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政治

2006卷

  • 金融办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宋  亮                                          
        副主任:李毅刚  李国俭                                  
        【概况】  自治区金融办成立于2003年8月,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地方金融证券工作的直属机构,内设综合处、地方金融处、证券处,行政编制18人、事业编制3人。至2005年,实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90.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人,占45.45%。
        2005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8.2亿元,增长28%,比全国增速快9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588.6亿元,增长19.2%,比全国增速快5.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一;全区保费收入60.9亿元,增长10.2%;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进程排名全国13位。全年通过金融渠道融入资金776亿元,其中区内信贷融资438亿元,跨省区贷款270亿元,证券融资35亿元,信托融资10亿元,私募融资23亿元。
        【优惠政策】  为调动各家金融机构支持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金融办草拟金融机构奖励暂行办法,争取到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启动首次对全区金融机构及个人的评比奖励工作。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在国家草拟的《征信管理条例》的基础上,草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广泛征求自治区法制办、人民银行、各家金融机构等部门的意见,准备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制定自治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金融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迈进】  2005年8月3日与建设银行签订500亿元的银政合作协议,9月28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600亿元的银政合作协议。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按照市场原则,采取法律手段,2005年及时化解伊利股份“高管事件”引发的风险和ST天然碱的退市风险。与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证监局、内蒙古检察院等单位密切配合,通过与浙江省政府及金融办共同协作,与金信信托签订股权回购协议,并多次赴中国证监会汇报沟通,顺利完成股权回购的审批登记等一系列工作,成功化解伊利股份“高管事件”引发的风险。积极为ST天然碱引进战略股东,协调上海证大收购ST天然碱的部分股权,协调工商银行就伊化14亿元的巨额债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及时化解ST天然碱的退市风险。
        【金融改革和创新】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村信用社联社于2005年8月20日挂牌成立,先后召开自治区联社发起人大会、自治区联社创立大会暨第一届社员大会,选举产生自治区联社第一届理事会和理事长,按照规定程序聘任副主任,制定自治区联社章程、社员大会议事规则及人事劳资、财务管理等制度和三年发展规划。农信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农信社完成专项票据置换工作,到12月末累计置换不良贷款9.6亿元。启动首批8家旗县信用社统一法人社试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已经展开。
        2005年底,全区共有8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方案或者进入股改程序,股改进程在全国排第13位,彻底改变了股改推行之初自治区落后被动的局面。
        经过金融办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在原有四家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增加自治区作为小额信贷试点地区。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正在进行股改,金融办积极配合进行工商银行改制,剥离不良贷款80亿元,并协调农信社接收林区分支机构。
        内蒙古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引入湖南省华菱集团投资2.8亿元,使信托公司股本增加到5.7亿元,成为全区重要的融资平台。
        【证券市场融资】  面对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局面,全区加大债券发行工作力度,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于7月29日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成为自治区历史上最大的企业债券融资项目;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于9月16日发行10亿元一年期短期融资券,与同期贷款方式融资相比,减少财务费用2650万元;包头铝业于5月9日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融资4.9亿元,成为全区第23家上市公司;稳步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初步统计私募融资23亿元。
        【引进区外金融机构】  2005年1月,华夏银行设立呼和浩特分行并正式开业,交通银行在自治区设立省级分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大地财险和太平洋财险先后开业,中华联合财险迅速向盟市延伸,安邦财险正在自治区筹建设立分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级公司已在自治区设立分公司,初步形成自治区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竞争与发展格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75个担保机构累计筹集担保资金12.6亿元,同比增长41%;累计实施担保8287笔,累计担保额57亿元,同比增长46%。在10个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成立股份制担保公司,另外还与4个园区正在按照出资协议,落实盟市、开发区和驻区企业的出资资金。对其余不具备组建担保公司条件的工业园区给予3400万元的再担保资金扶持。
        【培训专题研讨】  2005年7月12日在阿尔山承办全国省区市金融办主任首次联席会议和亚行技术援助研讨会,8月11日在锡林浩特市成功举办全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9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全区证券市场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

    (王秀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金融办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领导名录】 
        主  任:宋  亮                                          
        副主任:李毅刚  李国俭                                  
        【概况】  自治区金融办成立于2003年8月,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地方金融证券工作的直属机构,内设综合处、地方金融处、证券处,行政编制18人、事业编制3人。至2005年,实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90.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5人,占45.45%。
        2005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98.2亿元,增长28%,比全国增速快9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588.6亿元,增长19.2%,比全国增速快5.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一;全区保费收入60.9亿元,增长10.2%;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进程排名全国13位。全年通过金融渠道融入资金776亿元,其中区内信贷融资438亿元,跨省区贷款270亿元,证券融资35亿元,信托融资10亿元,私募融资23亿元。
        【优惠政策】  为调动各家金融机构支持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金融办草拟金融机构奖励暂行办法,争取到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启动首次对全区金融机构及个人的评比奖励工作。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在国家草拟的《征信管理条例》的基础上,草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广泛征求自治区法制办、人民银行、各家金融机构等部门的意见,准备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制定自治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金融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迈进】  2005年8月3日与建设银行签订500亿元的银政合作协议,9月28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600亿元的银政合作协议。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按照市场原则,采取法律手段,2005年及时化解伊利股份“高管事件”引发的风险和ST天然碱的退市风险。与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证监局、内蒙古检察院等单位密切配合,通过与浙江省政府及金融办共同协作,与金信信托签订股权回购协议,并多次赴中国证监会汇报沟通,顺利完成股权回购的审批登记等一系列工作,成功化解伊利股份“高管事件”引发的风险。积极为ST天然碱引进战略股东,协调上海证大收购ST天然碱的部分股权,协调工商银行就伊化14亿元的巨额债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及时化解ST天然碱的退市风险。
        【金融改革和创新】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村信用社联社于2005年8月20日挂牌成立,先后召开自治区联社发起人大会、自治区联社创立大会暨第一届社员大会,选举产生自治区联社第一届理事会和理事长,按照规定程序聘任副主任,制定自治区联社章程、社员大会议事规则及人事劳资、财务管理等制度和三年发展规划。农信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绝大多数农信社完成专项票据置换工作,到12月末累计置换不良贷款9.6亿元。启动首批8家旗县信用社统一法人社试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已经展开。
        2005年底,全区共有8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方案或者进入股改程序,股改进程在全国排第13位,彻底改变了股改推行之初自治区落后被动的局面。
        经过金融办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在原有四家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增加自治区作为小额信贷试点地区。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正在进行股改,金融办积极配合进行工商银行改制,剥离不良贷款80亿元,并协调农信社接收林区分支机构。
        内蒙古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引入湖南省华菱集团投资2.8亿元,使信托公司股本增加到5.7亿元,成为全区重要的融资平台。
        【证券市场融资】  面对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局面,全区加大债券发行工作力度,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于7月29日发行企业债券20亿元,成为自治区历史上最大的企业债券融资项目;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于9月16日发行10亿元一年期短期融资券,与同期贷款方式融资相比,减少财务费用2650万元;包头铝业于5月9日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融资4.9亿元,成为全区第23家上市公司;稳步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初步统计私募融资23亿元。
        【引进区外金融机构】  2005年1月,华夏银行设立呼和浩特分行并正式开业,交通银行在自治区设立省级分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大地财险和太平洋财险先后开业,中华联合财险迅速向盟市延伸,安邦财险正在自治区筹建设立分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级公司已在自治区设立分公司,初步形成自治区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竞争与发展格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75个担保机构累计筹集担保资金12.6亿元,同比增长41%;累计实施担保8287笔,累计担保额57亿元,同比增长46%。在10个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成立股份制担保公司,另外还与4个园区正在按照出资协议,落实盟市、开发区和驻区企业的出资资金。对其余不具备组建担保公司条件的工业园区给予3400万元的再担保资金扶持。
        【培训专题研讨】  2005年7月12日在阿尔山承办全国省区市金融办主任首次联席会议和亚行技术援助研讨会,8月11日在锡林浩特市成功举办全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9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全区证券市场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

    (王秀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