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领导名录】
局 长: ***(蒙古族)
巡视员:胡东宁
副局长:陈 峰 吕福生 秦玉生(12月任职)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立于1956年,原属地质矿产部,后改由国土资源部管理。1999年6月,正式划归自治区管理,为正厅级事业单位。全局有直属县团级单位21个,其中地勘单位17个(地质矿产勘查单位9个,区域地质调查单位2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单位3个,探矿工程施工单位1个,地质科学研究单位1个,地质测量单位1个),分布在全区10个盟市,另有局直属企业3家。全局职工总数15656人,其中在册职工7758人,离退休职工7898人。拥有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物化探、水工环、测试、测绘、探矿、地质机械制造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3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346人,中级技术人员1071人,初级技术人员922人,是自治区境内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能承担国家和自治区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型各类地质工作的主要专业地质队伍。
【地质勘查】 全年共完成自治区地勘项目立项审查93项,其中有71项获得批准,合计地勘项目资金总额3.33亿元。其中已经实施的项目44项,到位资金共计近1.5亿元。2005年各单位承揽社会地质项目486项,累计金额2亿多元,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自治区领导关注的阿拉善盟铁矿资源勘查,初步估算铁矿资源量1.5亿吨,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提供7000万吨资源量和3处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矿产地的任务;北山—阿拉善北部金、铜、钼、铁等勘查工作进展顺利;内蒙古中部—赤南地区金、铜的储量进一步扩大;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银、铅、锌和金矿勘查步伐加快;额合宝力格、白乃庙和东乌珠穆沁旗迈金格等地区的煤炭资源勘查取得重要成果,初步控制煤炭资源量200多亿吨;在年内新增2项8幅、续做3项12幅1∶5万矿调项目中,新发现矿点、矿化点25处和多处异常,有待进一步验证,承担的6项水资源勘查任务进展良好,其中棋盘井找水的成功填补自治区岩溶找水的空白,其它几个大型水源地的勘查也即将完成。
【矿业开发和工勘施工业】 依托地质勘查成果,经过几年的地质勘查和矿权资产积累,拜仁达坝、花敖包特、黄花沟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山先后投入开发,还有一批资源基地将陆续进入开发阶段,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局矿业开发完成收入1.7亿元,比上年翻两番。
工程勘察和施工业一方面受国家和自治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拉动,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改革调整,施工领域逐年拓宽,施工能力明显增强,内部机制逐步优化,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产权多元化,人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2005年完成收入1.8亿元。
【三项制度改革】 按照自治区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局和各单位都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地勘单位内部企业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局和各单位的内部企业化改革实施方案。组建局三个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业),即内蒙古地质勘查公司、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和地质工程总公司,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完全按有限责任公司运作,作为局实施主业的平台,对全局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和工程勘察施工起到辐射、拉动、带动作用。三个公司内部实行用人自主、用工自由和分配制度改革。
【产业经济】 2005年,全局实现总收入7.2亿元,其中经营收入完成5.28亿元,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保5争6”的经营目标,比上年增长109.1%。全年完成利润7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8%。全年新增经营性资产4300万元,极大地提高装备和市场竞争能力。职工人均年收入16300元,较上年增长32.5%。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领导名录】
局 长: ***(蒙古族)
巡视员:胡东宁
副局长:陈 峰 吕福生 秦玉生(12月任职)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立于1956年,原属地质矿产部,后改由国土资源部管理。1999年6月,正式划归自治区管理,为正厅级事业单位。全局有直属县团级单位21个,其中地勘单位17个(地质矿产勘查单位9个,区域地质调查单位2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单位3个,探矿工程施工单位1个,地质科学研究单位1个,地质测量单位1个),分布在全区10个盟市,另有局直属企业3家。全局职工总数15656人,其中在册职工7758人,离退休职工7898人。拥有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物化探、水工环、测试、测绘、探矿、地质机械制造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3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346人,中级技术人员1071人,初级技术人员922人,是自治区境内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能承担国家和自治区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型各类地质工作的主要专业地质队伍。
【地质勘查】 全年共完成自治区地勘项目立项审查93项,其中有71项获得批准,合计地勘项目资金总额3.33亿元。其中已经实施的项目44项,到位资金共计近1.5亿元。2005年各单位承揽社会地质项目486项,累计金额2亿多元,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自治区领导关注的阿拉善盟铁矿资源勘查,初步估算铁矿资源量1.5亿吨,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提供7000万吨资源量和3处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矿产地的任务;北山—阿拉善北部金、铜、钼、铁等勘查工作进展顺利;内蒙古中部—赤南地区金、铜的储量进一步扩大;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银、铅、锌和金矿勘查步伐加快;额合宝力格、白乃庙和东乌珠穆沁旗迈金格等地区的煤炭资源勘查取得重要成果,初步控制煤炭资源量200多亿吨;在年内新增2项8幅、续做3项12幅1∶5万矿调项目中,新发现矿点、矿化点25处和多处异常,有待进一步验证,承担的6项水资源勘查任务进展良好,其中棋盘井找水的成功填补自治区岩溶找水的空白,其它几个大型水源地的勘查也即将完成。
【矿业开发和工勘施工业】 依托地质勘查成果,经过几年的地质勘查和矿权资产积累,拜仁达坝、花敖包特、黄花沟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山先后投入开发,还有一批资源基地将陆续进入开发阶段,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局矿业开发完成收入1.7亿元,比上年翻两番。
工程勘察和施工业一方面受国家和自治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拉动,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改革调整,施工领域逐年拓宽,施工能力明显增强,内部机制逐步优化,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产权多元化,人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2005年完成收入1.8亿元。
【三项制度改革】 按照自治区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局和各单位都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地勘单位内部企业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局和各单位的内部企业化改革实施方案。组建局三个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业),即内蒙古地质勘查公司、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和地质工程总公司,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完全按有限责任公司运作,作为局实施主业的平台,对全局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和工程勘察施工起到辐射、拉动、带动作用。三个公司内部实行用人自主、用工自由和分配制度改革。
【产业经济】 2005年,全局实现总收入7.2亿元,其中经营收入完成5.28亿元,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保5争6”的经营目标,比上年增长109.1%。全年完成利润7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8%。全年新增经营性资产4300万元,极大地提高装备和市场竞争能力。职工人均年收入16300元,较上年增长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