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内蒙古日报社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社 长:张玉岭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徐彦富
党委委员
副社长:胡 涌(9月离任)
李马钦
朝鲁巴根(达斡尔族)
于守民
相恒义
岱 钦(蒙古族)
王 开
党委委员:李建国
【概况】
《内蒙古日报》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1月1日,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一份省级党报。1950年5月15日,《内蒙古日报》启用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报头,该珍贵手迹一直沿用至今。
《内蒙古日报》汉文版周日为对开四版,周一至周六为对开八版,蒙文版周三、周五、周日对开八版,周一、周二、周四、周六对开四版。内蒙古日报现办有《内蒙古生活周报》(蒙文版)、《北方新报》(彩色周六刊)和《北方经济报》(彩色周三刊)、《北方劳动安全报》(周一刊)四张子报及刊物《新闻论坛》(蒙汉文版)杂志。此外,内蒙古日报社印刷厂以先进的印刷设备、雄厚的人才技术实力成为《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参考消息》、《中国电视报》等近30多家区内外报纸的代印点,印刷质量在全国性评比中名列前茅。
内蒙古日报社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现有在职职工550人,女性173,占31%;少数民族259人,占47%;具有研究学历13人;大学学历168人,占31%;大专学历142人,占26%;中专学历5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68人。报社设有33个处级单位和部门,15个盟市记者站和1个分社。还有宾馆、图片社、旅行社、卫生所等经营服务单位。属财政差额补贴事业单位。
【改版工作】
1月1日,《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包括《内蒙古生活周报》(蒙文版)以及蒙文4个周刊(《农牧周刊》、《工商周刊》、《文化科技周刊》、《社会周刊》)实施大规模的改版,改版后的周刊信息量加大,新闻性增强。
【优秀作品】
中宣部《新闻阅评》撰文对《内蒙古日报》1月12日汉文版《读者来信》专栏刊发的《透视“年关”现象》和1月31日《都市生活》专栏刊发的《对“哈佛女孩”说“不”!》两篇文章提出表扬和肯定。这两篇文章触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读性。
2月4日,《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版头条刊发了两篇消息《让灾区群众过一个温饱欢乐的春节》、《陈巴尔虎旗举全力抗灾自救》并配发了编者按。当天,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批示:“……这两件报道及《编者按》写得也很好,发得时机好。多报道一些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感人事迹和好的典型,很有意义”。
【首次报道戴成钧事迹】
4月21日,《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大地的儿子》,详细地介绍了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的感人事迹。同时刊登《内蒙古党委关于追授戴成钧同志“模范基层干部”荣誉称号的决定》。为营造宣传强势,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和5幅图片。中宣部《新闻阅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通信》都对这篇通讯给予高度评价,称《大地的儿子》是一篇成功的重大典型报道,也是一篇新闻佳作。这篇通讯有主题、有灵魂、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教育意义。是现阶段宣传报道总体水平的一个标志。4月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在《新闻出版通信》上也作了重要批示:“戴成钧事迹的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是重大典型报道的一次成功做法。……”
【机构改革】
4月24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撤销《内蒙古经济报》社和《民族地区经济报》社,成立北方经济报编辑部(7月2日批复同意更名为北方经济报社)。为内蒙古日报社所属相当于处级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自收自支,原《内蒙古经济报》社、《民族地区经济报》社编制及领导职数收回。同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内蒙古日报社报刊发行中心,为内蒙古日报社所属相当于处级事业单位,承担内蒙古日报社所主办的各类报刊的发行工作。经费实行自收自支。
【名牌战略在内蒙古】
6月10日,蒙文编辑部组织《名牌战略在内蒙古》大型专题采访报道活动。从即日起,由蒙编部和本报驻各盟市记者站组成的两个采访小组赴自治区七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几十家自治区级知名商标企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进行深入采访,至8月底共刊发5篇近2万字综述文章。每篇文章配发3张图片,均以大标题、大文章、大图片的形式刊发在头版头条位置。该组专题系列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上引导起强烈反响。
【内蒙古生态启示录】
蒙文编辑部6月8日组织《内蒙古生态启示录》大型专题采访活动。此次活动,对全区10个盟市进行实地采访,历时两个月,共撰写刊发20篇文章、66幅新闻图片,共计10余万字,每篇文章都配发3张图片,均以一个整版的规模发表。《内蒙古生态启示录》既是一次战役性报道,又是一项版面编排的系统工程。本组系列文章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纪念“八一”建军节】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报社安排部署蒙汉文报宣传报道,并于7月30日召开报社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党员代表座谈会。
【华北六报协会】
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同意,由报社承办的2002年华北六报协作会8月23日至28日在呼伦贝尔市召开。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山西日报、河南日报及内蒙古日报共计37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内地省级党报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发挥作用”及“组建报业集团、做大做强报业经济的体会”两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到会作指导,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国民参会并讲话。社党委书记、社长张玉岭代表内蒙古日报社作题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积极推进报业集团化建设》的发言。通过这次会议,增进了华北六大媒体之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内蒙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达到预期的目的,受到与会代表们的广泛赞誉。
【干部聘任制】
9月13日,报社召开第二轮第一批处级干部聘任大会。胡涌副社长宣读了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备案通过的汉编、三部一所及社发行中心、北方经济报共27名正副处级干部的任职通知,党委书记、社长张玉岭同志分别与27名聘任干部签订聘任责任书并讲了话。
【表彰】
在全区第6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内蒙古日报社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并受到表彰。
3月7日,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经考核验收决定,内蒙古日报社由区级文明单位(新城区)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并正式挂牌。
4月8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宣传部批复同意《内蒙古日报社五年发展规划及创建报业集团实施方案》的报告,“望抓紧筹备,争取早日组建成功”。7月4日,报社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内蒙古日报社报业集团推进领导小组,社长张玉岭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办公室:新闻改革办公室、基建办公室、技改办公室、发行改革办公室、综合协调办公室。
【迎接党的十六大】
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机关党委在社党委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9月26日,召开全社各支部迎接“十六大”,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座谈会;10月23日,举行全社迎接党的十六大书法绘画竞赛;10月29日,在家社领导和数百名职工欢聚一堂,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歌颂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精神文明】
报社组织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共有51位同志参加。由编辑部和广告部策划发起的报社与自治区文明办举办的“文明新风”专题宣传活动受到党中央文明办的通报表扬。
【模范人物】
萨仁高娃女,蒙古族,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8月荣获第五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图门格日乐女,蒙古族,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编辑部校对科工作人员,2002年10月荣获全国第九届十佳新闻校对员;
王淑兰女,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校对科工作人员,全国第九届十佳新闻校对员;
李马钦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7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谭玉兰女,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7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张俊在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7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红梅)
【内蒙古日报社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社 长:张玉岭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徐彦富
党委委员
副社长:胡 涌(9月离任)
李马钦
朝鲁巴根(达斡尔族)
于守民
相恒义
岱 钦(蒙古族)
王 开
党委委员:李建国
【概况】
《内蒙古日报》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1月1日,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发行。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一份省级党报。1950年5月15日,《内蒙古日报》启用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报头,该珍贵手迹一直沿用至今。
《内蒙古日报》汉文版周日为对开四版,周一至周六为对开八版,蒙文版周三、周五、周日对开八版,周一、周二、周四、周六对开四版。内蒙古日报现办有《内蒙古生活周报》(蒙文版)、《北方新报》(彩色周六刊)和《北方经济报》(彩色周三刊)、《北方劳动安全报》(周一刊)四张子报及刊物《新闻论坛》(蒙汉文版)杂志。此外,内蒙古日报社印刷厂以先进的印刷设备、雄厚的人才技术实力成为《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参考消息》、《中国电视报》等近30多家区内外报纸的代印点,印刷质量在全国性评比中名列前茅。
内蒙古日报社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现有在职职工550人,女性173,占31%;少数民族259人,占47%;具有研究学历13人;大学学历168人,占31%;大专学历142人,占26%;中专学历5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68人。报社设有33个处级单位和部门,15个盟市记者站和1个分社。还有宾馆、图片社、旅行社、卫生所等经营服务单位。属财政差额补贴事业单位。
【改版工作】
1月1日,《内蒙古日报》(蒙文版),包括《内蒙古生活周报》(蒙文版)以及蒙文4个周刊(《农牧周刊》、《工商周刊》、《文化科技周刊》、《社会周刊》)实施大规模的改版,改版后的周刊信息量加大,新闻性增强。
【优秀作品】
中宣部《新闻阅评》撰文对《内蒙古日报》1月12日汉文版《读者来信》专栏刊发的《透视“年关”现象》和1月31日《都市生活》专栏刊发的《对“哈佛女孩”说“不”!》两篇文章提出表扬和肯定。这两篇文章触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可读性。
2月4日,《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版头条刊发了两篇消息《让灾区群众过一个温饱欢乐的春节》、《陈巴尔虎旗举全力抗灾自救》并配发了编者按。当天,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批示:“……这两件报道及《编者按》写得也很好,发得时机好。多报道一些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感人事迹和好的典型,很有意义”。
【首次报道戴成钧事迹】
4月21日,《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版刊发了长篇通讯《大地的儿子》,详细地介绍了赤峰市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的感人事迹。同时刊登《内蒙古党委关于追授戴成钧同志“模范基层干部”荣誉称号的决定》。为营造宣传强势,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和5幅图片。中宣部《新闻阅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通信》都对这篇通讯给予高度评价,称《大地的儿子》是一篇成功的重大典型报道,也是一篇新闻佳作。这篇通讯有主题、有灵魂、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教育意义。是现阶段宣传报道总体水平的一个标志。4月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在《新闻出版通信》上也作了重要批示:“戴成钧事迹的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是重大典型报道的一次成功做法。……”
【机构改革】
4月24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撤销《内蒙古经济报》社和《民族地区经济报》社,成立北方经济报编辑部(7月2日批复同意更名为北方经济报社)。为内蒙古日报社所属相当于处级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自收自支,原《内蒙古经济报》社、《民族地区经济报》社编制及领导职数收回。同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内蒙古日报社报刊发行中心,为内蒙古日报社所属相当于处级事业单位,承担内蒙古日报社所主办的各类报刊的发行工作。经费实行自收自支。
【名牌战略在内蒙古】
6月10日,蒙文编辑部组织《名牌战略在内蒙古》大型专题采访报道活动。从即日起,由蒙编部和本报驻各盟市记者站组成的两个采访小组赴自治区七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几十家自治区级知名商标企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进行深入采访,至8月底共刊发5篇近2万字综述文章。每篇文章配发3张图片,均以大标题、大文章、大图片的形式刊发在头版头条位置。该组专题系列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上引导起强烈反响。
【内蒙古生态启示录】
蒙文编辑部6月8日组织《内蒙古生态启示录》大型专题采访活动。此次活动,对全区10个盟市进行实地采访,历时两个月,共撰写刊发20篇文章、66幅新闻图片,共计10余万字,每篇文章都配发3张图片,均以一个整版的规模发表。《内蒙古生态启示录》既是一次战役性报道,又是一项版面编排的系统工程。本组系列文章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纪念“八一”建军节】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报社安排部署蒙汉文报宣传报道,并于7月30日召开报社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党员代表座谈会。
【华北六报协会】
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同意,由报社承办的2002年华北六报协作会8月23日至28日在呼伦贝尔市召开。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山西日报、河南日报及内蒙古日报共计37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内地省级党报在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发挥作用”及“组建报业集团、做大做强报业经济的体会”两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到会作指导,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国民参会并讲话。社党委书记、社长张玉岭代表内蒙古日报社作题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积极推进报业集团化建设》的发言。通过这次会议,增进了华北六大媒体之间的友好往来,扩大内蒙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达到预期的目的,受到与会代表们的广泛赞誉。
【干部聘任制】
9月13日,报社召开第二轮第一批处级干部聘任大会。胡涌副社长宣读了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备案通过的汉编、三部一所及社发行中心、北方经济报共27名正副处级干部的任职通知,党委书记、社长张玉岭同志分别与27名聘任干部签订聘任责任书并讲了话。
【表彰】
在全区第6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内蒙古日报社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并受到表彰。
3月7日,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经考核验收决定,内蒙古日报社由区级文明单位(新城区)晋升为市级文明单位,并正式挂牌。
4月8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宣传部批复同意《内蒙古日报社五年发展规划及创建报业集团实施方案》的报告,“望抓紧筹备,争取早日组建成功”。7月4日,报社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内蒙古日报社报业集团推进领导小组,社长张玉岭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办公室:新闻改革办公室、基建办公室、技改办公室、发行改革办公室、综合协调办公室。
【迎接党的十六大】
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机关党委在社党委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9月26日,召开全社各支部迎接“十六大”,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座谈会;10月23日,举行全社迎接党的十六大书法绘画竞赛;10月29日,在家社领导和数百名职工欢聚一堂,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歌颂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精神文明】
报社组织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共有51位同志参加。由编辑部和广告部策划发起的报社与自治区文明办举办的“文明新风”专题宣传活动受到党中央文明办的通报表扬。
【模范人物】
萨仁高娃女,蒙古族,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8月荣获第五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图门格日乐女,蒙古族,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编辑部校对科工作人员,2002年10月荣获全国第九届十佳新闻校对员;
王淑兰女,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校对科工作人员,全国第九届十佳新闻校对员;
李马钦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7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谭玉兰女,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7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张俊在内蒙古日报社汉文编辑部工作人员,2002年7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