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卷
【国家开发银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行领导名录】
行 长:郭明社(女 1月任职)
副行长:王伟化(回族) 刘彦超 吴丽洁(女)
【概况】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按照“融入主战场,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的工作思路,一手抓业务开拓,一手抓经营管理,在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分行项目开发、评审承诺、表内信贷投放、表外管理资产贷款、资产规模、存款、利润、不良贷款比率等项经营指标均创分形成立以来最好水平。分行非个人中长期贷款发放额126.77亿元,成为地区同业中非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最大的分行;信贷资产首次实现零不良率,成为地区同业中贷款不良率最低的分行;全年实现利润5.27亿元,人均利润775万元,成为地区同业中人均创利最高的分行。同时,分行在内部管理水平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巩固分行的经营成果,为分行今后的发展以及在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业务创新】 分行在业务实践中,也遇到不少政府关心且符合开行贷款投向但按现有模式难以逾越的业务领域和项目。对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分行逐个项目进行研究论证,从融资模式、政府信用使用模式、开发评审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业务创新,有效解除项目融资瓶颈制约。分行在支持自治区旅游项目建设中,创造性地提出打造“阿尔山—柴河”旅游空客联合体融资模式的构想。在这一融资模式下,分行为该项目争取并发放开行历史上额度最大、审批速度最快的A类技术援助贷款8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总体规划已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分行年末又完成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旅游区规划项目B类1000万元技术援助贷款的评审发放工作。在鄂尔多斯市财力暂不具备为康巴什新区建设进行大额融资的情况下,分行创新地提出借用上级政府信用为下级政府项目融资,利用政府信用流动解决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三年未果的融资难题。该项目贷款11.5亿元,从受理到实现发放仅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在煤电打捆项目开发评审中,分行创新性地提出以虚拟区域电力市场为平台的理念,选择三个有实力的电力公司作为借款人,项目涵盖煤炭、铁路、电网、发电厂、调峰电源等,贷款品种包括软贷款、硬贷款等组合,承诺贷款227亿元,实现了打造最具开发优势的内蒙古煤电基地目标。
【支持社会瓶颈领域】 全年共发放表内外贷款1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3.59%,为分行历史最好水平。分行以支持自治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为重点,一年中先后发放全口径贷款137.73亿元,支持蒙电华能、通辽集中供热三期工程、呼和浩特市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呼和浩特市绕城路二期工程等一大批电力、交通、公共设施等自治区重点项目,使之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新增点和支撑点。为有效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的难点、热点项目,2005年,分行加大对瓶颈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分行与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先后两次合作,累计发放贷款5000万元,支持包头稀土高新区14家中小企业,新增近1300个就业岗位。在支持小城镇建设方面,分行共对鄂尔多斯达拉特旗、赤峰林西县等五个旗县进行评审,发放贷款14000万元。在支持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分行先后为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2万吨冷鲜牛肉加工、内蒙古宇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800万只白鹅深加工、鄂尔多斯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2万吨精品羊肉生产线扩建等项目给予5500万元的贷款支持。在支持下岗再就业方面,分行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带动鄂尔多斯市5旗1区近2190人实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并能够带动4300多人实现再就业。在支持教育布局调整方面,分行为赤峰市林西县教育布局调整项目发放贷款1200万元。禽流感疫情发生后,为帮助草原兴发度过难关,分行及时向草原兴发发放3000万元应急贷款,成为“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唯一一家向草原兴发提供贷款的银行。该笔应急类贷款的发放及时支付农牧民的售鸡款,维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对此,区内外多家媒体纷纷发表报道,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此外,分行累计发放贷款6300万元,用于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工程。2005年11月份行又给予该项目7200万元贷款承诺。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将使20多户万农牧民受益。整个项目完成后,农牧民直接增收3亿元,人均增收1500元。2005年分行还为二连浩特市国际语言学校项目发放贷款1000万元,标志着分行“走出去”项目正式实施。此外,分行在总行亚洲“走出去”项目工作组的领导下,开发评审俄罗斯、蒙古国的“走出去”项目,已把在蒙古国建设200万吨/年的露天煤矿、开采50万吨/年的露天铁矿等项目列入“走出去”项目库,为今后开发利用俄蒙资源创造条件。
【金融合作】 2005年,分行先后与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自治区工商银行、自治区农业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合作,采取银团贷款等形式,向河北省际大通道、达拉特电厂等十多个项目发放贷款47亿元,有效地扩大了对自治区项目的融资总量。2005年,分行还与包头市商业银行、乌海市城市信用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德国IPC公司专家的指导下和总行的大力协助下,分行与包头市商业银行向从事个体食品零售业的个体户合作发放首笔微贷款,使分形成为自治区首个开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银行。
【信贷资产质量】 分行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开发性金融合作,严把项目开发关口,严格按照规定开展项目评审,保证新投放贷款项目的优质。另一方面,分行围绕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针对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构建化解方案,加大风险化解工作力度,取得显着成效。针对部分项目,分行坚持“早预测、早布置、早落实、早解决”的原则,及时掌握项目运营情况,借助政府力量,发扬团队精神,保证了项目贷款本息的按时足额回收。伊敏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信贷资产质量的升优,标志着分行信贷资产实现零不良资产率。
【内部管理】 分行把自觉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作为党的政治纪律和经济工作纪律严格遵守。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围绕有效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和信贷投向。内蒙古银监局在2005年7月份出具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质量现场检查事实与评价书中指出,分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瓶颈”产业建设项目,保持良好的业务发展势头。贷款投向和总体结构较为合理,符合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
分行坚持内控制度建设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基础,根据人民银行、外部监管部门及总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内外监管部门的监管和稽核意见和建议,经常开展以理顺业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内控建设工作。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分析风险环节、明确处室和责任人责任,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2005年,针对部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行一把手亲自任分行规章制度建设领导小组长,对各项业务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补充、完善,以达到分行内控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覆盖,并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的考核检查,使分行各项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轨道。
【国家开发银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行领导名录】
行 长:郭明社(女 1月任职)
副行长:王伟化(回族) 刘彦超 吴丽洁(女)
【概况】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按照“融入主战场,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的工作思路,一手抓业务开拓,一手抓经营管理,在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分行项目开发、评审承诺、表内信贷投放、表外管理资产贷款、资产规模、存款、利润、不良贷款比率等项经营指标均创分形成立以来最好水平。分行非个人中长期贷款发放额126.77亿元,成为地区同业中非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最大的分行;信贷资产首次实现零不良率,成为地区同业中贷款不良率最低的分行;全年实现利润5.27亿元,人均利润775万元,成为地区同业中人均创利最高的分行。同时,分行在内部管理水平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巩固分行的经营成果,为分行今后的发展以及在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业务创新】 分行在业务实践中,也遇到不少政府关心且符合开行贷款投向但按现有模式难以逾越的业务领域和项目。对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分行逐个项目进行研究论证,从融资模式、政府信用使用模式、开发评审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业务创新,有效解除项目融资瓶颈制约。分行在支持自治区旅游项目建设中,创造性地提出打造“阿尔山—柴河”旅游空客联合体融资模式的构想。在这一融资模式下,分行为该项目争取并发放开行历史上额度最大、审批速度最快的A类技术援助贷款8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总体规划已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分行年末又完成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旅游区规划项目B类1000万元技术援助贷款的评审发放工作。在鄂尔多斯市财力暂不具备为康巴什新区建设进行大额融资的情况下,分行创新地提出借用上级政府信用为下级政府项目融资,利用政府信用流动解决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三年未果的融资难题。该项目贷款11.5亿元,从受理到实现发放仅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在煤电打捆项目开发评审中,分行创新性地提出以虚拟区域电力市场为平台的理念,选择三个有实力的电力公司作为借款人,项目涵盖煤炭、铁路、电网、发电厂、调峰电源等,贷款品种包括软贷款、硬贷款等组合,承诺贷款227亿元,实现了打造最具开发优势的内蒙古煤电基地目标。
【支持社会瓶颈领域】 全年共发放表内外贷款1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3.59%,为分行历史最好水平。分行以支持自治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为重点,一年中先后发放全口径贷款137.73亿元,支持蒙电华能、通辽集中供热三期工程、呼和浩特市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呼和浩特市绕城路二期工程等一大批电力、交通、公共设施等自治区重点项目,使之成为带动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新增点和支撑点。为有效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的难点、热点项目,2005年,分行加大对瓶颈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分行与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先后两次合作,累计发放贷款5000万元,支持包头稀土高新区14家中小企业,新增近1300个就业岗位。在支持小城镇建设方面,分行共对鄂尔多斯达拉特旗、赤峰林西县等五个旗县进行评审,发放贷款14000万元。在支持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分行先后为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2万吨冷鲜牛肉加工、内蒙古宇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800万只白鹅深加工、鄂尔多斯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2万吨精品羊肉生产线扩建等项目给予5500万元的贷款支持。在支持下岗再就业方面,分行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带动鄂尔多斯市5旗1区近2190人实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并能够带动4300多人实现再就业。在支持教育布局调整方面,分行为赤峰市林西县教育布局调整项目发放贷款1200万元。禽流感疫情发生后,为帮助草原兴发度过难关,分行及时向草原兴发发放3000万元应急贷款,成为“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唯一一家向草原兴发提供贷款的银行。该笔应急类贷款的发放及时支付农牧民的售鸡款,维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对此,区内外多家媒体纷纷发表报道,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此外,分行累计发放贷款6300万元,用于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工程。2005年11月份行又给予该项目7200万元贷款承诺。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将使20多户万农牧民受益。整个项目完成后,农牧民直接增收3亿元,人均增收1500元。2005年分行还为二连浩特市国际语言学校项目发放贷款1000万元,标志着分行“走出去”项目正式实施。此外,分行在总行亚洲“走出去”项目工作组的领导下,开发评审俄罗斯、蒙古国的“走出去”项目,已把在蒙古国建设200万吨/年的露天煤矿、开采50万吨/年的露天铁矿等项目列入“走出去”项目库,为今后开发利用俄蒙资源创造条件。
【金融合作】 2005年,分行先后与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自治区工商银行、自治区农业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合作,采取银团贷款等形式,向河北省际大通道、达拉特电厂等十多个项目发放贷款47亿元,有效地扩大了对自治区项目的融资总量。2005年,分行还与包头市商业银行、乌海市城市信用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德国IPC公司专家的指导下和总行的大力协助下,分行与包头市商业银行向从事个体食品零售业的个体户合作发放首笔微贷款,使分形成为自治区首个开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银行。
【信贷资产质量】 分行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开发性金融合作,严把项目开发关口,严格按照规定开展项目评审,保证新投放贷款项目的优质。另一方面,分行围绕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针对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构建化解方案,加大风险化解工作力度,取得显着成效。针对部分项目,分行坚持“早预测、早布置、早落实、早解决”的原则,及时掌握项目运营情况,借助政府力量,发扬团队精神,保证了项目贷款本息的按时足额回收。伊敏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信贷资产质量的升优,标志着分行信贷资产实现零不良资产率。
【内部管理】 分行把自觉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作为党的政治纪律和经济工作纪律严格遵守。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围绕有效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和信贷投向。内蒙古银监局在2005年7月份出具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质量现场检查事实与评价书中指出,分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瓶颈”产业建设项目,保持良好的业务发展势头。贷款投向和总体结构较为合理,符合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
分行坚持内控制度建设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基础,根据人民银行、外部监管部门及总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内外监管部门的监管和稽核意见和建议,经常开展以理顺业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内控建设工作。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分析风险环节、明确处室和责任人责任,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2005年,针对部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行一把手亲自任分行规章制度建设领导小组长,对各项业务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补充、完善,以达到分行内控制度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覆盖,并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的考核检查,使分行各项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