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领导名录】
副书记:孟甫甬
崔生义
苍导元
靳来厚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 喜
副主任:刘 城
王存元
冯瑞英
赵恒山
冯润月
郝熙文
县 长:孟甫甬
副县长:陶克涛(蒙古族)
张守旺
石明成
李 云
李 贞
杨君青(女)
政协主席:包淑珍(女 蒙古族)
副主席:史吉瑞
潘振国
桂振明
法院院长:王 英
检察院检察长:段树盛
武装部长:李中华(蒙古族)
政 委:智明慧
【概况】
兴和县位于乌兰察布盟东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3 518平方公里,辖6镇8乡、161个村(居)民委员会、8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86万人。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4亿元、2.6亿元和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3.3%和18.5%;剔除税费改革减收因素,财政收入完成3 390万元,按可比口径算,比上年增长15.6%。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石墨、膨润土、墨玉石、硅线石、铁矿石、玄武岩、页岩等30多种。石墨矿藏为全国三大石墨基地之一,地质储量3 735万吨。膨润土矿总储量1.7亿吨,其中钠基土1.2亿吨。
【农业】
全县总播面积121万亩。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突出玉米、马铃薯、蔬菜、油料四大主栽作物,四大作物种植面积占实播面积的78%,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90%,农民种植业人均收入526元,比上年增加120元。特别是蔬菜比较效益明显,种植面积占实播面积不到7%,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并取得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打出了"北兴蔬菜"品牌。飞马食品公司就地转化小薯1.5万吨,生产精淀粉2 000多吨,成为全县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养殖业】
以奶牛、寒羊为主,大力优化畜群畜种结构,扩大养殖规模。奶牛存栏6 010头,可繁奶牛4 105头。培育奶牛养殖小区5个,专业村8个,建成日处理鲜奶4吨以上标准化奶站4座。寒羊存栏10.25万只,基础母羊7.16万只。6月末,家畜存栏58.1万头(只),比上年同期纯增3.6%。家畜出栏率达66%,商品率达136%,农民来自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45%。
【林草业】
完成生态建设面积28.24万亩,全县林草保存面积113.26万亩,覆盖率达35.84%。收获优质牧草1.4亿公斤,拉动养殖业的发展。
【水利】
新打机电井175眼,筒井410眼,维修清洪水工程16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2万亩,水保治理面积13.44万亩。解决了52个村、2.1万人、2.3万头(只)牲畜的人畜饮水困难。
【工业】
围绕石墨、碳素、膨润土、建材、地毯、农畜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6.47亿元,增加值2.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8.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26。全县共投入资金5 500多万元,进行技改创新,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宏远电碳厂研制成石墨-陶瓷复合材料,上报自治区火炬计划;涂料厂研制的纳米蒙脱石和纳米重钙粉,申报到自治区科技厅,"高洁牌"系列产品获自治区著名商标奖。
【基础设施建设】
新区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旧城改造以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心,共投资400万元。兴和-赛乌素公路全线通车,新增公路里程53.7公里,打通不通公路村10个,公路密度达26.7公里/百平方公里。农网改造完成投资4 499万元,110千伏变电站扩容竣工,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建改高低压线路896.8公里,全县总供电量达3 400万千瓦时。光缆总里程109.15公里,电缆105.9公里,数字基站12个,移动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商贸流通】
全县建成马铃薯批发市场2处,蔬菜批发市场1处,牲畜交易市场1处,煤炭市场13处,市场从业人员近4 000人。贩运人员达1.9万人,专业运输车辆5 000余辆,流通业实现税金710万元,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对外开放】
全年累计引进合同项目26个,协议引资2.39亿元,实际到位1.04亿元。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年出口创汇110万美元。
【改革工作】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将原58个县直科局合并为32个,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人均税赋由改革前的133.11元减少到41.38元,人均减负91.73元,减幅达69%。全县38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部实现转制。
【社会事业】
全县有普通中学23所,专任教师659人,在校学生10 536人,有小学314所,专任教师1 390人,在校学生18 946人。年内新建学校5所,续建1所,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团结乡希望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创办寄宿制学校成为自治区农村贫困地区办教育途径的先进典型。全县有医院卫生院23所,技术人员473人,医生217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5%。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32‰以内,计划生育率为98.76%。
【社会保障】
采取多种手段,广开就业门路,年末从业人员达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落实"三条保障线"制度,失业保险覆盖率达100%,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 285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县养老参保单位141户,参保职工9 953人,保险覆盖率、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参加医疗保险的参保单位68户,参保人数5 917人,参保率达80%。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49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3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5亿元。
【存在问题】
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社会保障压力很大。
【县大事】
1.4月21日,兴和县被沿海及中西部县市(区)长、地市经贸委主任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评审为"沿海与中西部特色资源县",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证书、证牌。
2.6月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一行视察兴和县生态建设工程和二台子奶牛养殖小区及新区建设。
3.7月25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业厅认定兴和县团结乡为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4.10月20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南吉普士兰郡市长劳瑞、麦恩和郡长彼得、鲍尔率代表团一行8人,考察了兴和县二台子镇小曹四夭村奶牛养殖及奶站运营情况。
5.12月2日,兴和县涂料厂的"高洁牌"涂料系列产品荣获自治区著名商标称号。
(周凤清、安建斌、冯俊)
【领导名录】
副书记:孟甫甬
崔生义
苍导元
靳来厚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 喜
副主任:刘 城
王存元
冯瑞英
赵恒山
冯润月
郝熙文
县 长:孟甫甬
副县长:陶克涛(蒙古族)
张守旺
石明成
李 云
李 贞
杨君青(女)
政协主席:包淑珍(女 蒙古族)
副主席:史吉瑞
潘振国
桂振明
法院院长:王 英
检察院检察长:段树盛
武装部长:李中华(蒙古族)
政 委:智明慧
【概况】
兴和县位于乌兰察布盟东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3 518平方公里,辖6镇8乡、161个村(居)民委员会、8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86万人。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4亿元、2.6亿元和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3.3%和18.5%;剔除税费改革减收因素,财政收入完成3 390万元,按可比口径算,比上年增长15.6%。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石墨、膨润土、墨玉石、硅线石、铁矿石、玄武岩、页岩等30多种。石墨矿藏为全国三大石墨基地之一,地质储量3 735万吨。膨润土矿总储量1.7亿吨,其中钠基土1.2亿吨。
【农业】
全县总播面积121万亩。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突出玉米、马铃薯、蔬菜、油料四大主栽作物,四大作物种植面积占实播面积的78%,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90%,农民种植业人均收入526元,比上年增加120元。特别是蔬菜比较效益明显,种植面积占实播面积不到7%,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并取得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打出了"北兴蔬菜"品牌。飞马食品公司就地转化小薯1.5万吨,生产精淀粉2 000多吨,成为全县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养殖业】
以奶牛、寒羊为主,大力优化畜群畜种结构,扩大养殖规模。奶牛存栏6 010头,可繁奶牛4 105头。培育奶牛养殖小区5个,专业村8个,建成日处理鲜奶4吨以上标准化奶站4座。寒羊存栏10.25万只,基础母羊7.16万只。6月末,家畜存栏58.1万头(只),比上年同期纯增3.6%。家畜出栏率达66%,商品率达136%,农民来自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45%。
【林草业】
完成生态建设面积28.24万亩,全县林草保存面积113.26万亩,覆盖率达35.84%。收获优质牧草1.4亿公斤,拉动养殖业的发展。
【水利】
新打机电井175眼,筒井410眼,维修清洪水工程16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2万亩,水保治理面积13.44万亩。解决了52个村、2.1万人、2.3万头(只)牲畜的人畜饮水困难。
【工业】
围绕石墨、碳素、膨润土、建材、地毯、农畜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实现总产值6.47亿元,增加值2.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8.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26。全县共投入资金5 500多万元,进行技改创新,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宏远电碳厂研制成石墨-陶瓷复合材料,上报自治区火炬计划;涂料厂研制的纳米蒙脱石和纳米重钙粉,申报到自治区科技厅,"高洁牌"系列产品获自治区著名商标奖。
【基础设施建设】
新区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旧城改造以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心,共投资400万元。兴和-赛乌素公路全线通车,新增公路里程53.7公里,打通不通公路村10个,公路密度达26.7公里/百平方公里。农网改造完成投资4 499万元,110千伏变电站扩容竣工,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建改高低压线路896.8公里,全县总供电量达3 400万千瓦时。光缆总里程109.15公里,电缆105.9公里,数字基站12个,移动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商贸流通】
全县建成马铃薯批发市场2处,蔬菜批发市场1处,牲畜交易市场1处,煤炭市场13处,市场从业人员近4 000人。贩运人员达1.9万人,专业运输车辆5 000余辆,流通业实现税金710万元,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对外开放】
全年累计引进合同项目26个,协议引资2.39亿元,实际到位1.04亿元。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年出口创汇110万美元。
【改革工作】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将原58个县直科局合并为32个,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人均税赋由改革前的133.11元减少到41.38元,人均减负91.73元,减幅达69%。全县38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部实现转制。
【社会事业】
全县有普通中学23所,专任教师659人,在校学生10 536人,有小学314所,专任教师1 390人,在校学生18 946人。年内新建学校5所,续建1所,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团结乡希望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创办寄宿制学校成为自治区农村贫困地区办教育途径的先进典型。全县有医院卫生院23所,技术人员473人,医生217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5%。全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32‰以内,计划生育率为98.76%。
【社会保障】
采取多种手段,广开就业门路,年末从业人员达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落实"三条保障线"制度,失业保险覆盖率达100%,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 285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县养老参保单位141户,参保职工9 953人,保险覆盖率、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参加医疗保险的参保单位68户,参保人数5 917人,参保率达80%。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499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38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5亿元。
【存在问题】
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社会保障压力很大。
【县大事】
1.4月21日,兴和县被沿海及中西部县市(区)长、地市经贸委主任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评审为"沿海与中西部特色资源县",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证书、证牌。
2.6月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一行视察兴和县生态建设工程和二台子奶牛养殖小区及新区建设。
3.7月25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业厅认定兴和县团结乡为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4.10月20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南吉普士兰郡市长劳瑞、麦恩和郡长彼得、鲍尔率代表团一行8人,考察了兴和县二台子镇小曹四夭村奶牛养殖及奶站运营情况。
5.12月2日,兴和县涂料厂的"高洁牌"涂料系列产品荣获自治区著名商标称号。
(周凤清、安建斌、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