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卷
【领导名录】
院 长:杨俊平
党 委 书记:秦进保
副 院 长:杨文斌
党委副书记:包世明(蒙古族)
副 院 长:韩太平
总 工 程 师:姚洪林
【概况】2001年,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专业研究所5个:防护林研究所、沙漠防治研究所、森林保护经营研究所、经济林开发研究所、森林工业研究所;管理处室3个: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科研管理与信息处。还有: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沙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培育实验室、树木园、花卉培育中心、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全院人员编制225人,在职职工1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4人(研究员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3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
【科研项目】是年,林科院承担科研课题49项,其中科技跨越项目2项,科技攻关项目20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合作项目7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软科学项目2项,科技支撑项目3项,863计划项目1项,科技扶贫项目5项。(详见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在研项目表)。
【科研成果】是年,林科院在以往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科研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在林木种苗培育与扩繁技术方面,通过多个项目的联合攻关,已引进杨树新品种100多种,并初步筛选出几种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已掌握数十种林木的培育与扩繁的配套技术,特别是一些难生根树种的扩繁技术已取得突破;自治区攻关项目“内蒙古林木种质基因库建设和扩繁技术研究”已采集部分荒漠树种的种子进行了初步的繁育工作,在荒漠物种的引种与扩繁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内蒙古沙漠化土地等级划分数量体系的研究”在完成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于荒漠化土地划分数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的“中国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内蒙古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在构建自治区生态网络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受到合作单位的好评;与中科院水生植物研究所合作的荒漠藻类固沙技术试验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培养出藻种,小面积的荒漠藻固沙结皮实验已获得成功;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苹果梨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引进”,引进的新品种通过嫁接繁育,已开始挂果;自治区科技攻关招标项目“绿色食品枸杞开发研究”的开展,开辟了绿色食品开发研究领域。
2001年林科院共有4个科研项目获奖:1.主持完成的“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综合治沙技术研究与推广”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主持完成的“山杏丰产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贡献一等奖。3.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攻关计划“亚湿润干旱区退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中的子专题“赤峰地区退化土地治理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赤峰地区杨树低产林综合改造治理技术”项目获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贡献二等奖。4.主持完成的“包头市黄河奶牛场生态林业持续发展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贡献二等奖。
【科技合作】是年,林科院在国内与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水生所、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地矿局矿研所、吉林林科院、榆林治沙研究所、中南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或联合申报了研究项目。在国外与美、英、新西兰、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林科院对外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有: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的“荒漠藻综合治沙技术示范与开发利用”;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内蒙古协作组)”、“欧洲黑杨优良无性系引进”等多个研究项目;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的研究工作。与自治区交通厅、鄂尔多斯市公路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矿产实验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的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项目经费达到56万元。林科院也积极与企业联合,为企业从事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承担着内蒙古伊斯兰雅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沙漠治理与综合开发、种苗生产等的科技服务。与台湾林业同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等。在国外,与以色列耐特非姆现代灌溉和农业系统公司签署了在内蒙古代理其产品的协议。这些合作研究项目的开展使科研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林科院的专家多次被国家计委、科技部、国家林业局,自治区计委、科技厅等聘请为项目评审专家,促进了林科院对外合作的深入开展。
【科技支撑】内蒙古林科院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选题立项,开展科技攻关,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储备与技术支撑。利用在巴彦淖尔盟的磴口县、乌拉特中旗,鄂尔多斯中的乌审旗、伊金霍洛旗,乌盟的凉城县,包头市郊区,呼和浩特市土左旗,锡盟的正蓝旗、多伦县,赤峰市松山区,通辽市科左中旗等,草原、山地、沙地、平原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建立的定位研究和科学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科学研究为当地及其周边同类地区提供了沙地综合治理与合理开发、草牧场防护林建设、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营建、山地水源涵养林营建、退化土地综合治理、退化草牧场治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应的技术和示范模式,带动地方生态建设的发展。围绕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和服务,提高其科技含量。是年,林科院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和生态建设林业规划办公室围绕六大生态建设工程以及公路、铁路、厂矿、园林、开发区和城镇绿化工程等,共计完成规划、设计及可研编制30余项,范围涉及全区的11个盟市的20多个旗县。林科院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乌盟四子王旗、赤峰市巴林右旗、敖汉旗等多个旗县的科技依托单位。林科院在卓资县(国家林业局领导退耕还林(草)示范点)、商都县、四子王旗、多伦县、太仆寺旗、林西县、敖汉旗及达拉特旗等旗县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工作。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在研项目表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起止年限 |
类别 |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等级划分数量体系的研究 |
基础研究 |
1999~2001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沙地雨养固沙植物区试 |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
2000~2003 |
国家林业局 重点科研计划 |
遗鸥栖息地选择模式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
软科学 |
2000~2001 |
国家林业局 重点科研计划 |
内蒙古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局领导科技示范点科技支撑项目 |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
2000~2003 |
国家林业局 |
优良生态灌木新品种区试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国家林业局 |
内蒙古多伦县荒漠化监测定位站 |
科技支撑 |
2001~2005 |
国家林业局 |
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地区)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区 |
科技支撑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毛乌素沙地综合治沙技术工程化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退化草牧场困难立地造林工程化应用技术转化与示范 |
成果转化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天牛生物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 |
成果转化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内蒙古示范区 |
“863”项目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中国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内蒙古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中国林科院 |
库布齐沙漠生态建设与开发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0~2005 |
内蒙古科技跨越项目 |
荒漠化区能源基地生态环境构建与调控技术研究 |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
2000~2005 |
内蒙古科技跨越项目 |
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和扩繁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0~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生态建设中优良树种引进、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内蒙古黄河中上游林业生态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绿色食品枸杞开发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椴树抑虫物质及其化学结构的研究 |
自然基金 |
2000~2002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落叶松人工林地力维护技术研究 |
自然基金 |
2001~2002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草原土壤钙积层对林木生长的制约机制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苹果梨果实品质下降机理的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选育耐寒月季 |
应用基础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欧洲黑杨抗逆性优良无性系的引进与选育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厅科技合作 |
荒漠藻综合治沙技术示范与开发利用 |
应用研究 |
2001~ |
内蒙古计委 |
林木良种推广及工厂化快繁 |
试验发展 |
1998~2002 |
内蒙古计委科技计划 |
杨树抗逆性优良无性系的引进与繁殖试验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0~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中国林科院 |
杨树无性系推广与扩繁技术 |
试验发展 |
1999~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项目 |
光肩星天牛诱控技术研究 |
试验发展 |
1999~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梭梭东移引种试验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防虫保水生物复合肥开发利用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沙地灌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技术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红柳林区鼠害防治的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名贵花卉新品种芍药的栽培试验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几种旱生灌木的育苗技术及栽培试验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信息技术在林业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软科学 |
2000~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起止年限 |
类别 |
枸杞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0~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森林鼠害工程治理 |
科技支撑 |
2000~2002 |
内蒙古森防站 |
美国黑核桃引选技术研究 |
引智成果推广项目 |
2000~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生态林业优良品种和育苗新技术引进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沙棘果实采收技术及配套机械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2002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美国黄松推广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多倍体刺槐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新型无公害农药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与推广 |
扶贫项目 |
2000~2002 |
内蒙古扶贫办 |
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
扶贫项目 |
1999~2001 |
内蒙古扶贫办 |
毛乌素沙地优良苗木培育 |
扶贫项目 |
2000~2002 |
内蒙古扶贫办 |
节水灌溉设备化操作技术试验与推广 |
扶贫项目 |
1999~2001 |
内蒙古扶贫办 |
压缩营养块育苗技术的应用推广 |
扶贫项目 |
2000~2002 |
内蒙古扶贫办 |
【科技产业】林科院把研制多效林草复合肥料、培育与扩繁林木种苗、花卉作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突破口,自筹资金开展了多效林草复合肥料的开发工作,组建了生物菌肥实验室,已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在完成中试后,即可进入产业化阶段。林木种苗培育与扩繁是林科院最具产业化前景和实力的项目,通过长期的引种驯化,筛选出美国黄松、欧洲赤松、美国蓝云杉、美国金枝垂柳、加拿大红瑞木、欧洲秋椴、东北连翘、重瓣黄刺玫、猬实、互叶醉鱼草、珍珠梅、玫瑰等几十个优良的乔灌木树种,已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和城市园林绿化中。在已有林木种质基因库和扩繁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基础上,为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需求,“十五”期间将加大杨树抗逆性无性系的引进与选育及乡土树种选优和经济林新品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已引进欧洲黑杨优良无性系100多个,引种优良的乡土沙生灌木10多种,从日本引进了优良的苹果梨品种,在进一步完成中试后,逐步向产业化方向推进。依托树木园这个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组培技术、常规林木种苗扩繁等技术,以及林科院承担的“优良树种引进、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的技术创新,使林科院的林木种苗产业逐步壮大。
【领导名录】
院 长:杨俊平
党 委 书记:秦进保
副 院 长:杨文斌
党委副书记:包世明(蒙古族)
副 院 长:韩太平
总 工 程 师:姚洪林
【概况】2001年,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专业研究所5个:防护林研究所、沙漠防治研究所、森林保护经营研究所、经济林开发研究所、森林工业研究所;管理处室3个: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科研管理与信息处。还有: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沙地生物资源保护和培育实验室、树木园、花卉培育中心、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交流中心。全院人员编制225人,在职职工1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4人(研究员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3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
【科研项目】是年,林科院承担科研课题49项,其中科技跨越项目2项,科技攻关项目20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合作项目7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软科学项目2项,科技支撑项目3项,863计划项目1项,科技扶贫项目5项。(详见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在研项目表)。
【科研成果】是年,林科院在以往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科研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在林木种苗培育与扩繁技术方面,通过多个项目的联合攻关,已引进杨树新品种100多种,并初步筛选出几种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已掌握数十种林木的培育与扩繁的配套技术,特别是一些难生根树种的扩繁技术已取得突破;自治区攻关项目“内蒙古林木种质基因库建设和扩繁技术研究”已采集部分荒漠树种的种子进行了初步的繁育工作,在荒漠物种的引种与扩繁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内蒙古沙漠化土地等级划分数量体系的研究”在完成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于荒漠化土地划分数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的“中国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内蒙古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在构建自治区生态网络体系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受到合作单位的好评;与中科院水生植物研究所合作的荒漠藻类固沙技术试验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培养出藻种,小面积的荒漠藻固沙结皮实验已获得成功;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苹果梨新品种及栽培技术引进”,引进的新品种通过嫁接繁育,已开始挂果;自治区科技攻关招标项目“绿色食品枸杞开发研究”的开展,开辟了绿色食品开发研究领域。
2001年林科院共有4个科研项目获奖:1.主持完成的“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综合治沙技术研究与推广”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主持完成的“山杏丰产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贡献一等奖。3.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攻关计划“亚湿润干旱区退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中的子专题“赤峰地区退化土地治理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赤峰地区杨树低产林综合改造治理技术”项目获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贡献二等奖。4.主持完成的“包头市黄河奶牛场生态林业持续发展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贡献二等奖。
【科技合作】是年,林科院在国内与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水生所、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地矿局矿研所、吉林林科院、榆林治沙研究所、中南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或联合申报了研究项目。在国外与美、英、新西兰、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林科院对外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有: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的“荒漠藻综合治沙技术示范与开发利用”;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开展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内蒙古协作组)”、“欧洲黑杨优良无性系引进”等多个研究项目;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的研究工作。与自治区交通厅、鄂尔多斯市公路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矿产实验研究所等单位开展的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项目经费达到56万元。林科院也积极与企业联合,为企业从事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承担着内蒙古伊斯兰雅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沙漠治理与综合开发、种苗生产等的科技服务。与台湾林业同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等。在国外,与以色列耐特非姆现代灌溉和农业系统公司签署了在内蒙古代理其产品的协议。这些合作研究项目的开展使科研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林科院的专家多次被国家计委、科技部、国家林业局,自治区计委、科技厅等聘请为项目评审专家,促进了林科院对外合作的深入开展。
【科技支撑】内蒙古林科院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选题立项,开展科技攻关,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储备与技术支撑。利用在巴彦淖尔盟的磴口县、乌拉特中旗,鄂尔多斯中的乌审旗、伊金霍洛旗,乌盟的凉城县,包头市郊区,呼和浩特市土左旗,锡盟的正蓝旗、多伦县,赤峰市松山区,通辽市科左中旗等,草原、山地、沙地、平原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建立的定位研究和科学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科学研究为当地及其周边同类地区提供了沙地综合治理与合理开发、草牧场防护林建设、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营建、山地水源涵养林营建、退化土地综合治理、退化草牧场治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应的技术和示范模式,带动地方生态建设的发展。围绕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和服务,提高其科技含量。是年,林科院环境绿化工程设计所和生态建设林业规划办公室围绕六大生态建设工程以及公路、铁路、厂矿、园林、开发区和城镇绿化工程等,共计完成规划、设计及可研编制30余项,范围涉及全区的11个盟市的20多个旗县。林科院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乌盟四子王旗、赤峰市巴林右旗、敖汉旗等多个旗县的科技依托单位。林科院在卓资县(国家林业局领导退耕还林(草)示范点)、商都县、四子王旗、多伦县、太仆寺旗、林西县、敖汉旗及达拉特旗等旗县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工作。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在研项目表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起止年限 |
类别 |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等级划分数量体系的研究 |
基础研究 |
1999~2001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
沙地雨养固沙植物区试 |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
2000~2003 |
国家林业局 重点科研计划 |
遗鸥栖息地选择模式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
软科学 |
2000~2001 |
国家林业局 重点科研计划 |
内蒙古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局领导科技示范点科技支撑项目 |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
2000~2003 |
国家林业局 |
优良生态灌木新品种区试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国家林业局 |
内蒙古多伦县荒漠化监测定位站 |
科技支撑 |
2001~2005 |
国家林业局 |
浑善达克沙地(多伦地区)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区 |
科技支撑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毛乌素沙地综合治沙技术工程化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退化草牧场困难立地造林工程化应用技术转化与示范 |
成果转化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天牛生物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 |
成果转化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内蒙古示范区 |
“863”项目 |
2001~2003 |
国家科技部 |
中国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内蒙古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中国林科院 |
库布齐沙漠生态建设与开发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0~2005 |
内蒙古科技跨越项目 |
荒漠化区能源基地生态环境构建与调控技术研究 |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 |
2000~2005 |
内蒙古科技跨越项目 |
内蒙古林木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和扩繁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0~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生态建设中优良树种引进、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内蒙古黄河中上游林业生态体系构建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绿色食品枸杞开发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 |
椴树抑虫物质及其化学结构的研究 |
自然基金 |
2000~2002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落叶松人工林地力维护技术研究 |
自然基金 |
2001~2002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草原土壤钙积层对林木生长的制约机制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苹果梨果实品质下降机理的研究 |
应用基础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选育耐寒月季 |
应用基础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欧洲黑杨抗逆性优良无性系的引进与选育技术研究 |
应用研究 |
2001~2003 |
内蒙古科技厅科技合作 |
荒漠藻综合治沙技术示范与开发利用 |
应用研究 |
2001~ |
内蒙古计委 |
林木良种推广及工厂化快繁 |
试验发展 |
1998~2002 |
内蒙古计委科技计划 |
杨树抗逆性优良无性系的引进与繁殖试验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0~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中国林科院 |
杨树无性系推广与扩繁技术 |
试验发展 |
1999~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项目 |
光肩星天牛诱控技术研究 |
试验发展 |
1999~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梭梭东移引种试验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防虫保水生物复合肥开发利用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沙地灌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技术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红柳林区鼠害防治的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名贵花卉新品种芍药的栽培试验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几种旱生灌木的育苗技术及栽培试验 |
试验发展 |
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信息技术在林业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软科学 |
2000~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起止年限 |
类别 |
枸杞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
试验发展 |
2000~2001 |
内蒙古林业厅科技计划 |
森林鼠害工程治理 |
科技支撑 |
2000~2002 |
内蒙古森防站 |
美国黑核桃引选技术研究 |
引智成果推广项目 |
2000~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生态林业优良品种和育苗新技术引进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沙棘果实采收技术及配套机械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2002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美国黄松推广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多倍体刺槐 |
引进国外人才项目 |
2001 |
内蒙古外国专家局 |
新型无公害农药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与推广 |
扶贫项目 |
2000~2002 |
内蒙古扶贫办 |
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
扶贫项目 |
1999~2001 |
内蒙古扶贫办 |
毛乌素沙地优良苗木培育 |
扶贫项目 |
2000~2002 |
内蒙古扶贫办 |
节水灌溉设备化操作技术试验与推广 |
扶贫项目 |
1999~2001 |
内蒙古扶贫办 |
压缩营养块育苗技术的应用推广 |
扶贫项目 |
2000~2002 |
内蒙古扶贫办 |
【科技产业】林科院把研制多效林草复合肥料、培育与扩繁林木种苗、花卉作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突破口,自筹资金开展了多效林草复合肥料的开发工作,组建了生物菌肥实验室,已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在完成中试后,即可进入产业化阶段。林木种苗培育与扩繁是林科院最具产业化前景和实力的项目,通过长期的引种驯化,筛选出美国黄松、欧洲赤松、美国蓝云杉、美国金枝垂柳、加拿大红瑞木、欧洲秋椴、东北连翘、重瓣黄刺玫、猬实、互叶醉鱼草、珍珠梅、玫瑰等几十个优良的乔灌木树种,已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和城市园林绿化中。在已有林木种质基因库和扩繁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基础上,为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需求,“十五”期间将加大杨树抗逆性无性系的引进与选育及乡土树种选优和经济林新品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已引进欧洲黑杨优良无性系100多个,引种优良的乡土沙生灌木10多种,从日本引进了优良的苹果梨品种,在进一步完成中试后,逐步向产业化方向推进。依托树木园这个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组培技术、常规林木种苗扩繁等技术,以及林科院承担的“优良树种引进、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的技术创新,使林科院的林木种苗产业逐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