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领导名录】
厅长:杨成旺
副厅长:白宝玉(蒙古族) 乌兰(女蒙古族) 贺丰奇(纪检组长) 许宏智
副巡视员:尹赤林(蒙古族) 裴政峰
【概况】2007年,自治区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区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按照《2007年全区卫生工作要点》,围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壮大卫生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实现应急指挥、远程教育、视频会议三位一体功能;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区应急处置队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系统;全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以计划免疫为中心、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为手段,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启动实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艾滋病防治十年规划,将监管人员纳入项目管理;先后实施联合国儿基会妇幼合作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提高妇幼保健能力和水平;农村牧区卫生工作始终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以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在全区95个农牧业旗县全面推开,100%覆盖农牧业人口。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逐步完成。自治区新农合工作经验得到国务院和卫生部的肯定,并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及全国新农合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政策,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9个相关配套文件。全区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49个,覆盖服务人口达600多万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5 270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区医政工作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主线,严格医疗行业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市场和血液安全监管,加强医疗执业要素准入和护理管理以及城市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工作,在全区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济困病房、济困门诊服务工作,实施残疾人康复行动;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继续以卫生执法监督、卫生法制建设、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和普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卫生监督管理年”的十项重点监督管理任务为平台,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卫生监督保障和卫生部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卫监1~7号”七个专项行动,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实现了国家对餐饮业提出的4个100%的工作目标,受到国务院督察组的肯定。自治区本级、12个盟市、68个旗县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车辆和现场检测设备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卫生科技与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为先导,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科教兴医战略的落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蒙医中医工作的决定》,以发挥特色优势为核心,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促进蒙中医药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农村牧区卫生】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新农合制度建设纳入十项民生工程和为民办的七件实事之一,全力推进新农合全覆盖工作。2007年,在全区95个农牧业旗县全面推开,100%覆盖农牧业人口。自治区和各地及时修订新农合工作方案,将起付线最低降到50元,补偿封顶线最高提到3万元,报销比例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各地普遍实行“一证通”现场报销和公示制度,方便农牧民看病,确保基金安全。以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逐步完成,48个旗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已投入使用。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开展新农合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2007年底统计,全区参合人数1 126.78万人,参合率按统计人口计算为84.38%,按当地常住农牧民人口计算为90.37%。报销医药费4.7亿元,其中为41.27万人报销住院医疗费共3.95亿元,占患者住院医疗总费用的34%,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率81%。为361万人补偿门诊费用共0.6亿元,健康体检20万人,慢病补偿41万人。全区95个有农牧业人口的旗县(市、区)全部启动了新农合工作,较全国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目标。
为保障新农合健康发展,全区积极推进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工作。到年底,初保达标或基本达标旗县(市、区)62个,超额完成40%的年度任务。全区继续实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自治区争取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专项资金11.24亿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各项公共卫生业务工作。先后实施了艾滋病、结核病、鼠传疾病、免疫规划、地方病、农村牧区卫生人员培训、新农合管理、基层卫生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等项目。其中,投资2.6亿元用于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建设18个旗县医院、20个旗县妇幼保健所、14个旗县蒙医医院、36个旗县疾控机构实验室、303个苏木乡镇卫生院,为446个卫生院装备医疗设备,为214所卫生院装备救护车。到2007年底,全区共完成农村牧区卫生体系建设项目933个,70%以上的卫生院、60%以上的旗县卫生机构得到建设。其中,卫生院814所、旗县医院54所、妇幼保健所36所、蒙中医医院29所。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针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制定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暂行办法》等9个配套文件,重点推进包头市国家重点联系城市工作,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949个,社区卫生技术人员5 270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自治区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细化为12类57项并纳入考核范围,根据考核结果核定补助经费,完善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2007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开展上门服务38.99万人次、诊治患者336.8万人次、管理慢性病人20万、免疫接种23.7万人、儿童保健16万人次、孕产妇保健6.6万人次、健康教育讲座36.44万人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
【疾病预防控制】全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以计划免疫为中心、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为手段,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意见》,为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全区“五苗”接种率、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各种传染病发病率趋于平稳。紧紧围绕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大力推行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2007年,全区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0 158例,治愈率达92.8%。启动实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艾滋病防治十年规划,将监管人员纳入项目管理。制定出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强化鼠疫监测网络建设,全面落实监测、宣教、保护性灭鼠灭蚤等各项预防措施,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组织实施防病改水工程,预防控制氟砷中毒的发生。目前,全区54个鼠疫疫源旗县中已有29个达到控制标准。94个布鲁氏菌病区旗县有81个达到控制标准;88个碘缺乏病区旗县实现了阶段性消除目标;570万氟病区人口中有238万人、50万砷病区人口中有11万人喝上了安全水。同时,全区妇幼卫生工作以提高住院分娩率为突破口,以孕产妇、儿童两个系统管理为重点,不断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实施了联合国儿基会妇幼合作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提高了妇幼保健能力和水平。至2007年底,全区住院分娩率达到94.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达72.38%、75.68%,全区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综合应急】有6个盟市单独成立120指挥中心,自治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卫生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卫生统计调查网络直报系统正式启用,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件不断改善,疾病监测检测能力明显增强。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报告及时率达95%,准确率达93%。全区共报告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其中,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28起。特别是及时处置了4个盟市9个旗县的动物间鼠疫疫情,实现了不发生人间鼠疫的目标。
【医疗服务管理】全区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院等级评审、复审工作,制定出台院务公开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等级评审或复审二级综合医院51家、三级综合医院20家,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各项任务得到落实,促进了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制定出台肿瘤医院、传染病院评审标准,加强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心血管介入等技术管理,顺利完成13 157人的执业医师、102人的采供血从业人员、16 541人的卫生专业技术职称、2 939人的乡村医生考试任务。严格审批医疗广告,受理申请74件,监测300多件次,查处违法广告40件。组织有关专家系统检查区内所有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采供血行为。召开全区护理工作会议,总结20年来护理事业发展情况,部署了“十一五”期间护理工作任务。
【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各地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大力开展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方面,树立行业新风尚。全区组织开展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大力开展优秀卫生工作者、优秀护士和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全年组织450支医疗队、5千多名医务人员现场义诊,免费诊治患者3万多人次。积极开展济困医疗服务工作,开设济困病床5 932张,为51万人次的困难群众减免诊疗费用共2 465.8万元。另一方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巩固治理成果。年内,全区医务人员有1 964人次上交回扣、开单提成,涉及金额182万元。继续推行药品和部分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全区337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购金额19.6亿元,集中招标采购率86.62%,超过国家80%的要求。
【科教兴医】各地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与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岗位培训规划,健全培训基地和工作机制。全区建立全科医学、专科护理等培训基地85个,组织240名卫生院技术人员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培训社区卫生技术骨干1 141人,现场评估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基地30家。年内,自治区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联合举办了医学国际学术会议,并组织召开全国、全区性学术会议3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0多个,培训各类人员7 000多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卫生行政管理、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服务管理、执法监督、农村牧区卫生、社区卫生、卫生应急、干部保健等各个方面。同时,投入学科建设资金800万元支持15个领先学科建设。确立医疗卫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4项,推广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10项,有23项卫生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医疗卫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蒙中医药事业】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强蒙中医药管理。12个盟市卫生局全部单独设置蒙中医科,7个盟市蒙中医事业费单独列入预算管理,9个盟市蒙医医院实行全额补助、中医医院实行80%的财政补助。服务于区内外和蒙古国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国际)蒙医医院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并被国家列为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单位。9所盟市级蒙中医机构蒙药制剂室得到强化建设,9个专科专病和20个针灸康复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强蒙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传承工作。如期完成《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任务,蒙医药学被自治区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一轮名蒙中医评选和带徒工作正式启动。
【卫生执法监督及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各地结合自治区实施的监督管理年活动,集中开展以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保健食品、打击非法行医、打击非法采供血等为重点的“卫监1~7号”7个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共出动监督员15万人次,检查各类被监管单位102 915家,处罚13 403家,取缔1 498家,罚款323万元,实现了国家对餐饮业提出的4个100%和1个95%的工作目标。自治区制定出台食品卫生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管理,梳理卫生执法依据,清理地方性卫生规章,卫生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各地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初保达标、治理商业贿赂、健康教育、
各地精心研究和部署卫生保障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迎大庆卫生应急实战演习和防控鼠疫、食物中毒等专项应急演练,强化各项卫生保障措施的落实。大庆活动期间,各地派出卫生监督员提前进驻重点场所开展工作,从食品采购、加工及餐桌服务等各个环节落实卫生监督保障措施。组建医疗救治队,进入各大活动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保障大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完成各项干部保健工作任务的同时,自治区派出精干的医疗保健队伍到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代表团驻地和活动场所工作,为党中央慰问团提供全程医疗保障服务。大庆期间,全区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圆满完成了卫生保障任务。
【“卫监1-7号”行动】以“迎大庆、保安全、卫生监督在行动”为主题的“卫监1号”食品专项行动
【重要活动】卫生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完毕
自治区卫生厅主办的《内蒙古卫生》
全区首批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乌海市蒙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觉果先生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一行
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额尔敦巴雅尔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捐赠的第一辆“健康中国流动车”样车的交接仪式
“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万民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实施,
自治区卫生厅和内蒙古电视台联合主办,各盟市卫生局协办的“一切为人民健康”专题文艺晚会
大型画册《内蒙古卫生事业六十年》
赤峰市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授牌仪式于
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向自治区捐赠“流动医院”交接仪式
全国中医医院工作会议于
慈心慈善事业基金会向自治区捐建20所“慈心医院”的签字仪式于
“中国内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医学学术会议”于
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组成的联合督查组
自治区政府举办的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于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医医院)开工奠基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中医药管理局揭牌仪式
(冯蕾 马力)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卫生厅领导名录】
厅长:杨成旺
副厅长:白宝玉(蒙古族) 乌兰(女蒙古族) 贺丰奇(纪检组长) 许宏智
副巡视员:尹赤林(蒙古族) 裴政峰
【概况】2007年,自治区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区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按照《2007年全区卫生工作要点》,围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壮大卫生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实现应急指挥、远程教育、视频会议三位一体功能;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区应急处置队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系统;全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以计划免疫为中心、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为手段,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启动实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艾滋病防治十年规划,将监管人员纳入项目管理;先后实施联合国儿基会妇幼合作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提高妇幼保健能力和水平;农村牧区卫生工作始终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以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农村牧区卫生工作。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在全区95个农牧业旗县全面推开,100%覆盖农牧业人口。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逐步完成。自治区新农合工作经验得到国务院和卫生部的肯定,并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及全国新农合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政策,协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9个相关配套文件。全区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49个,覆盖服务人口达600多万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5 270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区医政工作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主线,严格医疗行业管理,强化医疗服务市场和血液安全监管,加强医疗执业要素准入和护理管理以及城市支援农村牧区卫生工作,在全区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济困病房、济困门诊服务工作,实施残疾人康复行动;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继续以卫生执法监督、卫生法制建设、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和普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卫生监督管理年”的十项重点监督管理任务为平台,围绕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的卫生监督保障和卫生部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卫监1~7号”七个专项行动,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实现了国家对餐饮业提出的4个100%的工作目标,受到国务院督察组的肯定。自治区本级、12个盟市、68个旗县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车辆和现场检测设备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卫生科技与教育工作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为先导,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科教兴医战略的落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蒙医中医工作的决定》,以发挥特色优势为核心,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促进蒙中医药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农村牧区卫生】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新农合制度建设纳入十项民生工程和为民办的七件实事之一,全力推进新农合全覆盖工作。2007年,在全区95个农牧业旗县全面推开,100%覆盖农牧业人口。自治区和各地及时修订新农合工作方案,将起付线最低降到50元,补偿封顶线最高提到3万元,报销比例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各地普遍实行“一证通”现场报销和公示制度,方便农牧民看病,确保基金安全。以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逐步完成,48个旗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已投入使用。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开展新农合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2007年底统计,全区参合人数1 126.78万人,参合率按统计人口计算为84.38%,按当地常住农牧民人口计算为90.37%。报销医药费4.7亿元,其中为41.27万人报销住院医疗费共3.95亿元,占患者住院医疗总费用的34%,大病统筹基金使用率81%。为361万人补偿门诊费用共0.6亿元,健康体检20万人,慢病补偿41万人。全区95个有农牧业人口的旗县(市、区)全部启动了新农合工作,较全国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目标。
为保障新农合健康发展,全区积极推进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工作。到年底,初保达标或基本达标旗县(市、区)62个,超额完成40%的年度任务。全区继续实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自治区争取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专项资金11.24亿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各项公共卫生业务工作。先后实施了艾滋病、结核病、鼠传疾病、免疫规划、地方病、农村牧区卫生人员培训、新农合管理、基层卫生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等项目。其中,投资2.6亿元用于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建设18个旗县医院、20个旗县妇幼保健所、14个旗县蒙医医院、36个旗县疾控机构实验室、303个苏木乡镇卫生院,为446个卫生院装备医疗设备,为214所卫生院装备救护车。到2007年底,全区共完成农村牧区卫生体系建设项目933个,70%以上的卫生院、60%以上的旗县卫生机构得到建设。其中,卫生院814所、旗县医院54所、妇幼保健所36所、蒙中医医院29所。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针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制定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暂行办法》等9个配套文件,重点推进包头市国家重点联系城市工作,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到949个,社区卫生技术人员5 270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自治区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细化为12类57项并纳入考核范围,根据考核结果核定补助经费,完善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制。2007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开展上门服务38.99万人次、诊治患者336.8万人次、管理慢性病人20万、免疫接种23.7万人、儿童保健16万人次、孕产妇保健6.6万人次、健康教育讲座36.44万人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
【疾病预防控制】全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以计划免疫为中心、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为手段,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意见》,为确保计划免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全区“五苗”接种率、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各种传染病发病率趋于平稳。紧紧围绕提高发现率和治愈率,大力推行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2007年,全区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0 158例,治愈率达92.8%。启动实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艾滋病防治十年规划,将监管人员纳入项目管理。制定出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强化鼠疫监测网络建设,全面落实监测、宣教、保护性灭鼠灭蚤等各项预防措施,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组织实施防病改水工程,预防控制氟砷中毒的发生。目前,全区54个鼠疫疫源旗县中已有29个达到控制标准。94个布鲁氏菌病区旗县有81个达到控制标准;88个碘缺乏病区旗县实现了阶段性消除目标;570万氟病区人口中有238万人、50万砷病区人口中有11万人喝上了安全水。同时,全区妇幼卫生工作以提高住院分娩率为突破口,以孕产妇、儿童两个系统管理为重点,不断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实施了联合国儿基会妇幼合作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提高了妇幼保健能力和水平。至2007年底,全区住院分娩率达到94.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达72.38%、75.68%,全区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综合应急】有6个盟市单独成立120指挥中心,自治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卫生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卫生统计调查网络直报系统正式启用,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件不断改善,疾病监测检测能力明显增强。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报告及时率达95%,准确率达93%。全区共报告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其中,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28起。特别是及时处置了4个盟市9个旗县的动物间鼠疫疫情,实现了不发生人间鼠疫的目标。
【医疗服务管理】全区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院等级评审、复审工作,制定出台院务公开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等级评审或复审二级综合医院51家、三级综合医院20家,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各项任务得到落实,促进了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服务要素准入管理,制定出台肿瘤医院、传染病院评审标准,加强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心血管介入等技术管理,顺利完成13 157人的执业医师、102人的采供血从业人员、16 541人的卫生专业技术职称、2 939人的乡村医生考试任务。严格审批医疗广告,受理申请74件,监测300多件次,查处违法广告40件。组织有关专家系统检查区内所有采供血机构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采供血行为。召开全区护理工作会议,总结20年来护理事业发展情况,部署了“十一五”期间护理工作任务。
【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各地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大力开展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方面,树立行业新风尚。全区组织开展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大力开展优秀卫生工作者、优秀护士和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全年组织450支医疗队、5千多名医务人员现场义诊,免费诊治患者3万多人次。积极开展济困医疗服务工作,开设济困病床5 932张,为51万人次的困难群众减免诊疗费用共2 465.8万元。另一方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巩固治理成果。年内,全区医务人员有1 964人次上交回扣、开单提成,涉及金额182万元。继续推行药品和部分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全区337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采购金额19.6亿元,集中招标采购率86.62%,超过国家80%的要求。
【科教兴医】各地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与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岗位培训规划,健全培训基地和工作机制。全区建立全科医学、专科护理等培训基地85个,组织240名卫生院技术人员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培训社区卫生技术骨干1 141人,现场评估高等院校临床教学基地30家。年内,自治区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联合举办了医学国际学术会议,并组织召开全国、全区性学术会议3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0多个,培训各类人员7 000多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卫生行政管理、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服务管理、执法监督、农村牧区卫生、社区卫生、卫生应急、干部保健等各个方面。同时,投入学科建设资金800万元支持15个领先学科建设。确立医疗卫生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4项,推广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10项,有23项卫生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医疗卫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蒙中医药事业】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强蒙中医药管理。12个盟市卫生局全部单独设置蒙中医科,7个盟市蒙中医事业费单独列入预算管理,9个盟市蒙医医院实行全额补助、中医医院实行80%的财政补助。服务于区内外和蒙古国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国际)蒙医医院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并被国家列为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单位。9所盟市级蒙中医机构蒙药制剂室得到强化建设,9个专科专病和20个针灸康复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强蒙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传承工作。如期完成《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任务,蒙医药学被自治区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一轮名蒙中医评选和带徒工作正式启动。
【卫生执法监督及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各地结合自治区实施的监督管理年活动,集中开展以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保健食品、打击非法行医、打击非法采供血等为重点的“卫监1~7号”7个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共出动监督员15万人次,检查各类被监管单位102 915家,处罚13 403家,取缔1 498家,罚款323万元,实现了国家对餐饮业提出的4个100%和1个95%的工作目标。自治区制定出台食品卫生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管理,梳理卫生执法依据,清理地方性卫生规章,卫生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各地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初保达标、治理商业贿赂、健康教育、
各地精心研究和部署卫生保障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迎大庆卫生应急实战演习和防控鼠疫、食物中毒等专项应急演练,强化各项卫生保障措施的落实。大庆活动期间,各地派出卫生监督员提前进驻重点场所开展工作,从食品采购、加工及餐桌服务等各个环节落实卫生监督保障措施。组建医疗救治队,进入各大活动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保障大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完成各项干部保健工作任务的同时,自治区派出精干的医疗保健队伍到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代表团驻地和活动场所工作,为党中央慰问团提供全程医疗保障服务。大庆期间,全区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圆满完成了卫生保障任务。
【“卫监1-7号”行动】以“迎大庆、保安全、卫生监督在行动”为主题的“卫监1号”食品专项行动
【重要活动】卫生厅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完毕
自治区卫生厅主办的《内蒙古卫生》
全区首批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乌海市蒙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觉果先生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一行
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额尔敦巴雅尔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捐赠的第一辆“健康中国流动车”样车的交接仪式
“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万民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实施,
自治区卫生厅和内蒙古电视台联合主办,各盟市卫生局协办的“一切为人民健康”专题文艺晚会
大型画册《内蒙古卫生事业六十年》
赤峰市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授牌仪式于
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向自治区捐赠“流动医院”交接仪式
全国中医医院工作会议于
慈心慈善事业基金会向自治区捐建20所“慈心医院”的签字仪式于
“中国内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医学学术会议”于
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组成的联合督查组
自治区政府举办的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于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医医院)开工奠基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蒙中医药管理局揭牌仪式
(冯蕾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