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刘 俊(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内日勒图(蒙古族)
区 长:于生龙
政协主席:刘挺军
武装部长:李中华
政 委:孟有福
【概况】 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北纬40°57’15”~40°13’29”,东经113°00’20”~113°16’26”,东临京津,南连晋、冀,西接呼、包,北通二连。京包线、集二线、集通线和110、280国道、京呼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下辖1个镇、2个乡和8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1%,乡镇面积35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3.9%。集宁区户籍总人口95865户,290711人,人口总密度为694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人口235985人,占总人口的81%;农业人口54726人,占总人口的29%。
2005年,集宁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9.97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29.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8.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075元,同比增长12.8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755元,同比增长7.5%。
【工业经济】 是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7户,总数达30户,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5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3亿元。引进工业项目6个,引进资金3.17亿元。全年累计投入2680万元进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 全年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2亿元,引进建设项目10个。全年拆除旧房19.5万平方米,竣工楼房面积7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幸福小区和光辉小区经济适用住房。改造二马路等6条道路,维修翻建民厕100座,完成街巷治理21条,硬化便道3.8万平方米,维修新建雨水、污水收水口200个,新建跨沙河便民桥一座。
【农牧业产业化】 形成以红旗、颖牛为代表的8个奶牛养殖园和翟家沟、大圪嘴为代表的7个奶牛养殖专业村,以及以霸王河、李长庆为龙头的“十里长廊”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园区。重点培育建成五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形成43家肉食品仓储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肉制品2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马铃薯年加工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20万吨。年生产燕麦片1万吨。年加工荞面挂面3000吨,年转化杂粮4000吨,并建有1600亩的荞麦种植基地。年产精饲料2万吨,转化玉米2万吨,产品辐射半径达500公里。投资新建杂粮杂豆和保鲜蔬菜加工厂,产品全部出口。年加工鲜奶8000多吨,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
【第三产业】 引进山东森诺、重联和大同北岳等大型物流企业建设汽贸物流配送中心,总投资达3.5亿元;煤炭市场已规范运营,入驻企业47家;农资配送物流市场正在建设当中;大型商业广场天恒广场已开始售房、景天芳园生态餐馆中心和鸿玉生态园区均已开工建设,这些市场极大地促进集宁的商贸流通的发展,而且城市的品位档次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 全年安置公益性岗位745个,累计达到2791个;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772本,减免各类税费144万元,累计达到391人、421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23421人,进入社保的退休职工8535人,遗属526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1605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900人,大额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00人,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450人;享受低保的户数达12000多户,标准出由91元提高到121元,解决郊区失地农民的低保问题。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建成爱心超市22家。社会捐资18万元,使126名贫困学生返校;投入资金113.61万元,实施通水、通路、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科技服务站、医疗计生服务站,文化站和产业基地,整治村容村貌。投入254万元,改善教学环境。8月10日,集宁区图书馆在国家计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图书馆、乌兰察布市文化局、市图书馆以及区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正式开馆。集宁区图书馆占地面积1030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全馆有4个书库,100多个读者座位。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刘 俊(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内日勒图(蒙古族)
区 长:于生龙
政协主席:刘挺军
武装部长:李中华
政 委:孟有福
【概况】 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北纬40°57’15”~40°13’29”,东经113°00’20”~113°16’26”,东临京津,南连晋、冀,西接呼、包,北通二连。京包线、集二线、集通线和110、280国道、京呼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下辖1个镇、2个乡和8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1%,乡镇面积35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3.9%。集宁区户籍总人口95865户,290711人,人口总密度为694人/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人口235985人,占总人口的81%;农业人口54726人,占总人口的29%。
2005年,集宁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9.97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29.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8.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075元,同比增长12.8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755元,同比增长7.5%。
【工业经济】 是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7户,总数达30户,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5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3亿元。引进工业项目6个,引进资金3.17亿元。全年累计投入2680万元进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 全年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2亿元,引进建设项目10个。全年拆除旧房19.5万平方米,竣工楼房面积7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幸福小区和光辉小区经济适用住房。改造二马路等6条道路,维修翻建民厕100座,完成街巷治理21条,硬化便道3.8万平方米,维修新建雨水、污水收水口200个,新建跨沙河便民桥一座。
【农牧业产业化】 形成以红旗、颖牛为代表的8个奶牛养殖园和翟家沟、大圪嘴为代表的7个奶牛养殖专业村,以及以霸王河、李长庆为龙头的“十里长廊”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园区。重点培育建成五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形成43家肉食品仓储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肉制品2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马铃薯年加工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20万吨。年生产燕麦片1万吨。年加工荞面挂面3000吨,年转化杂粮4000吨,并建有1600亩的荞麦种植基地。年产精饲料2万吨,转化玉米2万吨,产品辐射半径达500公里。投资新建杂粮杂豆和保鲜蔬菜加工厂,产品全部出口。年加工鲜奶8000多吨,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
【第三产业】 引进山东森诺、重联和大同北岳等大型物流企业建设汽贸物流配送中心,总投资达3.5亿元;煤炭市场已规范运营,入驻企业47家;农资配送物流市场正在建设当中;大型商业广场天恒广场已开始售房、景天芳园生态餐馆中心和鸿玉生态园区均已开工建设,这些市场极大地促进集宁的商贸流通的发展,而且城市的品位档次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 全年安置公益性岗位745个,累计达到2791个;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772本,减免各类税费144万元,累计达到391人、421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23421人,进入社保的退休职工8535人,遗属526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1605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900人,大额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00人,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450人;享受低保的户数达12000多户,标准出由91元提高到121元,解决郊区失地农民的低保问题。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建成爱心超市22家。社会捐资18万元,使126名贫困学生返校;投入资金113.61万元,实施通水、通路、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科技服务站、医疗计生服务站,文化站和产业基地,整治村容村貌。投入254万元,改善教学环境。8月10日,集宁区图书馆在国家计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图书馆、乌兰察布市文化局、市图书馆以及区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正式开馆。集宁区图书馆占地面积1030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全馆有4个书库,100多个读者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