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妇联)是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自治区妇联机关现有7个部室,分别为办公室、组织部(与机关党委合署办公)、宣传部、权益部、妇女发展联络部、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和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自治区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自治区妇联;2017年有行政编制37个,在编人员共32人。其中:女27人,男5人;蒙古族12人;研究生学历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3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2人。所属事业单位7个,分别为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内蒙古妇女儿童中心、内蒙古妇女杂志社、内蒙古儿童基金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家政服务指导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撤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联机关事务中心,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听取工青妇科协党组工作汇报】 2017年2月4日上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召开十届13次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工青妇科协党组工作汇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主持会议并作讲话,自治区领导布小林、任亚平、分别讲话。李纪恒在讲话中对妇联党组开展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各级妇联在妇女群众中广泛开展的巾帼脱贫行动、寻找“最美家庭”“春蕾计划”等活动,发挥了妇女半边天作用。
【李纪恒会见自治区三八红旗手代表】 2017年2月23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在呼和浩特会见第一届全区文明家庭代表和2016年度自治区三八红旗手(标兵、集体)代表,并发表讲话。
【邓丽赴内蒙古调研】 2017年7月3-6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邓丽带领全国妇联改革调研督导组一行来到内蒙古,赴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呼和浩特回民区,自治区妇联机关“小北工作室”等地,对内蒙古妇联改革、网上妇女群众工作、妇女精准扶贫、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9项重点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巾帼引领行动】 实施草原巾帼引领行动,以“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为主题,利用妇联新媒体平台以及遍布城乡的“妇女之家”,开展“巾帼心向党·扬帆新征程”“辉煌七十年·赞歌献给党”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精神,举办爱国励志讲座及电影电视剧展播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万场次,受教育群众94.3万人次。自治区妇联在《内蒙古日报》开辟专栏,专题宣传70年来自治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时、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第一时间下发学习通知,第一时间召开全区各族各界妇女代表座谈会,第一时间组织全区四级妇联干部专题培训班。以“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各级妇联组织抽调骨干力量,组织专家学者、巾帼优秀典型,组成学习宣讲团,赴基层宣讲中共十九大精神5418场次,听讲妇女群众96万人次。妇联系统所属媒体上下联动,持续推出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融媒体产品,共发布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情况信息材料2903条次,宣传覆盖186.94万人次;开展“我参与、我奉献、我美丽”“中共十九大女代表宣讲网上行”等主题活动,形成网上网下集中宣传的良好局面。
【贫困妇女精准脱贫增收致富行动】 推进“草原巾帼脱贫行动”7项重点工作。通过编排乡村小戏等方式开展“扶志扶贫”活动,激发贫困妇女脱贫内生动力。创建各级各类巾帼脱贫基地195个,带动1.3万名贫困妇女实现增收。举办“自治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负责人培训班,提升基地负责人示范带动贫困妇女脱贫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巾帼脱贫基地负责人建立“萨日朗女带头人联盟”,搭建女带头人交流脱贫信息、分享致富经验、共同发展进步的平台。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妇女脱贫能力,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2300多期,培训妇女逾18万人。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自治区农广校开展新型职业女农牧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期间全区独立IP访问量近3.9万次。自治区妇联在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县召开“草原巾帼脱贫行动”现场推进会,结合当地助力贫困妇女脱贫工作成效,为全区深入推进“草原巾帼脱贫行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实施草原巾帼暖心行动,实施“两癌”贫困妇女救助项目,为1356名患病贫困妇女每人救助一万元;开展“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运行和管理模式培训,着力改善项目实施地区贫困妇女儿童卫生条件和健康状况;实施母亲健康快车、“受饥儿滋养计划”等各类公益项目资金1700万元;开展京蒙贫困妇女帮扶“四项行动”。自治区妇联累计投入870多万元助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点脱贫攻坚。
【创业创新 岗位建功】 实施草原巾帼建功行动和创业创新行动,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典型示范,加强联系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妇女转变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自治区妇联持续投入200余万元支持巾帼创业浩特建设,已入驻女大学生创办的企业58家,带动500余名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创建妇女创业创新基地124个,扶持创业妇女4700多名。自治区女性创业项目“马哈来了——呼伦贝尔特色羊肉电商”入选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30强,并获大赛“创意奖”。实施巾帼家政工程,2017年,全区各级妇联组织联系的家政企业、培训机构及协会会员单位共举办家政培训班912期,培训家政服务从业人员3.9万人次,安置就业2.2万人次。举办全区家政服务技能电视大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家政服务质量;开展全区家政服务企业等级评定工作,促进行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丰富巾帼创业创新行动内涵,在全区启动“我为项目建设做贡献”活动,动员组织全区各行各业妇女,聚焦聚力重大项目建设。全区开展“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活动的各级巾帼文明岗848个,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60次,组织业务能力提升活动944次。
【家庭文明建设】 实施草原巾帼家庭文明创建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4万多个“最美家庭”讲述分享良好家风故事;开展“文明家庭·家风耀北疆”系列活动1.8万多场次,受教育群众85.7万人次;邀请全国文明家庭做客“北疆女声”直播间,网络点击量217万次。自治区妇联制作的好家风故事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分别获中国短视频大赛“最具匠心奖”“最具潜力公益奖”。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制定《关于指导推进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推动将家庭教育立法列入自治区人大5年立法规划,培训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调研,举办亲子阅读活动4617场次。加强儿童校外教育培训,重点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学意识,妇女儿童中心2017年共培训学生8948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1.7%。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 实施草原巾帼维权行动,加强源头维权,配合自治区人大对自治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情况进行执法调研。发挥自治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作用,对5部法规和9部政策性文件提交69条意见和建议。推进“建设法治内蒙古 草原巾帼在行动”宣传活动,开发一批“七五”普法宣传材料;表彰全区100个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100名个人,评选出第二届全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其中“赵某人身安全保护令案”入选“全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向25家社会组织购买30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项目。2017年,全区旗县以上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2413件,处结率97%。全区妇联系统共排查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30余件,通过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方式主动化解220余件,化解率96.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各级妇联推动基层法院为受家暴侵害妇女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32份。继续实施中彩金妇女法律援助行动,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02件,为237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配合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做好禁毒、打拐、防艾、刑释解教、流动妇女的宣传、教育、帮扶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
【基层妇女儿童民生需求】 常态化推进联系服务妇女群众工作,全区各级妇联干部认真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联系服务基层妇女群众工作,推进联系服务常态化,全区苏木乡镇以上妇联建立1100多个联系点,1万多名各级妇联干部联系服务妇女群众81.1万人次。召开第六次全区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举办2017年两纲统计监测暨“两癌”统计工作培训会,协调推动将“儿童之家”建设等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自治区政府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全区7900多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和12.5万多名巾帼志愿者,立足基层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服务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困难妇女和家庭等志愿服务。开展内蒙古万名城乡妇女大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为更对路、更精准服务妇女群众需求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自治区妇联改革】 按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联改革方案》要求,调整自治区妇联领导机构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妇女代表比例,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完成对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和编制调整工作,更加突出加强妇联基层基础、网上妇女工作和家庭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领域;调减4个编制下划给旗县区妇联;出台自治区妇联执委联系服务妇女制度、加强高校妇女工作和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妇女组织建设意见等改革配套文件。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要求,选送赴全国妇联机关挂职干部;协调组织部安排1名盟市处级干部到自治区妇联挂职。加强对盟市和基层妇联改革工作的指导,目前各盟市均已出台妇联改革方案。
【基层妇联改革】 采取下基层调研督导、宣讲沟通、观摩学习、发放手册,各盟市按月上报改革推进情况的“四下一上”方式,大力推进基层妇联改革。制定《自治区妇联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更好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意见>的实施意见》,推广包头土默特右旗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经验,加快全区苏木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推进嘎查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自治区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针对妇联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开展调研督导,向各级分管妇联工作领导和妇联干部宣讲关于基层妇联改革的工作要求。编印《基层妇联改革手册》蒙古、汉两语2.7万册,发放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指导基层妇联改革工作。全区57个旗县区出台妇联改革方案;714个苏木乡镇妇联完成区域化建设改革,占总数92%;8509个嘎查村妇代会完成“会改联”,占总数77%;新增苏木乡镇街道妇联执委1.5万人、嘎查村社区妇联执委8万人,基层妇联工作队伍得到空前壮大,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推动在“两新”领域、工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妇女集中地和女农民工、流动妇女、自由职业女性等新群体中新建妇女组织634个,新增高校妇女组织16个。
【网上妇联建设】 各级妇联积极建网、用网、占网,形成由“北疆女声”等124个妇联微信公众号组成的网上妇女群众工作新媒体矩阵,开设“北疆女声”蒙古文版专栏。全区旗县区级以上妇联超半数开通微博并全面入驻“今日头条”“企鹅号”、网易号,360多个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覆盖人群超过480万,实现联通联动、同发声、共参与,形成网上网下相互融合的妇女宣传引领工作新格局。集中开展各类网上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使网上妇女群众工作有了较大影响力。“北疆女声”微信公众号粉丝数42.8万,总阅读量1252万,传播力持续位居全国省级妇联系统新媒体前列。搭建全区妇联系统“百纳七彩网圈”,将全区妇女为主体的微信群连成一张网,覆盖基层女性微信群3658个,妇女群众31.1万人,推送中共十九大精神宣讲、亲子教育视频、种养殖技术培训视频等信息约1.6万条、18.9万余次,直接把党的声音和妇联组织的服务送到基层妇女群众身边。举办全区妇联系统网络及新媒体工作培训班。
【妇联干部和女干部培训】 自治区妇联先后举办2期推进妇联改革培训班,首次举办自治区妇联执委培训班,首次将自治区妇联基层骨干研讨班纳入内蒙古党校主体班次并完成对52个旗县妇联主席为期两周的培训;完成妇女之家负责人和嘎查村妇联主席培训3221人;完成第11期女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第8期女大学生村干部和嘎查村女干部示范培训班。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培训妇干549人;赴基层妇联培训学员4233人。
(撰稿人:赵瑞荣)
【概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妇联)是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自治区妇联机关现有7个部室,分别为办公室、组织部(与机关党委合署办公)、宣传部、权益部、妇女发展联络部、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和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自治区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自治区妇联;2017年有行政编制37个,在编人员共32人。其中:女27人,男5人;蒙古族12人;研究生学历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3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2人。所属事业单位7个,分别为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内蒙古妇女儿童中心、内蒙古妇女杂志社、内蒙古儿童基金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家政服务指导中心、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撤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联机关事务中心,成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听取工青妇科协党组工作汇报】 2017年2月4日上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召开十届13次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工青妇科协党组工作汇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主持会议并作讲话,自治区领导布小林、任亚平、分别讲话。李纪恒在讲话中对妇联党组开展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各级妇联在妇女群众中广泛开展的巾帼脱贫行动、寻找“最美家庭”“春蕾计划”等活动,发挥了妇女半边天作用。
【李纪恒会见自治区三八红旗手代表】 2017年2月23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在呼和浩特会见第一届全区文明家庭代表和2016年度自治区三八红旗手(标兵、集体)代表,并发表讲话。
【邓丽赴内蒙古调研】 2017年7月3-6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邓丽带领全国妇联改革调研督导组一行来到内蒙古,赴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呼和浩特回民区,自治区妇联机关“小北工作室”等地,对内蒙古妇联改革、网上妇女群众工作、妇女精准扶贫、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9项重点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巾帼引领行动】 实施草原巾帼引领行动,以“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为主题,利用妇联新媒体平台以及遍布城乡的“妇女之家”,开展“巾帼心向党·扬帆新征程”“辉煌七十年·赞歌献给党”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的回信精神,举办爱国励志讲座及电影电视剧展播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万场次,受教育群众94.3万人次。自治区妇联在《内蒙古日报》开辟专栏,专题宣传70年来自治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时、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第一时间下发学习通知,第一时间召开全区各族各界妇女代表座谈会,第一时间组织全区四级妇联干部专题培训班。以“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各级妇联组织抽调骨干力量,组织专家学者、巾帼优秀典型,组成学习宣讲团,赴基层宣讲中共十九大精神5418场次,听讲妇女群众96万人次。妇联系统所属媒体上下联动,持续推出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融媒体产品,共发布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情况信息材料2903条次,宣传覆盖186.94万人次;开展“我参与、我奉献、我美丽”“中共十九大女代表宣讲网上行”等主题活动,形成网上网下集中宣传的良好局面。
【贫困妇女精准脱贫增收致富行动】 推进“草原巾帼脱贫行动”7项重点工作。通过编排乡村小戏等方式开展“扶志扶贫”活动,激发贫困妇女脱贫内生动力。创建各级各类巾帼脱贫基地195个,带动1.3万名贫困妇女实现增收。举办“自治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负责人培训班,提升基地负责人示范带动贫困妇女脱贫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巾帼脱贫基地负责人建立“萨日朗女带头人联盟”,搭建女带头人交流脱贫信息、分享致富经验、共同发展进步的平台。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妇女脱贫能力,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2300多期,培训妇女逾18万人。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自治区农广校开展新型职业女农牧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期间全区独立IP访问量近3.9万次。自治区妇联在察哈尔右翼中旗卓资县召开“草原巾帼脱贫行动”现场推进会,结合当地助力贫困妇女脱贫工作成效,为全区深入推进“草原巾帼脱贫行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实施草原巾帼暖心行动,实施“两癌”贫困妇女救助项目,为1356名患病贫困妇女每人救助一万元;开展“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运行和管理模式培训,着力改善项目实施地区贫困妇女儿童卫生条件和健康状况;实施母亲健康快车、“受饥儿滋养计划”等各类公益项目资金1700万元;开展京蒙贫困妇女帮扶“四项行动”。自治区妇联累计投入870多万元助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点脱贫攻坚。
【创业创新 岗位建功】 实施草原巾帼建功行动和创业创新行动,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典型示范,加强联系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妇女转变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自治区妇联持续投入200余万元支持巾帼创业浩特建设,已入驻女大学生创办的企业58家,带动500余名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创建妇女创业创新基地124个,扶持创业妇女4700多名。自治区女性创业项目“马哈来了——呼伦贝尔特色羊肉电商”入选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30强,并获大赛“创意奖”。实施巾帼家政工程,2017年,全区各级妇联组织联系的家政企业、培训机构及协会会员单位共举办家政培训班912期,培训家政服务从业人员3.9万人次,安置就业2.2万人次。举办全区家政服务技能电视大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家政服务质量;开展全区家政服务企业等级评定工作,促进行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丰富巾帼创业创新行动内涵,在全区启动“我为项目建设做贡献”活动,动员组织全区各行各业妇女,聚焦聚力重大项目建设。全区开展“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活动的各级巾帼文明岗848个,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60次,组织业务能力提升活动944次。
【家庭文明建设】 实施草原巾帼家庭文明创建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4万多个“最美家庭”讲述分享良好家风故事;开展“文明家庭·家风耀北疆”系列活动1.8万多场次,受教育群众85.7万人次;邀请全国文明家庭做客“北疆女声”直播间,网络点击量217万次。自治区妇联制作的好家风故事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分别获中国短视频大赛“最具匠心奖”“最具潜力公益奖”。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制定《关于指导推进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推动将家庭教育立法列入自治区人大5年立法规划,培训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调研,举办亲子阅读活动4617场次。加强儿童校外教育培训,重点普及科技知识,树立科学意识,妇女儿童中心2017年共培训学生8948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1.7%。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 实施草原巾帼维权行动,加强源头维权,配合自治区人大对自治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情况进行执法调研。发挥自治区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作用,对5部法规和9部政策性文件提交69条意见和建议。推进“建设法治内蒙古 草原巾帼在行动”宣传活动,开发一批“七五”普法宣传材料;表彰全区100个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100名个人,评选出第二届全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其中“赵某人身安全保护令案”入选“全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向25家社会组织购买30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项目。2017年,全区旗县以上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2413件,处结率97%。全区妇联系统共排查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30余件,通过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方式主动化解220余件,化解率96.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各级妇联推动基层法院为受家暴侵害妇女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32份。继续实施中彩金妇女法律援助行动,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02件,为237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配合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做好禁毒、打拐、防艾、刑释解教、流动妇女的宣传、教育、帮扶及平安家庭创建工作。
【基层妇女儿童民生需求】 常态化推进联系服务妇女群众工作,全区各级妇联干部认真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联系服务基层妇女群众工作,推进联系服务常态化,全区苏木乡镇以上妇联建立1100多个联系点,1万多名各级妇联干部联系服务妇女群众81.1万人次。召开第六次全区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举办2017年两纲统计监测暨“两癌”统计工作培训会,协调推动将“儿童之家”建设等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自治区政府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全区7900多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和12.5万多名巾帼志愿者,立足基层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服务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困难妇女和家庭等志愿服务。开展内蒙古万名城乡妇女大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为更对路、更精准服务妇女群众需求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自治区妇联改革】 按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妇联改革方案》要求,调整自治区妇联领导机构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妇女代表比例,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完成对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和编制调整工作,更加突出加强妇联基层基础、网上妇女工作和家庭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领域;调减4个编制下划给旗县区妇联;出台自治区妇联执委联系服务妇女制度、加强高校妇女工作和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妇女组织建设意见等改革配套文件。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要求,选送赴全国妇联机关挂职干部;协调组织部安排1名盟市处级干部到自治区妇联挂职。加强对盟市和基层妇联改革工作的指导,目前各盟市均已出台妇联改革方案。
【基层妇联改革】 采取下基层调研督导、宣讲沟通、观摩学习、发放手册,各盟市按月上报改革推进情况的“四下一上”方式,大力推进基层妇联改革。制定《自治区妇联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更好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意见>的实施意见》,推广包头土默特右旗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经验,加快全区苏木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推进嘎查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自治区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针对妇联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开展调研督导,向各级分管妇联工作领导和妇联干部宣讲关于基层妇联改革的工作要求。编印《基层妇联改革手册》蒙古、汉两语2.7万册,发放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指导基层妇联改革工作。全区57个旗县区出台妇联改革方案;714个苏木乡镇妇联完成区域化建设改革,占总数92%;8509个嘎查村妇代会完成“会改联”,占总数77%;新增苏木乡镇街道妇联执委1.5万人、嘎查村社区妇联执委8万人,基层妇联工作队伍得到空前壮大,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推动在“两新”领域、工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妇女集中地和女农民工、流动妇女、自由职业女性等新群体中新建妇女组织634个,新增高校妇女组织16个。
【网上妇联建设】 各级妇联积极建网、用网、占网,形成由“北疆女声”等124个妇联微信公众号组成的网上妇女群众工作新媒体矩阵,开设“北疆女声”蒙古文版专栏。全区旗县区级以上妇联超半数开通微博并全面入驻“今日头条”“企鹅号”、网易号,360多个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覆盖人群超过480万,实现联通联动、同发声、共参与,形成网上网下相互融合的妇女宣传引领工作新格局。集中开展各类网上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使网上妇女群众工作有了较大影响力。“北疆女声”微信公众号粉丝数42.8万,总阅读量1252万,传播力持续位居全国省级妇联系统新媒体前列。搭建全区妇联系统“百纳七彩网圈”,将全区妇女为主体的微信群连成一张网,覆盖基层女性微信群3658个,妇女群众31.1万人,推送中共十九大精神宣讲、亲子教育视频、种养殖技术培训视频等信息约1.6万条、18.9万余次,直接把党的声音和妇联组织的服务送到基层妇女群众身边。举办全区妇联系统网络及新媒体工作培训班。
【妇联干部和女干部培训】 自治区妇联先后举办2期推进妇联改革培训班,首次举办自治区妇联执委培训班,首次将自治区妇联基层骨干研讨班纳入内蒙古党校主体班次并完成对52个旗县妇联主席为期两周的培训;完成妇女之家负责人和嘎查村妇联主席培训3221人;完成第11期女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第8期女大学生村干部和嘎查村女干部示范培训班。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培训妇干549人;赴基层妇联培训学员4233人。
(撰稿人:赵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