成功召开自治区团的代表会议,圆满完成团十五大代表的选举工作。选举产生34名出席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大力推进团建创新,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结合争创团建先进县(市)和五·四红旗团支部,进一步巩固旗县、乡(苏木)、村(嘎查)三级团组织层层创建、整体联动的基层团建工作机制。把握契机,抓好基层团组织按期集中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非公组织团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建团率。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和团员队伍建设。根据全区实际,制定下发《2003~2005年全区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举办两期“共青团县县上网工程”团干部网络培训班。选调12名、5名基层团干部到自治区团委机关和北京挂职锻炼。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和团党中央等部委的要求,从2003年全区公务员考录中单独选调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派往乡镇苏木从事共青团工作,接受锻炼。以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通过开展团日活动、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戴团徽树团旗、规范团的活动仪式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推优”力度,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团的外围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建设】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2003年完成投资500万元,绿色希望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栽植各类苗木36万多株,园区苗木覆盖率由33%提高到56%。
【全团大调研】2003年,自治区团委统筹安排全团的调研工作。到全区12个盟市、8所高校、35个厂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把调研工作深入到嘎查、车间班组、学校班级、社区团支部,有力地指导基层工作,密切与一线团员青年的联系,树立自治区团委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
(李成广、王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