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白布和(蒙古族)
校长:白长明(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检委书记:阿 民(蒙古族)
副校长:布和温都苏(蒙古族) 徐福全(蒙古族)
胡春梅(女 蒙古族) 哈斯朝鲁(蒙古族)
【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学校将所有专业全部调整到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并对原有的20个老专业进行改造。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学校对3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编写、审核、编辑和印刷,并调整249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240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共有16名教师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2名教师获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年学校有6名教师晋升为正教授,8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学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9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和兼任教师总数的40%。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认真详细的修订,编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汇编共收录了84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涵盖教学运行、学籍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教学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得到切实加强,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全力以赴改善教学仪器设备条件,新建500座位的四套多媒体教室,80座位的计算机室,生物、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实验室共四套,120座位的多功能语音室和会计模拟电算化实验室。
学分制改革初见成效,学校的所有在校生都实行学分制管理,经过2年的改革,学分制教学管理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课时安排、试题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招生工作】 2005年,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录取原则,共录取新生2503人。
【科研工作】 科研申报与结题工作:《哈撒尔祭祀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在“中国小学绿色教育”实验中开展教师培训的实验研究》、《论语技巧》等课题已立项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教育厅研究课题。2005年,学校结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项。
【获奖情况】 《蒙语授课教师科技教育能力培养研究》课题获得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落实“三进”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一文被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成果特等奖”。
【图书资料建设】 为尽快解决图书资料严重不足的状况,学校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电子版图书18万册,这些电子图书已经交付使用,学校的图书资料数量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
【学生工作】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评优评先工作,共有172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获奖面为40%,奖学金总额为34.4万元;评选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480多人次,区级学生管理先进个人3名,优秀班主任5名。
【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工作岗位和实验室工作岗位评聘细则》,坚持评聘分开的原则,对84名副高以上职称、86名中级职称和116名初级职称教师进行重新聘任,同时缓聘解聘人员11名,缓聘和解聘彻底打破职称终身聘任制。
2005年,学校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新标准及时为职工兑现讲课费和岗位津贴,新的课时费和岗位津贴标准比原标准平均提高3倍,极大地促进教师、教辅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设施建设】 2005年,学校加强与政府、教育部、财政厅和教育厅的联系和沟通,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和引进资金共413.2万元。2005年学校在教育教学设施、教师讲课费和福利待遇方面投入了827.2万元。引用社会资金建设的5880平米学生餐厅和8500平米的学生公寓已经竣工,为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创造条件。争取到教育部专项教育资金,13000平米的图书馆已经立项。
【扶持贫困学生】 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努力解决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以组建“爱心超市”等方式,解决近300名贫困生的生活用品问题,并以“爱心超市”为龙头,建立扶贫救困的长效机制。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白布和(蒙古族)
校长:白长明(蒙古族)
党委副书记 纪检委书记:阿 民(蒙古族)
副校长:布和温都苏(蒙古族) 徐福全(蒙古族)
胡春梅(女 蒙古族) 哈斯朝鲁(蒙古族)
【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学校将所有专业全部调整到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并对原有的20个老专业进行改造。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学校对35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编写、审核、编辑和印刷,并调整249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240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共有16名教师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2名教师获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年学校有6名教师晋升为正教授,8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学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9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和兼任教师总数的40%。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认真详细的修订,编印《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汇编共收录了84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涵盖教学运行、学籍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教学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教学仪器设备条件得到切实加强,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全力以赴改善教学仪器设备条件,新建500座位的四套多媒体教室,80座位的计算机室,生物、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实验室共四套,120座位的多功能语音室和会计模拟电算化实验室。
学分制改革初见成效,学校的所有在校生都实行学分制管理,经过2年的改革,学分制教学管理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课时安排、试题库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招生工作】 2005年,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录取原则,共录取新生2503人。
【科研工作】 科研申报与结题工作:《哈撒尔祭祀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在“中国小学绿色教育”实验中开展教师培训的实验研究》、《论语技巧》等课题已立项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教育厅研究课题。2005年,学校结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项。
【获奖情况】 《蒙语授课教师科技教育能力培养研究》课题获得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落实“三进”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一文被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教师创新教育成果特等奖”。
【图书资料建设】 为尽快解决图书资料严重不足的状况,学校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电子版图书18万册,这些电子图书已经交付使用,学校的图书资料数量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
【学生工作】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评优评先工作,共有172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获奖面为40%,奖学金总额为34.4万元;评选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480多人次,区级学生管理先进个人3名,优秀班主任5名。
【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工作岗位和实验室工作岗位评聘细则》,坚持评聘分开的原则,对84名副高以上职称、86名中级职称和116名初级职称教师进行重新聘任,同时缓聘解聘人员11名,缓聘和解聘彻底打破职称终身聘任制。
2005年,学校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新标准及时为职工兑现讲课费和岗位津贴,新的课时费和岗位津贴标准比原标准平均提高3倍,极大地促进教师、教辅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教学设施建设】 2005年,学校加强与政府、教育部、财政厅和教育厅的联系和沟通,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和引进资金共413.2万元。2005年学校在教育教学设施、教师讲课费和福利待遇方面投入了827.2万元。引用社会资金建设的5880平米学生餐厅和8500平米的学生公寓已经竣工,为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创造条件。争取到教育部专项教育资金,13000平米的图书馆已经立项。
【扶持贫困学生】 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努力解决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以组建“爱心超市”等方式,解决近300名贫困生的生活用品问题,并以“爱心超市”为龙头,建立扶贫救困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