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概况】 2017年,根据全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内蒙古科协)机关编制41名,内设部室5个: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科学技术普及部、学会学术部、宣传联络部。所属事业单位5个: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村牧区科普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信息传播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馆。2017年,内蒙古科协以“全国科技三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党的群团工作系列新精神,以信息化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启动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服务科技工作者和向社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产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化改革】 全面实施《全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调整科协机关内设机构设置,新组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信息传播中心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村牧区科普服务中心。12个盟市8个旗县区改革方案印发实施。
【学会改革】 深入开展学会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学会运行方式,加强学会规范管理。修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组织通则》,实施学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工程,构建学会能力建设新体系。
按照《内蒙古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底,16个自治区级学会承接政府部门32项转移职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进入常态化。
【科协系统信息化建设】 2017年,投入270万元用于内蒙古科普云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科普网站和微信微博内容建设。着力推进“网上科协”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科协站群实现互联互通,接入中国科协“科猫”平台,拓展了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新渠道。推进学会网站建设,科协办公信息化平台、会议系统、评审系统、数据系统、蒙汉文微信、微博平台等网上信息一体化综合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区12个盟市和75个旗县建设完成站群管理云平台、站群搜索平台、站群内容报送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内蒙古科协微信公众人数达10.5万人。
【服务科技工作者】 搭建起青年科技工作者托举、海外智力联系等多种服务平台。2017年,参与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双创等活动的科技工作者数量明显增长,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举办全区首届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评选表彰奖励56名优秀科普工作者、科技教育专家和3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提供社会公共科技服务产品】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科技交流(满洲里)论坛,来自中、俄、蒙、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35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举办第10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提交论文154篇。举办第十二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征集论文703篇,271篇入选年会优秀论文集。
201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环保科技行业协会针对内蒙古工业园区涉及到的煤化工、钢铁、建材、生物制药、电力、重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易产生污染源的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检测评估、安全防范管理等综合型一站式服务园区企业新模式,全力推动智能园区和企业创新工程建设,与园区企业签订安全防范合作协议,及时化解企业存在的污染隐患问题,获得园区管委会的充分肯定。
内蒙古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为相关生产加工企业制定产品地方标准、企业执行标准,提高了产品加工的稳定性、安全性,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业机械学会(内蒙古农机学会)承担内蒙古科协2017年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
【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2017年,全区批准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5家,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47家,引进院士160余人,专家学者800余人。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165项,授予科技专利40项。全区首届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大赛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内蒙古分赛区大赛,吸引了全区60余家企业、8所高校的174个团队参赛。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全区首届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评选获奖项目18个。2017年,内蒙古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开展“双创科技信息企业推广应用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实现专利信息深度挖掘与转化应用,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成立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印发《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组织427名科技专家参与科技扶贫行动,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32134户、贫困人口64856人。在全区7个盟市20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开展专家扶贫旗县行活动,培训农牧民2420余人。9个项目入围中国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需求目录。
【科普精准推送工作】 制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考核评价方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2017年盟市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印发实施,并率先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和首批执行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20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示范建设。组织全国科普日内蒙古系列主场活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第22届科普活动宣传周等一系列影响广泛、公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大型活动。在全区20个贫困县投入资金1510万元用于当地青少年和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项目。蒙汉文科普刊物出版和发行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编农牧民科普系列丛书》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内蒙古科技报》《身边科学》(蒙古文)杂志,被读者称赞为“离农牧民生活最近的科普”读物。
【科普场馆建设和服务】 支持推动盟市、旗县区科普场馆设施建设,通辽市科技馆等9个场馆受资助200万元。组织实施2017年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项目,内蒙古科技馆等6家单位获得党中央财政资助1613万元。2017年,内蒙古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突破100余万人次;盟市级科技馆、青少年科技馆接待观众近50万人次;自治区流动科技馆巡展20个旗县区,接待观众25万人次。截至年底,全区更新科普大篷车98辆。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下基层活动2939次,行程34.2万公里,受益人数161万人次。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承办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来自全国33支代表队参加活动。承办中国科协港澳台大学生暑期交流活动,99名港澳台大学生来内蒙古参观体验,加深了对草原文化的认识和对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首批22名英才学子顺利完成培养计划。组织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等活动,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举办“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教育国际论坛,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互助合作和共赢发展。举办3期科技教师培训班,培训科技教师1000余人次,提升了科技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基层科技教育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截至年底,自治区已建立企业科协73家,其中公有制企业科协11家,民营企业科协62家,拥有会员2万余人。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实现企业主体创新,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求生发展。
2017年,内蒙古科协按照党中央书记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级,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发挥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推动内蒙古大学、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3所大学建立高校科协组织。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促进高校学术交流,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推动高校积极开展大众科普宣传活动,为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做出新的贡献。
【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内蒙古活动仪式】 5月30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6日上午,以“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求真诚信、拼搏奉献”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内蒙古活动仪式在内蒙古科技馆举行。活动由内蒙古科协、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厅主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协办。
【首届内蒙古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 5月24—26日,内蒙古科协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举办“首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览。来自全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等182个单位的209个创新团队参赛展示了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创新成果,激励科技工作者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切实担当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专家旗县行】 2017年,内蒙古科协组织农牧业方面的专家24人次,深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7个盟市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开展技术培训45期,培训农牧民2420余人,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在内蒙古科协网宣传报道稿件20篇,在《内蒙古科技报》发专刊7期,采编工作简报27期。
(撰稿人:辛林)
【概况】 2017年,根据全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内蒙古科协)机关编制41名,内设部室5个: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科学技术普及部、学会学术部、宣传联络部。所属事业单位5个: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村牧区科普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信息传播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馆。2017年,内蒙古科协以“全国科技三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党的群团工作系列新精神,以信息化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启动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服务科技工作者和向社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产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化改革】 全面实施《全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调整科协机关内设机构设置,新组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信息传播中心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村牧区科普服务中心。12个盟市8个旗县区改革方案印发实施。
【学会改革】 深入开展学会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学会运行方式,加强学会规范管理。修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学会组织通则》,实施学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工程,构建学会能力建设新体系。
按照《内蒙古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底,16个自治区级学会承接政府部门32项转移职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进入常态化。
【科协系统信息化建设】 2017年,投入270万元用于内蒙古科普云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科普网站和微信微博内容建设。着力推进“网上科协”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科协站群实现互联互通,接入中国科协“科猫”平台,拓展了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新渠道。推进学会网站建设,科协办公信息化平台、会议系统、评审系统、数据系统、蒙汉文微信、微博平台等网上信息一体化综合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区12个盟市和75个旗县建设完成站群管理云平台、站群搜索平台、站群内容报送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内蒙古科协微信公众人数达10.5万人。
【服务科技工作者】 搭建起青年科技工作者托举、海外智力联系等多种服务平台。2017年,参与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双创等活动的科技工作者数量明显增长,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举办全区首届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评选表彰奖励56名优秀科普工作者、科技教育专家和3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提供社会公共科技服务产品】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科技交流(满洲里)论坛,来自中、俄、蒙、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35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举办第10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提交论文154篇。举办第十二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征集论文703篇,271篇入选年会优秀论文集。
201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环保科技行业协会针对内蒙古工业园区涉及到的煤化工、钢铁、建材、生物制药、电力、重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易产生污染源的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检测评估、安全防范管理等综合型一站式服务园区企业新模式,全力推动智能园区和企业创新工程建设,与园区企业签订安全防范合作协议,及时化解企业存在的污染隐患问题,获得园区管委会的充分肯定。
内蒙古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为相关生产加工企业制定产品地方标准、企业执行标准,提高了产品加工的稳定性、安全性,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农业机械学会(内蒙古农机学会)承担内蒙古科协2017年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
【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2017年,全区批准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5家,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47家,引进院士160余人,专家学者800余人。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165项,授予科技专利40项。全区首届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大赛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内蒙古分赛区大赛,吸引了全区60余家企业、8所高校的174个团队参赛。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全区首届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评选获奖项目18个。2017年,内蒙古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开展“双创科技信息企业推广应用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实现专利信息深度挖掘与转化应用,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成立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印发《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组织427名科技专家参与科技扶贫行动,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32134户、贫困人口64856人。在全区7个盟市20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开展专家扶贫旗县行活动,培训农牧民2420余人。9个项目入围中国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需求目录。
【科普精准推送工作】 制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考核评价方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2017年盟市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推动“科普中国”落地应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印发实施,并率先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和首批执行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20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示范建设。组织全国科普日内蒙古系列主场活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第22届科普活动宣传周等一系列影响广泛、公众参与积极性高的大型活动。在全区20个贫困县投入资金1510万元用于当地青少年和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项目。蒙汉文科普刊物出版和发行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编农牧民科普系列丛书》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内蒙古科技报》《身边科学》(蒙古文)杂志,被读者称赞为“离农牧民生活最近的科普”读物。
【科普场馆建设和服务】 支持推动盟市、旗县区科普场馆设施建设,通辽市科技馆等9个场馆受资助200万元。组织实施2017年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项目,内蒙古科技馆等6家单位获得党中央财政资助1613万元。2017年,内蒙古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突破100余万人次;盟市级科技馆、青少年科技馆接待观众近50万人次;自治区流动科技馆巡展20个旗县区,接待观众25万人次。截至年底,全区更新科普大篷车98辆。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下基层活动2939次,行程34.2万公里,受益人数161万人次。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承办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来自全国33支代表队参加活动。承办中国科协港澳台大学生暑期交流活动,99名港澳台大学生来内蒙古参观体验,加深了对草原文化的认识和对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首批22名英才学子顺利完成培养计划。组织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等活动,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举办“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教育国际论坛,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互助合作和共赢发展。举办3期科技教师培训班,培训科技教师1000余人次,提升了科技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基层科技教育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截至年底,自治区已建立企业科协73家,其中公有制企业科协11家,民营企业科协62家,拥有会员2万余人。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实现企业主体创新,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求生发展。
2017年,内蒙古科协按照党中央书记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级,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发挥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推动内蒙古大学、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3所大学建立高校科协组织。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促进高校学术交流,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推动高校积极开展大众科普宣传活动,为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做出新的贡献。
【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内蒙古活动仪式】 5月30日是中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6日上午,以“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求真诚信、拼搏奉献”为主题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内蒙古活动仪式在内蒙古科技馆举行。活动由内蒙古科协、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厅主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协办。
【首届内蒙古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 5月24—26日,内蒙古科协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举办“首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览。来自全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等182个单位的209个创新团队参赛展示了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创新成果,激励科技工作者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切实担当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拓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专家旗县行】 2017年,内蒙古科协组织农牧业方面的专家24人次,深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7个盟市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开展技术培训45期,培训农牧民2420余人,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在内蒙古科协网宣传报道稿件20篇,在《内蒙古科技报》发专刊7期,采编工作简报27期。
(撰稿人: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