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6卷  /  科教文卫体

2006卷

  • 河套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副书记 校长:张永胜(12月任职)                            
        党委副书记:刘还俊                                           
        党委副书记 纪检书记:郭玉梅(女)                              
        党委委员 副校长:李振国  巴图查干(蒙古族)  王荣旺            
                        石文清  郑锦麟                              
        副校长:张建国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度,《河套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最后一年,以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和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要手段,继续坚持有限资金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在上年提高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教职工岗位津贴,再次调整教师的课时津贴。启动和实施《学科带头人实施意见》、《关于教师低职高聘的实施意见》、《教师工作量酬金计算办法》等。全年共选派13名教师脱产攻读研究生,许多在职教师自学研究生课程。通过不同渠道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优秀师资47名,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9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聘任3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教学管理】  为结合新形势,努力探索适合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上年进一步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是年学校提出关于教学管理的10项整改意见,在运行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得到各教学单位的密切配合,整改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启动并实施“河套大学教学管理规范年”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运行过程、教学运行考核、考试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各教学单位分别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对评选出的优质课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通过教学竞赛,激发广大教师自觉加强教学改革的热情,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化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研工作】  全年申报科研项目25项,其中校级7项,推荐巴彦淖尔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项,推荐自治区“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项目7项。《河套大学学报》出版一至四期,其中社科版、自然科学版各两期,刊出论文118篇,80多万字。同时积极申请取得学报蒙文版出版资格,并发行创刊号,刊出论文30篇,近20万字。2005年度学术年会共收到参评论文130篇(学生论文7篇),年会上优秀论文进行宣讲和交流,评选出60篇优秀论文的作者在12月27日的2005年河套大学学术年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度,重新硬化主校区校园,维修主校区教学楼、公寓楼、南校区实验楼和东校区宿舍楼,完成南校区微格教室的改造。投入600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新增价值30万元的图书资料1.5万册。缓减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压力,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规划的南校区学生公寓及餐厅,审批立项,预计2006年开工建设。
        【教育管理】  学校在管理育人上确立德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管理不是禁锢人、约束人,而是塑造人、发展人”的原则,把学生参与过程变成育人过程。重点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教育活动,倡导《纲要》提出的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通过讲座、演讲、征文、军训、社团活动、值周劳动、文艺演出等活动加强道德教育。主校区的“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国庆、中秋文艺晚会、“高雅文化进校园团日观摩评比”活动和农牧职业技术学校科技下乡活动、师范部组织的警民共建活动、外语系组织的“成功、自信、快乐”专题讲座、农牧科学系组织的“珍惜父母血汗钱—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电大部组织两次益民劳动、医学院组织师生无偿献血活动(总量18000CC)以及各部系开展的迎新生系列活动等。都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校报等舆论工具,宣传德育内容,并在优化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为德育创建良好氛围。
        学校历来重视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学雷锋益民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社会调查、参观各类展览等都是常规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服务社会,又提高自身素质,很受学生欢迎。各部系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并到少管所进行帮教活动。深入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部队、社区进行各类宣传和慰问活动。特别是在扶贫帮困活动中,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积极捐助,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境界。全年共有181名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要求入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2005年共评出区级三好生41名、优秀学生干部41名、优秀毕业生77名、优秀班主任3名,德育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出丰硕成果。学校农牧职业技术学校团总支获“全市青年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系志愿者服务队获自治区“先进志愿者服务队”荣誉称号。
        【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2005年共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1392名,比上年增加250人,周边省区新生数量明显增加。学校申报的5个新增专业列入2006年招生计划。2006年计划招生3000人,计划省外招生900人,招生宣传工作已经展开。同时,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就业指导单列机构,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大对就业指导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软硬件条件。广泛征集各地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网,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本年度,完善毕业生基本情况上网宣传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共35场次与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课教育,并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活动。经过精心筹备,6月18日和12月18日,与市劳动局联合,成功地举办人才招聘会和毕业生双选会,共有近200家用人单位参会,两次人才交流共提供适合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000多个,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步提高,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8.6%,是年达到90.55%,居全区高校前列,呈现出入口通、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是年5月23日至27日学校承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第二届年会”。
        【“四五”普法和综合治理工作】  年初制定“四五”普法和综合治理安排意见,并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组织专人对各部门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在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卫制度的基础上,与各部门签订“2005年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注重周边环境治理。上半年接受了市委“四五”普法五年总体验收,取得92分的优秀成绩,各项工作受到好评。
        【继续教育】  2005年完成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15人。开办各类培训班,其中,举办全市第二期市级中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209人;举办9期市直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培训班,培训人员3974人次;举办两期全市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学员599人,合格率达95%以上。寒暑两期面授师范类函授学员332人,年底面授水利建筑类学员184人。继续教育工作,既服务社会,又提高学校声誉,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远程教育】  电大部春秋两季共招新生1044人。在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上有新的突破。作为内蒙古电大首批开放教育试点,接受2005年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取得较好成绩,为打造巴彦淖尔地区一流的远程教育中心奠定基础。
        【附属中学】  附属中学较好的完成年度招生工作,2005年高考中,全校四个班230名毕业生本科上线45人,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19人,实现预定目标。
        【语言测试工作】  按照自治区语委要求,普通话测试站认真组织培训和测试工作,以完成本市教育系统的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任务,全年共测试2180人,合格率达到85.8%。积极准备全面展开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是年,经自治区语委批准,西部八省区蒙古语标准音培训测试站设在学校,8月成功举办第一届培训测试班,测试人员72人,其中蒙语系7名教师全部合格,为开展更大范围的测试和培训打好基础。
        【后勤保障】  学校资产总额为1.41亿元。同时,在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中,合理规划,注重协调发展,注重硬化和美化、绿化校园,主校区绿化面积20764平方米,南校区4148平方米,东校区12666平方米,学校被巴彦淖尔市城区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学校”。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社会化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持比较稳定的学生就餐率,并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

    (刘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河套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副书记 校长:张永胜(12月任职)                            
        党委副书记:刘还俊                                           
        党委副书记 纪检书记:郭玉梅(女)                              
        党委委员 副校长:李振国  巴图查干(蒙古族)  王荣旺            
                        石文清  郑锦麟                              
        副校长:张建国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度,《河套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最后一年,以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和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要手段,继续坚持有限资金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在上年提高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教职工岗位津贴,再次调整教师的课时津贴。启动和实施《学科带头人实施意见》、《关于教师低职高聘的实施意见》、《教师工作量酬金计算办法》等。全年共选派13名教师脱产攻读研究生,许多在职教师自学研究生课程。通过不同渠道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优秀师资47名,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9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聘任3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教学管理】  为结合新形势,努力探索适合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上年进一步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是年学校提出关于教学管理的10项整改意见,在运行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得到各教学单位的密切配合,整改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启动并实施“河套大学教学管理规范年”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运行过程、教学运行考核、考试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各教学单位分别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对评选出的优质课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通过教学竞赛,激发广大教师自觉加强教学改革的热情,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化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研工作】  全年申报科研项目25项,其中校级7项,推荐巴彦淖尔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项,推荐自治区“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项目7项。《河套大学学报》出版一至四期,其中社科版、自然科学版各两期,刊出论文118篇,80多万字。同时积极申请取得学报蒙文版出版资格,并发行创刊号,刊出论文30篇,近20万字。2005年度学术年会共收到参评论文130篇(学生论文7篇),年会上优秀论文进行宣讲和交流,评选出60篇优秀论文的作者在12月27日的2005年河套大学学术年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度,重新硬化主校区校园,维修主校区教学楼、公寓楼、南校区实验楼和东校区宿舍楼,完成南校区微格教室的改造。投入600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新增价值30万元的图书资料1.5万册。缓减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压力,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规划的南校区学生公寓及餐厅,审批立项,预计2006年开工建设。
        【教育管理】  学校在管理育人上确立德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管理不是禁锢人、约束人,而是塑造人、发展人”的原则,把学生参与过程变成育人过程。重点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教育活动,倡导《纲要》提出的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通过讲座、演讲、征文、军训、社团活动、值周劳动、文艺演出等活动加强道德教育。主校区的“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国庆、中秋文艺晚会、“高雅文化进校园团日观摩评比”活动和农牧职业技术学校科技下乡活动、师范部组织的警民共建活动、外语系组织的“成功、自信、快乐”专题讲座、农牧科学系组织的“珍惜父母血汗钱—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电大部组织两次益民劳动、医学院组织师生无偿献血活动(总量18000CC)以及各部系开展的迎新生系列活动等。都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校报等舆论工具,宣传德育内容,并在优化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为德育创建良好氛围。
        学校历来重视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学雷锋益民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社会调查、参观各类展览等都是常规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服务社会,又提高自身素质,很受学生欢迎。各部系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并到少管所进行帮教活动。深入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部队、社区进行各类宣传和慰问活动。特别是在扶贫帮困活动中,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积极捐助,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境界。全年共有181名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要求入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2005年共评出区级三好生41名、优秀学生干部41名、优秀毕业生77名、优秀班主任3名,德育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出丰硕成果。学校农牧职业技术学校团总支获“全市青年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系志愿者服务队获自治区“先进志愿者服务队”荣誉称号。
        【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2005年共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1392名,比上年增加250人,周边省区新生数量明显增加。学校申报的5个新增专业列入2006年招生计划。2006年计划招生3000人,计划省外招生900人,招生宣传工作已经展开。同时,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就业指导单列机构,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大对就业指导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软硬件条件。广泛征集各地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网,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本年度,完善毕业生基本情况上网宣传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共35场次与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课教育,并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活动。经过精心筹备,6月18日和12月18日,与市劳动局联合,成功地举办人才招聘会和毕业生双选会,共有近200家用人单位参会,两次人才交流共提供适合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000多个,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步提高,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8.6%,是年达到90.55%,居全区高校前列,呈现出入口通、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是年5月23日至27日学校承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第二届年会”。
        【“四五”普法和综合治理工作】  年初制定“四五”普法和综合治理安排意见,并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组织专人对各部门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在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卫制度的基础上,与各部门签订“2005年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注重周边环境治理。上半年接受了市委“四五”普法五年总体验收,取得92分的优秀成绩,各项工作受到好评。
        【继续教育】  2005年完成成人高等教育招生515人。开办各类培训班,其中,举办全市第二期市级中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209人;举办9期市直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培训班,培训人员3974人次;举办两期全市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学员599人,合格率达95%以上。寒暑两期面授师范类函授学员332人,年底面授水利建筑类学员184人。继续教育工作,既服务社会,又提高学校声誉,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远程教育】  电大部春秋两季共招新生1044人。在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上有新的突破。作为内蒙古电大首批开放教育试点,接受2005年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取得较好成绩,为打造巴彦淖尔地区一流的远程教育中心奠定基础。
        【附属中学】  附属中学较好的完成年度招生工作,2005年高考中,全校四个班230名毕业生本科上线45人,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19人,实现预定目标。
        【语言测试工作】  按照自治区语委要求,普通话测试站认真组织培训和测试工作,以完成本市教育系统的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任务,全年共测试2180人,合格率达到85.8%。积极准备全面展开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是年,经自治区语委批准,西部八省区蒙古语标准音培训测试站设在学校,8月成功举办第一届培训测试班,测试人员72人,其中蒙语系7名教师全部合格,为开展更大范围的测试和培训打好基础。
        【后勤保障】  学校资产总额为1.41亿元。同时,在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中,合理规划,注重协调发展,注重硬化和美化、绿化校园,主校区绿化面积20764平方米,南校区4148平方米,东校区12666平方米,学校被巴彦淖尔市城区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学校”。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社会化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持比较稳定的学生就餐率,并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

    (刘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