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孟甫甬
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守旺
县 长:苍导元
政协主席:包淑珍(女 蒙古族)
武装部长:郝 相
政 委:孟子丞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地处北纬40°26’40”~41°26’27”,东经113°21’9”~114°7’47”。土地总面积达3518平方公里。东与河北省尚义县相邻;南与河北省怀安县、山西省天镇县,阳高县交界;西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相邻,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毗连。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西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市220公里,南往山西省大同市150公里,西北距集宁区73公里,东南离张家口市100公里。
全县辖6镇8乡、168个村(居)民委员会、8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1.6万人,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全县GDP达到17.2亿元,人均825美元,是2000年3.39倍。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7045元。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20.5平方米和16.5平方米。全县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3亿元、5.3亿元、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51.5∶30∶18.5调整为2005年的28.4∶44.5∶27.1,一产下降3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4个百分点,三产上升9个百分点。
【农牧林业】 2005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仍达2456元。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林草覆盖率分别达到13.7%、48.3%。分别比2000年提高6.4个和15个百分点。
【工业】 工业经济在不断壮大碳素、石墨、建材、膨润土、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以兴旺角科技工业园区和重化工业园区为依托,引进项目,发展能源、机械制造、重化工业等新型产业。
【第三产业】 煤炭经销成为全县的骨干财源,涝利海、苏木山旅游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精品旅游线路。一批大型物流、旅游项目落户兴和县。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开始年均递增21.46%。2005年完成16.1亿元,是2000年的27倍。在开发新区的同时,积极改造旧城区,2005城镇化率达到28.8%。工业园区建设,公路交通、通乡油路密度达到28.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7万千伏安。
【商业】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28.4%。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2亿元,是2000年的3.5倍。
【教育】 “两基”达标及撤点并校工作顺利进行,投资近5000万元的教育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学校建设的典范工程。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2005年全县社保覆盖1.2万人,是2000年的15.3倍。低保覆盖面也由2000年的299人扩大到2005年底的6802人,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对全县的13所敬老院进行改建和扩建,提高生活费标准,将五保供养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扶贫】 扶贫济困工程、五保敬老工程、义教助学工程、春雨助残工程的启动和实施,使全县的6000多困难群众得到长效救助。全县的贫困人口由“九五”期末的9.6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6.3万人。
【存在问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建设欠账较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低于全市区平均水平。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孟甫甬
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守旺
县 长:苍导元
政协主席:包淑珍(女 蒙古族)
武装部长:郝 相
政 委:孟子丞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地处北纬40°26’40”~41°26’27”,东经113°21’9”~114°7’47”。土地总面积达3518平方公里。东与河北省尚义县相邻;南与河北省怀安县、山西省天镇县,阳高县交界;西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相邻,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毗连。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西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首府呼和浩特市220公里,南往山西省大同市150公里,西北距集宁区73公里,东南离张家口市100公里。
全县辖6镇8乡、168个村(居)民委员会、8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1.6万人,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全县GDP达到17.2亿元,人均825美元,是2000年3.39倍。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7045元。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20.5平方米和16.5平方米。全县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3亿元、5.3亿元、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51.5∶30∶18.5调整为2005年的28.4∶44.5∶27.1,一产下降3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4个百分点,三产上升9个百分点。
【农牧林业】 2005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仍达2456元。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林草覆盖率分别达到13.7%、48.3%。分别比2000年提高6.4个和15个百分点。
【工业】 工业经济在不断壮大碳素、石墨、建材、膨润土、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以兴旺角科技工业园区和重化工业园区为依托,引进项目,发展能源、机械制造、重化工业等新型产业。
【第三产业】 煤炭经销成为全县的骨干财源,涝利海、苏木山旅游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精品旅游线路。一批大型物流、旅游项目落户兴和县。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开始年均递增21.46%。2005年完成16.1亿元,是2000年的27倍。在开发新区的同时,积极改造旧城区,2005城镇化率达到28.8%。工业园区建设,公路交通、通乡油路密度达到28.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7万千伏安。
【商业】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28.4%。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2亿元,是2000年的3.5倍。
【教育】 “两基”达标及撤点并校工作顺利进行,投资近5000万元的教育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学校建设的典范工程。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2005年全县社保覆盖1.2万人,是2000年的15.3倍。低保覆盖面也由2000年的299人扩大到2005年底的6802人,累计投资400多万元对全县的13所敬老院进行改建和扩建,提高生活费标准,将五保供养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扶贫】 扶贫济困工程、五保敬老工程、义教助学工程、春雨助残工程的启动和实施,使全县的6000多困难群众得到长效救助。全县的贫困人口由“九五”期末的9.6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6.3万人。
【存在问题】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建设欠账较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低于全市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