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概况】 2017年1月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以下简称自治区大数据管理局)正式批复成立,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人民事业编制50名,内设8个处室,核定厅级领导职数4个,处级领导职数16名(8正8副)。2017年,《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草案)》尚未批复,前期组建行政组、产业组、数据安全组、基础设施组、外宣组、人事组开展工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成立】 2017年1月6日,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专题会议精神,自治区编制委员会2016年第二次会议研究,印发《关于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及相关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同意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工作批示】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近期工作汇报》上批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是区党委、政府着眼国际国内形势,紧扣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为内蒙古的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大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设立‘大数据局’本就是区党委、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请你们用心用情用力工作,为开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代问‘大数据局’的同志们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建设 推动国际、省际干线光缆和宽带内蒙古、宽带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项目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区固定宽带覆盖家庭1676.59万户,光纤接入覆盖家庭1128.99万户,4G基站4.7万个,移动互联网用户2045.16万户。截至2017年底,全区互联网用户总普及率98.89户/百人。推动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统筹推进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盟市进京直通光缆建设,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进京直通光缆已建成。全区互联网出区带宽大幅提升。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探索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强化数据中心绿色设计,大力推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建成鄂尔多斯电信云计算中心、呼伦贝尔中网科技数据中心等项目,协助引进公安部、工商总局、苹果、华为、中国银行等国家部委、行业标志性企业的数据中心、灾备中心落地自治区。截至2017年底,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已突破100万台,居全国首位。
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推动建设智能电网,已有蒙能等一批电力企业对现有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能源数字化联网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建设智能水网,全区各地对各类水务系统开展数字化改造,智能水表等产品广泛应用,实时感知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供水生产自动化,有效增加了供水生产调控能力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设智能交通网,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车联网,在道路、桥梁、机场、隧道、危险路段、景区周边路段等区域部署一批智能交通管控设备,提供交通诱导、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智能导航等交通信息服务。
【数据资源管理及利用】
“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按照“三融五跨”(三融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五跨是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和统筹汇集政务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工作思路,搭建国内领先的省级大数据平台。截至2017年底,完成平台调研,专家论证评审,编制完成平台建设运营管理方案、统一云平台建设方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并组织技术测试。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按照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推进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工作,举办自治区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培训班,编制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第一期)》,涉及45个单位、714个信息资源、8269个信息项,已全部上报国家平台。正在研究制定《自治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
信息资源库建设 截至2017年底,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空间地理、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已基本建成,文化库正在加快建设。医疗、社保、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有序推进。
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 根据基础条件和发展需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宏观经济大数据、信用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农牧业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健康大数据、教育大数据、水利大数据、精准脱贫大数据、智慧交通大数据、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安北疆大数据、绿色北疆大数据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同时,气象、消防、林业(森林防火)、食药监、审计、工商、质检、人力资源等大数据平台有序推进。
数据安全工作 成立自治区大数据安全研究院,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和技术研究。会同网信办开展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环节安全保障的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推动大数据应用领域国产密码应用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与工作方案配套的实施方案、解决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大数据产业及产融】
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 重点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产业核心区建设,帮助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自治区大学生科技园、包头大数据创新产业园、赤峰云计算产业园、锡林郭勒大数据产业园、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巴彦淖尔大数据产业园、乌海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引导各地根据需求,围绕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各具特色的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软件及应用服务等。
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和2017央企恳谈会签约项目落地,特别是对自治区签约的项目逐一推动落实。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推动设立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自治区已批准设立6支大数据领域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基金规模43亿元。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
大数据产业发展 全力推动大数据在农牧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发展智慧农牧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旅游等衍生业态,加快建设草原生态、奶牛育种养殖、乳业、稀土、煤炭、互联网协同制造、航天云网、中国中药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木材、林权交易等大数据平台,促进自治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技术和产品研发,大力发展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等大数据核心业态和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元器件、软件开发等大数据关联业态,重点建设呼和浩特云科IT设备再制造、包头智能机器人、乌兰察布智能无人机、海事通讯、军民融合等项目,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编制完成《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对外交流及招商引资】
宣传推介 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博会、2017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内蒙古海外联谊会理事座谈会等活动,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日报进行专版宣传,多次在人民日报、大公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区内外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建立 “云上北疆”微信公众号,编印《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宣传册》,制作完成大数据宣传片和应用案例展示系统,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进行全面展示,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招商引资 组织赴北京、深圳、贵州等省市和华为、中兴、东方国信、航天世景等企业开展考察学习和招商引资,与苹果、阿里、腾讯、浪潮、新华社中经社、新华三、神舟数码、航天十二院、中电科软信、中电智云、易华录等1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启动建立全区大数据招商合作项目库,切实提高招商项目的质量和成效。截至2017年底,与新华社中经社、航天世景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落实自治区政府与中兴通讯、航天十二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筹备2018“内蒙古·数字丝绸之路”国际高峰论坛。与中国东盟环保中心签署《中蒙俄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完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印发《2017年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工作要点》。加快组建自治区“云上北疆”大数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国资委研究提出组建方案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成立自治区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标准委员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学会等一批研究咨询机构和行业组织。会同自治区统计局,加快建立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制度。配合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室,多次开展大数据专项督查。
建立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配合自治区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政府法制办开展大数据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印发《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年)》,起草编制《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开展大数据标准体系编制工作,编制《自治区大数据标准体系》,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起草完成《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元数据规范》和《政府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等标准规范。指导自治区大数据与云计算标准化委会编制完成《计算机机房造价评估规范》《物联网工程造价评估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规范。
人才引进培养和干部培训 引进大数据高端和专业人才。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青软实训、北京邮电大学等机构、大学对接洽谈,推动大数据人才本地化培养、搭建大数据人才服务平台。依托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自治区高校现有大数据相关专业、资源,推进内蒙古大数据应用技术学院建设。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举办大数据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大数据专题研修班、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等一系列大数据培训,对各盟市、各厅局分管及负责大数据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题培训。赴政府部门、高校、企业普及大数据知识,解读大数据相关政策。印发《自治区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干部读本》《自治区大数据云计算发展知识读本》,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发展大数据的认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撰稿人:张鹏)
【概况】 2017年1月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以下简称自治区大数据管理局)正式批复成立,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人民事业编制50名,内设8个处室,核定厅级领导职数4个,处级领导职数16名(8正8副)。2017年,《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草案)》尚未批复,前期组建行政组、产业组、数据安全组、基础设施组、外宣组、人事组开展工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成立】 2017年1月6日,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专题会议精神,自治区编制委员会2016年第二次会议研究,印发《关于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及相关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同意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工作批示】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近期工作汇报》上批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是区党委、政府着眼国际国内形势,紧扣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为内蒙古的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大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设立‘大数据局’本就是区党委、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请你们用心用情用力工作,为开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代问‘大数据局’的同志们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建设 推动国际、省际干线光缆和宽带内蒙古、宽带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项目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区固定宽带覆盖家庭1676.59万户,光纤接入覆盖家庭1128.99万户,4G基站4.7万个,移动互联网用户2045.16万户。截至2017年底,全区互联网用户总普及率98.89户/百人。推动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统筹推进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盟市进京直通光缆建设,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进京直通光缆已建成。全区互联网出区带宽大幅提升。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探索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强化数据中心绿色设计,大力推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建成鄂尔多斯电信云计算中心、呼伦贝尔中网科技数据中心等项目,协助引进公安部、工商总局、苹果、华为、中国银行等国家部委、行业标志性企业的数据中心、灾备中心落地自治区。截至2017年底,全区服务器装机能力已突破100万台,居全国首位。
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推动建设智能电网,已有蒙能等一批电力企业对现有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能源数字化联网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建设智能水网,全区各地对各类水务系统开展数字化改造,智能水表等产品广泛应用,实时感知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供水生产自动化,有效增加了供水生产调控能力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建设智能交通网,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车联网,在道路、桥梁、机场、隧道、危险路段、景区周边路段等区域部署一批智能交通管控设备,提供交通诱导、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智能导航等交通信息服务。
【数据资源管理及利用】
“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按照“三融五跨”(三融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五跨是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和统筹汇集政务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工作思路,搭建国内领先的省级大数据平台。截至2017年底,完成平台调研,专家论证评审,编制完成平台建设运营管理方案、统一云平台建设方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并组织技术测试。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按照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推进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工作,举办自治区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培训班,编制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第一期)》,涉及45个单位、714个信息资源、8269个信息项,已全部上报国家平台。正在研究制定《自治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
信息资源库建设 截至2017年底,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空间地理、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已基本建成,文化库正在加快建设。医疗、社保、教育、科技、生态、环境等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有序推进。
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 根据基础条件和发展需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宏观经济大数据、信用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农牧业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健康大数据、教育大数据、水利大数据、精准脱贫大数据、智慧交通大数据、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安北疆大数据、绿色北疆大数据重点领域大数据应用。同时,气象、消防、林业(森林防火)、食药监、审计、工商、质检、人力资源等大数据平台有序推进。
数据安全工作 成立自治区大数据安全研究院,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和技术研究。会同网信办开展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环节安全保障的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推动大数据应用领域国产密码应用试点工作,编制完成与工作方案配套的实施方案、解决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大数据产业及产融】
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 重点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产业核心区建设,帮助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自治区大学生科技园、包头大数据创新产业园、赤峰云计算产业园、锡林郭勒大数据产业园、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巴彦淖尔大数据产业园、乌海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引导各地根据需求,围绕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各具特色的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软件及应用服务等。
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和2017央企恳谈会签约项目落地,特别是对自治区签约的项目逐一推动落实。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推动设立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自治区已批准设立6支大数据领域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基金规模43亿元。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
大数据产业发展 全力推动大数据在农牧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发展智慧农牧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旅游等衍生业态,加快建设草原生态、奶牛育种养殖、乳业、稀土、煤炭、互联网协同制造、航天云网、中国中药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木材、林权交易等大数据平台,促进自治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技术和产品研发,大力发展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等大数据核心业态和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元器件、软件开发等大数据关联业态,重点建设呼和浩特云科IT设备再制造、包头智能机器人、乌兰察布智能无人机、海事通讯、军民融合等项目,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编制完成《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对外交流及招商引资】
宣传推介 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博会、2017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内蒙古海外联谊会理事座谈会等活动,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日报进行专版宣传,多次在人民日报、大公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区内外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建立 “云上北疆”微信公众号,编印《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宣传册》,制作完成大数据宣传片和应用案例展示系统,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进行全面展示,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招商引资 组织赴北京、深圳、贵州等省市和华为、中兴、东方国信、航天世景等企业开展考察学习和招商引资,与苹果、阿里、腾讯、浪潮、新华社中经社、新华三、神舟数码、航天十二院、中电科软信、中电智云、易华录等1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启动建立全区大数据招商合作项目库,切实提高招商项目的质量和成效。截至2017年底,与新华社中经社、航天世景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落实自治区政府与中兴通讯、航天十二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筹备2018“内蒙古·数字丝绸之路”国际高峰论坛。与中国东盟环保中心签署《中蒙俄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完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自治区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印发《2017年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工作要点》。加快组建自治区“云上北疆”大数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会同国资委研究提出组建方案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成立自治区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标准委员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学会等一批研究咨询机构和行业组织。会同自治区统计局,加快建立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制度。配合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室,多次开展大数据专项督查。
建立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配合自治区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政府法制办开展大数据立法前期调研工作。印发《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年)》,起草编制《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开展大数据标准体系编制工作,编制《自治区大数据标准体系》,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起草完成《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元数据规范》和《政府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等标准规范。指导自治区大数据与云计算标准化委会编制完成《计算机机房造价评估规范》《物联网工程造价评估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规范。
人才引进培养和干部培训 引进大数据高端和专业人才。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青软实训、北京邮电大学等机构、大学对接洽谈,推动大数据人才本地化培养、搭建大数据人才服务平台。依托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自治区高校现有大数据相关专业、资源,推进内蒙古大数据应用技术学院建设。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举办大数据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大数据专题研修班、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等一系列大数据培训,对各盟市、各厅局分管及负责大数据工作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题培训。赴政府部门、高校、企业普及大数据知识,解读大数据相关政策。印发《自治区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干部读本》《自治区大数据云计算发展知识读本》,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发展大数据的认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撰稿人: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