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厅领导名录】
厅长:高锡林(蒙古族)
副厅长:曹文仲
纪检组长:李树平
副厅长:田选明呼群(蒙古族)
副巡视员:杨俊平 云岚(女 蒙古族 2月任职) 乔云(5月任职) 肖文武(5月任职)
【森林培育】全区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2.2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1.33万公顷,飞播造林4.19万公顷,封山(沙)育林26.76万公顷;义务植树6 500多万株,四旁植树5 300多万株,补植27.8万公顷。全区共完成育苗面积0.77万公顷,其中新育苗0.46万公顷;采集林木种子160万公斤。
【森林保护】
森林草原防火2007年,自治区林业厅把森林草原防火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克服气候不利等因素,紧扣宣传教育、预测预报、隐患排查、火源管理四个环节,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加强预防扑救。发生重大火情,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努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实现了全年“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和人为重特大火灾”的工作目标。特别是清明节、国庆节和十七大召开期间,自治区防火指挥部派出了以自治区林业厅领导及部门领导带队的多个检查组,深入防火一线巡回检查。清明节期间,全区仅发生1起森林火警,清明节当天未发生火灾。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力度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下降到5‰以下,测报准确率提高到92%,无公害防治率提高到87%,产地检疫率提高到98%。
评审通过并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7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努力工作,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工作进展顺利,于6月20至22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同时,新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处,已经通过国家林业局预评审。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新增国家级6处,建立自治区级23处、盟市旗县级9处。
湿地保护与管理积极争取自治区编办支持,成立湿地办公室,为全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结合学习贯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湿地保护条例》,召开全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再部署。
森林公安工作紧紧围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一中心任务,以落实政法专项编制为重点,从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开展“三考”工作入手,不断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划、装备现代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007年,全区共发现和受理林业案件22 403起,查处22 118起,查处率为98.8%,挽回经济损失3 490多万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区共启动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15.43万公顷,党中央财政补偿总金额为3.86亿元,涉及10个盟市64个旗(县、市、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财政共启动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57.27万公顷,投入资金2 500多万元,涉及8个盟市44个旗县。
【资源林政管理】
林地管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政发〔2007〕46号),严格规范了林地保护管理制度。2007年,共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项目383项,面积0.69万公顷。
林木采伐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制度,积极推行采伐公示制度,安排下达地方林木采伐量计划258万立方米,实际采伐消耗236.6万立方米,占计划的91.7%。
木材流通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全区木材经营加工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3 629家,取缔非法经营、无证经营的763家,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秩序不断规范。
森林资源监测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完成了包头、乌兰察布市20个旗县区8.3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采用GPS等高科技手段,对36个旗县营造林、24个旗县(林业局)采伐限额执行情况、388项征占用林地、469项森林植被恢复等情况进行核查。初步完成全区林业发展区划编制,开展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规划摸底调查工作。
【林业产业】成立了林业产业化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产业化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对林业产业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对全区林业产业化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协助政府筹备组织召开全区林业产业现场会,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出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产业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林业产业化资金使用和投向原则。投入1 000万元资金扶持30个项目,支持林业产业发展;草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已审定印发。通过认定和重点扶持,使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相关新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和带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据统计,全区引进区外林业产业投资项目达3亿多元;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展台设计奖和7个参展产品奖。2007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农牧民人均林业收入320元,比2006年增加40元。
【林业科技】
加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力度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和研究项目12项,中国森林认证试点项目落户内蒙古。组织开展区内林业重点课题攻关,实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等3个专题研究。2007年,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个。
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修订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狠抓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技术推广站建设和基层林工站建设得到加强,完成8个旗县的基层林业站重点县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的盟市旗县推广站累计超过50%。紧密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完成指令性林业适用技术推广46.67万公顷。
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组分赴重点工程区、重点农户,大力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培训林业职工、林农达10万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0万余份(册)。
【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蒙古国环境保护部邀请, 9月30至10月9日,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率自治区林业厅、农牧业厅、气象局、内蒙古大学等有关人员一行13人,对蒙古国生态环境进行考察。
【全区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全国防沙治沙会议后,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8月25至2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中华海外联谊会、国家林业局、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国驻华机构共同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厅、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公司承办的2007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七星湖会馆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沙漠、生态、新能源”为主题,共同探讨沙漠治理、开发和利用问题。国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领导同志和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部门领导、国际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参加了论坛。通过了《2007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宣言》,并为中国光彩世纪林和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会址揭幕。2007年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举行,为中国、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政府要员、商业领袖、专业学者提供了一个对话平台,唤起了各国政府和民众保护生态、防治荒漠化、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意识。
(张爱军)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厅领导名录】
厅长:高锡林(蒙古族)
副厅长:曹文仲
纪检组长:李树平
副厅长:田选明呼群(蒙古族)
副巡视员:杨俊平 云岚(女 蒙古族 2月任职) 乔云(5月任职) 肖文武(5月任职)
【森林培育】全区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2.2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1.33万公顷,飞播造林4.19万公顷,封山(沙)育林26.76万公顷;义务植树6 500多万株,四旁植树5 300多万株,补植27.8万公顷。全区共完成育苗面积0.77万公顷,其中新育苗0.46万公顷;采集林木种子160万公斤。
【森林保护】
森林草原防火2007年,自治区林业厅把森林草原防火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克服气候不利等因素,紧扣宣传教育、预测预报、隐患排查、火源管理四个环节,加强责任落实,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督促检查,加强预防扑救。发生重大火情,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努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实现了全年“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和人为重特大火灾”的工作目标。特别是清明节、国庆节和十七大召开期间,自治区防火指挥部派出了以自治区林业厅领导及部门领导带队的多个检查组,深入防火一线巡回检查。清明节期间,全区仅发生1起森林火警,清明节当天未发生火灾。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工作力度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下降到5‰以下,测报准确率提高到92%,无公害防治率提高到87%,产地检疫率提高到98%。
评审通过并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7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努力工作,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工作进展顺利,于6月20至22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同时,新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处,已经通过国家林业局预评审。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新增国家级6处,建立自治区级23处、盟市旗县级9处。
湿地保护与管理积极争取自治区编办支持,成立湿地办公室,为全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结合学习贯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湿地保护条例》,召开全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再部署。
森林公安工作紧紧围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一中心任务,以落实政法专项编制为重点,从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开展“三考”工作入手,不断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划、装备现代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007年,全区共发现和受理林业案件22 403起,查处22 118起,查处率为98.8%,挽回经济损失3 490多万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区共启动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15.43万公顷,党中央财政补偿总金额为3.86亿元,涉及10个盟市64个旗(县、市、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财政共启动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57.27万公顷,投入资金2 500多万元,涉及8个盟市44个旗县。
【资源林政管理】
林地管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政发〔2007〕46号),严格规范了林地保护管理制度。2007年,共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项目383项,面积0.69万公顷。
林木采伐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制度,积极推行采伐公示制度,安排下达地方林木采伐量计划258万立方米,实际采伐消耗236.6万立方米,占计划的91.7%。
木材流通管理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全区木材经营加工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3 629家,取缔非法经营、无证经营的763家,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秩序不断规范。
森林资源监测进一步加强高质量完成了包头、乌兰察布市20个旗县区8.3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采用GPS等高科技手段,对36个旗县营造林、24个旗县(林业局)采伐限额执行情况、388项征占用林地、469项森林植被恢复等情况进行核查。初步完成全区林业发展区划编制,开展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规划摸底调查工作。
【林业产业】成立了林业产业化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产业化工作的通知》,加强了对林业产业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对全区林业产业化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协助政府筹备组织召开全区林业产业现场会,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出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产业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林业产业化资金使用和投向原则。投入1 000万元资金扶持30个项目,支持林业产业发展;草拟《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已审定印发。通过认定和重点扶持,使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相关新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和带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拓展林业产业发展空间。据统计,全区引进区外林业产业投资项目达3亿多元;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展台设计奖和7个参展产品奖。2007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92亿元,农牧民人均林业收入320元,比2006年增加40元。
【林业科技】
加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力度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和研究项目12项,中国森林认证试点项目落户内蒙古。组织开展区内林业重点课题攻关,实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等3个专题研究。2007年,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个。
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修订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狠抓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技术推广站建设和基层林工站建设得到加强,完成8个旗县的基层林业站重点县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的盟市旗县推广站累计超过50%。紧密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完成指令性林业适用技术推广46.67万公顷。
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组分赴重点工程区、重点农户,大力普及林业科技知识,培训林业职工、林农达10万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0万余份(册)。
【国际交流与合作】应蒙古国环境保护部邀请, 9月30至10月9日,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率自治区林业厅、农牧业厅、气象局、内蒙古大学等有关人员一行13人,对蒙古国生态环境进行考察。
【全区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全国防沙治沙会议后,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8月25至2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中华海外联谊会、国家林业局、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国驻华机构共同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林业厅、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公司承办的2007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七星湖会馆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沙漠、生态、新能源”为主题,共同探讨沙漠治理、开发和利用问题。国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领导同志和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部门领导、国际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参加了论坛。通过了《2007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宣言》,并为中国光彩世纪林和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会址揭幕。2007年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举行,为中国、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政府要员、商业领袖、专业学者提供了一个对话平台,唤起了各国政府和民众保护生态、防治荒漠化、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意识。
(张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