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社会科学联合会领导名录】
主席:张国民
党组书记 副主席:刘高
副主席:王学俭 李风(女 蒙古族) ***
副巡视员:白亚光
【概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社会科学联合会是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下的社会科学群众性学术团体的联合组织。社科联有团体学会120个,7个盟市社科联,5万多名个人会员。内蒙古社科联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委托管理社会科学类区直学会、协会、研究会、盟市社科联的业务主管部门。社科联内设办公室、学会工作部、信息咨询普及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前沿》杂志社5个职能处室。社科联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关社会科学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学术活动;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促进社科研究工作的转化和利用;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和信息咨询、智力开发等服务工作;开展国内外学术团体之间的学术交流;组织全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奖表彰工作;维护学会及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科学界队伍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推动理论创新】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由内蒙古社科联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编纂的《光辉的六十年》大型综合图书出版、发行。《光辉的六十年》系统地论述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进一步展示了自治区全面发展的潜力和远景。
【学术活动】
【课题攻关】社科联紧紧围绕自治区“三个文明”建设,精心组织相关学会完成重点课题11项。1.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努力增强中心组学习效果;2.呼和浩特市远古文化研究;3.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研究;4.关于规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5.河套文化—中华民族和谐共生之典范;6.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7.内蒙古农村土地问题研究;8.关于市场经济下构建牧区粮食供应安全体系研究;9.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区域自治研究;10.试论草原文化的界定及其精神风貌;11.内蒙古地区煤炭产业可持续成长模式研究。并会同农财研究会组织20位专家对《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结项成果进行专题论证,并形成《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报告》呈报中宣部理论局、财政部、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决策参考。
【科普工作】为了贯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
2007年,自治区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社科联的指导下,王凤岐会长精心组织和亲自带队,深入到包头、乌海、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市的33个旗县,开展34场巡回演讲,受众达11 000人次,开创区内理论下基层的先河,受到盟市旗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好评。
为形成学习宣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氛围,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政协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内蒙古征集八荣八耻歌曲活动”。
【学会民间社科研究机构管理】2007年,筹建成立了俄罗斯族研究会、东北亚经研究会、和谐文化建设交流协会、史学基础学科研究会、农牧民工研究会、诚信联盟促进会、阴山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等7个社团为社科联团体会员。指导呼和浩特市社科联、写作学会、审计学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国有资产研究会依据各自的《章程》和法定程序进行换届;对所属的一级学会的办会宗旨、组织和学术活动情况、科研成果等进行再次摸底统计和汇总上报。内蒙古社科联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召开“内蒙古社科联学会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表彰盟市先进社科联6个,先进学会(协会、研究会)32个,优秀学会工作者58名,学会工作最佳支持者33名;组织盟市社科联负责同志、部分学会秘书长对赤峰市的红山文化、新城区建设、喀拉沁王府、草原、森林的恢复和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和人文调研。
2007年,社科联参加上海召开的全国社科联工作协作会,甘肃召开的全国学会工作会,陕西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北京召开的直辖市暨华北地区社科联协作会。增强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学到兄弟省区社科联工作的宝贵经验,对做好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开阔视野,拓展了思路。
【期刊工作】2007年,《前沿》进一步提高了办刊质量,本着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的宗旨,全年出刊12期,发表理论文章1 000余篇。2007年《前沿》被全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评为全国CSSCI扩展来源期刊(2008—2009年),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二十余篇。《内蒙古社会科学动态》出刊12期,比较全面地反映自治区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动态。《内蒙古社会科学动态》进行全面改进。登记刊号,确定期数和页码,增设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办刊质量。
(朱 浪)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社会科学联合会领导名录】
主席:张国民
党组书记 副主席:刘高
副主席:王学俭 李风(女 蒙古族) ***
副巡视员:白亚光
【概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社会科学联合会是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下的社会科学群众性学术团体的联合组织。社科联有团体学会120个,7个盟市社科联,5万多名个人会员。内蒙古社科联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委托管理社会科学类区直学会、协会、研究会、盟市社科联的业务主管部门。社科联内设办公室、学会工作部、信息咨询普及部、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前沿》杂志社5个职能处室。社科联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关社会科学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学术活动;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促进社科研究工作的转化和利用;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和信息咨询、智力开发等服务工作;开展国内外学术团体之间的学术交流;组织全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奖表彰工作;维护学会及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科学界队伍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推动理论创新】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由内蒙古社科联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编纂的《光辉的六十年》大型综合图书出版、发行。《光辉的六十年》系统地论述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的光辉成就,进一步展示了自治区全面发展的潜力和远景。
【学术活动】
【课题攻关】社科联紧紧围绕自治区“三个文明”建设,精心组织相关学会完成重点课题11项。1.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努力增强中心组学习效果;2.呼和浩特市远古文化研究;3.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研究;4.关于规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5.河套文化—中华民族和谐共生之典范;6.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7.内蒙古农村土地问题研究;8.关于市场经济下构建牧区粮食供应安全体系研究;9.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区域自治研究;10.试论草原文化的界定及其精神风貌;11.内蒙古地区煤炭产业可持续成长模式研究。并会同农财研究会组织20位专家对《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结项成果进行专题论证,并形成《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报告》呈报中宣部理论局、财政部、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决策参考。
【科普工作】为了贯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
2007年,自治区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社科联的指导下,王凤岐会长精心组织和亲自带队,深入到包头、乌海、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市的33个旗县,开展34场巡回演讲,受众达11 000人次,开创区内理论下基层的先河,受到盟市旗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普遍好评。
为形成学习宣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氛围,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内蒙古社科联、内蒙古政协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内蒙古征集八荣八耻歌曲活动”。
【学会民间社科研究机构管理】2007年,筹建成立了俄罗斯族研究会、东北亚经研究会、和谐文化建设交流协会、史学基础学科研究会、农牧民工研究会、诚信联盟促进会、阴山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等7个社团为社科联团体会员。指导呼和浩特市社科联、写作学会、审计学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国有资产研究会依据各自的《章程》和法定程序进行换届;对所属的一级学会的办会宗旨、组织和学术活动情况、科研成果等进行再次摸底统计和汇总上报。内蒙古社科联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召开“内蒙古社科联学会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表彰盟市先进社科联6个,先进学会(协会、研究会)32个,优秀学会工作者58名,学会工作最佳支持者33名;组织盟市社科联负责同志、部分学会秘书长对赤峰市的红山文化、新城区建设、喀拉沁王府、草原、森林的恢复和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和人文调研。
2007年,社科联参加上海召开的全国社科联工作协作会,甘肃召开的全国学会工作会,陕西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北京召开的直辖市暨华北地区社科联协作会。增强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学到兄弟省区社科联工作的宝贵经验,对做好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开阔视野,拓展了思路。
【期刊工作】2007年,《前沿》进一步提高了办刊质量,本着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的宗旨,全年出刊12期,发表理论文章1 000余篇。2007年《前沿》被全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评为全国CSSCI扩展来源期刊(2008—2009年),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二十余篇。《内蒙古社会科学动态》出刊12期,比较全面地反映自治区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动态。《内蒙古社会科学动态》进行全面改进。登记刊号,确定期数和页码,增设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办刊质量。
(朱 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