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波特齐(蒙古族)
副书记:满都呼(蒙古族1月任职)
嘎 达(蒙古族)
陈凤歧
包占泉(蒙古族)
刘庚海(4月任职)
黄风武(12月任职)
纪委书记:仲瑞珍(女)
政法委书记:陶特格(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波特齐(蒙古族)
副主任:王努拉(蒙古族)
关斯琴(女蒙古族)
程守礼(12月离任)
杨出鲁(蒙古族)
旗 长:满都呼(蒙古族1月任职)
副旗长:徐春阳(5月任职)
李跃飞(蒙古族)
王永生(蒙古族)
白长山(蒙古族)
石景禄(蒙古族)
白长胜(蒙古族)
政协主席:嘎 达(蒙古族)
副主席:庄 子(蒙古族)
敖日格勒(蒙古族)
董文亮(蒙古族)
胡 晓(女蒙古族)
吴栓柱(蒙古族)
法院院长:韩哈斯(蒙古族)
检察院检察长:董瑞峰(蒙古族)
武装部长:李万兵
政 委:张 健(3月任职)
【概况】
科右中旗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兴安盟南部,位于北纬44°15′~46°41′,东经119°34′~122°18′。北与科右前旗、突泉县为邻,东与吉林省通榆县、洮南市接壤,南与通辽市科左中旗相连,西与通辽市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以及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毗邻。总面积15 613平方公里。年末全旗总人口为244 566人,同比增长0.5%;自然增长率为5.4‰,人口密度为15.7人/平方公里。
2002年是科右中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一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1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22.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89亿元,同比增长13.4%。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0.35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4 832万元(不含税费改革停收或免收的牧业税、农业税附加和绒毛特产税800万元),同比增长2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 010万元,同比增长32.9%。完成横向联合项目122个,比上年增加69个。引进国内资金2.08亿元,同比增长111.2%;引进国外资金123.58万美元,同比增长100.1%;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畜牧业】
2002年,科右中旗在畜牧业生产上一是制定相关政策,确定发展思路;二是调优畜牧业生产布局;三是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全年投入资金2 445万元,完成4 500个畜牧业专业户的防灾基地建设,建标准棚舍122.5万平方米,饲草料基地29万亩;四是牲畜改良工作有重大突破,组群适龄母牛1.6万头,淘汰劣质种公牛3 186头;五是加强项目建设,使全旗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是年,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达164.7万头(只、口),其中大小畜总头数146.8万头(只),同比分别纯增32.6%和37.2%;出栏牲畜52.4万头(只、口),出栏率为44.9%;产肉量达23 446吨,同比增长10%;销售皮张41万张。
【农业】
全旗农业坚持“一退、二进、三提”的方针,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国家政策退耕还林还草,全旗退耕面积达139万亩。年内新打各类抗旱井6 322眼,新建基本田17万亩。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春播期间投入农贷3 300万元,配套柴油机2 390台,水泵5 385台,保证了133万亩耕地适时播种。2002年,全旗全口径粮豆总产量达1.9亿公斤,同比增长43.7%。农业总产值为6.37亿元,同比增长23.1%。
【工业】
全旗工业扶持“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采矿业、建材业、酿造业、旅游业、水产业为支点”的工业经济发展思想,工业经济有了突破性发展。年内全旗工业总产值达3.9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重工业产值为1.82亿元,轻工业产值为2.1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8.35。产品销售率达98.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白酒3 950吨,地毯1.33万平方米,铁合金800吨。
【乡镇企业】
是年,乡镇企业产值达16.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7%;引进项目34个,资金1 025万元,新办企业149个;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4%。
【交通 邮电】
全旗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发展。公路客运周转量为8 341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为15 780万吨/公里。公路载客完成133万人,同比增长9%,公路运输234万吨,同比增长2.1%,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铁路载客29.3万人,铁路货运为16.82万吨。有市话11 550部,其中住宅电话9 136部;农话7 741部,其中住宅电话6 766部;有移动电话18 000部。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 080万元。
【商业】
全旗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旗个体工商户达到6 007户,同比增加369户;新增集贸市场5处,集贸成交额7 200万元,为上年的92.5%。社会商品零售额30 443万元,同比增长7.5%。
【基础设施】
全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全旗小城镇建设投资1.6亿元(招商引资8 673万元),其中巴彦呼舒镇建设投资1.24亿元。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拉动建材业18.6个百分点,餐饮业36.2个百分点。完成乌力吉木仁河下游段30公里堤防工程,翰嘎利湖除险加固工程,厚和道卜大桥建设工程,巴彦呼舒忙哈桥头引道、河床改造工程,巴彦呼舒镇至火车站水毁路面修复工程,巴仁哲里木水毁路面修复工程,巴鲁线三级油路建设和省级大通道公路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
【生态建设】
全旗生态建设坚持“大面积封、按计划种”的方针,制定《关于清理计划外耕地还林还草实施意见》,采取“封、退、种、禁、休、轮”等项措施,对全旗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全年人工造林24.1万亩,在111国道两侧、生态建设项目区、重点山杏林区和旅游风景区、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封禁牧60万亩,划区轮牧80万亩。落实中国发展银行生态建设贷款1 100万元,日本"小渊惠三绿化交流基金会"生态保护项目首批无偿投入的项目资金350万日元到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收到良好效果。
【文化 教育】
是年,在校学生38 527人,专任教师3 8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有幼儿园29所,在园儿童998人。全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有628名学生考入大专院校。完成"义教二期工程"14所学校的土建任务,改扩建校舍9 490平方米,完成投资752万元,在全盟旗县"义教工程"验收评比中名列第一。年末全旗有各类学校336所,
【人民生活】
是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714元,同比增长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447元,同比增长148元。全年发放养老金583万元,社会发放率达100%。支付失业保险金147.9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年末城乡人民储蓄存款余额21 496万元,同比增长11.5%。安置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1 100人,人口出生率为10.53‰,计划生育率为99.7%。
(色音巴雅尔、乌日嘎)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波特齐(蒙古族)
副书记:满都呼(蒙古族1月任职)
嘎 达(蒙古族)
陈凤歧
包占泉(蒙古族)
刘庚海(4月任职)
黄风武(12月任职)
纪委书记:仲瑞珍(女)
政法委书记:陶特格(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波特齐(蒙古族)
副主任:王努拉(蒙古族)
关斯琴(女蒙古族)
程守礼(12月离任)
杨出鲁(蒙古族)
旗 长:满都呼(蒙古族1月任职)
副旗长:徐春阳(5月任职)
李跃飞(蒙古族)
王永生(蒙古族)
白长山(蒙古族)
石景禄(蒙古族)
白长胜(蒙古族)
政协主席:嘎 达(蒙古族)
副主席:庄 子(蒙古族)
敖日格勒(蒙古族)
董文亮(蒙古族)
胡 晓(女蒙古族)
吴栓柱(蒙古族)
法院院长:韩哈斯(蒙古族)
检察院检察长:董瑞峰(蒙古族)
武装部长:李万兵
政 委:张 健(3月任职)
【概况】
科右中旗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兴安盟南部,位于北纬44°15′~46°41′,东经119°34′~122°18′。北与科右前旗、突泉县为邻,东与吉林省通榆县、洮南市接壤,南与通辽市科左中旗相连,西与通辽市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以及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毗邻。总面积15 613平方公里。年末全旗总人口为244 566人,同比增长0.5%;自然增长率为5.4‰,人口密度为15.7人/平方公里。
2002年是科右中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一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1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22.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89亿元,同比增长13.4%。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0.35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4 832万元(不含税费改革停收或免收的牧业税、农业税附加和绒毛特产税800万元),同比增长2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 010万元,同比增长32.9%。完成横向联合项目122个,比上年增加69个。引进国内资金2.08亿元,同比增长111.2%;引进国外资金123.58万美元,同比增长100.1%;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畜牧业】
2002年,科右中旗在畜牧业生产上一是制定相关政策,确定发展思路;二是调优畜牧业生产布局;三是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全年投入资金2 445万元,完成4 500个畜牧业专业户的防灾基地建设,建标准棚舍122.5万平方米,饲草料基地29万亩;四是牲畜改良工作有重大突破,组群适龄母牛1.6万头,淘汰劣质种公牛3 186头;五是加强项目建设,使全旗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是年,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达164.7万头(只、口),其中大小畜总头数146.8万头(只),同比分别纯增32.6%和37.2%;出栏牲畜52.4万头(只、口),出栏率为44.9%;产肉量达23 446吨,同比增长10%;销售皮张41万张。
【农业】
全旗农业坚持“一退、二进、三提”的方针,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根据国家政策退耕还林还草,全旗退耕面积达139万亩。年内新打各类抗旱井6 322眼,新建基本田17万亩。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春播期间投入农贷3 300万元,配套柴油机2 390台,水泵5 385台,保证了133万亩耕地适时播种。2002年,全旗全口径粮豆总产量达1.9亿公斤,同比增长43.7%。农业总产值为6.37亿元,同比增长23.1%。
【工业】
全旗工业扶持“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采矿业、建材业、酿造业、旅游业、水产业为支点”的工业经济发展思想,工业经济有了突破性发展。年内全旗工业总产值达3.9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重工业产值为1.82亿元,轻工业产值为2.1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8.35。产品销售率达98.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白酒3 950吨,地毯1.33万平方米,铁合金800吨。
【乡镇企业】
是年,乡镇企业产值达16.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7%;引进项目34个,资金1 025万元,新办企业149个;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4%。
【交通 邮电】
全旗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发展。公路客运周转量为8 341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为15 780万吨/公里。公路载客完成133万人,同比增长9%,公路运输234万吨,同比增长2.1%,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铁路载客29.3万人,铁路货运为16.82万吨。有市话11 550部,其中住宅电话9 136部;农话7 741部,其中住宅电话6 766部;有移动电话18 000部。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 080万元。
【商业】
全旗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旗个体工商户达到6 007户,同比增加369户;新增集贸市场5处,集贸成交额7 200万元,为上年的92.5%。社会商品零售额30 443万元,同比增长7.5%。
【基础设施】
全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全旗小城镇建设投资1.6亿元(招商引资8 673万元),其中巴彦呼舒镇建设投资1.24亿元。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拉动建材业18.6个百分点,餐饮业36.2个百分点。完成乌力吉木仁河下游段30公里堤防工程,翰嘎利湖除险加固工程,厚和道卜大桥建设工程,巴彦呼舒忙哈桥头引道、河床改造工程,巴彦呼舒镇至火车站水毁路面修复工程,巴仁哲里木水毁路面修复工程,巴鲁线三级油路建设和省级大通道公路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
【生态建设】
全旗生态建设坚持“大面积封、按计划种”的方针,制定《关于清理计划外耕地还林还草实施意见》,采取“封、退、种、禁、休、轮”等项措施,对全旗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全年人工造林24.1万亩,在111国道两侧、生态建设项目区、重点山杏林区和旅游风景区、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封禁牧60万亩,划区轮牧80万亩。落实中国发展银行生态建设贷款1 100万元,日本"小渊惠三绿化交流基金会"生态保护项目首批无偿投入的项目资金350万日元到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收到良好效果。
【文化 教育】
是年,在校学生38 527人,专任教师3 8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有幼儿园29所,在园儿童998人。全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有628名学生考入大专院校。完成"义教二期工程"14所学校的土建任务,改扩建校舍9 490平方米,完成投资752万元,在全盟旗县"义教工程"验收评比中名列第一。年末全旗有各类学校336所,
【人民生活】
是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714元,同比增长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447元,同比增长148元。全年发放养老金583万元,社会发放率达100%。支付失业保险金147.9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年末城乡人民储蓄存款余额21 496万元,同比增长11.5%。安置待业青年和下岗职工1 100人,人口出生率为10.53‰,计划生育率为99.7%。
(色音巴雅尔、乌日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