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政治

2006卷

  • 党校
  •    【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党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行政学院领导名录】 
        党校校长:杨利民(兼)                                              
        党校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建明                          
        党校副校长:额尔敦(蒙古族)  芮俊良  郜  良  吕广明  金  瑞        
        副巡视员:李焕魁                                                  
        【概况】  全校(院)定编358人,其中,行政人员88人,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270人。事业人员中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9人。专职教师队伍中硕士研究生毕业的21人,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8人。
        【教学工作】  按照培训、轮训和专题研讨三种班次类型,长中短三种学制,分类培训,分层次办班,全年共举办30个班次,培训学员2608人次。其中,党校举办盟市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和盟市厅局干部、直属机关处级干部、旗县长、苏木乡镇党委书记、中青年干部、政法系统后备干部、党外中青年干部、选调大学生等进修班和培训班8类13期773人。行政学院举办盟市和直属机关处级干部任职和更新知识培训班4期,特别是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培训任务,共培训学员1835人次。
        【科研工作】  是年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4项,自治区社科基金规划项目5项,共引进项目资金29.4万元。同时,获准立项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课题1项,组织申报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7项,立项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22项,立项校级课题15项。全年共发表国家级和省部级论文194篇。组织召开全区党校系统“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内蒙古”理论研讨会暨科研工作会,收到论文267篇。与国家行政学院合作,举办全国“公务员科学素质研讨会”。会同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召开全国领导科学理论研讨会。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为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进一步调动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实绩考核,加大对优秀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员的奖励力度,研究制定年度业绩奖考评奖励办法并与年终考核评优挂钩,把民主推荐和实绩考核结合起来,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
        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改革后勤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整合校产资源,实现经营性资产与公用资产的分离。积极推进后勤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变,对综合楼、读书楼、餐饮部实行委托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在保证为办学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提高经营水平。
        【信息化建设】  投资190万元开发和完善校园应用信息系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校园网、党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和内蒙古全球远程学习中心三网连接,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办公的信息化水平。
        【业务指导】  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对锡盟和赤峰市党校的评估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对兴安盟党校进行重新评估。完成合格党校的“回头看”工作,举办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三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来自全区各级党校的45名教师参加评比,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通过评比,展示和检验全区党校系统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高光海 张天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党校
  •    【中国共产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党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行政学院领导名录】 
        党校校长:杨利民(兼)                                              
        党校常务副校长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建明                          
        党校副校长:额尔敦(蒙古族)  芮俊良  郜  良  吕广明  金  瑞        
        副巡视员:李焕魁                                                  
        【概况】  全校(院)定编358人,其中,行政人员88人,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270人。事业人员中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9人。专职教师队伍中硕士研究生毕业的21人,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8人。
        【教学工作】  按照培训、轮训和专题研讨三种班次类型,长中短三种学制,分类培训,分层次办班,全年共举办30个班次,培训学员2608人次。其中,党校举办盟市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和盟市厅局干部、直属机关处级干部、旗县长、苏木乡镇党委书记、中青年干部、政法系统后备干部、党外中青年干部、选调大学生等进修班和培训班8类13期773人。行政学院举办盟市和直属机关处级干部任职和更新知识培训班4期,特别是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培训任务,共培训学员1835人次。
        【科研工作】  是年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4项,自治区社科基金规划项目5项,共引进项目资金29.4万元。同时,获准立项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课题1项,组织申报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7项,立项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22项,立项校级课题15项。全年共发表国家级和省部级论文194篇。组织召开全区党校系统“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内蒙古”理论研讨会暨科研工作会,收到论文267篇。与国家行政学院合作,举办全国“公务员科学素质研讨会”。会同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召开全国领导科学理论研讨会。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为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进一步调动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实绩考核,加大对优秀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员的奖励力度,研究制定年度业绩奖考评奖励办法并与年终考核评优挂钩,把民主推荐和实绩考核结合起来,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
        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改革后勤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整合校产资源,实现经营性资产与公用资产的分离。积极推进后勤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变,对综合楼、读书楼、餐饮部实行委托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在保证为办学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提高经营水平。
        【信息化建设】  投资190万元开发和完善校园应用信息系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校园网、党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和内蒙古全球远程学习中心三网连接,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办公的信息化水平。
        【业务指导】  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对锡盟和赤峰市党校的评估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对兴安盟党校进行重新评估。完成合格党校的“回头看”工作,举办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三次教学能手评比活动,来自全区各级党校的45名教师参加评比,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通过评比,展示和检验全区党校系统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高光海 张天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