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高震邦
副书记:纪相军(蒙古族)
巴特尔(蒙古族)
张世伟(6月离任)
曹永锡(朝鲜族)
张慧敏(女4月任职)
纪委书记:王鼎平(女)
政法委书记:孙义刚
人大常委会主任:海 虎(蒙古族)
副主任:教富琴(女满族)
郝维巧(女)
海江生(蒙古族)
包振声(蒙古族3月离任)
张海鹏
市 长:纪相军(蒙古族)
副市长:王世平
崔文军
刘 华
陈延成
巴图(蒙古族)
傅志敏(女)
政协主席:张世伟(3~6月任职)
副主席:额尔敦宝力高(蒙古族)
关永平(锡伯族)
郭 祯
宝新民(蒙古族)
高 林(4月离任)
王凤琴(女4月离任)
法院院长:陈长青(蒙古族)
检察院检察长:李福江
武装部长:尚德明
政 委:蒋 辉
【概况】
乌兰浩特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兴安盟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5°55′~46°18′,东经121°51′~122°20′,西南与吉林省洮南市相邻,其它部分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壤,总面积865.1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15.1平方公里。乌兰浩特市辖永联、乌兰哈达、居力很、义勒力特4个镇和爱国、和平、胜利、兴安、五一、铁西、都林7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280 265人,其中男性140 213人,占50.03%;女性140 052人,占49.97%。人口总密度为323.95人/平方公里。
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35 0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 60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5 3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9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收入完成21 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494万元,比上年下降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 233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 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02元,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204元,同比增长6.5%。
【农牧业】
2002年,农村经济得到恢复,粮食总产达57 763吨,比上年增加17 733吨;蔬菜总产75 523吨,比上年增加8 643吨。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6.2万头(只),比上年纯增3.4%。特别是依托蒙牛乳业推进了奶牛养殖,全年新增奶牛9 648头,奶牛总数已达14 765头。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0.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 150亩,实现农民人人一亩水浇地或地膜田的目标。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工业】
是年投入2 000余万元建设科尔沁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蒙牛乳业无菌奶生产线等6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盘活启动面粉厂等8户关停企业,新开发出荞麦干啤等10余种新产品。到年末,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25 560万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65 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市属工业增加值完成31 671万元,比上年增长24.8%。
【个体私营经济】
是年,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个体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稳步发展。占GDP比重已由1997年的22%提高到37.6%,增加值年均递增23.4%。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3 737人,比上年增加3 336人;个体私营企业入库税金3 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旅游业】
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促销力度。首次举办盛大的成吉思汗祭祀活动,成吉思汗庙被命名为“全区文明景区”。2002年,全市外来旅游人口45.2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旅游年产值4 000多万元,年递增超过30%。
【对外开放】
2002年,引进蒙牛乳业、内蒙科创、草原兴发等一批企业。实行招商引资三级责任制和奖惩制,确保招商引资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年共引进国内资金53 03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52%;引进外资31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56%。实现横向联合项目86项,实现出口创汇635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4 0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市综合办公大楼、成吉思汗赛马场、洮儿河人工湖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已完成,城市东扩东移明显推进。房地产开发投入19 000万元,开发建设面积27万平方米。通过有偿供地方式实现土地收益2 160万。
【教育 文化 卫生】
2002年,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24 223人,比上年增长11.6%,初中升学率79.6%,小学升学率100%。各类幼儿班、学前班183个,幼儿班、学前班学生人数3 429人。有各类幼儿园5个,在园幼儿1 345人。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8万册,借阅3万人次。全市有卫生机构23个,各类医院12个,其中镇卫生院3个。拥有床位1 149张,卫生技术人员1 499人。
【再就业工作】
2002年,全市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 805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 895人,输出劳务人员1 0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
【财税】
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全年累计向乌兰浩特烟厂、乌兰浩特钢铁厂等骨干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 046万元。加大国有资产运营变现力度,变现资金达2 406万元。通过各种途径向上争取各类资金7 495万元。强化税收征管,依法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各项税收及时入库,各项社保基金的征缴超计划完成任务。
(李树森)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高震邦
副书记:纪相军(蒙古族)
巴特尔(蒙古族)
张世伟(6月离任)
曹永锡(朝鲜族)
张慧敏(女4月任职)
纪委书记:王鼎平(女)
政法委书记:孙义刚
人大常委会主任:海 虎(蒙古族)
副主任:教富琴(女满族)
郝维巧(女)
海江生(蒙古族)
包振声(蒙古族3月离任)
张海鹏
市 长:纪相军(蒙古族)
副市长:王世平
崔文军
刘 华
陈延成
巴图(蒙古族)
傅志敏(女)
政协主席:张世伟(3~6月任职)
副主席:额尔敦宝力高(蒙古族)
关永平(锡伯族)
郭 祯
宝新民(蒙古族)
高 林(4月离任)
王凤琴(女4月离任)
法院院长:陈长青(蒙古族)
检察院检察长:李福江
武装部长:尚德明
政 委:蒋 辉
【概况】
乌兰浩特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兴安盟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5°55′~46°18′,东经121°51′~122°20′,西南与吉林省洮南市相邻,其它部分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壤,总面积865.1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15.1平方公里。乌兰浩特市辖永联、乌兰哈达、居力很、义勒力特4个镇和爱国、和平、胜利、兴安、五一、铁西、都林7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280 265人,其中男性140 213人,占50.03%;女性140 052人,占49.97%。人口总密度为323.95人/平方公里。
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35 0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 60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5 3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9 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收入完成21 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 494万元,比上年下降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 233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 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02元,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204元,同比增长6.5%。
【农牧业】
2002年,农村经济得到恢复,粮食总产达57 763吨,比上年增加17 733吨;蔬菜总产75 523吨,比上年增加8 643吨。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6.2万头(只),比上年纯增3.4%。特别是依托蒙牛乳业推进了奶牛养殖,全年新增奶牛9 648头,奶牛总数已达14 765头。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0.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 150亩,实现农民人人一亩水浇地或地膜田的目标。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工业】
是年投入2 000余万元建设科尔沁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蒙牛乳业无菌奶生产线等6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盘活启动面粉厂等8户关停企业,新开发出荞麦干啤等10余种新产品。到年末,全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25 560万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65 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市属工业增加值完成31 671万元,比上年增长24.8%。
【个体私营经济】
是年,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个体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稳步发展。占GDP比重已由1997年的22%提高到37.6%,增加值年均递增23.4%。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3 737人,比上年增加3 336人;个体私营企业入库税金3 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旅游业】
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促销力度。首次举办盛大的成吉思汗祭祀活动,成吉思汗庙被命名为“全区文明景区”。2002年,全市外来旅游人口45.2万人,比上年增长12.5%,旅游年产值4 000多万元,年递增超过30%。
【对外开放】
2002年,引进蒙牛乳业、内蒙科创、草原兴发等一批企业。实行招商引资三级责任制和奖惩制,确保招商引资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年共引进国内资金53 03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52%;引进外资31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56%。实现横向联合项目86项,实现出口创汇635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4 0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市综合办公大楼、成吉思汗赛马场、洮儿河人工湖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已完成,城市东扩东移明显推进。房地产开发投入19 000万元,开发建设面积27万平方米。通过有偿供地方式实现土地收益2 160万。
【教育 文化 卫生】
2002年,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24 223人,比上年增长11.6%,初中升学率79.6%,小学升学率100%。各类幼儿班、学前班183个,幼儿班、学前班学生人数3 429人。有各类幼儿园5个,在园幼儿1 345人。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8万册,借阅3万人次。全市有卫生机构23个,各类医院12个,其中镇卫生院3个。拥有床位1 149张,卫生技术人员1 499人。
【再就业工作】
2002年,全市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 805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 895人,输出劳务人员1 0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
【财税】
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全年累计向乌兰浩特烟厂、乌兰浩特钢铁厂等骨干企业投入技改资金2 046万元。加大国有资产运营变现力度,变现资金达2 406万元。通过各种途径向上争取各类资金7 495万元。强化税收征管,依法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各项税收及时入库,各项社保基金的征缴超计划完成任务。
(李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