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科教文卫体

2006卷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占荣                                        
        校    长:陈中永(蒙古族)                                
        副 书 记:斯日古楞(蒙古族)                              
        副 校 长:初志壮  王希明   刘新华  亚  新(蒙古族)       
                 照日格图(蒙古族) 郑福田                       
        纪委书记:赵丽娟(女 蒙古族 3月任职)                     
        【概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3801亩,校舍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图书204万余册,藏书中以蒙文图书和蒙古学图书资料丰富而独具特色,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
        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21个二级学院,6个直属系、教研部。设有网络中心、学术期刊社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拥有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附属中学2所,实验中学2所,实验幼儿园1所。学校编辑出版5个版本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以及《语文学刊》、《作文导报》等刊物。有教职工近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达到45.7%。有硕士生导师27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15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5人。
        【教学】  全日制本专科生24238人,研究生1758人,成人教育学生10232人,留学生5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53个本科专业,涵盖8大学科门类,有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1个。拥有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共71个,另有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有48个科研机构,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
        【学术着作】  近五年,学校教师出版学术着作291部;发表论文6776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337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55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校教师在荷兰进修期间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发表论文1篇。学校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510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
        【对外交流】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培养输送毕业生8万余人,遍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和全国各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往,与美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学校先后聘请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百余位担任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加强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显着成就,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科学技术史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从而实现学校博士点零的突破。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使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7个(2个认定),新增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使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达到70个。
        【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存的实际,学校对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实行“学科基础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分段式教师培养模式,即“4+1”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修读二学位;从2005年起,开始实行“小学期”制,即“三学期”制,以配合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将对本科教学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2005年,学校化学、生物、物理3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汉语言文学”等八个专业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2005年度高等学校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室内设计入门”等五门课程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2005年度自治区精品课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  9月15日,学校隆重举行“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展剪彩仪式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是全国第一个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的专门机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及中国作协、国家民委、自治区和高校工委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中心”的成立,不仅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同时为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增添新的亮点,对繁荣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研究】  2005年度,共申报各类纵向课题316项,获准119项,获准率较上年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在国家级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为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学校增设研究生科研项目。完成三年一次的科研机构评估工作,并对38个科研机构分4个层次进行奖励和经费资助,解决部分国家级项目和科研机构的用房问题。
        【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划拨1500万元用于发放校内岗位津贴,全校各类岗位津贴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50%以上。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发放离退休干部一次性生活补贴。
        【博物馆古代天文仪器馆建成开馆】  8月10日,学校举行“博物馆古代天文仪器馆”建成剪彩仪式。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出席剪彩仪式。古代天文仪器馆,将成为学校科学技术史学科有力的支撑点和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学校今后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重要活动】  2005年,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继续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一行在自治区领导储波、、陈光林、任亚平、 ***等的陪同下视察学校盛乐校区。7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一行在呼和浩特参加省(区、兵团)部共建高校工作研讨会期间,亲临学校视察工作。
        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4月30日,陈中永校长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学校获得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优秀组织奖”;在全国十届运动会上,学校充分发挥体育专业科研、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自治区代表团在速度赛马、柔道、拳击、摔跤等项目中争牌抢分作出突出贡献。

    (李笑燃 吴爱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王占荣                                        
        校    长:陈中永(蒙古族)                                
        副 书 记:斯日古楞(蒙古族)                              
        副 校 长:初志壮  王希明   刘新华  亚  新(蒙古族)       
                 照日格图(蒙古族) 郑福田                       
        纪委书记:赵丽娟(女 蒙古族 3月任职)                     
        【概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3801亩,校舍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图书204万余册,藏书中以蒙文图书和蒙古学图书资料丰富而独具特色,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14000种。
        学校下设20个职能处室,21个二级学院,6个直属系、教研部。设有网络中心、学术期刊社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拥有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附属中学2所,实验中学2所,实验幼儿园1所。学校编辑出版5个版本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以及《语文学刊》、《作文导报》等刊物。有教职工近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达到45.7%。有硕士生导师27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人才工程”共115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师45人。
        【教学】  全日制本专科生24238人,研究生1758人,成人教育学生10232人,留学生5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53个本科专业,涵盖8大学科门类,有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21个。拥有博士学位点、硕士学位点共71个,另有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有48个科研机构,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
        【学术着作】  近五年,学校教师出版学术着作291部;发表论文6776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337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55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校教师在荷兰进修期间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发表论文1篇。学校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510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
        【对外交流】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培养输送毕业生8万余人,遍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和全国各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往,与美国、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建立蒙汉语留学生教育中心。学校先后聘请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百余位担任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加强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显着成就,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科学技术史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从而实现学校博士点零的突破。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使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7个(2个认定),新增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使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达到70个。
        【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学校建设“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存的实际,学校对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实行“学科基础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分段式教师培养模式,即“4+1”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修读二学位;从2005年起,开始实行“小学期”制,即“三学期”制,以配合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将对本科教学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2005年,学校化学、生物、物理3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汉语言文学”等八个专业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2005年度高等学校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室内设计入门”等五门课程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2005年度自治区精品课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  9月15日,学校隆重举行“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展剪彩仪式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是全国第一个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文学的专门机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及中国作协、国家民委、自治区和高校工委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中心”的成立,不仅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同时为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增添新的亮点,对繁荣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科学研究】  2005年度,共申报各类纵向课题316项,获准119项,获准率较上年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在国家级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为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学校增设研究生科研项目。完成三年一次的科研机构评估工作,并对38个科研机构分4个层次进行奖励和经费资助,解决部分国家级项目和科研机构的用房问题。
        【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划拨1500万元用于发放校内岗位津贴,全校各类岗位津贴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50%以上。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发放离退休干部一次性生活补贴。
        【博物馆古代天文仪器馆建成开馆】  8月10日,学校举行“博物馆古代天文仪器馆”建成剪彩仪式。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出席剪彩仪式。古代天文仪器馆,将成为学校科学技术史学科有力的支撑点和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学校今后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重要活动】  2005年,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继续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4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一行在自治区领导储波、、陈光林、任亚平、 ***等的陪同下视察学校盛乐校区。7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一行在呼和浩特参加省(区、兵团)部共建高校工作研讨会期间,亲临学校视察工作。
        5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4月30日,陈中永校长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学校获得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优秀组织奖”;在全国十届运动会上,学校充分发挥体育专业科研、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自治区代表团在速度赛马、柔道、拳击、摔跤等项目中争牌抢分作出突出贡献。

    (李笑燃 吴爱华)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