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科学研究院领导名录】
院 长:李 昊
党委书记:秦进保
【概况】 200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处级机构9个,其中专业研究所5个、杂志社1个、管理处室3个。另有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沙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培育实验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实验室—沙地(沙漠)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树木园、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全院人员编制113人(不含《内蒙古林业》杂志社),在职职工161人(含《内蒙古林业》杂志社,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4人(研究员1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0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4人。
【科研项目】 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共46项,其中延续项目33项,新列项目13项(详见2005年科研项目表)。按项目类别统计科技攻关14项,自然科学基金9项,引智及引进技术11项,“973”专题1项,科技支撑2项,科技推广3项,成果转化1项,国际科技合作3项,科技能力建设1项,科技扶贫1项。在2005年承担的13项新项目中,948项目2项,主要有“可降解纤维土工沙障技术引进”、“沙棘果实采收机械的引进”项目;引智推广项目5项,主要有“四倍体刺槐的推广”、“亚洲中部水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流动沙丘固定新技术及材料的应用”等;应用基础研究5项,其中应用研究项目主要有“内蒙古固沙源治理区生态变化跟踪评估体系研究”、“抑制天牛及分泌物活性药物研究”、“膨润土资源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等。
【科研成果】 2005年林业科学院有5个课题通过鉴定,其中“荒漠藻综合治沙技术示范与开发利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荒漠化区能源基地生态环境构建与调控技术研究”、“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和扩繁技术研究”、“防虫保水生物复合肥开发利用研究”、“生物定时水开发及造林应用研究”等4个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合作】 在延续合作的项目中,与湖南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的“亚洲中部水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毛乌素沙地固沙造林示范模式与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另外2003年承担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内蒙古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影响”和前两项将在2006年全部完成。这些合作项目,将对自治区防沙止漠和绿化工程提供有力的科研数据。
【科技支撑】 内蒙古林科院目前承担两项科技支撑项目,其中“内蒙古多伦县荒漠化监测定位站”是延续项目,主要针对沙地的小气候、沙地水分动态、植被动态等的监测研究;另外承担的项目是“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在化德县、四子王旗、卓资县建立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区1万亩。以上两项完成后,将对内蒙古沙区、后山地区的绿化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科技服务】 2005年,林学院完成绿化设计与施工项目10多项,完成绿化博览会现场施工项目1项。完成“南京世博园”绿化博览会现场施工项目1项,参与完成自治区党政大楼绿化工程部分任务。
【人才培养】 同年有3名科技人员考入北林大和内蒙古农大攻读博士学位;借助林科院科研平台和科技人才,林科院与内蒙古农大合作培养研究生达20余人。
【设备更新】 为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也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林科院在2005年就新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主要购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分布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凯氏定氮仪”等。这些仪器的购置,保证科研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科学研究院领导名录】
院 长:李 昊
党委书记:秦进保
【概况】 200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处级机构9个,其中专业研究所5个、杂志社1个、管理处室3个。另有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沙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培育实验室、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重点实验室—沙地(沙漠)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树木园、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全院人员编制113人(不含《内蒙古林业》杂志社),在职职工161人(含《内蒙古林业》杂志社,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4人(研究员1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0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4人。
【科研项目】 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共46项,其中延续项目33项,新列项目13项(详见2005年科研项目表)。按项目类别统计科技攻关14项,自然科学基金9项,引智及引进技术11项,“973”专题1项,科技支撑2项,科技推广3项,成果转化1项,国际科技合作3项,科技能力建设1项,科技扶贫1项。在2005年承担的13项新项目中,948项目2项,主要有“可降解纤维土工沙障技术引进”、“沙棘果实采收机械的引进”项目;引智推广项目5项,主要有“四倍体刺槐的推广”、“亚洲中部水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流动沙丘固定新技术及材料的应用”等;应用基础研究5项,其中应用研究项目主要有“内蒙古固沙源治理区生态变化跟踪评估体系研究”、“抑制天牛及分泌物活性药物研究”、“膨润土资源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等。
【科研成果】 2005年林业科学院有5个课题通过鉴定,其中“荒漠藻综合治沙技术示范与开发利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荒漠化区能源基地生态环境构建与调控技术研究”、“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和扩繁技术研究”、“防虫保水生物复合肥开发利用研究”、“生物定时水开发及造林应用研究”等4个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合作】 在延续合作的项目中,与湖南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的“亚洲中部水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毛乌素沙地固沙造林示范模式与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另外2003年承担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内蒙古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影响”和前两项将在2006年全部完成。这些合作项目,将对自治区防沙止漠和绿化工程提供有力的科研数据。
【科技支撑】 内蒙古林科院目前承担两项科技支撑项目,其中“内蒙古多伦县荒漠化监测定位站”是延续项目,主要针对沙地的小气候、沙地水分动态、植被动态等的监测研究;另外承担的项目是“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在化德县、四子王旗、卓资县建立牧交错带植被恢复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区1万亩。以上两项完成后,将对内蒙古沙区、后山地区的绿化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科技服务】 2005年,林学院完成绿化设计与施工项目10多项,完成绿化博览会现场施工项目1项。完成“南京世博园”绿化博览会现场施工项目1项,参与完成自治区党政大楼绿化工程部分任务。
【人才培养】 同年有3名科技人员考入北林大和内蒙古农大攻读博士学位;借助林科院科研平台和科技人才,林科院与内蒙古农大合作培养研究生达20余人。
【设备更新】 为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也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林科院在2005年就新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主要购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分布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凯氏定氮仪”等。这些仪器的购置,保证科研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