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信访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晓成
副局长:王 琦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信访局设5个处(综合处、办信处、来访接待处、办案处、督查处),行政编制27名,其中局长1名(正厅级),副局长4名(1名副厅级、3名正处级),处级领导职数10名(5正、5副)。另有4名副厅干部在自治区信访局任自治区党委政府信访督查专员,有8名自治区直属机关处级干部在自治区信访局挂职。
【组织领导】
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办公厅分管信访工作领导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张守孝,自治区副主席连辑、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吕二喜、办公厅副主任于清理。
【信访活动】 2005年,特别是随着新修订《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各级各地信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自治区信访形势呈现出信访总量有所下降、集体上访增幅明显回落、六个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逐步减少、群众越级进京赴区上访趋势相对减缓的良好态势,群众信访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遏制,信访工作局面出现良好的变化。
信访分布 2005年,全区三级党政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29421件次,同比增长1.2%。其中,受理来信24224件次,增长12.2%;接待个体访47089人次,增长20.6%;接待集体访11286批次258062人次,批次增长7.5%、人次减少2.4%。
自治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共受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4494件次,同比增长5.1%。其中,受理来信7595件次,减少1.9%;接待个体访2363案次4053人次,分别增长18.1%和29.0%;接待集体访732批次22846人次,批次减少8.6%,人次增长3.8%。
盟市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0693件次,同比增长0.2%,占全区信访总量的36.6%。其中,受理来信7762件次,增长5.0%;接待个体访9895案次15921人次,分别增长22.4%和20.8%;接待集体访3260批次97010人次,批次增长11.8%、人次减少2.5%。
旗县级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4234件次,同比增长1.2%,占全区信访总量的52.9%。其中受理来信8867件次,增长1.2%;接待个体访16852案次27115人次,分别增长11.0%和19.4%;接待集体访7294批次138206人次,批次增长7.6%、人次减少3.3%。
2005年,自治区群众赴京上访总量在持续多年攀升后,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国家信访局接待自治区来访群众1873批次4665人次,同比分别下降38.7%和39.1%。
信访内容 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改制、农村土地征占、城镇拆迁、涉法涉诉、各级干部的违法违纪等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转制问题。以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为主,多数是反映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安置政策和养老、医疗保险、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领导腐败等问题。这类问题占全区信访总量的25.7%。二是农村土地征占问题。主要反映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因土地征用补偿、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不配套,影响被征地村民的切身利益。这类问题占全区信访总量的11.6%。三是城镇拆迁问题。主要反映拆迁补偿标准低、安置不合理等问题。这类问题占全区信访总量的6.2%。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主要反映对法院判决不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以及法院判决后执行难等问题,在进京非正常上访中约占40%。五是干部问题。有70%以上的信访问题涉及各级各类干部违法违纪和工作作风等问题。六是其它问题。国有农牧场职工要求参加社保及生活困难问题,在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中的人员安置不合理问题,“五七”工要求加入社保问题,企业复转军人的安置问题等也占一定比例。
【工作会议】 1月31日和7月22日,召开两次自治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对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第二阶段工作、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企业军转干部、复员干部上访问题进行研究。3月9日和9月20日,自治区两次召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暨信访联席会议,召开全区信访工作会议等事宜进行研究,对《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政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督查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信息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听证办法》等《信访条例》8个配套制度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办法》、《处置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门前非正常上访人员工作办法》进行审议,部署信访工作。
【受理工作】
群众来信的受理 全年直接办理933件信访事项,直办率同比增加21%。加大以《要信阅批》、《内信信函》等形式呈报群众来信的数量,向自治区和盟市党政领导分别直接呈报350件和91件信访问题。根据领导批示,自治区对9个部门和企业进行经济审计,对14名处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有力发挥信访诫勉、信访警示、信访教育的作用;直办数量比上年增加13.5%。加强对初信、联名信的交办,年内直接核查276件群众初信和联名信反映的问题,对初信答复率100%。查处贪污扶贫款、购药提成、私设小金库、聚众赌博、公款旅游、乱收费、骗取退耕还林款等群众来信反映问题,20余名科局以下干部受到法律、党纪、政纪处分。
群众来访的接待 一是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要求来访接待人员挂牌上岗,慎待每一次来访,主动弄清信访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反映的主要问题,认真进行协调解决,做到依法接访、依法分流、依法化解、依法处理。为强化接待人员的责任心,还分别在党委、政府来访接待室设置意见箱,主动接受来访群众监督。二是加强协调,妥善处理集体访,先后组织召开协调会60余次。三是认真落实对重大异常集体访的通报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越级进京、到自治区集体上访,以《要情通报》的形式直接向有关地区主要领导通报,全年共向问题发生地党委、政府或主要党政领导发《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通报单》27次。四是集中清理、劝返在京滞留上访人员。
信访热线电话及“主席信箱”的受理工作 通过信访热线电话和“主席信箱”,向群众宣传解释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及时协调督促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全年共受理信访热线电话531个次;“主席信箱”共收到电子邮件1248件,其中,网上答复200件,下载发函查办16件。
信访案件的督查及办理 一是办好自立案件。全年立案交(转)办信访事项674件,办结率为99.1%。二是办好党中央处理信访对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案件。组织各级信访部门认真做好集中清查、劝返、交办、督办、回告等具体工作,对中联办交办自治区的1112件信访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督查办理,结案率为97.3%。三是办好国家信访局交办案件。国家信访局上年向自治区交办的286件信访事项,按期结案率为92%。
【工作措施】
认真学习贯彻《信访条例》 4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信访条例》宣传月活动;自治区及各地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信访条例》培训活动,全区各级先后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8万人;11月中旬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信访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大检查;自治区信访局按照条例的要求和规定,研究制定8个《信访条例》配套制度,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区执行;与自治区维稳办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自治区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意见》和《处置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门前非正常上访人员暂行办法》,使自治区信访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认真落实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包案制度 继续加大对全区信访隐患排查力度,坚持每周对越级集体上访隐患和重点个体非正常越级上访隐患进行访情核对,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案件,逐案确定盟市、旗县两级包案领导和包案措施。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每周对全区群众进京和赴自治区首府集体上访情况在《内蒙古组工信息》进行通报,有效地推动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的落实。全年进行12次隐患排查工作,共排查信访隐患2677批次58899人次。
建立健全信访领导接待日制度 坚持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乡镇四级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有效地将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乡镇、旗县级党政领导每周至少安排一个工作日接待群众来访,盟市级党政领导每月至少安排两个工作日接待群众来访,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采取预约或深入基层、现场办公等方式亲自接待和处理一些影响大、问题解决难度大的信访事项。2005年,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先后接待上访群众20批次150余人次,亲自下访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二连浩特市等地区了解研究有关情况,督办落实信访事项,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认真开展督查调研工作 建立健全信访督查督办机制,努力做到“解决得了、解决得好”。紧紧围绕信访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坚持自治区领导督查、信访督查专员重点督查和信访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全年共组织召开协调督查会60余次,联合接待上访群众100余批;开展专项督查活动13次,解决上百件疑难信访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协助杨利民副书记、连辑副主席组织督查调研组深入基层调研,为信访工作开拓新思路、建立新机制、提出对策。组织有关人员考察河北省联合接访工作经验、日本行政相谈制度,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同志在题为《内蒙古达拉特旗“领导包案制”破解信访难题》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批示精神,在积极配合中联办、国家信访局和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深入实地对达拉特旗信访工作先进经验进行进一步深入调研和宣传,并在全区信访系统进行推广。
加强驻京信访工作认真做好群众进京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的稳控工作 在自治区政府驻京办成立信访工作组的基础上,以各级驻京工作机构为依托,赋予盟市政府(行署)和各有关单位各驻京办事机构接待、劝返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和报送信访信息等工作职能,从机制上确保全区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得到及时接待和劝返,改变过去自治区信访局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长年无数次往返北京的状况,节约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年共接待处理和劝返群众赴京非正常上访2692批次5791人次;在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庆日期间,通过采取排查信访隐患、明确包案领导、设立信访工作劝阻站、派驻进京工作组、各级信访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等措施,做到来访有人接待,信息有人报送。
【信访信息】
信息报送工作 日常信息以《信访动态》、《信访专报》等形式向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调研信息处、总值班室,政府办公厅信息处、总值班室及自治区维稳办报送,对突发紧急信访问题以《信访信息》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信访局报送。全年编发专报、动态、信息、通报等300余期,发挥信访信息资源在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对全区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区各级信访情况和信访动态提供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工作 随着信访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自治区信访局的网站内容,注重抓网络信息安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按照国家信访局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和要求,承办自治区信访信息化建设经费的申请及全区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前期筹备工作。规划完成党委、政府新址来访接待场所信息网络布点设计工作。
【重要文件】 10月2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两办转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政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督查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信息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听证办法》等8个配套制度。这8项制度与此后陆续出台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办法》和《处置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门前非正常上访人员工作办法》,是全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重大成果,标志着自治区信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重要活动】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信访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大检查活动。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信访督查专员带队,组成3个检查组,分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等6个市和所辖的12个旗县区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对《信访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信访局领导名录】
局 长:王晓成
副局长:王 琦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政府信访局设5个处(综合处、办信处、来访接待处、办案处、督查处),行政编制27名,其中局长1名(正厅级),副局长4名(1名副厅级、3名正处级),处级领导职数10名(5正、5副)。另有4名副厅干部在自治区信访局任自治区党委政府信访督查专员,有8名自治区直属机关处级干部在自治区信访局挂职。
【组织领导】
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办公厅分管信访工作领导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张守孝,自治区副主席连辑、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吕二喜、办公厅副主任于清理。
【信访活动】 2005年,特别是随着新修订《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各级各地信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自治区信访形势呈现出信访总量有所下降、集体上访增幅明显回落、六个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逐步减少、群众越级进京赴区上访趋势相对减缓的良好态势,群众信访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遏制,信访工作局面出现良好的变化。
信访分布 2005年,全区三级党政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29421件次,同比增长1.2%。其中,受理来信24224件次,增长12.2%;接待个体访47089人次,增长20.6%;接待集体访11286批次258062人次,批次增长7.5%、人次减少2.4%。
自治区党委政府信访局共受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4494件次,同比增长5.1%。其中,受理来信7595件次,减少1.9%;接待个体访2363案次4053人次,分别增长18.1%和29.0%;接待集体访732批次22846人次,批次减少8.6%,人次增长3.8%。
盟市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0693件次,同比增长0.2%,占全区信访总量的36.6%。其中,受理来信7762件次,增长5.0%;接待个体访9895案次15921人次,分别增长22.4%和20.8%;接待集体访3260批次97010人次,批次增长11.8%、人次减少2.5%。
旗县级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74234件次,同比增长1.2%,占全区信访总量的52.9%。其中受理来信8867件次,增长1.2%;接待个体访16852案次27115人次,分别增长11.0%和19.4%;接待集体访7294批次138206人次,批次增长7.6%、人次减少3.3%。
2005年,自治区群众赴京上访总量在持续多年攀升后,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国家信访局接待自治区来访群众1873批次4665人次,同比分别下降38.7%和39.1%。
信访内容 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改制、农村土地征占、城镇拆迁、涉法涉诉、各级干部的违法违纪等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转制问题。以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为主,多数是反映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安置政策和养老、医疗保险、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领导腐败等问题。这类问题占全区信访总量的25.7%。二是农村土地征占问题。主要反映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因土地征用补偿、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不配套,影响被征地村民的切身利益。这类问题占全区信访总量的11.6%。三是城镇拆迁问题。主要反映拆迁补偿标准低、安置不合理等问题。这类问题占全区信访总量的6.2%。四是涉法涉诉问题。主要反映对法院判决不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以及法院判决后执行难等问题,在进京非正常上访中约占40%。五是干部问题。有70%以上的信访问题涉及各级各类干部违法违纪和工作作风等问题。六是其它问题。国有农牧场职工要求参加社保及生活困难问题,在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中的人员安置不合理问题,“五七”工要求加入社保问题,企业复转军人的安置问题等也占一定比例。
【工作会议】 1月31日和7月22日,召开两次自治区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对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第二阶段工作、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企业军转干部、复员干部上访问题进行研究。3月9日和9月20日,自治区两次召开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暨信访联席会议,召开全区信访工作会议等事宜进行研究,对《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政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督查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信息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听证办法》等《信访条例》8个配套制度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办法》、《处置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门前非正常上访人员工作办法》进行审议,部署信访工作。
【受理工作】
群众来信的受理 全年直接办理933件信访事项,直办率同比增加21%。加大以《要信阅批》、《内信信函》等形式呈报群众来信的数量,向自治区和盟市党政领导分别直接呈报350件和91件信访问题。根据领导批示,自治区对9个部门和企业进行经济审计,对14名处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有力发挥信访诫勉、信访警示、信访教育的作用;直办数量比上年增加13.5%。加强对初信、联名信的交办,年内直接核查276件群众初信和联名信反映的问题,对初信答复率100%。查处贪污扶贫款、购药提成、私设小金库、聚众赌博、公款旅游、乱收费、骗取退耕还林款等群众来信反映问题,20余名科局以下干部受到法律、党纪、政纪处分。
群众来访的接待 一是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要求来访接待人员挂牌上岗,慎待每一次来访,主动弄清信访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反映的主要问题,认真进行协调解决,做到依法接访、依法分流、依法化解、依法处理。为强化接待人员的责任心,还分别在党委、政府来访接待室设置意见箱,主动接受来访群众监督。二是加强协调,妥善处理集体访,先后组织召开协调会60余次。三是认真落实对重大异常集体访的通报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越级进京、到自治区集体上访,以《要情通报》的形式直接向有关地区主要领导通报,全年共向问题发生地党委、政府或主要党政领导发《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通报单》27次。四是集中清理、劝返在京滞留上访人员。
信访热线电话及“主席信箱”的受理工作 通过信访热线电话和“主席信箱”,向群众宣传解释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及时协调督促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全年共受理信访热线电话531个次;“主席信箱”共收到电子邮件1248件,其中,网上答复200件,下载发函查办16件。
信访案件的督查及办理 一是办好自立案件。全年立案交(转)办信访事项674件,办结率为99.1%。二是办好党中央处理信访对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案件。组织各级信访部门认真做好集中清查、劝返、交办、督办、回告等具体工作,对中联办交办自治区的1112件信访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督查办理,结案率为97.3%。三是办好国家信访局交办案件。国家信访局上年向自治区交办的286件信访事项,按期结案率为92%。
【工作措施】
认真学习贯彻《信访条例》 4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信访条例》宣传月活动;自治区及各地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信访条例》培训活动,全区各级先后举办150多期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8万人;11月中旬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信访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大检查;自治区信访局按照条例的要求和规定,研究制定8个《信访条例》配套制度,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全区执行;与自治区维稳办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自治区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意见》和《处置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门前非正常上访人员暂行办法》,使自治区信访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认真落实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包案制度 继续加大对全区信访隐患排查力度,坚持每周对越级集体上访隐患和重点个体非正常越级上访隐患进行访情核对,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案件,逐案确定盟市、旗县两级包案领导和包案措施。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每周对全区群众进京和赴自治区首府集体上访情况在《内蒙古组工信息》进行通报,有效地推动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的落实。全年进行12次隐患排查工作,共排查信访隐患2677批次58899人次。
建立健全信访领导接待日制度 坚持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乡镇四级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有效地将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乡镇、旗县级党政领导每周至少安排一个工作日接待群众来访,盟市级党政领导每月至少安排两个工作日接待群众来访,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采取预约或深入基层、现场办公等方式亲自接待和处理一些影响大、问题解决难度大的信访事项。2005年,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先后接待上访群众20批次150余人次,亲自下访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二连浩特市等地区了解研究有关情况,督办落实信访事项,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认真开展督查调研工作 建立健全信访督查督办机制,努力做到“解决得了、解决得好”。紧紧围绕信访工作的重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坚持自治区领导督查、信访督查专员重点督查和信访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全年共组织召开协调督查会60余次,联合接待上访群众100余批;开展专项督查活动13次,解决上百件疑难信访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协助杨利民副书记、连辑副主席组织督查调研组深入基层调研,为信访工作开拓新思路、建立新机制、提出对策。组织有关人员考察河北省联合接访工作经验、日本行政相谈制度,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同志在题为《内蒙古达拉特旗“领导包案制”破解信访难题》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批示精神,在积极配合中联办、国家信访局和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深入实地对达拉特旗信访工作先进经验进行进一步深入调研和宣传,并在全区信访系统进行推广。
加强驻京信访工作认真做好群众进京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的稳控工作 在自治区政府驻京办成立信访工作组的基础上,以各级驻京工作机构为依托,赋予盟市政府(行署)和各有关单位各驻京办事机构接待、劝返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和报送信访信息等工作职能,从机制上确保全区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得到及时接待和劝返,改变过去自治区信访局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长年无数次往返北京的状况,节约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年共接待处理和劝返群众赴京非正常上访2692批次5791人次;在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庆日期间,通过采取排查信访隐患、明确包案领导、设立信访工作劝阻站、派驻进京工作组、各级信访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等措施,做到来访有人接待,信息有人报送。
【信访信息】
信息报送工作 日常信息以《信访动态》、《信访专报》等形式向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调研信息处、总值班室,政府办公厅信息处、总值班室及自治区维稳办报送,对突发紧急信访问题以《信访信息》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信访局报送。全年编发专报、动态、信息、通报等300余期,发挥信访信息资源在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对全区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区各级信访情况和信访动态提供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工作 随着信访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自治区信访局的网站内容,注重抓网络信息安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按照国家信访局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和要求,承办自治区信访信息化建设经费的申请及全区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前期筹备工作。规划完成党委、政府新址来访接待场所信息网络布点设计工作。
【重要文件】 10月2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两办转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政机关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非正常信访隐患排查和领导包案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督查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信息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制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访听证办法》等8个配套制度。这8项制度与此后陆续出台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办法》和《处置自治区党委政府机关门前非正常上访人员工作办法》,是全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重大成果,标志着自治区信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重要活动】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信访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大检查活动。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信访督查专员带队,组成3个检查组,分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等6个市和所辖的12个旗县区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对《信访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