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卷
【攻坚扶贫】 聚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两不愁三保障”,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十项措施。设立20亿元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371个。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新增小额扶贫贷款220亿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112.9%。易地搬迁贫困人口5万人,为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国贫旗县,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由城乡低保家庭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52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同期全区农牧民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全年减贫20万人。
【社会保障】 稳步推进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3%。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5.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51.7万人,417户“零就业”家庭中的427人实现了就业,4.8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去产能企业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深入实施“创业内蒙古行动”,建立了全国首家“四众”创业市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2亿元,创业培训5.3万人,成功创业3.7万人,带动就业12.2万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城乡劳动者27.6万人。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58亿元,惠及企业890户、职工13.7万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2017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94.3万人、743.4万人、2161.5万人、247.1万人、307.7万人、307.6万人。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提高了养老、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标准,增加了边民补助和高龄津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直接结算,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为1798.4万人。实施棚户区改造22.1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0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6.8万户,实施游牧民安居工程2.2万户。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攻坚扶贫】 聚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两不愁三保障”,出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十项措施。设立20亿元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371个。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新增小额扶贫贷款220亿元。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112.9%。易地搬迁贫困人口5万人,为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国贫旗县,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由城乡低保家庭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52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同期全区农牧民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全年减贫20万人。
【社会保障】 稳步推进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3%。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5.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51.7万人,417户“零就业”家庭中的427人实现了就业,4.8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去产能企业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深入实施“创业内蒙古行动”,建立了全国首家“四众”创业市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2亿元,创业培训5.3万人,成功创业3.7万人,带动就业12.2万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城乡劳动者27.6万人。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58亿元,惠及企业890户、职工13.7万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2017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94.3万人、743.4万人、2161.5万人、247.1万人、307.7万人、307.6万人。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提高了养老、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标准,增加了边民补助和高龄津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直接结算,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为1798.4万人。实施棚户区改造22.1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0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6.8万户,实施游牧民安居工程2.2万户。