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金 昭(4月离任) ***(4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娄连生
市 长:胡连义
政协主席:常秀峰(蒙古族)
武装部长:孙奎远
政 委:涂建国(鄂温克族)
【概况】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全市共设10个镇、6个乡(其中3个少数民族乡)和6个市区街道办事处。乡镇办事处共下辖167个行政村和117个居民委员会。全市年末总人口431013人,农业人口265014人,非农业人口16599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474人。
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34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5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56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21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214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190万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6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053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餐饮业126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全年市场物价运行平稳,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6%。
【农业】 粮食产量达10.03亿斤,比上年增长61.6%。全年共打水源井870眼,购置喷灌设备460台(套),完成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6万亩,完成任务指标141%;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8万亩,完成任务指标140%。
【畜牧业】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23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1.6%。其中大小牲畜存栏20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62.7%;羊存栏182万只,比上年增长67.0%;生猪存栏28万口;奶牛存栏6.8万头,全年牛奶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2.4%。
【林业】 全市退耕还林户11824户,生态林、经济林补助资金1712万元,户均1448元。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薪炭林工程需补植造林118877亩。春雨季需补植退耕地造林11155亩,荒山荒坡造林90597亩,三北四期造林9725亩,薪炭林工程7400亩。防火基础设施工程建望火楼、停机坪、检查站、车库、仓库、通讯塔、瞭望塔,投入资金486万元。
【工业】 200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66512.7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62048.8万元,同比增长42.1%。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63256.5万元,同比增长4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61573.3万元,同比增长4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87.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3.38,比上年同期高46.48点,实现利润总额7747.6万元。
【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2万人,旅游总收入达2.67亿元。
【邮电通信】 2005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995.4万元,比上年增长5.26%。全市电话用户63433户,其中城市电话28804户、小灵通18881户、乡村电话15748户。
【固定资产投入】 是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83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88508万元,比上年增长8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9821万元,比上年下降33.0%;房地产完成投资4645万元,比上年下降45%。
【商务流通】 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05.92万美元,完成全年200万美元责任目标的252.96%;出口创汇全年完成338.6万美元(其中直接出口78.6万美元,间接出口260万美元),完成全年240万美元责任目标的141.08%;蒙东系列市场交易额全年实现4.5亿元,完成2.5亿元责任目标的180%。
【招商引资】 是年,全市共实施招商项目117项,招商引资全年实现10.452亿元,完成扎兰屯市指标10亿元的104.5%,其中引进呼伦贝尔市外资金9.5314亿元,完成呼伦贝尔市9.2亿元责任目标的103.6%;工业招商引资完成4.072亿元,完成呼伦贝尔市3.5亿元的101.46%。
【交通】 2005年,“阿海”省际通道扎兰屯市境段,全长105公里,8月底前完成全线路面工程并通车。完成投资3.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
【城市建设】 投资117万元完成边城路、铁北街及新北路的硬化和天拜山广场西侧道路拓宽工程;维修市区破损的水泥砼路和沥青砼路面3140平方米,完成工程量41万元;完成主要街路步道板铺设1.12万平方米,完成工程量45.8万元;市区植树18700株,完成绿化工程投资64万元;年内,房地产开发新建工程10项,竣工面积106986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上海金丝猴集团投资3000万元在成吉思汗镇建设乳品厂1座,主体工程和办公楼已完成。
【环境保护】 2005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实施“环保四大工程”。1.实施“碧水工程”。玖龙兴安浆纸(内蒙古)有限公司于5月8日停产治污,6月10日恢复生产,投入资金7150万元用于清洁生产和“浅层高效离子气浮”污水处理设施。2.实施“蓝天工程”。水泥制品公司投资70万元安装高效袋式除尘设施,除尘效率达98%以上;宏裕农药投资78万元安装“活性炭吸附生产尾气”处理装置,对生产工艺废气实行处置。3.实施“安静工程”。交警部门在主要街路共设立禁鸣标志24块;公安、综合执法、文体广电等部门对沿街叫卖的小喇叭、高音喇叭和歌厅娱乐噪声进行整顿。声环境质量达标率达86%。4.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年内,为蘑菇气—柴河公路、阿海省际通道和扎兰屯—博克图公路修建指定取料场,规范三条公路修建的环保行为;柴河自然保护区建设11月初通过地市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后,12月中旬又顺利晋升为自治区级保护区。扎兰屯市环境保护局设立“12369”免费投诉电话,全年受理污染投诉案件156件,政府督办案件23件,人大、政协提案4件,办结率达100%;编制完成《扎兰屯市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完成《扎兰屯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监测综合培训楼主体工程完成。
【禽流感防治】 11月20日至21日,扎兰屯市大河湾镇大水泉村大黑山屯7家养殖户饲养的家禽出现死亡现象,死亡家禽246只。23日6时,自治区动物疫病诊断控制中心初步诊断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25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禽流感。
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主席,分别做出重要批示,扎兰屯市立即宣布启动防控禽流感应急预案,并于7时发布《关于对大河湾镇大水泉村及其周围3公里实行疫区封锁的命令》,当日18时30分至24日17时,组织人员分成22个小组,对疫点3公里范围内的家禽进行全面捕杀,同步完成焚烧、深埋、粪便清理、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工作,至12月13日,投入人力7530人次,动用大小车辆3527台次,捕杀家禽16567只,鸽子1510只,涉及2274户,投入室外消毒药139吨、室内消毒药157吨、白灰217吨,下发防护服8233套,手提式高压喷雾消毒器230个,进行室内消毒1680户229.3万平方米,生活饮用水消毒11280吨,实施医学观察7户29人。通过21天的严密观察与监测,禽流感疫情得到全面控制,12月15日对该地区解除了疫情封锁。
【社会保障】 全市2005年共发放低保资金782万元,保障4948户,11115人的基本生活,人均补差64.1元。筹措资金对7.15龙卷风和洪涝灾害造成房屋毁损的灾民进行救助,年底,全市依靠政府救助的1104户倒房灾民中已有697户喜迁新居;1765户危房户完成了修缮并安全入住,灾民安全过冬问题得到解决。全年累计加工1464吨面粉用于救灾工作。筹集资金34万元,确保306名贫困大学生按时入校上学。实施“明天计划”,启动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完成两名唇腭裂孤儿康复手术;发放大病救助资金62万元,救助81户,102人。
【金融】 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536万元,较年初增长9.87%;各项贷款余额143457万元,较年初减少7.45%,主要投放到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其中支农再贷款10000万元。
【科技】 全市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40多项。蚕业建设项目党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7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4万元全部到位,项目总投资218万元,年内投资90万元,实施生态蚕场面积42.6公顷。继续承担科技部国际重点合作项目:马铃薯高淀粉资源品种和育种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国家863项目,马铃薯新型栽培种资源拓宽与杂种优势利用。
科技示范场投资28.8万元,开展甘葵2号、蒙豆9号、海玉4号品种的示范和甜菜23个品种筛选、地膜黏玉米和饲料玉米的种植、高油大豆平窄密垄间覆膜、拌种剂等试验。
【教育】 年内,新建教学楼6个,新建及扩建平房校舍20个,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52807平方米,投入资金3800.4万元;制定《扎兰屯市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工作试行办法》,组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达6150人次,发放国家“两免一补”专项资金共计412万元,资助学生43692人(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04%中学控制在2.36%以内。均达到“两基”达标验收标准。
是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7所,其中初级中学24所,在校生17031人;高级中学5所,在校生5352人;小学148所,在校生21152人;幼儿园47个,在园儿童3243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6396人。
【文化】 开展三大广场文化活动,乡情、乡音农村文艺汇演参演10个乡镇200多名农村演员,演出节目80多个,观众达3万余人次。年内建流动图书点8个,为驻军部队及图书点送各类图书4500册,1月至10月份接待读者3389人次16945册次,举办5次大型图片展览,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卫生】 是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床位1507张,卫生技术人员1456人。实施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撤消原卫生防疫站,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公共卫生监督所。
【人民生活】 全市在岗职工24244人,工资总额为28360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报酬12907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138元,比上年增长14.8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60元,比上年增长20.9%。
【自然灾害】 7月15日17时03分至33分,扎兰屯市区及东部部分乡镇突遭历史罕见的高强度龙卷风夹着雷暴、冰雹袭击,风力达12级以上。短时间内,人员受伤、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牲畜死亡、电力、铁路、通讯、公路、基础设施遭到重创,百年古榆被连根拔起,20平方公里内直径20至60公分的树木80%被拦腰折断,造成263人受伤、其中住院治疗57人、危重6人;多处供电电杆倒地,16条10千伏线路全部损毁;铁路沿线树木倒伏在路轨上,1200平方米的房盖飘落在铁路线上,致使滨洲铁路中断3小时4分钟;交通阻断3小时;3779户11337间房屋严重受损,921户2763间房屋倒塌;2288座蔬菜大棚不同程度被损坏,1917万亩农田受灾,其中绝产8.01万亩,1278头(只)牲畜死亡。受灾人口3.75万人,灾害造成各类经济损失12.8亿元,其中间接经济损失4.08亿元。龙卷风灾害发生后,扎兰屯市红十字会通过媒体紧急发布为灾区人民募捐的倡议,社会各界纷纷捐款,短短的几天时间,为灾区人民募集款物10万余元,并全部用于救灾工作。
至7月18日,扎兰屯市累计降水量403.6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55.5毫米,降雨量大、范围广,导致全市16个乡镇、6个办事处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6月6日至7月18日,全市81.8万亩农田受灾,其中25.35万亩绝产;受灾人口7.5万、2200户,6600间房屋倒塌。406户1218间房屋严重损坏,289人紧急转移安置;53座桥涵冲毁,260公里乡村道路被冲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71.38万元。
【重要活动】 5月25日,呼伦贝尔市扶贫系统千村工程及产业化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扎兰屯市召开。来自呼伦贝尔市和各旗市(区)扶贫系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
6月28日,扎兰屯市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正式启动。《扎兰屯市志》(1991~2005)编纂方案及篇目大纲征求意见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区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已出台。
(郑玉 袁静 路昌芹 张宝明 宋剑 赵英坤 杨洪杰 明星)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金 昭(4月离任) ***(4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娄连生
市 长:胡连义
政协主席:常秀峰(蒙古族)
武装部长:孙奎远
政 委:涂建国(鄂温克族)
【概况】 扎兰屯市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全市共设10个镇、6个乡(其中3个少数民族乡)和6个市区街道办事处。乡镇办事处共下辖167个行政村和117个居民委员会。全市年末总人口431013人,农业人口265014人,非农业人口16599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474人。
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34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56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56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21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214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190万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6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053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餐饮业126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全年市场物价运行平稳,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6%。
【农业】 粮食产量达10.03亿斤,比上年增长61.6%。全年共打水源井870眼,购置喷灌设备460台(套),完成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6万亩,完成任务指标141%;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8万亩,完成任务指标140%。
【畜牧业】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23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1.6%。其中大小牲畜存栏20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62.7%;羊存栏182万只,比上年增长67.0%;生猪存栏28万口;奶牛存栏6.8万头,全年牛奶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2.4%。
【林业】 全市退耕还林户11824户,生态林、经济林补助资金1712万元,户均1448元。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薪炭林工程需补植造林118877亩。春雨季需补植退耕地造林11155亩,荒山荒坡造林90597亩,三北四期造林9725亩,薪炭林工程7400亩。防火基础设施工程建望火楼、停机坪、检查站、车库、仓库、通讯塔、瞭望塔,投入资金486万元。
【工业】 200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66512.7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62048.8万元,同比增长42.1%。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63256.5万元,同比增长4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61573.3万元,同比增长4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87.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83.38,比上年同期高46.48点,实现利润总额7747.6万元。
【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2万人,旅游总收入达2.67亿元。
【邮电通信】 2005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995.4万元,比上年增长5.26%。全市电话用户63433户,其中城市电话28804户、小灵通18881户、乡村电话15748户。
【固定资产投入】 是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83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88508万元,比上年增长8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9821万元,比上年下降33.0%;房地产完成投资4645万元,比上年下降45%。
【商务流通】 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05.92万美元,完成全年200万美元责任目标的252.96%;出口创汇全年完成338.6万美元(其中直接出口78.6万美元,间接出口260万美元),完成全年240万美元责任目标的141.08%;蒙东系列市场交易额全年实现4.5亿元,完成2.5亿元责任目标的180%。
【招商引资】 是年,全市共实施招商项目117项,招商引资全年实现10.452亿元,完成扎兰屯市指标10亿元的104.5%,其中引进呼伦贝尔市外资金9.5314亿元,完成呼伦贝尔市9.2亿元责任目标的103.6%;工业招商引资完成4.072亿元,完成呼伦贝尔市3.5亿元的101.46%。
【交通】 2005年,“阿海”省际通道扎兰屯市境段,全长105公里,8月底前完成全线路面工程并通车。完成投资3.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
【城市建设】 投资117万元完成边城路、铁北街及新北路的硬化和天拜山广场西侧道路拓宽工程;维修市区破损的水泥砼路和沥青砼路面3140平方米,完成工程量41万元;完成主要街路步道板铺设1.12万平方米,完成工程量45.8万元;市区植树18700株,完成绿化工程投资64万元;年内,房地产开发新建工程10项,竣工面积106986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上海金丝猴集团投资3000万元在成吉思汗镇建设乳品厂1座,主体工程和办公楼已完成。
【环境保护】 2005年,全市环境污染治理实施“环保四大工程”。1.实施“碧水工程”。玖龙兴安浆纸(内蒙古)有限公司于5月8日停产治污,6月10日恢复生产,投入资金7150万元用于清洁生产和“浅层高效离子气浮”污水处理设施。2.实施“蓝天工程”。水泥制品公司投资70万元安装高效袋式除尘设施,除尘效率达98%以上;宏裕农药投资78万元安装“活性炭吸附生产尾气”处理装置,对生产工艺废气实行处置。3.实施“安静工程”。交警部门在主要街路共设立禁鸣标志24块;公安、综合执法、文体广电等部门对沿街叫卖的小喇叭、高音喇叭和歌厅娱乐噪声进行整顿。声环境质量达标率达86%。4.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年内,为蘑菇气—柴河公路、阿海省际通道和扎兰屯—博克图公路修建指定取料场,规范三条公路修建的环保行为;柴河自然保护区建设11月初通过地市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后,12月中旬又顺利晋升为自治区级保护区。扎兰屯市环境保护局设立“12369”免费投诉电话,全年受理污染投诉案件156件,政府督办案件23件,人大、政协提案4件,办结率达100%;编制完成《扎兰屯市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完成《扎兰屯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环境监测综合培训楼主体工程完成。
【禽流感防治】 11月20日至21日,扎兰屯市大河湾镇大水泉村大黑山屯7家养殖户饲养的家禽出现死亡现象,死亡家禽246只。23日6时,自治区动物疫病诊断控制中心初步诊断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25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为H5N1亚型禽流感。
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主席,分别做出重要批示,扎兰屯市立即宣布启动防控禽流感应急预案,并于7时发布《关于对大河湾镇大水泉村及其周围3公里实行疫区封锁的命令》,当日18时30分至24日17时,组织人员分成22个小组,对疫点3公里范围内的家禽进行全面捕杀,同步完成焚烧、深埋、粪便清理、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工作,至12月13日,投入人力7530人次,动用大小车辆3527台次,捕杀家禽16567只,鸽子1510只,涉及2274户,投入室外消毒药139吨、室内消毒药157吨、白灰217吨,下发防护服8233套,手提式高压喷雾消毒器230个,进行室内消毒1680户229.3万平方米,生活饮用水消毒11280吨,实施医学观察7户29人。通过21天的严密观察与监测,禽流感疫情得到全面控制,12月15日对该地区解除了疫情封锁。
【社会保障】 全市2005年共发放低保资金782万元,保障4948户,11115人的基本生活,人均补差64.1元。筹措资金对7.15龙卷风和洪涝灾害造成房屋毁损的灾民进行救助,年底,全市依靠政府救助的1104户倒房灾民中已有697户喜迁新居;1765户危房户完成了修缮并安全入住,灾民安全过冬问题得到解决。全年累计加工1464吨面粉用于救灾工作。筹集资金34万元,确保306名贫困大学生按时入校上学。实施“明天计划”,启动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完成两名唇腭裂孤儿康复手术;发放大病救助资金62万元,救助81户,102人。
【金融】 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536万元,较年初增长9.87%;各项贷款余额143457万元,较年初减少7.45%,主要投放到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其中支农再贷款10000万元。
【科技】 全市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40多项。蚕业建设项目党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7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4万元全部到位,项目总投资218万元,年内投资90万元,实施生态蚕场面积42.6公顷。继续承担科技部国际重点合作项目:马铃薯高淀粉资源品种和育种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国家863项目,马铃薯新型栽培种资源拓宽与杂种优势利用。
科技示范场投资28.8万元,开展甘葵2号、蒙豆9号、海玉4号品种的示范和甜菜23个品种筛选、地膜黏玉米和饲料玉米的种植、高油大豆平窄密垄间覆膜、拌种剂等试验。
【教育】 年内,新建教学楼6个,新建及扩建平房校舍20个,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52807平方米,投入资金3800.4万元;制定《扎兰屯市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工作试行办法》,组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达6150人次,发放国家“两免一补”专项资金共计412万元,资助学生43692人(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04%中学控制在2.36%以内。均达到“两基”达标验收标准。
是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7所,其中初级中学24所,在校生17031人;高级中学5所,在校生5352人;小学148所,在校生21152人;幼儿园47个,在园儿童3243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6396人。
【文化】 开展三大广场文化活动,乡情、乡音农村文艺汇演参演10个乡镇200多名农村演员,演出节目80多个,观众达3万余人次。年内建流动图书点8个,为驻军部队及图书点送各类图书4500册,1月至10月份接待读者3389人次16945册次,举办5次大型图片展览,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卫生】 是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床位1507张,卫生技术人员1456人。实施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撤消原卫生防疫站,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公共卫生监督所。
【人民生活】 全市在岗职工24244人,工资总额为28360万元,在岗职工年人均报酬12907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8138元,比上年增长14.8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60元,比上年增长20.9%。
【自然灾害】 7月15日17时03分至33分,扎兰屯市区及东部部分乡镇突遭历史罕见的高强度龙卷风夹着雷暴、冰雹袭击,风力达12级以上。短时间内,人员受伤、房屋倒塌、农田被毁、牲畜死亡、电力、铁路、通讯、公路、基础设施遭到重创,百年古榆被连根拔起,20平方公里内直径20至60公分的树木80%被拦腰折断,造成263人受伤、其中住院治疗57人、危重6人;多处供电电杆倒地,16条10千伏线路全部损毁;铁路沿线树木倒伏在路轨上,1200平方米的房盖飘落在铁路线上,致使滨洲铁路中断3小时4分钟;交通阻断3小时;3779户11337间房屋严重受损,921户2763间房屋倒塌;2288座蔬菜大棚不同程度被损坏,1917万亩农田受灾,其中绝产8.01万亩,1278头(只)牲畜死亡。受灾人口3.75万人,灾害造成各类经济损失12.8亿元,其中间接经济损失4.08亿元。龙卷风灾害发生后,扎兰屯市红十字会通过媒体紧急发布为灾区人民募捐的倡议,社会各界纷纷捐款,短短的几天时间,为灾区人民募集款物10万余元,并全部用于救灾工作。
至7月18日,扎兰屯市累计降水量403.6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55.5毫米,降雨量大、范围广,导致全市16个乡镇、6个办事处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6月6日至7月18日,全市81.8万亩农田受灾,其中25.35万亩绝产;受灾人口7.5万、2200户,6600间房屋倒塌。406户1218间房屋严重损坏,289人紧急转移安置;53座桥涵冲毁,260公里乡村道路被冲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71.38万元。
【重要活动】 5月25日,呼伦贝尔市扶贫系统千村工程及产业化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扎兰屯市召开。来自呼伦贝尔市和各旗市(区)扶贫系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
6月28日,扎兰屯市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正式启动。《扎兰屯市志》(1991~2005)编纂方案及篇目大纲征求意见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区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已出台。
(郑玉 袁静 路昌芹 张宝明 宋剑 赵英坤 杨洪杰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