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宣传部领导名录】
部 长:张国民
副部长:阿古拉(蒙古族)
佟野黎
李 冰
孟树德(达斡尔族)
张英伟
助理巡视员:贾学义
阿 龙(蒙古族)
【概况】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机关行政编制为56名。其中:部长职数1名,副部长职数5名,助理巡视员职数2名;处级领导职数27名(13正、14副),处级非领导职数15名(调研员7名、助理调研员8名)。机关现实有人数51人,均为中共党员。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5人,助理巡视员2人;正处长13人,副处长9人,调研员8人,助理调研员5人,一般工作人员8人。妇女干部13人,少数民族干部28人,研究生毕业3人,大学本科毕业44人,大学专科毕业4人。
【理论工作】
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 带动理论学习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02年全区理论工作的意见》、《内蒙古党委2002年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和《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暂行)》;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为“龙头”,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组织开展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秘书及理论骨干培训工作;编发《党委中心组学习参阅资料》和《中心组学习专刊》;召开全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全区12个盟市及部分厅局和单位交流中心组学习典型经验;举办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报告会,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对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盟市、厅局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其领导班子2002年度实绩考核总成绩,对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突出重点 深化理论研究制定印发《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课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进一步推行课题组制度。成立六个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建立自治区社科理论界人才库。组织开展和林格尔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活动,召开和林格尔与发展县域经济理论研讨会,总结宣传其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深化对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组织开展“三个代表”与内蒙古实践课题研讨活动;开展邓小平理论研究工作,编发《邓小平理论研究动态》。
抓典型 重引导 推进理论宣传组织召开全区理论下基层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理论下基层工作的典型经验。组成杭锦旗理论下基层先进事迹报告团赴部分盟市开展巡回宣讲活动。组织“WTO”宣讲团、自治区“十六大”精神宣讲团在12盟市及区直机关、高校、企业举办报告会,进行巡回宣讲。结合形势召开各类主题座谈会、研讨会。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制作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五集电视政论片《鄂尔多斯之路》。围绕理论创新、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31”讲话等主题在宣传媒体上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和专访。开展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研讨、征文活动,自治区主要宣传媒体共刊发理论文章270余篇。
(乌兰娜)
【新闻宣传工作】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组织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和全区各级新闻单位深入宣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5·31”重要讲话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宣传全国和全区“两会”、党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制定下发关于2002年各季度宣传报道意见、《关于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报道意见》等重要文件。组织召开新闻例会、新闻通气会和新闻发布会等会议20多次,及时总结和部署了各阶段新闻宣传工作,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对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首府城市建设、土地纠纷等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保持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工作主动,把握平稳。新闻阅评工作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及时、有效。起草了新闻中心理事会的函和章程,积极发挥新闻中心作用。
战役宣传成效显著 典型宣传影响深远按照年初制定的《2002年全区重大典型新闻宣传战役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统筹安排,采取组团集中采访与分别实施相结合的办法,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开展了23次宣传战役,做到层层推进,务求实效。推出的重大典型有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戴成钧、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铁兆义、造林治沙模范—唐臣、“12·14”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抢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和满洲里市“双拥”典型、包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这些典型在全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此外,按照自治区党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组织协调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和自治区主要新闻单位对巴盟乌拉特中旗牧民舍登建设现代化家庭生态牧场经验,锡盟“退牧舍饲”工作等进行了集中采访和报道,取得突出的宣传效果。各新闻媒体各展所长、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宣传规模和宣传声势。
新闻广播影视业改革积极稳妥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加大自治区新闻广播影视业改革力度。内蒙古日报社将《内蒙古日报社五年规划及创建报业集团实施方案》付诸实施,与自治区经贸委联手打造《北方经济报》迈出新闻事业改革的重要一步;自治区广电局和两台组织考察其它省区广播影视集团,学习先进,积累经验,为下一步改革打下基础。在广州组织召开全区第二十二届盟市、企业报纸协作会议,并考察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等,就深化全区新闻改革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宣传内蒙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起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在党中央新闻媒体宣传内蒙古工作力度的通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等10家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在党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上刊播稿件达5 500多篇(条)。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在党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上稿850多篇(条),都创造了最高纪录。在继续开展“宣传内蒙古优胜奖”评奖活动的基础上,还对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记者近两年来通过内参报道,为自治区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品予以特别奖励。全力配合党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成功推出“内蒙古宣传周”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内蒙古,进一步提高了内蒙古的知名度。
(孙国铭)
【文艺出版工作】
强化对全区文艺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功能建立了文艺阅评小组,创办《文艺阅评信息》;健全文艺传媒联系会、文艺工作信息通气会制度。组织协助文艺评论家协会编辑出版全区第一部评论专著《走进花的原野》;组织《草原》刊物出版了一期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专刊。组织文艺评论家和文艺专家撰写评论文章30余篇,宣传评介全区获全国、全区“五个一工程”奖的文艺五项作品;与内蒙古电台联合制作专题节目,集中播出“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开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理论征文活动;围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这一主题,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组织召开内蒙古旅游文化座谈会、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座谈会和部分盟市文化建设座谈会。对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等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赴湖南、海南、福建、江西、云南、重庆等省区市进行学习考察,对兄弟省市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研究。为推进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举办全区文艺项目运作及文化产业开发考察培训班。
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 抓好精品生产 繁荣文艺创作对全区2001~2003文艺创作三年规划实施滚动管理并进行了调整,精心筛选出文艺五项共计23件作品,列为是年自治区“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选出电影《天上草原》、《花街》和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风过泉沟子》,作为自治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项目上报中宣部,并由中宣部安排播映。组织专家对重点作品进行项目论证。立项并组织创作20集电视剧《我的鄂尔多斯》等一批下一评奖年度的“五个一工程”重点作品。审读论证全区新创的15个重点剧目的剧本。
组织协调全区重大文化活动成功组织乌兰牧骑全国行活动,共出行15个省区市,88个市县区,演出92场,直接观众达17万人,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联系并协助党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栏目制作播出了《内蒙古专期》节目。与文联、内蒙古电台、内蒙古日报社联合组织举办全国蒙古语诗歌大赛。组织邀请全国著名作家邵燕祥、鲁彦周、陈忠实等12人组成的全国作家采风团来自治区访问,并先后在《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中国工商时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发表介绍内蒙古的文章。参与主办“昭君文化节”闭幕式晚会《天南地北内蒙古人》和在乌兰浩特举办庆祝自治区成立55周年庆典晚会《乌兰浩特之夜》。与文化厅、广电局在包头市九原区联合举办“内蒙古情歌大赛”。
抓好选题策划 认真组织出版“十六”大献礼图书和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2002年3月,组织召开迎接“十六大”献礼图书和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选题论证会。会上确定向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上报的15种十六大献礼图书选题,进一步筛选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选题。将确定的六本参评图书的基本情况上报中宣部。这6本图书是:《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基石—模范基层干部戴成钧》、《蒙古族传统美德》、《民族区域自治与蒙古族的发展进步》、《江泽民民族观研究》、《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1月4日,组织召开了自治区向十六大献礼图书首发式。献礼图书共9种:《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基石—模范基层干部戴成钧》、《与天地共生—鄂尔多斯生态现象透析》、《蒙古族传统美德》、《江泽民民族观研究》、《公民道德规范读本》、《与时俱进—高校学习“三个代表”导读》、《毛泽东中国民族问题战略思考与历史实践》、《先进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其中,《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基石—模范基层干部戴成钧》、《与天地共生—鄂尔多斯生态现象透析》这3本书又被列入全国百种重点向“十六大”献礼图书。
深化改革 加强管理 确保出版业繁荣发展积极参与组建出版集团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召集有关出版单位,就《组建内蒙古出版集团方案》征求了意见。组织召开内蒙古书报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协调会,制定《我区书报亭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整顿、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对全区小报小刊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并顺利通过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检查验收。
(冯仁忠吴秀华)
【思想政治工作】
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先后深入到内大、师大、工大、农大等高校就青年教师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进行调研,完成了调研材料。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向全区农村牧区发放《公民道德知识丛书》和《中国农民基本常识读本》蒙译本。会同自治区环保局,在全区开展环境警示教育活动,举办了环境警示教育讲座、展览,开展“环境警示教育万里行”活动,在全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巡回展示活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深入开展形势教育工作开展了加入WTO后的形势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活动,组织自治区直属机关干部观看《内蒙古解放之路》展览。围绕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开展宣传教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要求,为区直机关及呼市党政部门领导举办了形势报告会。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环境形势报告会”。向全区发放了政策形势展览图片《辉煌的五年》,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
认真开展“三下乡”活动 年初,起草下发《全区今冬明春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安排意见》。在呼市新城保合少乡举办“三下乡”大型集中活动,为农民群众送医送药、送戏、送科技,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生产生活用品。5月18日至25日组织开展了全区第七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暨第二届全国科技周,全区参加这次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总人数达245万人次,深入第一线的专家、科技人员达1.5万人次,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 580期,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牧民45万人次,为近3万名农牧民义诊服务。
大力开展典型宣传成功推出满洲里“双拥”典型,被中宣部列为春节期间全国4个“双拥”典型之首。及时地宣传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同志的模范事迹。适时推出铁兆义这一实践公民道德建设20字规范的典型,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典范。精心策划,组织宣传全国重大典型廷·巴特尔先进事迹,廷·巴特尔是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代表,他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总结上报包头百货大楼典型材料。组织自治区新闻媒体对包头市“四进社区”工作经验进行宣传。
(祁秀梅)
【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年活动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治区党委制定了《贯彻意见》,确定2002年为全区公民道德建设年。全区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举办学习培训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理论研讨会等活动,编辑出版《公民道德建设规范读本》、《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概论》等书籍,推出铁兆义、包头市热力总公司、包头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三个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
建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典型示范网络推出全区十佳星级文明城市(区)、旗县城关镇、文明镇、文明村(嘎查)等四个十佳。一批文明单位和28个星级文明城市(区)、71个星级文明旗县城关镇、163个星级文明镇(苏木乡)163个星级文明村(嘎查);推出2个自治区级文明系统,全区15个行业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165个,全区第二批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11个;推出845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和100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推出22个全区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和53个全区创建文明小区示范点。在此基础上,推荐37个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2个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2个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受到党中央文明委、党中央文明办及有关国家部委的表彰。
实施“以会促创,典型示范”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抓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迎接自治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创建工作,推动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一会带全市、一城带多城”的区域连片创建文明城镇的格局。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2年8月20日至22日在满洲里市召开了全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副书记陈光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抓了兴安盟和阿尔山市迎接全区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座谈会的创建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兴安盟和阿尔山市在文明开发、文明经营、文明管理、文明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抓了迎接全区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座谈会的创建工作。对自治区文明办重点抓的15个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的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推广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和自治区国税局创建文明系统的经验,推动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深入开展。
组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宣传战役对推向全国的重大典型包头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进行宣传工作。从9月17日至24日,党中央17家新闻媒体连续发表了51篇文章,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内蒙古和包头市的知名度。从5月30日至8月11日,在《内蒙古日报》上用20个专版大力宣传全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小城镇、文明建制镇(苏木乡)、文明村(嘎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文明风景旅游区、军警民共建、以城带乡等10个方面80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的事迹,编辑出版《文明之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巡礼》一书。
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 按照中宣部、党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的安排,制定了《实施意见》,会同各盟市确定2002年党中央资助全区的110条受助贫困大学生,在包头市九中、集宁一中开设了两个高中"宏志班",从全区12个盟市招收10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初中生上高中,并将资助款和资助证书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另有200名在校大学生得到每人一万元的资助,同时资助全37 500余名辍学中小学生完成学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会同有关高校组织高校教师与受助学生“结对子”活动、2001级受助学生署期社会实践活动。在6月份召开的全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座谈会上,全区介绍了经验。
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又有5个旗县市、15个乡镇苏木得到资助,目前已惠及19个旗县市,100个乡镇苏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厅于4月份在乌盟商都县召开了全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工作座谈会,宣传推广商都县西坊子乡宣传文化站的经验和做法。
(胡益华李明)
【对外宣传工作】
党的十六大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关于迎接党的十六大对外新闻宣传报道的实施意见》,转发党中央外宣办《关于十六大精神对外宣传报道的意见》。各新闻媒体开设十六大专栏或专题,各地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对外新闻宣传组织邀请党中央对外新闻媒体、部分省市媒体和香港媒体总编记者等组成30人的新闻采访团,赴自治区西部6个盟市进行了为期16天的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在党中央媒体发稿44篇(条),在香港媒体发稿14篇(条),专版4个。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制作了有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署名文章和宣传内蒙古西部大开发的专版。与党中央外宣办五洲传播中心、香港凤凰卫视联合制作了大型电视节目《纵横中国·内蒙古》篇,共5集250分钟。乌云其木格主席以特邀嘉宾出席。成功举办《走进内蒙古》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摄制完成电视专题片35部,分别在党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内蒙古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陆续播出。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名义在区内外共举办16场新闻发布会。
外宣品制作发行工作编辑出版《内蒙古地名指点》。与自治区文化厅联合制作电视系列片《草原揽胜》。组织拍摄电视专题片《二连浩特行》。与党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内蒙古生态保护》电视专题片,在党中央电视台9套(英语频道)滚动播出8次。与新华社联合制作《中国与世界·内蒙古卷》外宣特刊。蒙文刊物《索伦嘎》质量有所提高。及时向自治区领导出访和重大经贸活动提供了《中国西部·内蒙古》等一批外宣品;向各盟市、口岸、涉外窗口、外宣品陈列点、部队会谈会晤站集中投放各类外宣品1.5万多册(套)。为党中央外宣办《中国台湾网》提供500分钟对外介绍内蒙古的电视节目。
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抓紧落实《暂行规定》和中办发[2002]8号文件精神,形成《关于加强我区互联网新闻宣传和信息安全的实施意见》,以内党办[2002]15号文件下发。认真作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顿工作。重点作好“十六大”召开前后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建立了有关制度,确保网络新闻宣传的正常运行。
内蒙古新闻网站建设已经与西部12个省市区的新闻网站实现互相链接,信息共享。栏目网页设计、网上新闻试编等内部建设均以完成。各盟市、各厅局也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大型活动的宣传重点组织深圳“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包头“蒙京浙闽经贸洽谈会”地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
(乔三旺)
【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宣传部领导名录】
部 长:张国民
副部长:阿古拉(蒙古族)
佟野黎
李 冰
孟树德(达斡尔族)
张英伟
助理巡视员:贾学义
阿 龙(蒙古族)
【概况】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机关行政编制为56名。其中:部长职数1名,副部长职数5名,助理巡视员职数2名;处级领导职数27名(13正、14副),处级非领导职数15名(调研员7名、助理调研员8名)。机关现实有人数51人,均为中共党员。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5人,助理巡视员2人;正处长13人,副处长9人,调研员8人,助理调研员5人,一般工作人员8人。妇女干部13人,少数民族干部28人,研究生毕业3人,大学本科毕业44人,大学专科毕业4人。
【理论工作】
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 带动理论学习制定印发《关于做好2002年全区理论工作的意见》、《内蒙古党委2002年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和《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暂行)》;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为“龙头”,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组织开展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秘书及理论骨干培训工作;编发《党委中心组学习参阅资料》和《中心组学习专刊》;召开全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全区12个盟市及部分厅局和单位交流中心组学习典型经验;举办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报告会,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对全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盟市、厅局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其领导班子2002年度实绩考核总成绩,对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突出重点 深化理论研究制定印发《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课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进一步推行课题组制度。成立六个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建立自治区社科理论界人才库。组织开展和林格尔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活动,召开和林格尔与发展县域经济理论研讨会,总结宣传其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经验。深化对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组织开展“三个代表”与内蒙古实践课题研讨活动;开展邓小平理论研究工作,编发《邓小平理论研究动态》。
抓典型 重引导 推进理论宣传组织召开全区理论下基层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理论下基层工作的典型经验。组成杭锦旗理论下基层先进事迹报告团赴部分盟市开展巡回宣讲活动。组织“WTO”宣讲团、自治区“十六大”精神宣讲团在12盟市及区直机关、高校、企业举办报告会,进行巡回宣讲。结合形势召开各类主题座谈会、研讨会。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制作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五集电视政论片《鄂尔多斯之路》。围绕理论创新、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31”讲话等主题在宣传媒体上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和专访。开展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研讨、征文活动,自治区主要宣传媒体共刊发理论文章270余篇。
(乌兰娜)
【新闻宣传工作】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组织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和全区各级新闻单位深入宣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5·31”重要讲话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宣传全国和全区“两会”、党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制定下发关于2002年各季度宣传报道意见、《关于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报道意见》等重要文件。组织召开新闻例会、新闻通气会和新闻发布会等会议20多次,及时总结和部署了各阶段新闻宣传工作,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对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首府城市建设、土地纠纷等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保持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工作主动,把握平稳。新闻阅评工作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及时、有效。起草了新闻中心理事会的函和章程,积极发挥新闻中心作用。
战役宣传成效显著 典型宣传影响深远按照年初制定的《2002年全区重大典型新闻宣传战役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策划、统筹安排,采取组团集中采访与分别实施相结合的办法,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开展了23次宣传战役,做到层层推进,务求实效。推出的重大典型有草原之子—廷·巴特尔、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戴成钧、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铁兆义、造林治沙模范—唐臣、“12·14”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抢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和满洲里市“双拥”典型、包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这些典型在全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此外,按照自治区党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组织协调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和自治区主要新闻单位对巴盟乌拉特中旗牧民舍登建设现代化家庭生态牧场经验,锡盟“退牧舍饲”工作等进行了集中采访和报道,取得突出的宣传效果。各新闻媒体各展所长、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宣传规模和宣传声势。
新闻广播影视业改革积极稳妥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1]17号文件精神,加大自治区新闻广播影视业改革力度。内蒙古日报社将《内蒙古日报社五年规划及创建报业集团实施方案》付诸实施,与自治区经贸委联手打造《北方经济报》迈出新闻事业改革的重要一步;自治区广电局和两台组织考察其它省区广播影视集团,学习先进,积累经验,为下一步改革打下基础。在广州组织召开全区第二十二届盟市、企业报纸协作会议,并考察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等,就深化全区新闻改革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宣传内蒙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起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在党中央新闻媒体宣传内蒙古工作力度的通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等10家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在党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上刊播稿件达5 500多篇(条)。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在党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上稿850多篇(条),都创造了最高纪录。在继续开展“宣传内蒙古优胜奖”评奖活动的基础上,还对党中央驻区新闻单位记者近两年来通过内参报道,为自治区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品予以特别奖励。全力配合党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成功推出“内蒙古宣传周”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内蒙古,进一步提高了内蒙古的知名度。
(孙国铭)
【文艺出版工作】
强化对全区文艺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功能建立了文艺阅评小组,创办《文艺阅评信息》;健全文艺传媒联系会、文艺工作信息通气会制度。组织协助文艺评论家协会编辑出版全区第一部评论专著《走进花的原野》;组织《草原》刊物出版了一期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专刊。组织文艺评论家和文艺专家撰写评论文章30余篇,宣传评介全区获全国、全区“五个一工程”奖的文艺五项作品;与内蒙古电台联合制作专题节目,集中播出“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开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理论征文活动;围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这一主题,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组织召开内蒙古旅游文化座谈会、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座谈会和部分盟市文化建设座谈会。对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等内容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赴湖南、海南、福建、江西、云南、重庆等省区市进行学习考察,对兄弟省市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研究。为推进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举办全区文艺项目运作及文化产业开发考察培训班。
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 抓好精品生产 繁荣文艺创作对全区2001~2003文艺创作三年规划实施滚动管理并进行了调整,精心筛选出文艺五项共计23件作品,列为是年自治区“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选出电影《天上草原》、《花街》和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风过泉沟子》,作为自治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项目上报中宣部,并由中宣部安排播映。组织专家对重点作品进行项目论证。立项并组织创作20集电视剧《我的鄂尔多斯》等一批下一评奖年度的“五个一工程”重点作品。审读论证全区新创的15个重点剧目的剧本。
组织协调全区重大文化活动成功组织乌兰牧骑全国行活动,共出行15个省区市,88个市县区,演出92场,直接观众达17万人,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联系并协助党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栏目制作播出了《内蒙古专期》节目。与文联、内蒙古电台、内蒙古日报社联合组织举办全国蒙古语诗歌大赛。组织邀请全国著名作家邵燕祥、鲁彦周、陈忠实等12人组成的全国作家采风团来自治区访问,并先后在《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中国工商时报》、香港《大公报》等报刊发表介绍内蒙古的文章。参与主办“昭君文化节”闭幕式晚会《天南地北内蒙古人》和在乌兰浩特举办庆祝自治区成立55周年庆典晚会《乌兰浩特之夜》。与文化厅、广电局在包头市九原区联合举办“内蒙古情歌大赛”。
抓好选题策划 认真组织出版“十六”大献礼图书和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2002年3月,组织召开迎接“十六大”献礼图书和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选题论证会。会上确定向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上报的15种十六大献礼图书选题,进一步筛选申报全国“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选题。将确定的六本参评图书的基本情况上报中宣部。这6本图书是:《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基石—模范基层干部戴成钧》、《蒙古族传统美德》、《民族区域自治与蒙古族的发展进步》、《江泽民民族观研究》、《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1月4日,组织召开了自治区向十六大献礼图书首发式。献礼图书共9种:《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基石—模范基层干部戴成钧》、《与天地共生—鄂尔多斯生态现象透析》、《蒙古族传统美德》、《江泽民民族观研究》、《公民道德规范读本》、《与时俱进—高校学习“三个代表”导读》、《毛泽东中国民族问题战略思考与历史实践》、《先进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其中,《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基石—模范基层干部戴成钧》、《与天地共生—鄂尔多斯生态现象透析》这3本书又被列入全国百种重点向“十六大”献礼图书。
深化改革 加强管理 确保出版业繁荣发展积极参与组建出版集团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召集有关出版单位,就《组建内蒙古出版集团方案》征求了意见。组织召开内蒙古书报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协调会,制定《我区书报亭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整顿、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对全区小报小刊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并顺利通过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检查验收。
(冯仁忠吴秀华)
【思想政治工作】
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先后深入到内大、师大、工大、农大等高校就青年教师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进行调研,完成了调研材料。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向全区农村牧区发放《公民道德知识丛书》和《中国农民基本常识读本》蒙译本。会同自治区环保局,在全区开展环境警示教育活动,举办了环境警示教育讲座、展览,开展“环境警示教育万里行”活动,在全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巡回展示活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深入开展形势教育工作开展了加入WTO后的形势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活动,组织自治区直属机关干部观看《内蒙古解放之路》展览。围绕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开展宣传教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要求,为区直机关及呼市党政部门领导举办了形势报告会。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环境形势报告会”。向全区发放了政策形势展览图片《辉煌的五年》,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
认真开展“三下乡”活动 年初,起草下发《全区今冬明春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安排意见》。在呼市新城保合少乡举办“三下乡”大型集中活动,为农民群众送医送药、送戏、送科技,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的生产生活用品。5月18日至25日组织开展了全区第七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暨第二届全国科技周,全区参加这次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总人数达245万人次,深入第一线的专家、科技人员达1.5万人次,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 580期,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牧民45万人次,为近3万名农牧民义诊服务。
大力开展典型宣传成功推出满洲里“双拥”典型,被中宣部列为春节期间全国4个“双拥”典型之首。及时地宣传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同志的模范事迹。适时推出铁兆义这一实践公民道德建设20字规范的典型,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典范。精心策划,组织宣传全国重大典型廷·巴特尔先进事迹,廷·巴特尔是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代表,他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总结上报包头百货大楼典型材料。组织自治区新闻媒体对包头市“四进社区”工作经验进行宣传。
(祁秀梅)
【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年活动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治区党委制定了《贯彻意见》,确定2002年为全区公民道德建设年。全区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举办学习培训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理论研讨会等活动,编辑出版《公民道德建设规范读本》、《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概论》等书籍,推出铁兆义、包头市热力总公司、包头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三个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
建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典型示范网络推出全区十佳星级文明城市(区)、旗县城关镇、文明镇、文明村(嘎查)等四个十佳。一批文明单位和28个星级文明城市(区)、71个星级文明旗县城关镇、163个星级文明镇(苏木乡)163个星级文明村(嘎查);推出2个自治区级文明系统,全区15个行业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165个,全区第二批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11个;推出845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和100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标兵;推出22个全区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和53个全区创建文明小区示范点。在此基础上,推荐37个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2个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2个全国创建文明行业示范点,受到党中央文明委、党中央文明办及有关国家部委的表彰。
实施“以会促创,典型示范”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抓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迎接自治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创建工作,推动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一会带全市、一城带多城”的区域连片创建文明城镇的格局。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2年8月20日至22日在满洲里市召开了全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副书记陈光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抓了兴安盟和阿尔山市迎接全区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座谈会的创建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兴安盟和阿尔山市在文明开发、文明经营、文明管理、文明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抓了迎接全区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座谈会的创建工作。对自治区文明办重点抓的15个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的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推广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和自治区国税局创建文明系统的经验,推动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深入开展。
组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宣传战役对推向全国的重大典型包头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进行宣传工作。从9月17日至24日,党中央17家新闻媒体连续发表了51篇文章,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内蒙古和包头市的知名度。从5月30日至8月11日,在《内蒙古日报》上用20个专版大力宣传全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小城镇、文明建制镇(苏木乡)、文明村(嘎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文明风景旅游区、军警民共建、以城带乡等10个方面80个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的事迹,编辑出版《文明之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典型巡礼》一书。
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 按照中宣部、党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的安排,制定了《实施意见》,会同各盟市确定2002年党中央资助全区的110条受助贫困大学生,在包头市九中、集宁一中开设了两个高中"宏志班",从全区12个盟市招收10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初中生上高中,并将资助款和资助证书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另有200名在校大学生得到每人一万元的资助,同时资助全37 500余名辍学中小学生完成学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会同有关高校组织高校教师与受助学生“结对子”活动、2001级受助学生署期社会实践活动。在6月份召开的全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座谈会上,全区介绍了经验。
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又有5个旗县市、15个乡镇苏木得到资助,目前已惠及19个旗县市,100个乡镇苏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厅于4月份在乌盟商都县召开了全区“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工作座谈会,宣传推广商都县西坊子乡宣传文化站的经验和做法。
(胡益华李明)
【对外宣传工作】
党的十六大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关于迎接党的十六大对外新闻宣传报道的实施意见》,转发党中央外宣办《关于十六大精神对外宣传报道的意见》。各新闻媒体开设十六大专栏或专题,各地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对外新闻宣传组织邀请党中央对外新闻媒体、部分省市媒体和香港媒体总编记者等组成30人的新闻采访团,赴自治区西部6个盟市进行了为期16天的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在党中央媒体发稿44篇(条),在香港媒体发稿14篇(条),专版4个。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制作了有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署名文章和宣传内蒙古西部大开发的专版。与党中央外宣办五洲传播中心、香港凤凰卫视联合制作了大型电视节目《纵横中国·内蒙古》篇,共5集250分钟。乌云其木格主席以特邀嘉宾出席。成功举办《走进内蒙古》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摄制完成电视专题片35部,分别在党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内蒙古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陆续播出。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名义在区内外共举办16场新闻发布会。
外宣品制作发行工作编辑出版《内蒙古地名指点》。与自治区文化厅联合制作电视系列片《草原揽胜》。组织拍摄电视专题片《二连浩特行》。与党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内蒙古生态保护》电视专题片,在党中央电视台9套(英语频道)滚动播出8次。与新华社联合制作《中国与世界·内蒙古卷》外宣特刊。蒙文刊物《索伦嘎》质量有所提高。及时向自治区领导出访和重大经贸活动提供了《中国西部·内蒙古》等一批外宣品;向各盟市、口岸、涉外窗口、外宣品陈列点、部队会谈会晤站集中投放各类外宣品1.5万多册(套)。为党中央外宣办《中国台湾网》提供500分钟对外介绍内蒙古的电视节目。
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抓紧落实《暂行规定》和中办发[2002]8号文件精神,形成《关于加强我区互联网新闻宣传和信息安全的实施意见》,以内党办[2002]15号文件下发。认真作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顿工作。重点作好“十六大”召开前后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工作。建立了有关制度,确保网络新闻宣传的正常运行。
内蒙古新闻网站建设已经与西部12个省市区的新闻网站实现互相链接,信息共享。栏目网页设计、网上新闻试编等内部建设均以完成。各盟市、各厅局也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大型活动的宣传重点组织深圳“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包头“蒙京浙闽经贸洽谈会”地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
(乔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