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 赤峰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罗啸天(1月离任)  杭桂林(蒙古族 1月任职)     
        副书记:***  赵  兴   斯日古楞(蒙古族)           
               张国华(11月离任) 王  波(3月任职)            
        常  委:杨宝忠(4月离任)           
               李学玉(3月任职)  钱荣旭(蒙古族)             
               朱景田  句建奇   马爱国(9月离任)            
               吴力吉(蒙古族 3月任职)  (11月任职)    
                                                           
      人  大                                               
        主  任:照那斯图(蒙古族)                            
        副主任:芒  来(蒙古族 4月离任)  赵  慧(女)          
               宝敬群(女 蒙古族)       刘廷赞              
               许兆峰    汝俊杰        梁万龙(4月任职)     
                                                           
      政  府                                               
        市  长:杭桂林(蒙古族 1月离任)                      
               ***(1月代理 4月任职)                     
        副市长:王  波(4月离任)  李学玉  马爱国(10月离任)   
               麻树昌    扎  那(蒙古族) 李雪波(女)         
               姚云峰(蒙古族)   白玉刚(蒙古族)             
               张利平    李春光(12月离任)                  
                                                           
      政  协                                               
        主  席:张立华(满族 4月离任)  杨宝忠(4月任职)       
        副主席:哈斯巴根(蒙古族)      刘  珍                
               呼格吉图(蒙古族)      郑喜春(4月离任)       
               郭丽虹(女)            林澄宇                
               邱  富                白音那(蒙古族)         
            李玉春(4月任职)       
                                                           
      军分区                                               
        司令员:张  忠(11月离任)      崇先锋(蒙古族 11月任职)
        政  委:句建奇                                      
        【概况】  赤峰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东部,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赤峰市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赤峰市设3个市辖区: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辖7旗2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共12个旗县区。总人口为439万人,人口密度51人/平方公里。赤峰市共有30个民族,汉族人口346.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多数;蒙古族人口83.77万人。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9.3万人,出生率10.50‰,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长率5.03‰。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4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0%,增幅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4亿元,增长18.9%;第二产业增加值126.03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增加值127.07亿元,增长18.3%。人均生产总值7848元,增长21.3%,按2005年末汇率折算为975美元。全年劳动生产率为16067元,增长14.9%。
        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1∶34.7∶38.2调整为26.8∶36.5∶36.7,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5%提高到29.5%,工农业增加值之比达1.1∶1,标志着赤峰市已进入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第一产业中畜牧业比重由上年的45.4%提高到50.0%;第二产业达到25.6%。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1.52亿元,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9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8亿元,分别增长26.5%和16.7%;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11.53亿元,增长37.4%。12个旗县区财政收入首次全部超亿元,元宝山区、红山区突破6亿元大关。
        【农业】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561万亩,增长4.9%。其中,粮食作物1199万亩,增长2.0%;经济饲料作物362万亩,增长16.0%。粮食产量达67.64亿斤,增长7.5%。其中,谷物59.97亿斤,增长4.7%;豆类3.42亿斤,增长14.8%;薯类(折粮)4.25亿斤,增长59.8%。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油料2.33亿斤,增长70.1%;甜菜10.05亿斤,增长41.9%;烟叶0.36亿斤,增长44.0%;蔬菜38.55亿斤,增长24.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5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4%;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70.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71千瓦,增长5.9%;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8亿千瓦时,增长6.1%;化肥施用量17.45万吨,增长10.4%。
        【畜牧业】  2005年6月末牲畜存栏突破1400万大关,达1455万头只,比上年纯增274万头只。牲畜出栏率48.9%,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率90.0%,提高2.4个百分点;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69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30万头只。
        【林业渔业生产】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5.4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64万公顷,飞播造林0.90万公顷,封山育林6.87万公顷。在营造林面积中,国家重点工程完成15.07万公顷,占97.8%。全年水产品产量8926吨,增长3.7%。
        【工业建筑业】  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2.00亿元,增长28.1%,增速快于上年4.0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74.14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74,提高32.05百分点。原煤生产1648.63万吨,增长3.2%;发电量104.42亿千瓦时,增长8.5%;化学原料药1.45万吨,增长6.1%;中成药0.16万吨,增长41.4%;配混合饲料37.63万吨,增长28.2%。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15.1%。
        【交通】  2005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1128公里,增长3.6%,其中等级公路率达到97.6%。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433万吨,增长8.9%;货物周转量44.37亿吨公里,增长10.1%。公路客运量2687万人,增长3.3%;客运周转量14.70亿人公里,增长0.4%。
        【邮电】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7.99亿元,增长39.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95亿元,增长42.2%;邮政业务总量1.04亿元,增长3.5%。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73万门,增长12.3%,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市内电话用户达到58.48万户,增长11.6%。其中,住宅电话43.86万户,增长3.9%;已通电话行政村所占比重为96.6%。移动电话用户达81.68万户,增长39.5%。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63万户,增长16.4%。
        【环境保护】  2005年,全市共完成166个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和91个工业项目的环评审批,市本级项目环评执行率100%;有1103家餐饮企业拆除原煤散烧炉灶,113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全市1560家餐饮企业全部使用清洁燃料;33家洗浴锅炉改为型煤锅炉,关闭8家;市区有109个无排水管网的理发、美容、洗车等单位完成整改。2005年,赤峰市有2个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39.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其中,海外游客11035人次,国内游客338.5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25.39亿元,增长95.0%,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7.3%。其中,国际旅游创汇444.3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5.03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28亿元,增长42.7%。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7.09亿元,增长34.4%。第一产业投资40.34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投资90.31亿元,增长88.3%。工业完成88.79亿元,增长88%,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28.92亿元,增长117.9%;第三产业投资96.44亿元,增长59.3%。其中交通运输邮电完成40.40亿元,增长60.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1.13亿元,增长5.05倍。全年新建公路1352公里、改建公路1130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379米。
        【国内贸易】  2005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7.24亿元,增长16.2%。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38亿元,增长16.8%;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81亿元,增长15.8%;县以下实现30.05亿元,增长15.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115.60亿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15.59亿元,增长18.6%;其它行业零售额6.05亿元,增长15.3%。
        【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62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进口总额9353万美元,增长68.6%;出口总额6915万美元,增长11.1%。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4307万美元,增长33.6%;自营企业完成11910万美元,增长39.3%。全年合同外资额71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531万美元。
        【重大项目建设】  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20个,共完成投资80.7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4.9%。其中,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完成17.02亿元,赤峰至大板高速公路完成7.92亿元,奶牛产业化项目完成7.49亿元,肉羊产业化项目完成7.44亿元,元宝山发电厂四号机组复建工程完成6.60亿元,赤峰远联钢铁有限公司钢铁项目完成4.00亿元,克什克腾旗赛汉坝风电场完成3.15亿元,赤峰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3.20亿元,赤峰热电厂四期工程完成3.01亿元。
        【招商引资】  2005年,赤峰市共引进国内外资金折合人民币123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9%。其中实际利用国内区外资金122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任务的153%。1~12月,全市实施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67项,累积到位资金83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67.9%。其中,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大项目36项,到位资金69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56.5%。共引进到位资金106亿元,占引进到位资金的87.2%。
        【金融】  2005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19.87亿元,增长2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5.53亿元,增长2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48亿元,增长8.2%。
        【保险】  全年财产保险金额276.30亿元,比上年增长7.2%;保费收入1.28亿元,增长14.6%;已决赔款金额6295万元,增长0.5%。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20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30万人次;保费收入4.79亿元,增长3.3%;赔款3828万元,增长29.0%。
        【教育科技】  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436人,在校学生7748人,毕业生1449人;6所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3874人,在校学生9552人,毕业生3207人。
        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21.0万人和30.7万人,入学率为98.20%和98.73%,辍学率为1.08%和0.12%。初升高升学率达65.82%,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5.1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9.20%,比上年提高3.90个百分点。升学人数达到3.63万人,增加3501人,其中考入清华、北大的有36人,增加10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21.5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8372台,增长14.4%,图书848.3万册,增长3.6%。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8项,合同成交额2566万元。
        【文化】  是年,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346座,其中功率1000瓦以上9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3.6%,电视混合覆盖率88.1%。《赤峰日报》全年出版2885千印张。
        【卫生】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25个,增加17个。其中医院62个,增加4个;卫生院242个,增加1个;采血机构6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位11445张,增加57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239人,增加488人。
        【体育】  2005年,赤峰市体育健儿参加自治区级比赛10项,共获奖牌138枚,其中金牌51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78次,参赛人数8.8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4次,参赛人数1.1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17人。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3196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0.8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4.0%,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7572元,增加866元,增长12.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7元,增加402元,增长16.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834元,增加393元,增长16.1%;牧民人均纯收入2625元,增加453元,增长20.9%。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5755元,较上年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60元,增长25.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8%,与上年持平。农牧民恩格尔系数39.4%,下降2.7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20.35平方米,增加0.7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0.96平方米,增加1.18平方米。其中,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1.36平方米,增加1.19平方米;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6.42平方米,增加0.68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05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7264张,收养5086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27处。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19.7万人。享受国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66万人,增加5739人。全年低保资金支出6349万元,增长44.5%。
        年末全市有20.16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1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6.6%。
        【就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21.98万人,增加13.72万人。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2.1万人,新增就业人数1.40万人,登记失业率4.2%。
        【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2005年7月1日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完成投资9500万元。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附近。项目建设总投资7亿元,建设期为3.5年,总库容3.03亿立方米,为国家大(Ⅱ)级水库。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与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重点调度的水利项目。至2005年底,工程一期移民122户487人,主坝基础防渗墙处理试验段已经开工。
        【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2005年5月23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赤峰市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这是第四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区,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连冠”。
        【劳务输出】  2005年,赤峰市劳务输出总量达104.1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超过20万人,全市劳务输出总收入突破25亿元。为保护市场经济中弱势群体的权益,市、旗、乡三级司法部门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各旗县区劳务输出办和劳动监察部门建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中心。被首都称为“望京守护神”的望京保安大队里,有3000人是来自赤峰敖汉旗的青年农民。松山区的建筑工程队、翁旗的月嫂、小保姆在北京、天津等地深受赞誉。
        【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场落户赤峰】  2005年8月12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克什克腾旗赛罕坝风电场举行中国大唐首批风电机组投产暨赛罕坝风电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同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与赤峰市人民政府签订在克什克腾旗赛罕坝地区投资100亿,建设总装机100万千瓦风电场的协议。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以克什克腾旗赛罕坝为中心,向东辐射相邻翁牛特旗、松山区的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
        【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晋升世界地质公园】  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宣布:中国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国家第二批晋升世界地质公园成员之一,同时也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唯一一家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保存的地质遗迹在国内外都具有独特、稀有、典型、优美、多样与代表性,具有很高的地质地貌科学研究价值、自然人文科学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让敖汉旗40万农牧民受益】  2005年3月1日,赤峰市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敖汉启动,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实行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牧民住院费用在200元以上就可以根据比例报销,最高的可以报销8000元。这次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把特困户、军烈属、五保户等纳入合作医疗。
        【内蒙古第三届农博会】  3月16日至18日,内蒙古第三届农博会暨赤峰市第五届农交会在元宝山区正式召开。来自全国的参展商近400家,交易额4.3亿元。约6万人次的农牧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大会。会议受到国家有关单位及各层次媒体的好评。
        【李铁映视察赤峰】  5月20日至22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为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到赤峰市检查安全生产实施情况。

    (肖丽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赤峰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罗啸天(1月离任)  杭桂林(蒙古族 1月任职)     
        副书记:***  赵  兴   斯日古楞(蒙古族)           
               张国华(11月离任) 王  波(3月任职)            
        常  委:杨宝忠(4月离任)           
               李学玉(3月任职)  钱荣旭(蒙古族)             
               朱景田  句建奇   马爱国(9月离任)            
               吴力吉(蒙古族 3月任职)  (11月任职)    
                                                           
      人  大                                               
        主  任:照那斯图(蒙古族)                            
        副主任:芒  来(蒙古族 4月离任)  赵  慧(女)          
               宝敬群(女 蒙古族)       刘廷赞              
               许兆峰    汝俊杰        梁万龙(4月任职)     
                                                           
      政  府                                               
        市  长:杭桂林(蒙古族 1月离任)                      
               ***(1月代理 4月任职)                     
        副市长:王  波(4月离任)  李学玉  马爱国(10月离任)   
               麻树昌    扎  那(蒙古族) 李雪波(女)         
               姚云峰(蒙古族)   白玉刚(蒙古族)             
               张利平    李春光(12月离任)                  
                                                           
      政  协                                               
        主  席:张立华(满族 4月离任)  杨宝忠(4月任职)       
        副主席:哈斯巴根(蒙古族)      刘  珍                
               呼格吉图(蒙古族)      郑喜春(4月离任)       
               郭丽虹(女)            林澄宇                
               邱  富                白音那(蒙古族)         
            李玉春(4月任职)       
                                                           
      军分区                                               
        司令员:张  忠(11月离任)      崇先锋(蒙古族 11月任职)
        政  委:句建奇                                      
        【概况】  赤峰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东部,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赤峰市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赤峰市设3个市辖区: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辖7旗2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共12个旗县区。总人口为439万人,人口密度51人/平方公里。赤峰市共有30个民族,汉族人口346.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多数;蒙古族人口83.77万人。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9.3万人,出生率10.50‰,死亡率5.47‰,人口自然增长率5.03‰。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4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0%,增幅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4亿元,增长18.9%;第二产业增加值126.03亿元,增长25.6%;第三产业增加值127.07亿元,增长18.3%。人均生产总值7848元,增长21.3%,按2005年末汇率折算为975美元。全年劳动生产率为16067元,增长14.9%。
        200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1∶34.7∶38.2调整为26.8∶36.5∶36.7,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5%提高到29.5%,工农业增加值之比达1.1∶1,标志着赤峰市已进入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第一产业中畜牧业比重由上年的45.4%提高到50.0%;第二产业达到25.6%。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1.52亿元,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9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88亿元,分别增长26.5%和16.7%;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11.53亿元,增长37.4%。12个旗县区财政收入首次全部超亿元,元宝山区、红山区突破6亿元大关。
        【农业】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561万亩,增长4.9%。其中,粮食作物1199万亩,增长2.0%;经济饲料作物362万亩,增长16.0%。粮食产量达67.64亿斤,增长7.5%。其中,谷物59.97亿斤,增长4.7%;豆类3.42亿斤,增长14.8%;薯类(折粮)4.25亿斤,增长59.8%。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油料2.33亿斤,增长70.1%;甜菜10.05亿斤,增长41.9%;烟叶0.36亿斤,增长44.0%;蔬菜38.55亿斤,增长24.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5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4%;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70.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71千瓦,增长5.9%;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8亿千瓦时,增长6.1%;化肥施用量17.45万吨,增长10.4%。
        【畜牧业】  2005年6月末牲畜存栏突破1400万大关,达1455万头只,比上年纯增274万头只。牲畜出栏率48.9%,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率90.0%,提高2.4个百分点;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69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30万头只。
        【林业渔业生产】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5.4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64万公顷,飞播造林0.90万公顷,封山育林6.87万公顷。在营造林面积中,国家重点工程完成15.07万公顷,占97.8%。全年水产品产量8926吨,增长3.7%。
        【工业建筑业】  2005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2.00亿元,增长28.1%,增速快于上年4.0个百分点。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74.14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74,提高32.05百分点。原煤生产1648.63万吨,增长3.2%;发电量104.42亿千瓦时,增长8.5%;化学原料药1.45万吨,增长6.1%;中成药0.16万吨,增长41.4%;配混合饲料37.63万吨,增长28.2%。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15.1%。
        【交通】  2005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1128公里,增长3.6%,其中等级公路率达到97.6%。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433万吨,增长8.9%;货物周转量44.37亿吨公里,增长10.1%。公路客运量2687万人,增长3.3%;客运周转量14.70亿人公里,增长0.4%。
        【邮电】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7.99亿元,增长39.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95亿元,增长42.2%;邮政业务总量1.04亿元,增长3.5%。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73万门,增长12.3%,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市内电话用户达到58.48万户,增长11.6%。其中,住宅电话43.86万户,增长3.9%;已通电话行政村所占比重为96.6%。移动电话用户达81.68万户,增长39.5%。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63万户,增长16.4%。
        【环境保护】  2005年,全市共完成166个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和91个工业项目的环评审批,市本级项目环评执行率100%;有1103家餐饮企业拆除原煤散烧炉灶,113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全市1560家餐饮企业全部使用清洁燃料;33家洗浴锅炉改为型煤锅炉,关闭8家;市区有109个无排水管网的理发、美容、洗车等单位完成整改。2005年,赤峰市有2个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39.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其中,海外游客11035人次,国内游客338.5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25.39亿元,增长95.0%,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7.3%。其中,国际旅游创汇444.3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5.03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28亿元,增长42.7%。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7.09亿元,增长34.4%。第一产业投资40.34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投资90.31亿元,增长88.3%。工业完成88.79亿元,增长88%,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28.92亿元,增长117.9%;第三产业投资96.44亿元,增长59.3%。其中交通运输邮电完成40.40亿元,增长60.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1.13亿元,增长5.05倍。全年新建公路1352公里、改建公路1130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379米。
        【国内贸易】  2005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7.24亿元,增长16.2%。分城乡看,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38亿元,增长16.8%;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81亿元,增长15.8%;县以下实现30.05亿元,增长15.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115.60亿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15.59亿元,增长18.6%;其它行业零售额6.05亿元,增长15.3%。
        【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62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进口总额9353万美元,增长68.6%;出口总额6915万美元,增长11.1%。在进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完成4307万美元,增长33.6%;自营企业完成11910万美元,增长39.3%。全年合同外资额71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531万美元。
        【重大项目建设】  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20个,共完成投资80.7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4.9%。其中,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完成17.02亿元,赤峰至大板高速公路完成7.92亿元,奶牛产业化项目完成7.49亿元,肉羊产业化项目完成7.44亿元,元宝山发电厂四号机组复建工程完成6.60亿元,赤峰远联钢铁有限公司钢铁项目完成4.00亿元,克什克腾旗赛汉坝风电场完成3.15亿元,赤峰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3.20亿元,赤峰热电厂四期工程完成3.01亿元。
        【招商引资】  2005年,赤峰市共引进国内外资金折合人民币123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9%。其中实际利用国内区外资金122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任务的153%。1~12月,全市实施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67项,累积到位资金83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67.9%。其中,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大项目36项,到位资金69亿元,占全市到位资金的56.5%。共引进到位资金106亿元,占引进到位资金的87.2%。
        【金融】  2005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19.87亿元,增长2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5.53亿元,增长2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48亿元,增长8.2%。
        【保险】  全年财产保险金额276.30亿元,比上年增长7.2%;保费收入1.28亿元,增长14.6%;已决赔款金额6295万元,增长0.5%。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20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30万人次;保费收入4.79亿元,增长3.3%;赔款3828万元,增长29.0%。
        【教育科技】  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436人,在校学生7748人,毕业生1449人;6所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3874人,在校学生9552人,毕业生3207人。
        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21.0万人和30.7万人,入学率为98.20%和98.73%,辍学率为1.08%和0.12%。初升高升学率达65.82%,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5.1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9.20%,比上年提高3.90个百分点。升学人数达到3.63万人,增加3501人,其中考入清华、北大的有36人,增加10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21.5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8372台,增长14.4%,图书848.3万册,增长3.6%。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8项,合同成交额2566万元。
        【文化】  是年,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346座,其中功率1000瓦以上9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3.6%,电视混合覆盖率88.1%。《赤峰日报》全年出版2885千印张。
        【卫生】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25个,增加17个。其中医院62个,增加4个;卫生院242个,增加1个;采血机构6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位11445张,增加57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239人,增加488人。
        【体育】  2005年,赤峰市体育健儿参加自治区级比赛10项,共获奖牌138枚,其中金牌51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78次,参赛人数8.8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4次,参赛人数1.1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17人。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3196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0.8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4.0%,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7572元,增加866元,增长12.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7元,增加402元,增长16.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834元,增加393元,增长16.1%;牧民人均纯收入2625元,增加453元,增长20.9%。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5755元,较上年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60元,增长25.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8%,与上年持平。农牧民恩格尔系数39.4%,下降2.7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20.35平方米,增加0.76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0.96平方米,增加1.18平方米。其中,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1.36平方米,增加1.19平方米;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6.42平方米,增加0.68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05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7264张,收养5086人。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27处。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19.7万人。享受国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66万人,增加5739人。全年低保资金支出6349万元,增长44.5%。
        年末全市有20.16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1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6.6%。
        【就业】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21.98万人,增加13.72万人。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2.1万人,新增就业人数1.40万人,登记失业率4.2%。
        【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2005年7月1日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完成投资9500万元。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附近。项目建设总投资7亿元,建设期为3.5年,总库容3.03亿立方米,为国家大(Ⅱ)级水库。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与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重点调度的水利项目。至2005年底,工程一期移民122户487人,主坝基础防渗墙处理试验段已经开工。
        【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2005年5月23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赤峰市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这是第四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区,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连冠”。
        【劳务输出】  2005年,赤峰市劳务输出总量达104.1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超过20万人,全市劳务输出总收入突破25亿元。为保护市场经济中弱势群体的权益,市、旗、乡三级司法部门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各旗县区劳务输出办和劳动监察部门建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中心。被首都称为“望京守护神”的望京保安大队里,有3000人是来自赤峰敖汉旗的青年农民。松山区的建筑工程队、翁旗的月嫂、小保姆在北京、天津等地深受赞誉。
        【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场落户赤峰】  2005年8月12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克什克腾旗赛罕坝风电场举行中国大唐首批风电机组投产暨赛罕坝风电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同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与赤峰市人民政府签订在克什克腾旗赛罕坝地区投资100亿,建设总装机100万千瓦风电场的协议。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以克什克腾旗赛罕坝为中心,向东辐射相邻翁牛特旗、松山区的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
        【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晋升世界地质公园】  2005年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宣布:中国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国家第二批晋升世界地质公园成员之一,同时也成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唯一一家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保存的地质遗迹在国内外都具有独特、稀有、典型、优美、多样与代表性,具有很高的地质地貌科学研究价值、自然人文科学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让敖汉旗40万农牧民受益】  2005年3月1日,赤峰市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敖汉启动,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实行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牧民住院费用在200元以上就可以根据比例报销,最高的可以报销8000元。这次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把特困户、军烈属、五保户等纳入合作医疗。
        【内蒙古第三届农博会】  3月16日至18日,内蒙古第三届农博会暨赤峰市第五届农交会在元宝山区正式召开。来自全国的参展商近400家,交易额4.3亿元。约6万人次的农牧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大会。会议受到国家有关单位及各层次媒体的好评。
        【李铁映视察赤峰】  5月20日至22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为组长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到赤峰市检查安全生产实施情况。

    (肖丽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