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梁铁城(蒙古族)
副 书 记:曹征海(1月任职)
赵金才(蒙古族) 杨再明
孙扎根 景建华
孙 震(纪检委书记)
常 委:吴延明(12月离任) 王峥嵘(12月任职)
朱炳文
宋照明(3月离任) 赵立华(女)
*** 孟松林(鄂伦春族)
魏国楠(3月任职) 臧春林(3月任职)
人 大
主 任:德玉庆(蒙古族)
副 主 任:孙梦林 包志儒(蒙古族3月离任)
王喜旺 刘永杰(达斡尔族)
姜宝水 马连芳
于德荣(3月任职) 于桂芝(女3月任职)
政 府
市 长:曹征海(1月任职)
副 市 长:赵凤林(3月离任) 宋照明(3月任职)
安国通(蒙古族) 李宝昌
斯琴(女 蒙古族) 王宝成
于德荣(3月离任) 魏国楠(3月离任)
臧春林(2月任职)
政 协
主 席:赵山根(3月离任) 赵凤林(3月任职)
副 主 席:鲍 喜(蒙古族) 贺喜格扎布(鄂温克族)
纪志国 史茂森
谷盛成 马国起
万 路 李灿良(3月任职)
孟志毅(达斡尔族3月离任)
郝桂娟(女3月任职)
纪检委
书 记:孙 震
副 书 记:玉 山(蒙古族)
滕毓芹(女)
政法委
书 记:于永甲(6月离任) ***(7月任职)
副 书 记:胡格吉勒图(蒙古族) 叶显杰
梁 晨(7月任职)
法 院
院 长:乔 欣(3月任职)
检察院
检 察 长:杨 俊
军分区
司 令 员:王峥嵘
政 委:吴延明(11月离任) 马誉炜(11月任职)
副司令员:张永田 王毅军(蒙古族)
副 政 委:巴特尔(蒙古族)
参 谋 长:张 秀
【概况】 呼伦贝尔市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北纬47°05’~53°20’、东经115°31’~126°04’。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人均占有土地9.33公顷。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与黑龙江省为邻,北部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人口出生率为9.97‰;人口死亡率为5.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9‰。全市总人口270.20万人,比上年下降0.37%。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0%。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9.38亿元,增长20.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1.43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8.39亿元,增长1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7∶26.8∶44.5调整为28.0∶28.6∶43.4。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2.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105.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达107.4%。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89.38亿元,增长20.1%。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76∶19.2∶4.8。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7.825亿公斤,增长46.1%,粮食平均亩产达172.2公斤,增长23%。总产比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20.65亿公斤)增长34.7%,单产比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147公斤/亩)增长17.1%;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总产5.21亿公斤,增长71.7%;玉米总产7.725亿公斤,增长48.6%;大豆总产10.015亿公斤,增长26.1%;薯类总产2.72亿公斤,增长37.4%。在经济作物中,油料总产2.895亿公斤,增长47.7%;甜菜总产0.4亿公斤,增长27.9%。“为养而种”正在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全年水产品产量2.6万吨,与上年持平。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218.7万千瓦,增长14.8%,机耕地面积106.7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3.4万吨,增长32.7%,农村牧区用电量1.5亿度,略高于上年。
【畜牧业】 2005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482.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在调整区域布局上,逐步加大农区畜牧业发展。其中,农区牲畜头数连续两年超过牧区,占全市牲畜头数的59.2%,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全市农区牲畜头数达到876.85万头只,增加294万头只,增长50.4%,增速高出全市牲畜增速21.3个百分点。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中:大小牲畜存栏1390万头只,增长31.4%;生猪存栏92.4万口,增长2.0%。2005年末大小畜能繁殖母畜636.82万头只,增长29.8%。产奶牛头数34.53万头,增长20.9%。全年牲畜出栏632.39万头只,增加156.7万头只,增长33.0%。其中,大牲畜出栏35.8万头,增长22.6%。小牲畜出栏521.16万只,增长39.6%;牲畜出栏率达81.3%,比上年同期增加3.9个百分点;大牲畜出栏率40.1%,增加1.1个百分点,羊出栏率83.0%,增加6.4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825万头只,增加235万头只,增长39.8%;全市肉类总产量预计完成23.8万吨,增长22.1%。奶类产量预计完成102.4万吨,增长54.8%。
【林业水利】 完成造林面积0.28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25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5.6万公顷。机电井数量17922眼,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万公顷。
【生态建设】 2005全市完成退耕还林计划任务12.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1万亩,以封代造12万亩),全面完成当年任务,完成补植补造48.71万亩,经检查验收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在“樟子松行动”中,全年沙区旗市区计划栽植樟子松大苗14万株,实际完成造林16万株,为计划的114%。“樟子松行动”实施4年累计完成大苗移植60万株,治理沙地面积1万多亩。2005年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全市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出台《呼伦贝尔市防治草原沙化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防沙治沙领导小组。呼伦贝尔沙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引起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鄂温克族自治旗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新巴尔虎左旗被纳入农业开发治沙建设项目。林木种苗工程计划育苗4545亩,为计划的113.6%;其中新育3605亩,为计划的120.2%;容器育苗3024万袋,为计划的151.2%;林木种子采集5000公斤。林木种苗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在建的18项种苗工程中,9项苗圃建设已全部竣工,良种基地建设也将陆续竣工,已验收7项,其余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全民义务植树完成526.65万株,为计划的128.45%;四旁植树完成114万株,为计划的116%。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1.2万亩封育任务、农业综合开发0.6万亩治沙任务、防沙治沙示范县0.56万亩治沙任务已全部完成。
【水利设施建设】 2005年,全市开工建设重点水利工程45项,完成总投资10271万元,其中国投及引进资金7193万元。完成4处总投资520万元(其中国投资金300万元)的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旗市级2000亩节水示范项目区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95万亩;完成3处投资877万元(其中国投资金530万元)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5万亩,封育保护面积350万亩;完成15处总投资1732万元(其中国投资金1040万元)的人畜饮水管道供水工程,解决5.11万人、14.65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完成15处总投资3144万元(其中国投资金2468万元)的国际界河护岸工程;完成3座总投资3363万元(其中国投资金2220万元)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小农水项目、防汛修项目、市级水利前期项目投资635万元。
【工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9.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37亿元,增长30.0%,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9.8亿元,增长42.8%,其中:重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3.1%,轻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2.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现价产值增长47.8%,集体企业现价产值增长61.8%,股份合作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16.3%,股份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3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现价产值增长81.4%,其它类型企业现价产值增长54.1%。产品销售率达96.21%。原煤、天然原油、食物植物油、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73,比上年同期提高90.22点;实现利税总额为23.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72亿元,增长1.89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5.08亿元,同比增长1.04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36亿元,减亏48.34%,企业亏损面为28.74%。从构成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看:总资产贡献率12.38%,比上年同期增加3.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341.81%,比上年同期增加265.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13%,下降2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5.1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8197元/人,增加25569元/人。
【建筑业】 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1.79亿元,增长2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5万平方米,增长18.9%;竣工房屋面积106.6万平方米,增长10.5%;房屋建筑竣工率为81.1%,比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全市资质建筑企业亏损企业个数为6个,减少2个;实现利润2990万元,增长14.4%;实现税金总额15073万元,增长52.8%;建筑施工亏损企业亏损面9.8%,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7403元/人,比上年增加4601元/人。
【财政】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5.7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3%,增长2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23亿元,增长16.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1亿元,增长20.2%。财政支出61.12亿元,增长18.0%。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192.6亿元。增长44.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铁路系统投资和农村牧区投资),完成额达175.1亿元,增长48.2%。在城镇投资完成额中,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31.7亿元,增长52.8%;更新改造投资22.74亿元,增长18.9%;其它固定资产投资5.24亿元,下降13.3%;房地产开发投资15.42亿元,增长128.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7.4亿元,增长46.5%;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增长58.3%。按投资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亿元,下降18.9%;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8.4亿元,增长40.2%,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4.2亿元,增长12.9%;主要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4.9亿元,增长60.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27.3亿元,增长88.7%。全年全市城镇以上全部施工项目721个,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574个,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74个,新建公路245公里。
【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完成43.8亿元,增长18.1%。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33.4亿吨公里,增长33.21%。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02.2亿吨公里,增长35.4%;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1.2亿吨公里,增长20.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5.2亿人公里,增长23.1%。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8.8亿人公里,增长30%;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6.4亿人公里,增长20%。实现旗市全部通油路、乡乡通公路、94.7%的行政村通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451公里;铁路开工建设滨洲复线、伊敏—伊尔施铁路;民航开通满洲里机场,实施海拉尔机场改扩建工程。
全市邮电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02亿元。全市电话用户70.2万户,增长7.9%。全市住宅电话为59.6万户,增加1.25万户,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71.24万户,增长17.2%;互联网用户6.1万户,下降7.2%。
【国内贸易】 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12亿元,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84.85亿元,增长16.3%;餐饮业完成16.36亿元,增长20.8%;其他行业完成6.91亿元,增长16.9%。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99亿元,增长18.0%;旗县级完成21.63亿元,增长15.8%,旗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0亿元,增长12.5%。市的零售总额增幅比县以下高出5.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快于农村。
【对外经济】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6.0亿美元,增长15.4%。新批外资企业9户,合同外资金额431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51万美元,增长33.6%。全年共备案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57个,合同总金额2099万美元。实现营业额2283万美元,同比增长11.9%,外派劳务4503人次,同比增长13.6%。
【旅游业】 2005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61.63万人次,增长28.5%,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48.95万人次,增长36.0%;国内旅游者312.68万人次,增长27.5%;国际旅游创汇1.98亿美元,增长34.0%;国内旅游收入30.61亿元,增长30.4%。旅游业总收入46.09亿元,增长29.1%。
【金融】 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26.13亿元,增长25.2%,其中:企业存款60.92亿元,增长2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8.88亿元,增长1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57.53亿元,下降8.2%。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1060.82亿元,增长8.2%,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1092.69亿元,增长8.1%。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31.87亿元,增长5.9%。
【保险】 保险业务总收入6.21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49亿元;寿险收入4.72亿元。全年保险赔付额为1.37亿元,其中,财产险给付0.61亿元;寿险给付0.76亿元。
【科技】 共取得科技成果15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093万元,全年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财政投入资金310万元。
【教育】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3318人,比上年下降21.3%;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0584人,增长3.5%;全年毕业学生2873人,增长32%。年末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所,招收学生6123人,下降1.7%;年末在校学生17095人,增长3.2%,全年毕业学生4798人。年末有普通高中47所,全年招收学生19336人,增长8.2%,年末在校学生数51254人,增长8.3%,其中,少数民族13167人,增长6.3%;全年毕业学生13677人,增长9.1%。年末有普通初中199所,全年招收学生36639人,下降6.7%,年末在校学生数117491人,下降7.9%,其中,少数民族27990人,下降5.8%;全年毕业学生38275人,增长4.1%。普通初中辍学率1.48%。年末有小学709所,全年招收学生23658人,下降14.2%,在校学生156142人,下降9.3%;全年毕业学生37106人,下降6.5%。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77%,小学学生辍学率0.28%。
【文化】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其中乌兰牧骑9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4个,开放各类档案2.7万卷。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55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9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6.5%,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2.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9.95万户,增长7.8%。全年出版发行呼伦贝尔日报1.7万份。
【卫生】 是年,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378个,增加30个,其中:医院109个,减少4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0个,妇幼卫生机构17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0499张,增加55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8404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164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7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209人,其中:医院拥有9381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632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941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410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7494人,注册护士4429人。拥有农村牧区村级卫生室1000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60人。
【体育】 体育健儿在全国和全区的比赛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年内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53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18枚、铜牌17枚。
【社会保障】 年社会福利院有床位数943张,比上年同期增长9.1%。收养人数689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2处,接受社会捐赠137万元。年末全市有21.1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6.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6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36万人,增长21.4%;全年有43.91万名职工和13.27万名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劳动就业】 2005年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6%,下降0.3个百分点。
【省际通道新林北至扎兰屯至那吉屯公路工程全线贯通】 2005年8月15日,内蒙古省际大通道呼伦贝尔市境内新林北至扎兰屯至那吉屯段137公里一级公路,路面主体工程全线贯通。那吉屯至广西北海省际通道是国家西部开发列入的八条公路主干线之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1500余公里,总投资140亿元,其中呼伦贝尔市境内137公里,跨越扎兰屯市、阿荣旗两地,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扎那段路基宽25.5米、路面宽23.5米,新扎段路基宽12.25米、路面宽11.25米,总投资13.4亿元,于2003年9月开工建设。省际通道的建成,极大地改善全市路网主骨架预备功能,对于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开发和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01国道海拉尔至牙克石段一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2005年8月25日,绥满国道主干线牙克石至海拉尔段99公里一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国道301线牙克石至海拉尔段一级公路位于大兴安岭西北的森林与巴尔虎草原结合部,基本呈东西走向,起点为牙克石西出口与新建成的该线博克图至牙克石二级公路相接,末点接301线海拉尔至满洲里一级公路(在建)。海—牙段全长99公里,交通部核准的概算为6.83亿元,其中主线一级65公里,主线二级绕城线15公里,海、牙二市连接线19公里。一级线路基宽24米,路面宽15米;二级线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设计行车速度分别为100公里/小时和80公里/小时,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国家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自治区政府主席、副主席赵双连、国家交通部规划司司长董学博、公路司司长张剑飞、科教司司长孙国庆、财务司副司长杨省世、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乌兰巴特尔、发改委主任呼尔查、交通厅厅长郝继业、副厅长周杰、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梁铁城为工程通车剪彩。剪彩仪式由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曹征海主持,出席通车剪彩仪式的还有自治区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国道主干线的建成通车,改善了全市交通落后的状况,结束了呼伦贝尔市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禽流感防治】 制定完善全市《人间禽流感防治预案》,调整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高各地对禽流感疫情的认识,下发《关于加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宣传教育、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做好准备,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11月16日、20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分别发生禽流感疫情,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工作组按照“三同时”的要求深入疫区开展工作,在全市卫生系统推行9项人禽流感防控措施。通过与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联防联控,12月12日、15日,经自治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批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汉古尔河镇和扎兰屯大河湾成功解除疫区封锁,两个疫区旗市无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中国·呼伦贝尔”门户网站及子网站】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从2004年11月底接管门户网站后,在北京平谷区政府信息办的支持下,经过全办上下4个多月的努力,于2005年4月30日正式开通门户网站,并不断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建设、维护与管理,先后筹措资金为网站注册“呼伦贝尔”网络实名和通用网址,以方便用户登录;又与国家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中心接洽,争取域名支持,使“中国·呼伦贝尔”门户网站先后与北京、东北等地及区内各盟市网站实现链接,又与人民网、东北投资网、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等诸多国内知名网站成功链接,访问量成倍增加,截至2005年12月,访问量达30多万人次,扩大对呼伦贝尔的宣传,为招商引资,为国内外互联网用户全面了解呼伦贝尔,关注和支持呼伦贝尔的建设提供平台。门户网站作为市四大班子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窗口”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公众获取政府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为进一步保证网站的信息加载和动态类信息的及时更新,拓展政务信息源,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中国·呼伦贝尔”门户网站实行信息更新加载责任制的通知》,加强信息更新与管理,完善政务公开,实行了政府公报、政策法规、政务动态、机构设置与职责等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加载。还建立网上监督信箱、在线信访、网上调查等栏目。强化网上办公和反馈等功能。网站信息动态更新量为45万字/月。与此同时,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对市直部门和旗市区、企业网站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并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帮助制作各类网站,先后设计制作“呼伦贝尔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网”、“新巴尔虎左旗党建网”、“呼伦湖渔业网”、“大雁矿区网”、“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等多个网站,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也制作完成。2005年,市直各部门共建立网站29个,占市直部门的38.7%;13个旗市区均建立政府网站,上网比例达到100%。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梁铁城(蒙古族)
副 书 记:曹征海(1月任职)
赵金才(蒙古族) 杨再明
孙扎根 景建华
孙 震(纪检委书记)
常 委:吴延明(12月离任) 王峥嵘(12月任职)
朱炳文
宋照明(3月离任) 赵立华(女)
*** 孟松林(鄂伦春族)
魏国楠(3月任职) 臧春林(3月任职)
人 大
主 任:德玉庆(蒙古族)
副 主 任:孙梦林 包志儒(蒙古族3月离任)
王喜旺 刘永杰(达斡尔族)
姜宝水 马连芳
于德荣(3月任职) 于桂芝(女3月任职)
政 府
市 长:曹征海(1月任职)
副 市 长:赵凤林(3月离任) 宋照明(3月任职)
安国通(蒙古族) 李宝昌
斯琴(女 蒙古族) 王宝成
于德荣(3月离任) 魏国楠(3月离任)
臧春林(2月任职)
政 协
主 席:赵山根(3月离任) 赵凤林(3月任职)
副 主 席:鲍 喜(蒙古族) 贺喜格扎布(鄂温克族)
纪志国 史茂森
谷盛成 马国起
万 路 李灿良(3月任职)
孟志毅(达斡尔族3月离任)
郝桂娟(女3月任职)
纪检委
书 记:孙 震
副 书 记:玉 山(蒙古族)
滕毓芹(女)
政法委
书 记:于永甲(6月离任) ***(7月任职)
副 书 记:胡格吉勒图(蒙古族) 叶显杰
梁 晨(7月任职)
法 院
院 长:乔 欣(3月任职)
检察院
检 察 长:杨 俊
军分区
司 令 员:王峥嵘
政 委:吴延明(11月离任) 马誉炜(11月任职)
副司令员:张永田 王毅军(蒙古族)
副 政 委:巴特尔(蒙古族)
参 谋 长:张 秀
【概况】 呼伦贝尔市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北纬47°05’~53°20’、东经115°31’~126°04’。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人均占有土地9.33公顷。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与黑龙江省为邻,北部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部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边境线总长1723.82公里。人口出生率为9.97‰;人口死亡率为5.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9‰。全市总人口270.20万人,比上年下降0.37%。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0%。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9.38亿元,增长20.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1.43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8.39亿元,增长1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7∶26.8∶44.5调整为28.0∶28.6∶43.4。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102.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105.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达107.4%。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89.38亿元,增长20.1%。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76∶19.2∶4.8。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7.825亿公斤,增长46.1%,粮食平均亩产达172.2公斤,增长23%。总产比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20.65亿公斤)增长34.7%,单产比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147公斤/亩)增长17.1%;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总产5.21亿公斤,增长71.7%;玉米总产7.725亿公斤,增长48.6%;大豆总产10.015亿公斤,增长26.1%;薯类总产2.72亿公斤,增长37.4%。在经济作物中,油料总产2.895亿公斤,增长47.7%;甜菜总产0.4亿公斤,增长27.9%。“为养而种”正在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全年水产品产量2.6万吨,与上年持平。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218.7万千瓦,增长14.8%,机耕地面积106.7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3.4万吨,增长32.7%,农村牧区用电量1.5亿度,略高于上年。
【畜牧业】 2005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482.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在调整区域布局上,逐步加大农区畜牧业发展。其中,农区牲畜头数连续两年超过牧区,占全市牲畜头数的59.2%,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全市农区牲畜头数达到876.85万头只,增加294万头只,增长50.4%,增速高出全市牲畜增速21.3个百分点。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中:大小牲畜存栏1390万头只,增长31.4%;生猪存栏92.4万口,增长2.0%。2005年末大小畜能繁殖母畜636.82万头只,增长29.8%。产奶牛头数34.53万头,增长20.9%。全年牲畜出栏632.39万头只,增加156.7万头只,增长33.0%。其中,大牲畜出栏35.8万头,增长22.6%。小牲畜出栏521.16万只,增长39.6%;牲畜出栏率达81.3%,比上年同期增加3.9个百分点;大牲畜出栏率40.1%,增加1.1个百分点,羊出栏率83.0%,增加6.4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825万头只,增加235万头只,增长39.8%;全市肉类总产量预计完成23.8万吨,增长22.1%。奶类产量预计完成102.4万吨,增长54.8%。
【林业水利】 完成造林面积0.28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25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5.6万公顷。机电井数量17922眼,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万公顷。
【生态建设】 2005全市完成退耕还林计划任务12.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1万亩,以封代造12万亩),全面完成当年任务,完成补植补造48.71万亩,经检查验收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在“樟子松行动”中,全年沙区旗市区计划栽植樟子松大苗14万株,实际完成造林16万株,为计划的114%。“樟子松行动”实施4年累计完成大苗移植60万株,治理沙地面积1万多亩。2005年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全市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出台《呼伦贝尔市防治草原沙化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防沙治沙领导小组。呼伦贝尔沙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引起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鄂温克族自治旗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新巴尔虎左旗被纳入农业开发治沙建设项目。林木种苗工程计划育苗4545亩,为计划的113.6%;其中新育3605亩,为计划的120.2%;容器育苗3024万袋,为计划的151.2%;林木种子采集5000公斤。林木种苗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在建的18项种苗工程中,9项苗圃建设已全部竣工,良种基地建设也将陆续竣工,已验收7项,其余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全民义务植树完成526.65万株,为计划的128.45%;四旁植树完成114万株,为计划的116%。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1.2万亩封育任务、农业综合开发0.6万亩治沙任务、防沙治沙示范县0.56万亩治沙任务已全部完成。
【水利设施建设】 2005年,全市开工建设重点水利工程45项,完成总投资10271万元,其中国投及引进资金7193万元。完成4处总投资520万元(其中国投资金300万元)的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旗市级2000亩节水示范项目区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95万亩;完成3处投资877万元(其中国投资金530万元)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5万亩,封育保护面积350万亩;完成15处总投资1732万元(其中国投资金1040万元)的人畜饮水管道供水工程,解决5.11万人、14.65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完成15处总投资3144万元(其中国投资金2468万元)的国际界河护岸工程;完成3座总投资3363万元(其中国投资金2220万元)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小农水项目、防汛修项目、市级水利前期项目投资635万元。
【工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9.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37亿元,增长30.0%,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9.8亿元,增长42.8%,其中:重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3.1%,轻工业现价产值增长42.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现价产值增长47.8%,集体企业现价产值增长61.8%,股份合作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16.3%,股份制企业现价产值增长3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现价产值增长81.4%,其它类型企业现价产值增长54.1%。产品销售率达96.21%。原煤、天然原油、食物植物油、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3.73,比上年同期提高90.22点;实现利税总额为23.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72亿元,增长1.89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15.08亿元,同比增长1.04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36亿元,减亏48.34%,企业亏损面为28.74%。从构成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看:总资产贡献率12.38%,比上年同期增加3.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341.81%,比上年同期增加265.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13%,下降2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5.1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8197元/人,增加25569元/人。
【建筑业】 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1.79亿元,增长2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5万平方米,增长18.9%;竣工房屋面积106.6万平方米,增长10.5%;房屋建筑竣工率为81.1%,比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全市资质建筑企业亏损企业个数为6个,减少2个;实现利润2990万元,增长14.4%;实现税金总额15073万元,增长52.8%;建筑施工亏损企业亏损面9.8%,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7403元/人,比上年增加4601元/人。
【财政】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5.7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3%,增长2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23亿元,增长16.5%。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41亿元,增长20.2%。财政支出61.12亿元,增长18.0%。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192.6亿元。增长44.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不含大兴安岭森工集团、铁路系统投资和农村牧区投资),完成额达175.1亿元,增长48.2%。在城镇投资完成额中,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31.7亿元,增长52.8%;更新改造投资22.74亿元,增长18.9%;其它固定资产投资5.24亿元,下降13.3%;房地产开发投资15.42亿元,增长128.3%。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47.4亿元,增长46.5%;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增长58.3%。按投资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亿元,下降18.9%;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8.4亿元,增长40.2%,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4.2亿元,增长12.9%;主要公路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4.9亿元,增长60.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27.3亿元,增长88.7%。全年全市城镇以上全部施工项目721个,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574个,更新改造新开工项目74个,新建公路245公里。
【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完成43.8亿元,增长18.1%。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33.4亿吨公里,增长33.21%。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02.2亿吨公里,增长35.4%;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31.2亿吨公里,增长20.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5.2亿人公里,增长23.1%。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8.8亿人公里,增长30%;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6.4亿人公里,增长20%。实现旗市全部通油路、乡乡通公路、94.7%的行政村通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451公里;铁路开工建设滨洲复线、伊敏—伊尔施铁路;民航开通满洲里机场,实施海拉尔机场改扩建工程。
全市邮电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02亿元。全市电话用户70.2万户,增长7.9%。全市住宅电话为59.6万户,增加1.25万户,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71.24万户,增长17.2%;互联网用户6.1万户,下降7.2%。
【国内贸易】 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12亿元,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84.85亿元,增长16.3%;餐饮业完成16.36亿元,增长20.8%;其他行业完成6.91亿元,增长16.9%。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99亿元,增长18.0%;旗县级完成21.63亿元,增长15.8%,旗县以下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0亿元,增长12.5%。市的零售总额增幅比县以下高出5.5个百分点,城市发展快于农村。
【对外经济】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6.0亿美元,增长15.4%。新批外资企业9户,合同外资金额4314万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51万美元,增长33.6%。全年共备案国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合同57个,合同总金额2099万美元。实现营业额2283万美元,同比增长11.9%,外派劳务4503人次,同比增长13.6%。
【旅游业】 2005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361.63万人次,增长28.5%,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48.95万人次,增长36.0%;国内旅游者312.68万人次,增长27.5%;国际旅游创汇1.98亿美元,增长34.0%;国内旅游收入30.61亿元,增长30.4%。旅游业总收入46.09亿元,增长29.1%。
【金融】 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26.13亿元,增长25.2%,其中:企业存款60.92亿元,增长2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8.88亿元,增长14.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57.53亿元,下降8.2%。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1060.82亿元,增长8.2%,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1092.69亿元,增长8.1%。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31.87亿元,增长5.9%。
【保险】 保险业务总收入6.21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49亿元;寿险收入4.72亿元。全年保险赔付额为1.37亿元,其中,财产险给付0.61亿元;寿险给付0.76亿元。
【科技】 共取得科技成果15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093万元,全年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财政投入资金310万元。
【教育】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年招收学生3318人,比上年下降21.3%;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0584人,增长3.5%;全年毕业学生2873人,增长32%。年末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所,招收学生6123人,下降1.7%;年末在校学生17095人,增长3.2%,全年毕业学生4798人。年末有普通高中47所,全年招收学生19336人,增长8.2%,年末在校学生数51254人,增长8.3%,其中,少数民族13167人,增长6.3%;全年毕业学生13677人,增长9.1%。年末有普通初中199所,全年招收学生36639人,下降6.7%,年末在校学生数117491人,下降7.9%,其中,少数民族27990人,下降5.8%;全年毕业学生38275人,增长4.1%。普通初中辍学率1.48%。年末有小学709所,全年招收学生23658人,下降14.2%,在校学生156142人,下降9.3%;全年毕业学生37106人,下降6.5%。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77%,小学学生辍学率0.28%。
【文化】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其中乌兰牧骑9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14个,开放各类档案2.7万卷。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55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9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6.5%,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2.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9.95万户,增长7.8%。全年出版发行呼伦贝尔日报1.7万份。
【卫生】 是年,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378个,增加30个,其中:医院109个,减少4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3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0个,妇幼卫生机构17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0499张,增加55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8404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164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97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209人,其中:医院拥有9381人、乡镇卫生院拥有1632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拥有941人,妇幼卫生机构拥有410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7494人,注册护士4429人。拥有农村牧区村级卫生室1000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60人。
【体育】 体育健儿在全国和全区的比赛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年内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53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18枚、铜牌17枚。
【社会保障】 年社会福利院有床位数943张,比上年同期增长9.1%。收养人数689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2处,接受社会捐赠137万元。年末全市有21.1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6.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6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6.36万人,增长21.4%;全年有43.91万名职工和13.27万名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劳动就业】 2005年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6%,下降0.3个百分点。
【省际通道新林北至扎兰屯至那吉屯公路工程全线贯通】 2005年8月15日,内蒙古省际大通道呼伦贝尔市境内新林北至扎兰屯至那吉屯段137公里一级公路,路面主体工程全线贯通。那吉屯至广西北海省际通道是国家西部开发列入的八条公路主干线之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1500余公里,总投资140亿元,其中呼伦贝尔市境内137公里,跨越扎兰屯市、阿荣旗两地,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扎那段路基宽25.5米、路面宽23.5米,新扎段路基宽12.25米、路面宽11.25米,总投资13.4亿元,于2003年9月开工建设。省际通道的建成,极大地改善全市路网主骨架预备功能,对于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业开发和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01国道海拉尔至牙克石段一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2005年8月25日,绥满国道主干线牙克石至海拉尔段99公里一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国道301线牙克石至海拉尔段一级公路位于大兴安岭西北的森林与巴尔虎草原结合部,基本呈东西走向,起点为牙克石西出口与新建成的该线博克图至牙克石二级公路相接,末点接301线海拉尔至满洲里一级公路(在建)。海—牙段全长99公里,交通部核准的概算为6.83亿元,其中主线一级65公里,主线二级绕城线15公里,海、牙二市连接线19公里。一级线路基宽24米,路面宽15米;二级线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设计行车速度分别为100公里/小时和80公里/小时,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国家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自治区政府主席、副主席赵双连、国家交通部规划司司长董学博、公路司司长张剑飞、科教司司长孙国庆、财务司副司长杨省世、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乌兰巴特尔、发改委主任呼尔查、交通厅厅长郝继业、副厅长周杰、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梁铁城为工程通车剪彩。剪彩仪式由呼伦贝尔市委副书记、市长曹征海主持,出席通车剪彩仪式的还有自治区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国道主干线的建成通车,改善了全市交通落后的状况,结束了呼伦贝尔市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禽流感防治】 制定完善全市《人间禽流感防治预案》,调整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高各地对禽流感疫情的认识,下发《关于加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宣传教育、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做好准备,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11月16日、20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分别发生禽流感疫情,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工作组按照“三同时”的要求深入疫区开展工作,在全市卫生系统推行9项人禽流感防控措施。通过与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联防联控,12月12日、15日,经自治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批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汉古尔河镇和扎兰屯大河湾成功解除疫区封锁,两个疫区旗市无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中国·呼伦贝尔”门户网站及子网站】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从2004年11月底接管门户网站后,在北京平谷区政府信息办的支持下,经过全办上下4个多月的努力,于2005年4月30日正式开通门户网站,并不断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建设、维护与管理,先后筹措资金为网站注册“呼伦贝尔”网络实名和通用网址,以方便用户登录;又与国家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中心接洽,争取域名支持,使“中国·呼伦贝尔”门户网站先后与北京、东北等地及区内各盟市网站实现链接,又与人民网、东北投资网、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等诸多国内知名网站成功链接,访问量成倍增加,截至2005年12月,访问量达30多万人次,扩大对呼伦贝尔的宣传,为招商引资,为国内外互联网用户全面了解呼伦贝尔,关注和支持呼伦贝尔的建设提供平台。门户网站作为市四大班子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窗口”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公众获取政府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为进一步保证网站的信息加载和动态类信息的及时更新,拓展政务信息源,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中国·呼伦贝尔”门户网站实行信息更新加载责任制的通知》,加强信息更新与管理,完善政务公开,实行了政府公报、政策法规、政务动态、机构设置与职责等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加载。还建立网上监督信箱、在线信访、网上调查等栏目。强化网上办公和反馈等功能。网站信息动态更新量为45万字/月。与此同时,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了对市直部门和旗市区、企业网站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并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帮助制作各类网站,先后设计制作“呼伦贝尔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网”、“新巴尔虎左旗党建网”、“呼伦湖渔业网”、“大雁矿区网”、“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等多个网站,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也制作完成。2005年,市直各部门共建立网站29个,占市直部门的38.7%;13个旗市区均建立政府网站,上网比例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