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云喜顺(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宝 音(蒙古族)
区 长:***
政协主席:华 君(蒙古族)
武装部长:郝魁先(1月任职)
政 委:王启有
【概况】 科尔沁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上,属环渤海经济区,地处北纬43°22’~43°58’,东经120°4’~123°03’,是通辽市首府所在地。全区总人口80.5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8.97万人。全区面积3212平方公里,耕地10.7万公顷。城区设9个街道办事处,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农区设17个镇、1个苏木,352个村(嘎查)。西辽河、清河、洪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横贯全境,总流程338.4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2.1亿立方米。境内储有优质天然硅砂1200万吨,灰白色中粒石英砂7327万吨,橄榄灰绿石3000万立方米,有矿泉水、粘土矿、铀矿等矿产资源。
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98亿元,同比增长17.0%。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3亿元,增长3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09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61.2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43.66亿元,增长16.7%。实现二产比重超一产、三产比重超一产和农业内部养殖业比重超过种植业的三个历史性突破。财政收入完成4.33亿元,增长2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9亿元,增长14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42亿元,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8亿元,增长42.2%。
【农业】 全年完成总播面积185.8万公顷,粮豆总产量177.7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21万公顷、产量1.7万吨,小麦播种面积5.5万公顷、产量1万吨,水稻播种面积1.93万公顷、产量1.15万吨,高梁播种面积1.14万公顷、产量0.44万吨;豆类播种面积7.35万公顷、产量0.89万吨;薯类播种面积1.03万公顷、产量0.59万吨;葵花籽播种面积2.7万公顷、产量0.34万吨,蓖麻籽播种面积1.9万公顷、产量0.2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8.75万公顷、产量79.38万吨。当年农业生产围绕畜牧业发展种植业,形成为养殖业而种、为加工业而种的农业发展之路。选准青贮玉米、饲料玉米为主推品种,专用玉米播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2.7%,饲用作物播种面积8.2万亩。全区18个镇苏木都被内蒙古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万亩蔬菜面积通过认证,32个蔬菜品种通过认证检测。
【畜牧业】 当年全区家畜存栏总头数136.7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15.4万头,高产奶牛存栏2.8万头,基础母牛存栏6.3万头,羊存栏31.9万只,出栏32.5万只,生猪饲养量183万口,白鹅饲养量250万只,农牧结合户达57154户,占全区农村总户数的52%。全年养殖业产值达1665898万元,农业内部结构首次实现养殖业比重超过种殖业。
【工业】 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含中区市直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6.78亿元,同比增长25.0%;完成工业增加值40.55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9.14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税23.2亿元,同比增长166.77%。区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52.5%;完成工业增加值20.35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8.86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税金2.8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实现利润9.4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同比增长54.8%;完成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5.63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税金2.7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增加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733万元,同比增长50%。年底,全区有个体工业企业2026户,从业人员8760人;区属规模以上企业增加15户,达47户。
【林业】 全年共完成造林12.37万亩,其中商品用材林5万亩(速生丰产林3亩),经济林0.27万亩,固沙林7.1万亩;完成封沙育林(草)2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四旁植树100万株,公路绿化60公里,育树苗0.5万亩;完成林地整地3.3万亩,其中农防林整地1.0万亩、1400条、10.3万延长米,低产林改造整地2.3万亩,道路两侧整地100公里。全年共许可采伐林木43725立方米;森林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35万亩,防治面积2.747万亩,成灾率为25%。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5.3%。
【水利】 全年完成低压管道输水工程1万亩,铺设低压管道7.5万延长米,建泵房64座,配潜水电泵50套,新打机电井55眼,建设低压线路6500公里。投资365.1万元,对莫力庙水库进水渠和部分险段进行了整治加固,共完成清淤土方19.3万立方米,铅丝石笼护岸600延长米,使莫力庙进水渠的过水能力由原来的50立方米/秒提高到100立方米/秒。全年为莫力庙水库蓄水4000万立方米。
【工业园区】 科尔沁工业园东郊工业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完善水、电、气等配套施设建设,有中科天元、通顺碳素等26户企业入驻;木里图工业区进行重新规划,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投入7287万元,完成5.5平方公里的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已有华洋线缆、通德淀粉等11户企业入驻。完成通辽糖厂、通辽皮鞋厂、有色金属线材厂、蒙古王肉禽公司、通辽民族服装厂、骨胶火柴厂6户企业资产重组工作。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4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从业人员8万余人,财政贡献率超过50%。新增个体工商户4986户,新增5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626户。投资1千多万元,对团结路贸易区、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白音太来蔬菜果品批发市场、通辽批发城等专业市场经营环境进行改善。当年,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入住太平洋商业广场,通辽物流园区停车场、配载楼、GPS卫星定位系统投入使用,科尔沁大酒店、科尔沁建材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
【旅游】 投资10万元,完善莫力庙草原民俗度假村景点建设,6月18日在莫力庙草原民俗度假村举办了“2005年科尔沁区旅游首游式”,全年接待游客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
【城镇建设】 全年投入资金41300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面积14.2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328万元,修筑小城镇道路58200延长米;投入资金47.2万元,安装路灯118盏;投入资金176万元,建总面积为14125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3座;美化、绿化小城镇街路投资114.9万元,种植花草、树木64.8万株。
【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签约项目228个,到位资金29亿元,同比增长64%。新增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其中投资额超过亿元的项目11个,全部项目预计总投资额5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17亿元。
【科技】 全年有4项科研成果获通辽市科技进步奖,年底有8项科技成果申报了通辽市科技进步奖,“移动电源深钻植树机研制及造林技术”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秸秆气化项目经自治区科技厅招标落户科区,区科技培训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列为农村星火培训学校。投入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资金255万元,新建菌菜生产、特色菜生产、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红星镇科技示范园。选派48名科技特派员带着22个实用科技项目,进村驻户,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以科技信息服务、项目承包、中介服务、技术服务为主的科技服务,主要推广东大二号大豆、万寿菊、优质牧草、野茄子嫁接、玉米缩垄增株、种草养鹅、葡萄高产栽培、麦茬复种、无公害蔬菜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全年通过科技培训班、三下乡、专题讲座、科技大集等形式,共组建演讲团20个,办培训班530期,赶科技大集5次,召开科技现场会135次,发放各类科技书籍6000册,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
【教育】 城区撤并九中、北门小学,把原三中内的职业教育整体移交到北门小学,重建通辽职中;农区按“村不办小学,镇不办中学”的原则,撤并33所中小学。投资1062万元,完成15个镇(苏木)28所中小学危房改造,改造总面积17435.2平方米,农村教育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毕。支出240.9万元,对农区41736名学生实行了“二免一补”政策,对1630名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也落实了“二免一补”政策。招聘153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有24所学校及教育机构接入通辽教育网,实现与中国教育网、内蒙古教育科学网连接。
【文化】 举办历时45天的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共组织文体表演280余场,直接参加演出人员逾万人;举办首届业余歌手大奖赛、“和平之声”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成立老年艺术团,当年参与或自行举办大型文艺活动10余场;成立摄影家协会,举办会员作品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逐步走向繁荣,城区10多处大小广场每天早晚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表演,文化部门有组织地举办“五月放歌”等多场广场文体表演。全年共为农村送戏50余场,放映电影100余场。图书馆藏书近40万册,共接待读者10万人次,借阅图书12万册次。科区政府对辖区内人民英雄纪念碑、园通寺、关帝庙、哈日敖包、查干敖包、鼎合尔井定为首批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卫生】 原卫生防疫站一分为二,成立卫生执法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动卫生执法监督人员2772人次,检查食品卫生经营单位7326户次,实施行政处罚247户次。当年全区有卫生事业机构834个,其中城区公有医院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机构、结核病防治所、医学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各1个,个体诊所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3个,农村卫生院19所、卫生室623个;有医疗床位1172张,其中城区医院843张、乡镇卫生院329张,床位综合使用率为66.2%;全年卫生系统所属医院门诊604396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5916人次,其中城区门诊量33250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7170人次,农区门诊量27189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746人次。
【体育】 体育人口达48%。年初制定科尔沁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学校中全面落实。按此标准,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2.5%,其中学生达标率为93.3%,小学生达标率为91.57%。全年组织大型体育活动和竞赛18次,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金牌总数31枚,其中在通辽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获20枚金牌;在自治区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上获9枚金牌;在自治区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上获1枚金牌;通辽市“8·18”赛马节上获1枚金牌。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78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6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05元和1226元。城乡人均消费品支出6659元和3076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60493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410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33403人;安置再就业人员4552人,其中“4050”人员11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928人,同比下降17%;成立6个“爱心药店”,零利润向特困群众销售药品,建9个低保爱心超市,低保对象可随时领取急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发放资金65万元,帮助1032名贫困大学生按时入学。向低保家庭发放取暖费369万元、医疗费125万元。农村投入各类资金400.5万元,扶持2400户、9800个贫困人口。农村劳务输出3740人。筹资120万元,完成大罕镇道宝村52户村民迁移安置工作。有18家敬老院,其中5所为自治区文明级敬老院,13所市级文明敬老院,有664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占全区五保对象总数的53.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1.8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84.4%。
(赵洪武)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云喜顺(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宝 音(蒙古族)
区 长:***
政协主席:华 君(蒙古族)
武装部长:郝魁先(1月任职)
政 委:王启有
【概况】 科尔沁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部,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上,属环渤海经济区,地处北纬43°22’~43°58’,东经120°4’~123°03’,是通辽市首府所在地。全区总人口80.5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8.97万人。全区面积3212平方公里,耕地10.7万公顷。城区设9个街道办事处,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农区设17个镇、1个苏木,352个村(嘎查)。西辽河、清河、洪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横贯全境,总流程338.4公里,地下水资源量72.1亿立方米。境内储有优质天然硅砂1200万吨,灰白色中粒石英砂7327万吨,橄榄灰绿石3000万立方米,有矿泉水、粘土矿、铀矿等矿产资源。
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98亿元,同比增长17.0%。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0.3亿元,增长3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09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完成61.2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43.66亿元,增长16.7%。实现二产比重超一产、三产比重超一产和农业内部养殖业比重超过种植业的三个历史性突破。财政收入完成4.33亿元,增长2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9亿元,增长14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42亿元,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8亿元,增长42.2%。
【农业】 全年完成总播面积185.8万公顷,粮豆总产量177.7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21万公顷、产量1.7万吨,小麦播种面积5.5万公顷、产量1万吨,水稻播种面积1.93万公顷、产量1.15万吨,高梁播种面积1.14万公顷、产量0.44万吨;豆类播种面积7.35万公顷、产量0.89万吨;薯类播种面积1.03万公顷、产量0.59万吨;葵花籽播种面积2.7万公顷、产量0.34万吨,蓖麻籽播种面积1.9万公顷、产量0.2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8.75万公顷、产量79.38万吨。当年农业生产围绕畜牧业发展种植业,形成为养殖业而种、为加工业而种的农业发展之路。选准青贮玉米、饲料玉米为主推品种,专用玉米播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2.7%,饲用作物播种面积8.2万亩。全区18个镇苏木都被内蒙古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万亩蔬菜面积通过认证,32个蔬菜品种通过认证检测。
【畜牧业】 当年全区家畜存栏总头数136.7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15.4万头,高产奶牛存栏2.8万头,基础母牛存栏6.3万头,羊存栏31.9万只,出栏32.5万只,生猪饲养量183万口,白鹅饲养量250万只,农牧结合户达57154户,占全区农村总户数的52%。全年养殖业产值达1665898万元,农业内部结构首次实现养殖业比重超过种殖业。
【工业】 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含中区市直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06.78亿元,同比增长25.0%;完成工业增加值40.55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9.14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税23.2亿元,同比增长166.77%。区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52.5%;完成工业增加值20.35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8.86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税金2.8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实现利润9.4亿元,同比增加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同比增长54.8%;完成工业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5.63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税金2.7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增加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733万元,同比增长50%。年底,全区有个体工业企业2026户,从业人员8760人;区属规模以上企业增加15户,达47户。
【林业】 全年共完成造林12.37万亩,其中商品用材林5万亩(速生丰产林3亩),经济林0.27万亩,固沙林7.1万亩;完成封沙育林(草)2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四旁植树100万株,公路绿化60公里,育树苗0.5万亩;完成林地整地3.3万亩,其中农防林整地1.0万亩、1400条、10.3万延长米,低产林改造整地2.3万亩,道路两侧整地100公里。全年共许可采伐林木43725立方米;森林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35万亩,防治面积2.747万亩,成灾率为25%。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5.3%。
【水利】 全年完成低压管道输水工程1万亩,铺设低压管道7.5万延长米,建泵房64座,配潜水电泵50套,新打机电井55眼,建设低压线路6500公里。投资365.1万元,对莫力庙水库进水渠和部分险段进行了整治加固,共完成清淤土方19.3万立方米,铅丝石笼护岸600延长米,使莫力庙进水渠的过水能力由原来的50立方米/秒提高到100立方米/秒。全年为莫力庙水库蓄水4000万立方米。
【工业园区】 科尔沁工业园东郊工业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完善水、电、气等配套施设建设,有中科天元、通顺碳素等26户企业入驻;木里图工业区进行重新规划,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投入7287万元,完成5.5平方公里的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已有华洋线缆、通德淀粉等11户企业入驻。完成通辽糖厂、通辽皮鞋厂、有色金属线材厂、蒙古王肉禽公司、通辽民族服装厂、骨胶火柴厂6户企业资产重组工作。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4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从业人员8万余人,财政贡献率超过50%。新增个体工商户4986户,新增5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626户。投资1千多万元,对团结路贸易区、余粮堡牲畜交易市场、白音太来蔬菜果品批发市场、通辽批发城等专业市场经营环境进行改善。当年,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入住太平洋商业广场,通辽物流园区停车场、配载楼、GPS卫星定位系统投入使用,科尔沁大酒店、科尔沁建材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
【旅游】 投资10万元,完善莫力庙草原民俗度假村景点建设,6月18日在莫力庙草原民俗度假村举办了“2005年科尔沁区旅游首游式”,全年接待游客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
【城镇建设】 全年投入资金41300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面积14.2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328万元,修筑小城镇道路58200延长米;投入资金47.2万元,安装路灯118盏;投入资金176万元,建总面积为14125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3座;美化、绿化小城镇街路投资114.9万元,种植花草、树木64.8万株。
【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签约项目228个,到位资金29亿元,同比增长64%。新增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其中投资额超过亿元的项目11个,全部项目预计总投资额5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17亿元。
【科技】 全年有4项科研成果获通辽市科技进步奖,年底有8项科技成果申报了通辽市科技进步奖,“移动电源深钻植树机研制及造林技术”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秸秆气化项目经自治区科技厅招标落户科区,区科技培训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列为农村星火培训学校。投入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资金255万元,新建菌菜生产、特色菜生产、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红星镇科技示范园。选派48名科技特派员带着22个实用科技项目,进村驻户,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以科技信息服务、项目承包、中介服务、技术服务为主的科技服务,主要推广东大二号大豆、万寿菊、优质牧草、野茄子嫁接、玉米缩垄增株、种草养鹅、葡萄高产栽培、麦茬复种、无公害蔬菜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全年通过科技培训班、三下乡、专题讲座、科技大集等形式,共组建演讲团20个,办培训班530期,赶科技大集5次,召开科技现场会135次,发放各类科技书籍6000册,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
【教育】 城区撤并九中、北门小学,把原三中内的职业教育整体移交到北门小学,重建通辽职中;农区按“村不办小学,镇不办中学”的原则,撤并33所中小学。投资1062万元,完成15个镇(苏木)28所中小学危房改造,改造总面积17435.2平方米,农村教育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毕。支出240.9万元,对农区41736名学生实行了“二免一补”政策,对1630名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也落实了“二免一补”政策。招聘153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有24所学校及教育机构接入通辽教育网,实现与中国教育网、内蒙古教育科学网连接。
【文化】 举办历时45天的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共组织文体表演280余场,直接参加演出人员逾万人;举办首届业余歌手大奖赛、“和平之声”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成立老年艺术团,当年参与或自行举办大型文艺活动10余场;成立摄影家协会,举办会员作品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逐步走向繁荣,城区10多处大小广场每天早晚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表演,文化部门有组织地举办“五月放歌”等多场广场文体表演。全年共为农村送戏50余场,放映电影100余场。图书馆藏书近40万册,共接待读者10万人次,借阅图书12万册次。科区政府对辖区内人民英雄纪念碑、园通寺、关帝庙、哈日敖包、查干敖包、鼎合尔井定为首批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卫生】 原卫生防疫站一分为二,成立卫生执法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动卫生执法监督人员2772人次,检查食品卫生经营单位7326户次,实施行政处罚247户次。当年全区有卫生事业机构834个,其中城区公有医院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机构、结核病防治所、医学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各1个,个体诊所1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3个,农村卫生院19所、卫生室623个;有医疗床位1172张,其中城区医院843张、乡镇卫生院329张,床位综合使用率为66.2%;全年卫生系统所属医院门诊604396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5916人次,其中城区门诊量33250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7170人次,农区门诊量27189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746人次。
【体育】 体育人口达48%。年初制定科尔沁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学校中全面落实。按此标准,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2.5%,其中学生达标率为93.3%,小学生达标率为91.57%。全年组织大型体育活动和竞赛18次,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金牌总数31枚,其中在通辽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获20枚金牌;在自治区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上获9枚金牌;在自治区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上获1枚金牌;通辽市“8·18”赛马节上获1枚金牌。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78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6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05元和1226元。城乡人均消费品支出6659元和3076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60493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4100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33403人;安置再就业人员4552人,其中“4050”人员11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0928人,同比下降17%;成立6个“爱心药店”,零利润向特困群众销售药品,建9个低保爱心超市,低保对象可随时领取急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发放资金65万元,帮助1032名贫困大学生按时入学。向低保家庭发放取暖费369万元、医疗费125万元。农村投入各类资金400.5万元,扶持2400户、9800个贫困人口。农村劳务输出3740人。筹资120万元,完成大罕镇道宝村52户村民迁移安置工作。有18家敬老院,其中5所为自治区文明级敬老院,13所市级文明敬老院,有664名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占全区五保对象总数的53.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1.8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84.4%。
(赵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