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卷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郭召来
副书记:曲平均
云挨厚(蒙古族)
彭德柱(12月离任)
王成年(12月任职)
常 委:郝宝魁(县委办公室主任)
云秀兰(女蒙古族纪委书记12月离任)
许文俊(常务副县长)
云 奎(蒙古族组织部长)
兰 毅(宣传部长)
于海泉(政法委书记12月离任)
解 忠(政法委书记1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作垠 (12月离任)
彭德柱(12月任职)
副主任:袁 俊
巩万宝
张占福
张立侠(女12月任职)
县 长:巴音巴图(蒙古族7月离任)
副县长:许文俊(常务)
宋征和(12月离任)
王成年(12月离任)
田建军(12月离任)
云维达(蒙古族12月离任)
解 忠(12月离任)
郝秀钢(4月任职)
郎曙敏(女12月任职)
张 毅(12月任职)
郭志钢(12月任职)
许书珍(12月任职)
马青山(挂职)
迟瑞平(女挂职)
张 凡(挂职10月离任)
政协主席:李福江(12月离任)
宋征和 (12月任职)
副主席:范生富 (11月病逝)
郎曙敏(女12月离任)
徐建英(女)
仝国新
韩元恩
高兰根 (12月任职)
纪检委书记:杜延峰(12月任职)
法院院长:王功志(12月离任)
检察院检察长:赵仟钧
武装部长:东 光(蒙古族)
政 委:闫钟鹏
副部长:陈源堂
李海荣
【概况】武川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大青山北麓,是首府呼和浩特市所属5个农业旗县之一。全县总土地面积4 885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达茂旗、四子王旗接壤,东与乌盟卓资县交界。地形南山北丘,山地占41.9%,丘陵占50.4%,滩地河谷占7.7%,海拔在1 500~2 000米之间。气候特点为春季干燥风沙多,夏季短促降雨少,冬季严寒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5℃。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无霜期105天左右。
武川县原属乌兰察布盟管辖,1996年初建制划归呼和浩特市。全县辖13个乡、3个镇、93个行政村、964个自然村,总人口17.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4.7万人,蒙古族占1.8%,汉族占98%,其他少数民族占0.2%。
全县耕地面积190万亩,有天然优质草牧场373万亩,其中淖尔梁天然牧场为自治区极少见的高山湿地,有林地140.4万亩,森林覆盖率12.8%。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金、银、铜、铁、褐煤、腐植酸、石墨、石灰石等28种,矿体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石灰石已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铁矿资源遍布全县,远景储量3.5亿吨;被称为“乌金石”的风化煤已探明储量5 000万吨,腐植酸含量达50%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种养业及医药等领域,极具深度开发价值。农作物有马铃薯、小麦、莜麦、荞麦、豆类、油料等,其中马铃薯、莜麦、荞麦等在国内均享有盛誉。同时,武川县素有“正北芪”之乡的美誉,发展药材种植很有潜力。牲畜头数近年来基本稳定在60万头(只)左右,乳、肉、绒、毛、皮等畜产品丰富。县境内有井尔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遗址,已开发的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李齐沟、德胜沟旅游区,都是消夏旅游的好景点。
武川交通便利、四通八达,104、101省道、呼百(呼和浩特市—百灵庙)、呼武(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公路纵通南北,集固(乌兰察布盟集宁—包头市固阳)公路横贯东西,全县16个乡镇都有直达油路。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地下水总储量87.62亿立方米,县城可可以力更镇和主要开发区供水条件良好。电力供应充足, 2003年筹建的工业区110千伏安双回路变电站已建设完成, 2004年将完成新建110千伏安变电站、35千伏安变电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通讯设施完善,有长途通讯线路和光缆通讯线路110条,全部并入国际国内长途电话自动网,16个乡镇全部实现通讯程控和数字传输,拥有电报、电话、自动直拔、移动通讯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5亿元、4.9亿元和2.7亿元,增长31.5%、33.3%和16.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7.2∶40.5∶22.3。财政收入达4 80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5 100元,比上年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600元,增长36.3%。
【畜牧业】2003年全县以发展奶牛养殖业和牛羊育肥业为重点,大力推广高产饲草、青贮玉米和多年生优良牧草种植,种草面积达30万亩,新建奶牛养殖小区8个、奶站28个,奶牛累计达6 600头,建设棚圈7 939个,育肥牛3 500头,育肥羊11万只,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
【工业经济】200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达0.9138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01.92,增长8.4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2003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59个,项目总投资22.07亿元。其中冀东水泥、鑫川炼铁项目投资均在亿元以上,成为武川县大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龙头,为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集聚转化增值奠定坚实基础,钢铁采选冶一体化布局初步形成。
2003年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11个,总投资1.19亿元,当年投入6 884.7万元,初步完成水、电、路、通信等项工程。
【固定资产投资】是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96个,完成投资5.6亿元,比2002年增长98.7%。重点建设项目9项,总投资为4.6亿元,2003年完成投资1.313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3.4%,占年计划投资的56%。
【乡镇企业】是年,武川县完成56户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积极扶持重点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层次,扩张生产规模,乡镇企业初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新整合。个体私营企业达2 209家,完成税收2 081万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43.3%。
【农村经济】粮经二元结构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经草粮种植比重调整为1.6∶1.7∶6.7。2003年马铃薯、油菜籽、莜麦、药材等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52.5%,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3万公顷,总产量7亿公斤,成为武川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99亿公斤,平均每公顷产2 496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692元。
【水利建设】2003年,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6万亩,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0.51万公顷,建设3 580延长米的“三护”工程44处,新打各类机电井89眼,新增水浇地面积2 133.33公顷,全县共实施工畜饮水解困工程11项。
【生态环境】至2003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面积1.54万公顷,完成整地造林5.33万公顷,围封2.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7%。9月1日开始,全县实行全面禁牧,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生态建设荣获全市突出贡献奖。
【城镇化建设】先后完成新呼武公路、召白旅游公路、圪料坝至杨树坝公路、101省道罗家营至哈乐段和河边至二号公路改建工程;开工改建哈西路和纳令沟、哈拉合少通乡油路,初步建立起县内“三横五纵”交通网络框架。
县城可镇累计投入资金8 000多万元,重点实施6条主要街道拓宽改造和13条小街巷的硬化工程。完成自来水水源地建设及镇内主要广场、建筑、公园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社会事业】实施科技项目21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教育工作巩固“两基达标”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荣获“全区先进文化县”称号。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巩固“初保达标”成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非典”及其它传染病疫情的发生。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全县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并稳定在10‰以下。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连续两次获得“全区双拥模范县”称号。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统计、审计、信访、档案、民兵、预备役、工商、技术监督、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气象、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
【县大事】
1. 1月6日,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一期供水工程竣工投入运行,结束县城可镇水源短缺、水质不达标的历史。
2. 4月1日起,武川县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一次性”收费办法,除国税、地税、供电、安检等部门外,其他执收部门一律纳入由县经济贸易局牵头的收费工作组统一管理。
3. 4月16日,武川县召开全县预防“非典”紧急会议,成立武川县防控“非典”总指挥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典”防控工作。
4. 5月21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一行到武川县视察防控“非典”和经济建设工作。
5. 6月18日,乌兰察布盟集宁至包头市固阳县际公路武川段在武川县哈乐镇奠基开工,公路总投资5 836万元,全长116.8公路,成为武川县“三横五纵”公路网络框架的第一横。
6. 8月18日,唐山冀东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武川县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协议投资总额6.86亿元。
7. 9月1日起,武川县实行全面禁牧、舍饲圈养,生态畜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罗文文、杨栋)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郭召来
副书记:曲平均
云挨厚(蒙古族)
彭德柱(12月离任)
王成年(12月任职)
常 委:郝宝魁(县委办公室主任)
云秀兰(女蒙古族纪委书记12月离任)
许文俊(常务副县长)
云 奎(蒙古族组织部长)
兰 毅(宣传部长)
于海泉(政法委书记12月离任)
解 忠(政法委书记1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作垠 (12月离任)
彭德柱(12月任职)
副主任:袁 俊
巩万宝
张占福
张立侠(女12月任职)
县 长:巴音巴图(蒙古族7月离任)
副县长:许文俊(常务)
宋征和(12月离任)
王成年(12月离任)
田建军(12月离任)
云维达(蒙古族12月离任)
解 忠(12月离任)
郝秀钢(4月任职)
郎曙敏(女12月任职)
张 毅(12月任职)
郭志钢(12月任职)
许书珍(12月任职)
马青山(挂职)
迟瑞平(女挂职)
张 凡(挂职10月离任)
政协主席:李福江(12月离任)
宋征和 (12月任职)
副主席:范生富 (11月病逝)
郎曙敏(女12月离任)
徐建英(女)
仝国新
韩元恩
高兰根 (12月任职)
纪检委书记:杜延峰(12月任职)
法院院长:王功志(12月离任)
检察院检察长:赵仟钧
武装部长:东 光(蒙古族)
政 委:闫钟鹏
副部长:陈源堂
李海荣
【概况】武川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大青山北麓,是首府呼和浩特市所属5个农业旗县之一。全县总土地面积4 885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达茂旗、四子王旗接壤,东与乌盟卓资县交界。地形南山北丘,山地占41.9%,丘陵占50.4%,滩地河谷占7.7%,海拔在1 500~2 000米之间。气候特点为春季干燥风沙多,夏季短促降雨少,冬季严寒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5℃。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无霜期105天左右。
武川县原属乌兰察布盟管辖,1996年初建制划归呼和浩特市。全县辖13个乡、3个镇、93个行政村、964个自然村,总人口17.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4.7万人,蒙古族占1.8%,汉族占98%,其他少数民族占0.2%。
全县耕地面积190万亩,有天然优质草牧场373万亩,其中淖尔梁天然牧场为自治区极少见的高山湿地,有林地140.4万亩,森林覆盖率12.8%。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金、银、铜、铁、褐煤、腐植酸、石墨、石灰石等28种,矿体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石灰石已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铁矿资源遍布全县,远景储量3.5亿吨;被称为“乌金石”的风化煤已探明储量5 000万吨,腐植酸含量达50%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种养业及医药等领域,极具深度开发价值。农作物有马铃薯、小麦、莜麦、荞麦、豆类、油料等,其中马铃薯、莜麦、荞麦等在国内均享有盛誉。同时,武川县素有“正北芪”之乡的美誉,发展药材种植很有潜力。牲畜头数近年来基本稳定在60万头(只)左右,乳、肉、绒、毛、皮等畜产品丰富。县境内有井尔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遗址,已开发的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李齐沟、德胜沟旅游区,都是消夏旅游的好景点。
武川交通便利、四通八达,104、101省道、呼百(呼和浩特市—百灵庙)、呼武(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公路纵通南北,集固(乌兰察布盟集宁—包头市固阳)公路横贯东西,全县16个乡镇都有直达油路。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地下水总储量87.62亿立方米,县城可可以力更镇和主要开发区供水条件良好。电力供应充足, 2003年筹建的工业区110千伏安双回路变电站已建设完成, 2004年将完成新建110千伏安变电站、35千伏安变电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通讯设施完善,有长途通讯线路和光缆通讯线路110条,全部并入国际国内长途电话自动网,16个乡镇全部实现通讯程控和数字传输,拥有电报、电话、自动直拔、移动通讯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5亿元、4.9亿元和2.7亿元,增长31.5%、33.3%和16.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7.2∶40.5∶22.3。财政收入达4 806万元,比上年增长34%。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5 100元,比上年增长2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600元,增长36.3%。
【畜牧业】2003年全县以发展奶牛养殖业和牛羊育肥业为重点,大力推广高产饲草、青贮玉米和多年生优良牧草种植,种草面积达30万亩,新建奶牛养殖小区8个、奶站28个,奶牛累计达6 600头,建设棚圈7 939个,育肥牛3 500头,育肥羊11万只,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0%。
【工业经济】200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达0.9138亿元,同比增长1.9%;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01.92,增长8.4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2003年,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59个,项目总投资22.07亿元。其中冀东水泥、鑫川炼铁项目投资均在亿元以上,成为武川县大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龙头,为资源的深度开发和集聚转化增值奠定坚实基础,钢铁采选冶一体化布局初步形成。
2003年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11个,总投资1.19亿元,当年投入6 884.7万元,初步完成水、电、路、通信等项工程。
【固定资产投资】是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96个,完成投资5.6亿元,比2002年增长98.7%。重点建设项目9项,总投资为4.6亿元,2003年完成投资1.313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3.4%,占年计划投资的56%。
【乡镇企业】是年,武川县完成56户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积极扶持重点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层次,扩张生产规模,乡镇企业初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新整合。个体私营企业达2 209家,完成税收2 081万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43.3%。
【农村经济】粮经二元结构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经草粮种植比重调整为1.6∶1.7∶6.7。2003年马铃薯、油菜籽、莜麦、药材等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52.5%,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3万公顷,总产量7亿公斤,成为武川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99亿公斤,平均每公顷产2 496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692元。
【水利建设】2003年,全县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6万亩,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0.51万公顷,建设3 580延长米的“三护”工程44处,新打各类机电井89眼,新增水浇地面积2 133.33公顷,全县共实施工畜饮水解困工程11项。
【生态环境】至2003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面积1.54万公顷,完成整地造林5.33万公顷,围封2.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7%。9月1日开始,全县实行全面禁牧,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生态建设荣获全市突出贡献奖。
【城镇化建设】先后完成新呼武公路、召白旅游公路、圪料坝至杨树坝公路、101省道罗家营至哈乐段和河边至二号公路改建工程;开工改建哈西路和纳令沟、哈拉合少通乡油路,初步建立起县内“三横五纵”交通网络框架。
县城可镇累计投入资金8 000多万元,重点实施6条主要街道拓宽改造和13条小街巷的硬化工程。完成自来水水源地建设及镇内主要广场、建筑、公园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社会事业】实施科技项目21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教育工作巩固“两基达标”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荣获“全区先进文化县”称号。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巩固“初保达标”成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非典”及其它传染病疫情的发生。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全县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并稳定在10‰以下。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连续两次获得“全区双拥模范县”称号。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统计、审计、信访、档案、民兵、预备役、工商、技术监督、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气象、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
【县大事】
1. 1月6日,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一期供水工程竣工投入运行,结束县城可镇水源短缺、水质不达标的历史。
2. 4月1日起,武川县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一次性”收费办法,除国税、地税、供电、安检等部门外,其他执收部门一律纳入由县经济贸易局牵头的收费工作组统一管理。
3. 4月16日,武川县召开全县预防“非典”紧急会议,成立武川县防控“非典”总指挥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典”防控工作。
4. 5月21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一行到武川县视察防控“非典”和经济建设工作。
5. 6月18日,乌兰察布盟集宁至包头市固阳县际公路武川段在武川县哈乐镇奠基开工,公路总投资5 836万元,全长116.8公路,成为武川县“三横五纵”公路网络框架的第一横。
6. 8月18日,唐山冀东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武川县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协议投资总额6.86亿元。
7. 9月1日起,武川县实行全面禁牧、舍饲圈养,生态畜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罗文文、杨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