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卷
【领导名录】
总经理局长党委副书记:孙扎根
党委书记:扎布(达斡尔族)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石玉峰(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李冶红 崔志博
副总经理:马春元 郭燕吉(蒙古族) 张学勤 王财 鹿占山
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曹克山
副总经理:周思伟
总工程师:李国英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日成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良
党委委员:段英(女)
【概况】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5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57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建设基地和林木产品生产基地。施业区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9个旗市,与俄、蒙毗邻440公里,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85 006.7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70 582.35万立方米,经营面积、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森工企业之首,是国家最大的国有林区。现已成为集森林培育与管护、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建筑业、采掘业、化工业、农牧业等多项产业为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兼有林政资源、森林防火、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和文教卫生、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下属53个企事业单位。由22个民族组成的林业人口37.09万人;在册职工12.95万人。企业总资产119.16亿元,被列入“中国的脊梁”国有企业500强。
2006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20.1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7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工业增加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全部营业收入35.3亿元。实现利税4.1亿元。生产木材245.9万立方米,人造板26.7万立方米,纸浆11.5万吨,栲胶1 675吨,电工木(含层压板)2 793吨。
【企业改革】2006年,有32户中小企业完成改制分流工作并对原改制单位进行了规范完善,至2006年,累计有114户中小企业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在2005年大幅度撤并的基础上,2006年又撤并部分林场。
【招商引资】山野果、皮毛、矿泉水、酚醛胶、矿业及木材深加工等项目共引资8 926.5万元。争取党中央外贸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410万元。加大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力度。境外采伐木材35万立方米,过货木材25万立方米,派出劳务人员1 159人,实现营业额1 248.2万美元。在乌兰乌德市建设的年产2万立方米桦木旋切单板生产线已经投产。与俄罗斯赤塔州就合作建立锯材、集成材、旋切桦木单板、家具等木材深加工项目达成协议。出口创汇累计完成1 488.3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4%。
【营销管理】完善林木产品销售管理制度,加强对销售工作的事中监控,对偏离中准价过低的行为及时进行问责,确保实现最大效益。强化品牌管理,大力培育“根河牌”、“诺敏山牌”、“金寒牌”、“安澜牌”等林产工业和非林非木产品品牌,对不成规模、缺乏竞争力的同类品牌进行清理。
【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14年实现了“杜绝重特大生产伤亡事故”的目标,千人死亡率为0.02。
【社会保障】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9 352.4元。共筹资1 200多万元用于扶贫救助。制定《内蒙古森工集团关于落实“天保工程”区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和混岗职工安置等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混岗职工养老保险统筹纳入属地管理工作,将30 500名大集体职工的养老保险纳入盟市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统筹管理,新增就业岗位5 000个。
国家投资1.42亿元,企业自筹3 428万元,用于生态建设、饮水、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部原始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莫尔道嘎、绰源等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和牙克石林业集中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政府补助公用经费总计98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将根-莫-白、根-满-漠、乌-阿、乌-大四条公路纳入交通部“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其中根-莫-白道路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并开工建设。
【国家审计署审计“天保工程”】2006年10月,国家审计署派出审计组,重点审计了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至2006年天保工程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效果情况。国家审计署在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的反馈中,对内蒙古森工集团实施天保工程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审计组认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在木材大幅减产、社会负担沉重等困难的情况下,天保工程政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实现了森林资源蓄积、面积的双增长,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职工收入不断增加,林区社会平稳安定。
【资源节约活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林区。成立了资源节约活动领导机构,制定《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意见》和《林区资源节约活动实施细则》;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宣传教育活动;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开展合理化建议和QC小组活动;加强了资源节约工作制度建设;加强了对重点耗能设备和单位的监管检查。通过开展创建资源节约活动,有效降低了能源和资源消耗,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9.1%,基本实现了资源节约活动的年度目标。
【扑救5·25森林火灾】5月25日,呼伦贝尔市免渡河林业局三根河林场因雷击而引发森林火灾。面对严峻火情,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顾大局、出重兵、举全力参加灭火作战,先后调集2 973名扑火队员赴火场扑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现场指导下,经全体参战人员的奋力扑救,于6月1日20时胜利告捷。6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临火场一线慰问前线将士。这次灭火战斗胜利,创造了国家森林防火史上主要依靠人力在短时间内扑灭森林火灾的新纪录,铸就了具有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的扑火精神。
(陈林涛郑伟)
【领导名录】
总经理局长党委副书记:孙扎根
党委书记:扎布(达斡尔族)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石玉峰(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李冶红 崔志博
副总经理:马春元 郭燕吉(蒙古族) 张学勤 王财 鹿占山
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曹克山
副总经理:周思伟
总工程师:李国英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日成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良
党委委员:段英(女)
【概况】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5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57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建设基地和林木产品生产基地。施业区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9个旗市,与俄、蒙毗邻440公里,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85 006.7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70 582.35万立方米,经营面积、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均居全国森工企业之首,是国家最大的国有林区。现已成为集森林培育与管护、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建筑业、采掘业、化工业、农牧业等多项产业为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兼有林政资源、森林防火、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和文教卫生、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下属53个企事业单位。由22个民族组成的林业人口37.09万人;在册职工12.95万人。企业总资产119.16亿元,被列入“中国的脊梁”国有企业500强。
2006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20.1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7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工业增加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全部营业收入35.3亿元。实现利税4.1亿元。生产木材245.9万立方米,人造板26.7万立方米,纸浆11.5万吨,栲胶1 675吨,电工木(含层压板)2 793吨。
【企业改革】2006年,有32户中小企业完成改制分流工作并对原改制单位进行了规范完善,至2006年,累计有114户中小企业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在2005年大幅度撤并的基础上,2006年又撤并部分林场。
【招商引资】山野果、皮毛、矿泉水、酚醛胶、矿业及木材深加工等项目共引资8 926.5万元。争取党中央外贸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410万元。加大对俄经济技术合作力度。境外采伐木材35万立方米,过货木材25万立方米,派出劳务人员1 159人,实现营业额1 248.2万美元。在乌兰乌德市建设的年产2万立方米桦木旋切单板生产线已经投产。与俄罗斯赤塔州就合作建立锯材、集成材、旋切桦木单板、家具等木材深加工项目达成协议。出口创汇累计完成1 488.3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34%。
【营销管理】完善林木产品销售管理制度,加强对销售工作的事中监控,对偏离中准价过低的行为及时进行问责,确保实现最大效益。强化品牌管理,大力培育“根河牌”、“诺敏山牌”、“金寒牌”、“安澜牌”等林产工业和非林非木产品品牌,对不成规模、缺乏竞争力的同类品牌进行清理。
【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14年实现了“杜绝重特大生产伤亡事故”的目标,千人死亡率为0.02。
【社会保障】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9 352.4元。共筹资1 200多万元用于扶贫救助。制定《内蒙古森工集团关于落实“天保工程”区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和混岗职工安置等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混岗职工养老保险统筹纳入属地管理工作,将30 500名大集体职工的养老保险纳入盟市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统筹管理,新增就业岗位5 000个。
国家投资1.42亿元,企业自筹3 428万元,用于生态建设、饮水、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北部原始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莫尔道嘎、绰源等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和牙克石林业集中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政府补助公用经费总计98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将根-莫-白、根-满-漠、乌-阿、乌-大四条公路纳入交通部“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其中根-莫-白道路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并开工建设。
【国家审计署审计“天保工程”】2006年10月,国家审计署派出审计组,重点审计了中国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至2006年天保工程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的效果情况。国家审计署在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的反馈中,对内蒙古森工集团实施天保工程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审计组认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在木材大幅减产、社会负担沉重等困难的情况下,天保工程政策落实到位,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实现了森林资源蓄积、面积的双增长,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职工收入不断增加,林区社会平稳安定。
【资源节约活动】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林区。成立了资源节约活动领导机构,制定《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意见》和《林区资源节约活动实施细则》;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宣传教育活动;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开展合理化建议和QC小组活动;加强了资源节约工作制度建设;加强了对重点耗能设备和单位的监管检查。通过开展创建资源节约活动,有效降低了能源和资源消耗,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9.1%,基本实现了资源节约活动的年度目标。
【扑救5·25森林火灾】5月25日,呼伦贝尔市免渡河林业局三根河林场因雷击而引发森林火灾。面对严峻火情,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顾大局、出重兵、举全力参加灭火作战,先后调集2 973名扑火队员赴火场扑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现场指导下,经全体参战人员的奋力扑救,于6月1日20时胜利告捷。6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亲临火场一线慰问前线将士。这次灭火战斗胜利,创造了国家森林防火史上主要依靠人力在短时间内扑灭森林火灾的新纪录,铸就了具有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的扑火精神。
(陈林涛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