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 亮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 耀
政协主席:邢振悦
武装部长:高宏飞
政 委:杨杰耀
【概况】 清水河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属呼和浩特市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9°35’0”~40°12’30”,东经111°18’45”~112°07’30”。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邻浑河、古力畔几河与和林格尔县相连,西北与托克托县毗邻,109、209两条国道从县境内穿越而过,大准(大同—准格尔)铁路横贯西北。全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境内水土流失严重,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全县辖3镇8乡,108个村(居)委会,780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1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万人,境内居住着汉、蒙、回、满等12个民族。全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6.85‰和3.93‰。
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8.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0亿元,比上年增长55.6%,比“九五”期末增长94.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475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76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200元和328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3%和27.1%。
【农业】 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达70501吨,油料总产量800万公斤。
【畜牧业】 牧业年度,全县牲畜存栏25.1万头(只),其中奶牛饲养头数4200头,养殖业由传统的散养转向科学精养。
【工业】 年内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72万元,同比增长74.5%,工业经济成为全县的主导财源。
【生态建设】 全年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2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48万亩,义务植树38万株,补植6.8万亩,天保飞播造林3.3万亩,封育7.2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世行二期贷款、水保国债以及浑河项目顺利推进,黄河淤地坝项目全面启动。全年完成水保治理面积15.6万亩,建成坝系工程16座,新开工淤地坝9座、骨干坝6座。是年,完成石峡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配套机电井17眼,新打筒井22眼,稳定解决了1万人、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城乡居民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至2005年,全县黑色公路发展到214.6公里,乡镇公路达到370.3公里,全县新建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3座,“中国移动”、“中国网通”通讯覆盖面达80%以上。
【招商引资】 2005年,一期工程投资10.9亿元的焦化甲醇一体化项目已经奠基动工。此外,众源公司电石炉、同蒙化工公司乳化粉状炸药、蒙神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可食可健豆制品加工、鸿宇淀粉精加工等项目相继开工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积累强大后劲。“十五”时期,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84万元,引进区内外到位资金11.1亿元。
【卫生】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病床200张,卫生技术人员350人。
【社会保障】 全县实现就业和再就业7606人,其中安排下岗失业人员3931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支出再就业补助资金318万元;全县有4169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享受城市低保人员1500人,农村低保人员2696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139万元。全县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统筹覆盖率达92%以上。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张 亮
人大常委会主任:王 耀
政协主席:邢振悦
武装部长:高宏飞
政 委:杨杰耀
【概况】 清水河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属呼和浩特市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9°35’0”~40°12’30”,东经111°18’45”~112°07’30”。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平鲁区、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邻浑河、古力畔几河与和林格尔县相连,西北与托克托县毗邻,109、209两条国道从县境内穿越而过,大准(大同—准格尔)铁路横贯西北。全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境内水土流失严重,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全县辖3镇8乡,108个村(居)委会,780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1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万人,境内居住着汉、蒙、回、满等12个民族。全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6.85‰和3.93‰。
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8.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0亿元,比上年增长55.6%,比“九五”期末增长94.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475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76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200元和328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3%和27.1%。
【农业】 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达70501吨,油料总产量800万公斤。
【畜牧业】 牧业年度,全县牲畜存栏25.1万头(只),其中奶牛饲养头数4200头,养殖业由传统的散养转向科学精养。
【工业】 年内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72万元,同比增长74.5%,工业经济成为全县的主导财源。
【生态建设】 全年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2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48万亩,义务植树38万株,补植6.8万亩,天保飞播造林3.3万亩,封育7.2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世行二期贷款、水保国债以及浑河项目顺利推进,黄河淤地坝项目全面启动。全年完成水保治理面积15.6万亩,建成坝系工程16座,新开工淤地坝9座、骨干坝6座。是年,完成石峡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配套机电井17眼,新打筒井22眼,稳定解决了1万人、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城乡居民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至2005年,全县黑色公路发展到214.6公里,乡镇公路达到370.3公里,全县新建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3座,“中国移动”、“中国网通”通讯覆盖面达80%以上。
【招商引资】 2005年,一期工程投资10.9亿元的焦化甲醇一体化项目已经奠基动工。此外,众源公司电石炉、同蒙化工公司乳化粉状炸药、蒙神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可食可健豆制品加工、鸿宇淀粉精加工等项目相继开工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积累强大后劲。“十五”时期,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84万元,引进区内外到位资金11.1亿元。
【卫生】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病床200张,卫生技术人员350人。
【社会保障】 全县实现就业和再就业7606人,其中安排下岗失业人员3931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支出再就业补助资金318万元;全县有4169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享受城市低保人员1500人,农村低保人员2696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139万元。全县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统筹覆盖率达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