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特木尔巴根(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特木尔巴根(蒙古族)
市 长:张志刚
政协主席:刘胜彬
武装部长:王秉文
政 委:海 青(蒙古族)
【概况】 霍林郭勒地区1975年建矿,1985年建市。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地处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交界地带,距中蒙边界120公里,距通辽市330公里。辖1个苏木、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2个嘎查村、20个居委会,全市总人口72549人。辖区总面积589平方公里,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周长113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露天煤矿在该市境内。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38.7%。三次产业比重为2∶7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亿元,增长8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1亿元,同比增长31.29%。
【农牧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打工经济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大量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极大地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确立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开展牲畜改良、防疫工作,畜群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全年无疫情。继续落实“一退三还”和“五禁”措施,禁牧舍饲工作成效显着。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工业】 2005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5.75亿元,同比增长7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5.78%。全市原煤销量突破2000万吨。累计入区企业达25家,荣获自治区先进工业开发区发展速度效益二等奖。中电投4×60万千瓦装机电厂、南澳能源型煤半焦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霍煤鸿骏铝电一期、霍宁碳素等项目全面投产,发电10万千瓦时、生产铝锭5.5万吨、碳素5.04万吨、腐植酸盐系列产品11万吨。
【财政金融】 2005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7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67.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00元和3715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55元和675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3亿元。
【社会事业】 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37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两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荣获自治区级“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市称号。完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人民生活】 2005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各项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各项保障金发放率达100%。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100%。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扎实有力。至2005年末全市4个重点贫困村基本实现脱贫。
【城乡建设】 全年累计投融资7.9亿元,实施城市广场、滨河公园、街路改造等重点市政工程,新增黑色路面21.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25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路灯640盏,完成南出口6.68公里拓宽工程。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特木尔巴根(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特木尔巴根(蒙古族)
市 长:张志刚
政协主席:刘胜彬
武装部长:王秉文
政 委:海 青(蒙古族)
【概况】 霍林郭勒地区1975年建矿,1985年建市。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地处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交界地带,距中蒙边界120公里,距通辽市330公里。辖1个苏木、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2个嘎查村、20个居委会,全市总人口72549人。辖区总面积589平方公里,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周长113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露天煤矿在该市境内。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38.7%。三次产业比重为2∶7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亿元,增长8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1亿元,同比增长31.29%。
【农牧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打工经济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大量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极大地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确立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开展牲畜改良、防疫工作,畜群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全年无疫情。继续落实“一退三还”和“五禁”措施,禁牧舍饲工作成效显着。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工业】 2005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5.75亿元,同比增长7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5.78%。全市原煤销量突破2000万吨。累计入区企业达25家,荣获自治区先进工业开发区发展速度效益二等奖。中电投4×60万千瓦装机电厂、南澳能源型煤半焦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霍煤鸿骏铝电一期、霍宁碳素等项目全面投产,发电10万千瓦时、生产铝锭5.5万吨、碳素5.04万吨、腐植酸盐系列产品11万吨。
【财政金融】 2005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7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67.9%。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00元和3715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55元和675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3亿元。
【社会事业】 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37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两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荣获自治区级“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市称号。完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人民生活】 2005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各项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各项保障金发放率达100%。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100%。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扎实有力。至2005年末全市4个重点贫困村基本实现脱贫。
【城乡建设】 全年累计投融资7.9亿元,实施城市广场、滨河公园、街路改造等重点市政工程,新增黑色路面21.6万平方米、硬化面积25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路灯640盏,完成南出口6.68公里拓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