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政治

2006卷

  • 民盟
  •     【中国民主同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名录】 
        主 任委 员:许柏年                                                
        副主任委员:董恒宇  钱灵犀  秦树辉  徐  翔(女)                    
        【概况】  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62年9月的“民盟呼和浩特学习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2年7月召开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出席盟员47人,民盟党中央副主席费孝通代表民盟党中央宣布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备委员会成立。1984年7月召开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次盟员代表大会。1988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召开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代表大会。李树元当选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主任委员、许柏年当选为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内蒙古民盟现有1686人,平均年龄51.2岁。先后建立呼和浩特市、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6个市级委员会,海拉尔、临河、集宁3个总支部。全区民盟组织的基层支部由1982年4个发展到76个。区委直属5个专门委员会:教育文化委员会、科技经济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老年工作委员会;区委机关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区委机关有编制16人,在职人员10人。
        【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 
        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参政议政  民盟内蒙古组建以来,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不断拓展参政议政领域,组织全区盟员投身多层次、多途径的参政议政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出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全区民盟成员中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1人;自治区级人大代表4人、政协委员19人,盟市和区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9人。盟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参加国家和自治区大政方针的协商,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提出许多促进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提案和建议。自治区盟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共提交提案11件,在自治区“两会”上共提交提案28 件,大会发言2 次,受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重视,多数被有关部门采纳。
        扶贫工作  遵循民盟党中央要把智力扶贫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指示,民盟区委从1988年起开始抓扶贫工作。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小井乡,由自治区农委投资、民盟区委负责组织为该乡办起养殖厂。1994年区委选择乌兰察布市四王旗为扶贫点,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遵循“发挥优势,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之以恒,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至2005年共集资14.4万元,发放奖学金8次,受惠学生108人。
        创办青城大学  根据国务院关于“采取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指示精神,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委会于1983年11月创办自治区第一所民办职业大学—内蒙古青城大学。1985年5月经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青城大学与中山学院合并成立丰州联合大学。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招生纳入国家计划,学生自费走读,毕业不包分配,国家承认学历。青大有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计算机200多台,电教馆、图书馆、学生公寓等一应俱全,先后从各高校聘请兼职教师100多人。至2005年共招收1.4万人,毕业生1.3万人。此外,民盟各地组织也根据当地社会需要创办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培训班。如呼和浩特市、包头民盟创办的高考补习班,升学率较高,在当地影响较大。
        北方生态园揭碑仪式  8月,北方生态园揭碑仪式暨“2005年北方生态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民盟党中央、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市有关党政领导,10多位专家及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民盟组织负责同志到会。
        “三下乡”活动  12月25日,区委组织“三下乡”活动,为土默特左旗沙尔营村小学捐助脚踏风琴5架,捐衣料600米,总价值近万元。并请农大教授为该村奶牛治病。
        【组织建设】  内蒙古民盟遵循民盟章程确立的“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文化教育界为主,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实行“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在工作中发展,发展为了工作”的组织发展方针。发展盟员注意质量,严格审批手续,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有代表性人士入盟。
        内蒙古民盟现有盟员1686人,其中大中城市盟员占92.1%,教育界盟员占49%,科技界占9.1%,文化界占6.5%,高中级知识分子占84.8%,平均年龄51.2岁。2005年民盟党中央召开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民盟呼和浩特市委被授予“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民盟内蒙古赤峰学院总支和民盟内蒙古师范大学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思想建设】  内蒙古民盟的思想建设主要采取下列方式:1.召开区委中心组学习会,形势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学习理论、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明确民盟的角度定位和政治责任。2.举办一期新盟员培训班。除区委自行办班多次选派干部去党中央社院、民盟党中央、内蒙古社院等参加培训。3.组织盟的干部开展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建设的理论研讨活动,自治区盟员积极在盟内外报刊发表有关统一战线与民主党派建设方面的论文,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副主委钱灵犀被聘为全国统一战线研究会理事。
        《内蒙古盟讯》创刊于1983年,内部发行、双月刊。1993年后改为季刊,基本上做到人手一册。盟讯每期32个版面,共编80期,发稿量400多万字。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民盟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民盟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开展并有所创新。2005年再一次补充完善《主委办公会议制度》、《常委会会议、全委会议制度》、《区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区委民主生活会制度》、《评选表彰先进支部、优秀盟员制度》等。

    (石月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民盟
  •     【中国民主同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名录】 
        主 任委 员:许柏年                                                
        副主任委员:董恒宇  钱灵犀  秦树辉  徐  翔(女)                    
        【概况】  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62年9月的“民盟呼和浩特学习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2年7月召开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出席盟员47人,民盟党中央副主席费孝通代表民盟党中央宣布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备委员会成立。1984年7月召开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次盟员代表大会。1988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召开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代表大会。李树元当选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主任委员、许柏年当选为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内蒙古民盟现有1686人,平均年龄51.2岁。先后建立呼和浩特市、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6个市级委员会,海拉尔、临河、集宁3个总支部。全区民盟组织的基层支部由1982年4个发展到76个。区委直属5个专门委员会:教育文化委员会、科技经济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老年工作委员会;区委机关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区委机关有编制16人,在职人员10人。
        【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 
        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参政议政  民盟内蒙古组建以来,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不断拓展参政议政领域,组织全区盟员投身多层次、多途径的参政议政活动,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出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全区民盟成员中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1人;自治区级人大代表4人、政协委员19人,盟市和区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9人。盟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参加国家和自治区大政方针的协商,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提出许多促进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提案和建议。自治区盟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共提交提案11件,在自治区“两会”上共提交提案28 件,大会发言2 次,受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重视,多数被有关部门采纳。
        扶贫工作  遵循民盟党中央要把智力扶贫作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指示,民盟区委从1988年起开始抓扶贫工作。在呼和浩特市郊区小井乡,由自治区农委投资、民盟区委负责组织为该乡办起养殖厂。1994年区委选择乌兰察布市四王旗为扶贫点,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遵循“发挥优势,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之以恒,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至2005年共集资14.4万元,发放奖学金8次,受惠学生108人。
        创办青城大学  根据国务院关于“采取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指示精神,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民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委会于1983年11月创办自治区第一所民办职业大学—内蒙古青城大学。1985年5月经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青城大学与中山学院合并成立丰州联合大学。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招生纳入国家计划,学生自费走读,毕业不包分配,国家承认学历。青大有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计算机200多台,电教馆、图书馆、学生公寓等一应俱全,先后从各高校聘请兼职教师100多人。至2005年共招收1.4万人,毕业生1.3万人。此外,民盟各地组织也根据当地社会需要创办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培训班。如呼和浩特市、包头民盟创办的高考补习班,升学率较高,在当地影响较大。
        北方生态园揭碑仪式  8月,北方生态园揭碑仪式暨“2005年北方生态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民盟党中央、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市有关党政领导,10多位专家及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民盟组织负责同志到会。
        “三下乡”活动  12月25日,区委组织“三下乡”活动,为土默特左旗沙尔营村小学捐助脚踏风琴5架,捐衣料600米,总价值近万元。并请农大教授为该村奶牛治病。
        【组织建设】  内蒙古民盟遵循民盟章程确立的“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文化教育界为主,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实行“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在工作中发展,发展为了工作”的组织发展方针。发展盟员注意质量,严格审批手续,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有代表性人士入盟。
        内蒙古民盟现有盟员1686人,其中大中城市盟员占92.1%,教育界盟员占49%,科技界占9.1%,文化界占6.5%,高中级知识分子占84.8%,平均年龄51.2岁。2005年民盟党中央召开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民盟呼和浩特市委被授予“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民盟内蒙古赤峰学院总支和民盟内蒙古师范大学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思想建设】  内蒙古民盟的思想建设主要采取下列方式:1.召开区委中心组学习会,形势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学习理论、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明确民盟的角度定位和政治责任。2.举办一期新盟员培训班。除区委自行办班多次选派干部去党中央社院、民盟党中央、内蒙古社院等参加培训。3.组织盟的干部开展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建设的理论研讨活动,自治区盟员积极在盟内外报刊发表有关统一战线与民主党派建设方面的论文,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副主委钱灵犀被聘为全国统一战线研究会理事。
        《内蒙古盟讯》创刊于1983年,内部发行、双月刊。1993年后改为季刊,基本上做到人手一册。盟讯每期32个版面,共编80期,发稿量400多万字。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民盟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民盟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开展并有所创新。2005年再一次补充完善《主委办公会议制度》、《常委会会议、全委会议制度》、《区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区委民主生活会制度》、《评选表彰先进支部、优秀盟员制度》等。

    (石月梅)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