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卷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委
书记:杭桂林(蒙古族)
副书记:*** 赵兴(12月离任) (女 蒙古族 11月任职)
人大
主任:斯日古楞(蒙古族)
副主任:梁万龙 赵慧(女 12月离任) 宝敬群(女 蒙古族 12月离任) 许兆峰(12月离任) 汝俊杰(12月离任) 李雪波(女 12月任职) 李志勋(满族) 白音巴特尔(蒙古族 12月任职) 张志安(12月任职) 董歧福(蒙古族 12月任职)
政府
市长:***
副市长:李学玉 张利平 麻树昌 姚云峰(蒙古族) 白玉刚(蒙古族 11月离任) 吴力吉(蒙古族) **(蒙古族) 梁淑琴(女 12月任职)
政协
主席:杨宝忠(12月离任) 赵兴(12月任职)
副主席:王文国 哈斯巴根(蒙古族) 郭丽虹(女) 林澄宇 刘珍(12月离任) 李玉春(12月离任) (蒙古族) 赵知文(12月任职) 陈宏(12月任职) 韩会申(蒙古族 12月任职) 张文革(12月任职)
军分区
司令员:崇先锋(蒙古族)
政委:句建奇
【概况】赤峰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90 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沙地,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整体地貌属山地丘陵区,中低山和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西部最高海拔2 067米,东部海拔不足300米。赤峰市是隶属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地级市。设3个市辖区: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辖7旗2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共12个旗县区。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9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4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0.09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2亿元,增长1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3 47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 844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全年劳动生产率26 714元,比上年增长1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1∶41.2∶35.7调整为20.6∶47.5∶31.9,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3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5和3.8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3.24亿元,比上年增加18.98亿元,增长42.9%。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57.16亿元,增长58.6%。全年财政总支出125.91亿元,增加35.36亿元,增长39.1%。
【农业】2007年,在遭受严重干旱、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 540万亩,比上年下降0.3%。其中:粮食作物1 197万亩,增长1.2%;经济饲料作物343万亩,下降5%。全市粮食产量61亿斤,比上年下降3.1%,是粮食生产历史上第五个丰收年。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29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87千瓦,增长2.5%;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9.34亿千瓦时,增长8.9%;化肥施用量19.51万吨,增长12.5%。
【畜牧业】牧业年度(六月末)牲畜存栏1 73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2万头只,增长3.7%,创最高纪录,居全区第一位。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达96.1%;牲畜出栏率50.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868.66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57.68万吨,增长10.6%。禽肉产量16.46万吨,增长0.3%;牛奶58.21万吨,增长44.5%;禽蛋49.5万吨,增长60.1%;绵羊毛1.72万吨,增长1.7%;山羊绒1 324吨,下降22%。
【林业渔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6万公顷,飞播造林0.2万公顷,封山育林3.1万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8个,总面积134.7万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9 625吨,增长2.1%。
【工业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6.56亿元,增长34.1%。能源、冶金、食品、制药四个支柱行业共完成增加值17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9%。2007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39.88,比上年提高68.2点,创历史新高。
全年原煤产量2 310万吨,增长31%;发电量138.35亿千瓦小时,增长24.6%。其中,风力发电9.59亿千瓦小时,增长2.32倍;铁矿石原矿量1 238.74万吨,增长1.31倍;钼精粉8 890吨,增长1.71倍;铁精粉295.99万吨,增长80%;十种有色金属16.59万吨,增长61.5%;黄金10 712千克,增长2.59倍;白银1 142千克,增长4.17倍;粗钢57.96万吨,增长4.18倍;粗铜7.09万吨,增长84.4%;水泥325万吨,增长20.3%;农用化肥(折纯)19.3万吨,增长24.8%;精制食用植物油4.07万吨,增长2.68倍;鲜冷藏冻肉10.88万吨,增长42.2%。饮料酒25 155万升,增长3.5%。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17个,比上年增加7个。
【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56.04亿元,增长48.4%;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59.09亿元,增长56.1%。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82、217.58和151.7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1%、52.4%和36.6%,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1和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2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210.16亿元,增长44.7%,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0.6%。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实现29.1%、188.7%和61.7%的较快增长。外商及港澳台商完成投资6.7亿元,增长138.1%;私营经济完成投资63.98亿元,增长73.1%。2007年全市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87个,比上年增加9个,完成投资185.52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44.7%。
【交通邮电】全市公路里程达20 079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等级公路率达78.3%。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 919万吨,增长2.2%;货物周转量48.01亿吨公里,增长3.7%。公路客运量2 838万人,增长3.2%;客运周转量15.62亿人公里,增长2.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04亿元,增长23.7%;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4.1%。全市电话用户达66.36万户,增长4.3%,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其中,住宅电话55.9万户,增长22.2%;移动电话用户达128万户,增长5.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11万户,增长27.4%。
【环境保护】全年现场检查企业128家,对35家违规企业进行叫停和限期整改。完成47家1吨及以下原煤散烧锅炉改造工作。共取缔洗浴、餐饮业500余家原煤散烧炉灶,清理了214家原煤散烧反弹炉灶。全年二级或好于二级的天数达281天。
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756个,其中当年建成投产的项目有 556个,全部执行了“三同时”。全年完成验收25个生态类项目。
全年地面测报实行人工、自动双轨运行,地面测报错情率均为零;高空探测6项指标全部达到自治区标准。
【旅游】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海外游客2.5万人次,国内游客40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0.8亿元,增长30.5%。
【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1 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5%。
全年合同外资额10 9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 743万美元,增长9.2%。
【金融保险】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各项贷款余额279.59亿元,增长24.1%。
全年财产保险金额实现1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5.3%;保费收入3.63亿元,增长65.1%;赔款金额2.02亿元。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9.4万人次,增加1.9万人次;保费收入6.25亿元,增长9.9%;赔款金额3 772万元。
【教育科技】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 550人,在校学生8 058人,毕业生2 048人;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收学生1 580人,在校学生3 387人,毕业生80人;5 所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6 827人,在校学生14 363人,毕业生2 931人。
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18.44万人和30.03万人,入学率分别为99.14%和99.34 %,辍学率分别为0.83%和0.1%。初升高升学率达84.84%,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7.27万人。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1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2 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02项,合同成交额1 826万元。
【文化】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 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1 个,博物馆7 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201座,其中功率一千瓦以上44 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3.9%,电视混合覆盖率92.2%。《赤峰日报》全年出版5 080 千印张。
【卫生】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52个,其中医院64个,卫生院239个,采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年末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位12 52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 994人。
【体育】全年参加自治区级8项比赛共获奖牌86枚,其中金牌32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62次,参赛人数3.03万人次。
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55.74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4.74%。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1 586个,有31 万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0 032元,比上年增加1 581元,增长1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 681元,比上年增加461元,增长14.3%。其中农民3 697元,增长14.3%;牧民3 497元,增长14%。全年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7 145元,比上年增长10.3%。农牧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 748元,比上年增长9.7%。
【劳动就业】全市从业人员2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9.15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23.89万人、44.27万人和57.32万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4.9%、19.6%和25.5%。其中,城镇在岗职工31.29万人,增加1.61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17.81万人,增加1.9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76.2万人,增加5.71万人。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3.4万人,新增就业人数3.09万人,登记失业率4.1%。
【社会保障】全市有23.62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4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11.8%。享受国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12万人,增加0.7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由上年的153元增加到173元。全年低保资金支出10 602万元,增长40.2%。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5 186张,收养4 340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 219处。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21.5万人。
【世界最大的风电场项目开工】
【赤峰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称号】
【自治区首家农村牧区司法鉴定机构在宁城县挂牌成立】4月,自治区首家农村牧区司法鉴定机构,宁城县法院司法鉴定所正式挂牌成立。
【赤峰市首列全空调卧铺旅客列车开行】
【松山区岱王山祭祀遗址被确定为中国最大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遗址】
【赤峰市蝉联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
【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赤峰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内蒙古首个万吨有色金属采选项目开工】
【赤峰市在自治区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佳绩】
【赤峰市再次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
【内蒙古首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归巴林石】
(肖丽娜)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委
书记:杭桂林(蒙古族)
副书记:*** 赵兴(12月离任) (女 蒙古族 11月任职)
人大
主任:斯日古楞(蒙古族)
副主任:梁万龙 赵慧(女 12月离任) 宝敬群(女 蒙古族 12月离任) 许兆峰(12月离任) 汝俊杰(12月离任) 李雪波(女 12月任职) 李志勋(满族) 白音巴特尔(蒙古族 12月任职) 张志安(12月任职) 董歧福(蒙古族 12月任职)
政府
市长:***
副市长:李学玉 张利平 麻树昌 姚云峰(蒙古族) 白玉刚(蒙古族 11月离任) 吴力吉(蒙古族) **(蒙古族) 梁淑琴(女 12月任职)
政协
主席:杨宝忠(12月离任) 赵兴(12月任职)
副主席:王文国 哈斯巴根(蒙古族) 郭丽虹(女) 林澄宇 刘珍(12月离任) 李玉春(12月离任) (蒙古族) 赵知文(12月任职) 陈宏(12月任职) 韩会申(蒙古族 12月任职) 张文革(12月任职)
军分区
司令员:崇先锋(蒙古族)
政委:句建奇
【概况】赤峰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90 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沙地,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整体地貌属山地丘陵区,中低山和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西部最高海拔2 067米,东部海拔不足300米。赤峰市是隶属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地级市。设3个市辖区: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辖7旗2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共12个旗县区。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90.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4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0.09亿元,增长29.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2亿元,增长1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3 47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 844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全年劳动生产率26 714元,比上年增长1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1∶41.2∶35.7调整为20.6∶47.5∶31.9,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3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5和3.8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3.24亿元,比上年增加18.98亿元,增长42.9%。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57.16亿元,增长58.6%。全年财政总支出125.91亿元,增加35.36亿元,增长39.1%。
【农业】2007年,在遭受严重干旱、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 540万亩,比上年下降0.3%。其中:粮食作物1 197万亩,增长1.2%;经济饲料作物343万亩,下降5%。全市粮食产量61亿斤,比上年下降3.1%,是粮食生产历史上第五个丰收年。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29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87千瓦,增长2.5%;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9.34亿千瓦时,增长8.9%;化肥施用量19.51万吨,增长12.5%。
【畜牧业】牧业年度(六月末)牲畜存栏1 732万头只,比上年增加62万头只,增长3.7%,创最高纪录,居全区第一位。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达96.1%;牲畜出栏率50.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868.66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57.68万吨,增长10.6%。禽肉产量16.46万吨,增长0.3%;牛奶58.21万吨,增长44.5%;禽蛋49.5万吨,增长60.1%;绵羊毛1.72万吨,增长1.7%;山羊绒1 324吨,下降22%。
【林业渔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6万公顷,飞播造林0.2万公顷,封山育林3.1万公顷。全市有自然保护区28个,总面积134.7万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9 625吨,增长2.1%。
【工业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6.56亿元,增长34.1%。能源、冶金、食品、制药四个支柱行业共完成增加值17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9%。2007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39.88,比上年提高68.2点,创历史新高。
全年原煤产量2 310万吨,增长31%;发电量138.35亿千瓦小时,增长24.6%。其中,风力发电9.59亿千瓦小时,增长2.32倍;铁矿石原矿量1 238.74万吨,增长1.31倍;钼精粉8 890吨,增长1.71倍;铁精粉295.99万吨,增长80%;十种有色金属16.59万吨,增长61.5%;黄金10 712千克,增长2.59倍;白银1 142千克,增长4.17倍;粗钢57.96万吨,增长4.18倍;粗铜7.09万吨,增长84.4%;水泥325万吨,增长20.3%;农用化肥(折纯)19.3万吨,增长24.8%;精制食用植物油4.07万吨,增长2.68倍;鲜冷藏冻肉10.88万吨,增长42.2%。饮料酒25 155万升,增长3.5%。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17个,比上年增加7个。
【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56.04亿元,增长48.4%;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59.09亿元,增长56.1%。从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82、217.58和151.7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1%、52.4%和36.6%,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1和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2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210.16亿元,增长44.7%,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0.6%。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实现29.1%、188.7%和61.7%的较快增长。外商及港澳台商完成投资6.7亿元,增长138.1%;私营经济完成投资63.98亿元,增长73.1%。2007年全市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有87个,比上年增加9个,完成投资185.52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44.7%。
【交通邮电】全市公路里程达20 079公里,比上年增长3.1%,其中等级公路率达78.3%。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7 919万吨,增长2.2%;货物周转量48.01亿吨公里,增长3.7%。公路客运量2 838万人,增长3.2%;客运周转量15.62亿人公里,增长2.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04亿元,增长23.7%;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4.1%。全市电话用户达66.36万户,增长4.3%,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其中,住宅电话55.9万户,增长22.2%;移动电话用户达128万户,增长5.3%。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11万户,增长27.4%。
【环境保护】全年现场检查企业128家,对35家违规企业进行叫停和限期整改。完成47家1吨及以下原煤散烧锅炉改造工作。共取缔洗浴、餐饮业500余家原煤散烧炉灶,清理了214家原煤散烧反弹炉灶。全年二级或好于二级的天数达281天。
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756个,其中当年建成投产的项目有 556个,全部执行了“三同时”。全年完成验收25个生态类项目。
全年地面测报实行人工、自动双轨运行,地面测报错情率均为零;高空探测6项指标全部达到自治区标准。
【旅游】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海外游客2.5万人次,国内游客40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0.8亿元,增长30.5%。
【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41 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5%。
全年合同外资额10 9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 743万美元,增长9.2%。
【金融保险】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各项贷款余额279.59亿元,增长24.1%。
全年财产保险金额实现1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5.3%;保费收入3.63亿元,增长65.1%;赔款金额2.02亿元。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9.4万人次,增加1.9万人次;保费收入6.25亿元,增长9.9%;赔款金额3 772万元。
【教育科技】赤峰学院全年招收学生2 550人,在校学生8 058人,毕业生2 048人;赤峰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年招收学生1 580人,在校学生3 387人,毕业生80人;5 所中等专业学校全年招收学生6 827人,在校学生14 363人,毕业生2 931人。
年末全市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18.44万人和30.03万人,入学率分别为99.14%和99.34 %,辍学率分别为0.83%和0.1%。初升高升学率达84.84%,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7.27万人。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1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2 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02项,合同成交额1 826万元。
【文化】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1 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1 个,博物馆7 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201座,其中功率一千瓦以上44 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3.9%,电视混合覆盖率92.2%。《赤峰日报》全年出版5 080 千印张。
【卫生】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52个,其中医院64个,卫生院239个,采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年末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实有病床位12 52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 994人。
【体育】全年参加自治区级8项比赛共获奖牌86枚,其中金牌32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62次,参赛人数3.03万人次。
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55.74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4.74%。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1 586个,有31 万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0%。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0 032元,比上年增加1 581元,增长1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 681元,比上年增加461元,增长14.3%。其中农民3 697元,增长14.3%;牧民3 497元,增长14%。全年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7 145元,比上年增长10.3%。农牧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 748元,比上年增长9.7%。
【劳动就业】全市从业人员2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9.15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23.89万人、44.27万人和57.32万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4.9%、19.6%和25.5%。其中,城镇在岗职工31.29万人,增加1.61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17.81万人,增加1.9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76.2万人,增加5.71万人。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3.4万人,新增就业人数3.09万人,登记失业率4.1%。
【社会保障】全市有23.62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4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11.8%。享受国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12万人,增加0.7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由上年的153元增加到173元。全年低保资金支出10 602万元,增长40.2%。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实有床位5 186张,收养4 340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 219处。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21.5万人。
【世界最大的风电场项目开工】
【赤峰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称号】
【自治区首家农村牧区司法鉴定机构在宁城县挂牌成立】4月,自治区首家农村牧区司法鉴定机构,宁城县法院司法鉴定所正式挂牌成立。
【赤峰市首列全空调卧铺旅客列车开行】
【松山区岱王山祭祀遗址被确定为中国最大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祭祀遗址】
【赤峰市蝉联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
【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赤峰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内蒙古首个万吨有色金属采选项目开工】
【赤峰市在自治区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佳绩】
【赤峰市再次被评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
【内蒙古首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归巴林石】
(肖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